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绘画理论

乱说画(从顾恺之到黄宾虹)

  • 定价: ¥56
  • ISBN:978751534763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青年
  • 页数:317页
  • 作者:王茂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看画识人,一本书读懂中国绘画史。王茂著的《乱说画(从顾恺之到黄宾虹)》三十多篇关于绘画的文章都是写给老百姓的。这些文章虽聊的是绘画,但也聊了很多其他的……我们更看重的是把这些名家、大腕、名画当作一个个切入口,由此引出画面背后的世界和一些隐藏在画里或画家身上的值得我们思考的生活方式或其他。这些画面背后的东西没准比画里的世界更缤纷多彩,也没准跟我们有着更多关联,也更易于我们理解。正应了那句禅语:“一花一世界”——一画一世界。

内容提要

  

    《乱说画(从顾恺之到黄宾虹)》作者王茂选择了十位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些重要节点的代表,用三十多篇短文章集成这本轻松而又严肃地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书,寄望以偏带全,窥斑见豹。这十位艺术家个个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高山,开天辟地的先锋人物。他们其中任何一人的缺失都会造成我们的中国绘画史残缺,甚至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绘画历史的前进方向。今天回看他们,大家可以看到各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代其绘画的基本面貌和当时最有特色的、最具有开创性的绘画作品。了解完这十位艺术家,作为非专业学者的我们,基本就能对中国绘画历史有一个概貌式的了解。更有趣的是,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代表了不同时代对于绘画的不同认识程度,而这恰好也反映了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很多绘画以外的问题的认识程度。于是,透过他们,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与时代的关系,看到这种关系的演进,这其实也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程度之递进。

作者简介

    王茂, 青年画家、戏剧舞台设计师。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舞美教师,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及群展,其作品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收藏。

目录

东晋 “我心里有过你”——《洛神赋图》
  《洛神赋》
  《洛神赋图》
  大神顾恺之
  东晋
隋 春心荡漾——《游春图》
  《游春图》
  展子虔
  春心荡漾
唐 身边的“桃花源”——《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
  牛人周昉
  身边的“桃花源”
五代 真真假假——董源
  “山水”
  三董
  真真假假《溪岸图》
北宋 小人物的——《清明上河图》
  危机四伏《清明上河图》
  小人物张择端
  大人物赵佶
南宋 北京的秋天——《六柿图》
  北京的秋天和大爷的《六柿图》
  《六柿图》
  牧溪和尚
  去京都拜访牧溪和尚
元 奇葩——倪瓒
  上博偶遇倪瓒
  意外的朴实
  奇葩
明 苏州局外人——仇英
  好看的苏州
  《汉宫春晓图》
  “局外人”仇英
清 酒狂——朱耷
  酒狂
  “酒”
  “狂”
  白眼
近代 看不懂的——黄宾虹
  《山间饮茶》
  黄宾虹、白宾虹、黑宾虹
  看不懂的“黑宾虹”
后记 走马观花“乱说画”

前言

  

    “回锅肉汤汤”是一个四川方言中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回锅肉里的汤汁,准确地说是吃剩下之后盘子里的残剩汤汁。回锅肉做的过程中不加水,青椒、蒜苗出水亦不多,所以这里的汤汁就是吃剩下的肉渣、蒜苗、青椒、豆豉和炝锅时放入的油,再加上豆瓣酱煸炒之后出的油、酱油,还有五花肉出的油混在一起。
    “下面”,四川人吃完回锅肉,把吃剩的油汤留起来,舍不得倒掉,第二天早上煮碗面拌了吃,这就叫“回锅肉汤汤下面”。
    外地人可能不见得清楚,但四川本地人或是娶了四川老婆的外地人一定深知此番美味,丝毫不输回锅肉本尊。估计是由于放了一宿,加上再次加热,调料的味道更加充分地释出,汤汤味道更加浓郁;再拌上热腾腾的面条,像极了一个台湾乐队的歌词——“无与伦比的美丽”!一碗面上桌,五米开外,泡姜泡辣椒的香味如烂漫春色,扑面而来;一箸面人口,豆瓣酱的饱满味觉,引爆了每一个味蕾,堪比《食神》里的撒尿牛丸;夹一块青椒、一段蒜苗,食材本身的口感和味道不仅没有被各种调料所掩盖,反而被放大,愈加特点鲜明、可口鲜香。正所谓:闻一闻,沁人心脾;尝一口,高潮迭起!以至于离开四川多年,很久没有尝到,我依然怀念如故,写起来口水都“飞流直下三千尺”。
    从“序”开始,一下笔就写跑题的作者也是没谁了吧?不过,这恰恰是为了扣我的主题——“乱说画”。既然“乱说画”就得从“乱说”开篇。我不是艺术史研究者,自性也不习惯煞有介事地说教,聊度半生亦只积攒了一些对生活和艺术的点滴感悟,也只能从特别接地气的人口切人,于是就想从跟艺术特别看起来不相干的地方说起,是为“乱说”;但最终我会引出我的主旨,阐述我的艺术观点,甚至浅谈一些关于价值观的问题,是为“乱”而不乱,希望“乱说”有理!
    “乱说”已经坐实,接下来擦干口水,说“画”。
    我选择了十位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些重要节点的代表,用三十多篇短文章集成这本轻松而又严肃地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书,寄望以偏慨全,窥斑见豹。这十位艺术家个个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高山,开天辟地的先锋人物。他们任何一人的缺失都会造成我们的中国绘画史残缺,甚至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绘画历史的前进方向。今天回看他们,大家可以看到各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代的绘画基本面貌和当时最有特色的、最具有开创性的绘画作品。我个人觉得,了解完这十位艺术家,作为非专业学者的我们,基本就能对中国绘画历史有一个概貌式的了解。更有趣的是,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代表了不同时代对于绘画的不同认识程度,而这恰好反映了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很多绘画以外的问题的认识程度。于是,透过他们,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与时代的关系,看到这种关系的演进,这其实也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程度之递进。
    看过目录大家可能有疑问,我为何没有选择晋以前的绘画作品呢?这个问题我这么来解答:魏晋时期是中国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成熟时期,并且从这一时期开始我们才有绘画艺术家和绘画艺术作品的明确记载,我们的绘画系统传承也大约是就此而始,从顾恺之到展子虔,到王维、大小李将军……一直到黄宾虹,以及同时代的齐白石、张大千……上下逾千年。而在这之前的中国绘画,我认为基本都还处在酝酿阶段,还不成系统,不论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还是秦汉时期墓葬广泛出土的画像砖。再往前就更是如此,不论先秦青铜器上的纹样,还是殷墟壁画,抑或是更早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所以,我没有选进来。
    那我为何又没有选择黄宾虹以后的艺术家呢?黄宾虹之后,我们的中国传统绘画系统遭遇巨变,今天大家所看到的现当代中国绘画与之前的基本不是一回事,不在一个上下文关系之中,遂撇下不谈,以后单另再说。
    书的事说完,回到“回锅肉汤汤下面”。回锅肉是“宇宙”名菜,虽少了富贵之气,但上得了台面,更有“川菜之首”美誉;“回锅肉汤汤下面”完全没有名气,用料也是残羹,只能作为自家发挥余热的居家早餐,甚至没有人会把它当成一道菜,出了川更是无人知晓,是实实在在的地道百姓吃法。回锅肉是川菜菜谱中避不开的一道菜,血统纯正;  “回锅肉汤汤下面”估计没有也不会被收入任何一本菜谱,也更不会有人将它放进历史,完全旁门左道但“回锅肉汤汤下面”真的好吃!而且它是一碗有温度的面,存在于每个四川人的心里,充满了每一个四川人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像我这样长久漂泊在外的异乡客对故乡日益增长的思愁。
    希望我的文章也能像“回锅肉汤汤下面”一样——接地气,有温度,好吃(看)!
    好了,面大家自己回家煮,我要正式开始“乱说”了!
    有禅宗为证,正儿八经的都是装×,胡说八道的也许更接近真相。

后记

  

    我很喜欢“走马观花”这个词。在我小时候它经常被用作贬义,老师用它来教育我们要深入研究问题,不能浮皮潦草。这当然没错,但是“走马观花”原意却相去甚远——指心情愉悦。我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这个词另外的一面,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价值观——不计较得失。
    我看来“走马观花”意味着观花之人需要将每一朵花都看作是这一段路程中的美好风景,不在哪一朵花停留,也不要想去占有,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停留便不生得失心,不占有也就不会有失去,这不正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生活中学会的“放下”吗?美好风景尽收眼底,又没有了患得患失的计较,少了心中的纠结,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从容”吗?这些都是我们所稀缺的,在这个人人“捉急”的时代。
    前面三十多篇关于绘画的文章都是写给老百姓的。这些文章虽聊的是绘画,但也聊了很多其他的乱七八糟,不能算是学术专著,专著类的文章我也写不来;我更看重的也是把这些大腕、名画当作一个个切入口,由此引出画面背后的世界和一些隐藏在画里或画家身上的值得我们思考的生活方式或其它。这些画面背后的东西没准比画里的世界更缤纷多彩,也没准跟我们老百姓有着更多关联,也更易于我们理解。正应了那句禅语:“一花一世界”——一画一世界。
    关于“绘画”这个媒介,要细说也可以写书专著,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极其传统的媒介所承载的意义和工作方法都跟现代主义之前有了巨大的变化,我就不多言,有机会再另说;我们在这里姑且大而化之地按照老百姓脑子里的概念去理解“绘画”。这个媒介之于大众来讲本就仅是锦上添花,茶余饭后陶冶情操、增长见闻而已,并非生活必需;我们大可以将这些名家大腕和他们的牛x大作当成春日里街角路边盛开的玉兰、海棠,走走看看,欣赏欣赏;我们完全可以像“走马观花”一般浅尝辄止,不用驻足停留,如果能知道它们哪里好、为什么好就更佳,不必穷其究竟。于是这本书就是要带大家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带大家看的是画,我们看的也是花,我们看的也是世界。
    严格来说,“中国”在这里也并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概念。“中国”古多称地域,用作国家的专称也就百年;华夏大地文明数千载,经历了太多朝代更迭疆域变迁,何为“中国”?这个问题大有学者专著研究,我亦不多言,况且这里本是“走马观花”,也就容得下大而化之的“中国”概念,把“唐宋元明清……”全包括进去,我也就姑且沿用下去。
    北京的夏天,气温很高,跟南方不相上下。记得十几年前刚从四川到北京时,感觉北京的夏天多数时候空气干燥,不闷热,太阳底下晒着,也热得爽朗,在有阴凉的地方,小风一吹,热天的烦躁随汗液蒸发,迅速散去,人也马上就能平静下来。这些年新添了个事物叫雾霾,北京的夏天干爽不再,时常闷热似南方。从前的树荫小凉风变成水汽充沛的热浪,原来蓝天白云的似火骄阳现如今也变成了灰突突厚云层包裹的蒸汽烤箱。这样的天气里最舒适的生活恐怕就是关在家里开着空调“乱说画”了,于是我便这样舒适地“乱说”了一个夏天,又一个夏天,在天气好和不好的日子里,嘴里念叨着:“画不知所以,一往而深,再而衰,三而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