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诗词大会(第2季上)

  • 定价: ¥34.8
  • ISBN:978755960605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185页
  • 作者:编者:中国诗词大...
  • 立即节省:
  • 2017-07-01 第1版
  • 2019-03-01 第9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授权;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编著的《中国诗词大会(第2季上)》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大的收视率;
    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等著名节目主持人及文化学者的强大号召力;
    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
    集知识性、趣味性、竞赛性、高雅性于一体的通俗读物。
    全书4色全彩印刷,制作精良。

内容提要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编著的《中国诗词大会(第2季上)》是一本传统文化类读物。《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大型诗词文化类竞赛节目。入选诗词以中小学教材名篇为基础,选题精准、命题范围恰当、重视孩子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题范围从《诗经》一直到毛泽东诗词,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选择具有“当代意义”的经典名篇和名句,力求将题目与现实生活相关联,题目生动活泼而不呆板,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本书系根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文字脚本与竞赛题库加工整理而成,在保留节目原有精华的同时,丰富了部分内容。

媒体推荐

    中国诗词是汉语最美好的精粹,隐藏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
    ——董卿
    诗词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诗词情结一直埋藏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底。每当这种诗情被拨动之时,我们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中国诗词大会》就是拨动每个中国人内心诗情的琴弦。
    ——王立群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这些诗句,吟诵这些诗句,以此表达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中国诗词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康震
    读出诗歌背后的美,读出文字背后的灵魂与人生,或豪放,或婉约,或精致,或壮阔,让我们的心随之律动,与之交融,享受这样一段有关诗词的美的历程。
    ——郦波
    我们一直是一个感性而诗意的民族。我们从诗词中寻找美,从诗词中体味善。
    ——蒙曼

目录

序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创优
第一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个人追逐赛
    1号选手  冯子一
    2号选手  扎西才让
    3号选手  张超凡
    4号选手  刘泽宇
  擂主争霸赛
    彭敏vs刘泽宇
  自我评价及答案
  一语天然万古新·嘉宾点评
  诗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二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个人追逐赛
    1号选手  陈更
    2号选手  李浩源
    3号选手  姜闻页
    4号选手  孙东辉
  飞花令
    时秀元vs陈更
  擂主争霸赛
    陈更vs彭敏
  自我评价及答案
  一语天然万古新·嘉宾点评
  诗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三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个人追逐赛
    1号选手  叶飞
    2号选手  张淼淼
    3号选手  朱捷
    4号选手  王子龙
  飞花令
    王婷婷vs张淼淼
  擂主争霸赛
    张淼淼vs陈更
  自我评价及答案
  一语天然万古新·嘉宾点评
  诗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四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个人追逐赛
    1号选手  闪帅
    2号选手  弋锒
    3号选手  武亦姝
    4号选手  毕凯
  飞花令
    陈思婷vs武亦姝
  擂主争霸赛
    武亦姝vs陈更
  自我评价及答案
  一语天然万古新·嘉宾点评
  诗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五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个人追逐赛
    1号选手  肖如梦
    2号选手  曹羽
    3号选手  朱捷
    4号选手  王若西
  飞花令
    李宜幸vs肖如梦
  擂主争霸赛
    李宜幸vs武亦姝
  自我评价及答案
  一语天然万古新·嘉宾点评
  诗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主持人嘉宾寄语
  人生自有诗意(董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王立群)
  诗,可以火(康震)
  诗词之用(郦波)
  春风吹水绿参差(蒙曼)
附录
  诗词索引
  《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主创人员
后记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的创新探索(张宁)

前言

  

    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创新创优
    制作播出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创新创优出精品、保“高原”攀“高峰”的积极探索。丁酉新春,从大年初二开始,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亮相央视荧屏,连续十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带领观众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感受诗词独特韵味,节目内容形式清新扑面,雅俗共赏,引爆全民追看热潮,迅速在“大屏小屏”走红,被誉为“春节新年俗”。
    节目播出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首轮播出吸引了近12亿人次收看,互动人次超过40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3亿次,海外社交平台Facebook的总浏览量也高达824万次,形成现象级传播。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进行了深入持续报道,广大观众、网友纷纷点赞,认为节目植根优秀传统文化,在第一季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境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是展示中华文明的优美画卷”。
    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精粹,是中华文化极具韵味的精神和情感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历史源流、思想精华和鲜明特质,回答了中华传统文化“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和“传承什么、怎样传承”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文化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国诗词大会》从创作之始,就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条主线,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坚持“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创新方法手段,激发情感共鸣,以文化人、寓教于乐,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滋养灵魂。在我看来,这台节目的成功,得益于“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诗词大会》坚持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诗词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进行高度凝练,透过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引导观众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季节目在内容上继续拓展提升,《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明清诗词尽在其中。特别是将毛泽东诗词纳入题库,通过《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的著名诗篇,为古典诗词注入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基因,进一步升华了节目的思想内涵。嘉宾专家的点评精彩精辟,把中华诗词中蕴涵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很多点评的金句在网络上迅速热传,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第二,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源远流长的诗词歌赋早已融入民族血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印记。《中国诗词大会》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广大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在于诗词中蕴藏的“真善美”最能触碰心灵、发人深省。《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就是要通过展示普通中国人的诗词情结,着力挖掘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精神之“魂”。节目在选手选拔上,坚持面向基层群众,努力塑造鲜活有个性的平民选手明星。一百位选手从全国各地的普通诗词爱好者中遴选而出,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工人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友人。节目在比拼诗词时,讲述选手与诗词结缘的感人故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臂女孩张超凡、在工作之余抄读古诗文的小伙子毕凯、用诗词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白茹云等众多选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展现了诗词之美,更让人看到了诗词熏陶下的高尚灵魂,看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第三,坚持创新创优。《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在强化知识性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可视性、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轻松愉快的综艺比拼,让观众在快乐申汲取文化营养。一是借鉴古人行酒令时的文字游戏,增设“飞花令”对抗环节,在每场比赛中设置诗词中的高频字“花”、“云”、“春”、“月”、“夜”等为关键字,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考察诗词储备能力、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提升节目观赏性和期待度。二是营造唯美诗意的水舞台空间,现场多幅超大屏幕完美呈现诗词意境,梯田造型线条优美流畅,诗意盎然。三是因循诗画同源,巧用沙画出题,选手在沙画绘制过程中限时竞猜,展现古典诗词意境,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节目,是当代电视人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民歌大会》《朗读者》等一批融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央视时,专门表扬了这些优秀节目。“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引发的热潮,体现了广大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烈的思想认同与精神渴求,而这份认同和渴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紧密契合、同向而行,昭示着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必将更好地走进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中央电视台一定继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牢记职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创优,以更多优秀电视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聂辰席
    作者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
    国家版权局局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

后记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的创新探索
    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成功引爆了全民追看诗词的屏幕热象,成为继“春晚”之后全国阖家老少共同追看的现象级文化节目,开创了春节的新年俗。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50多家媒体纷纷对节目进行报道和评论,聚焦热度一直持续到“两会”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走红,不仅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也展示出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感与创新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像种子一样深深根植在国人心里。近年来,央视推出的一系列比较有影响的文化节目,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的成果。
    2017年初,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论述和观点做了集纳与梳理,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写入指导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深刻回答了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和方法问题,也为中央电视台的文化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
    总结《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成功原因,就是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准确地把握住了“守”和“变”的关系,在节目内容、嘉宾点评、赛制形态和选手表现等各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创新探索。
    从节目内容上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将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一直拓展到现当代的毛主席诗词,既植根传统文化,又聚焦时代精神,最终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根溯源、生动诠释和大力弘扬上。像《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十几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以各种题型出现在每一集节目中,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从嘉宾点评上看,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四位嘉宾的点评通俗易懂,精准独到,不着痕迹地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时代内涵,培育新时代下的新文化”的核心节目立意,增强了观众对诗词名句的接受度,也增加了节目中诗词、诗人和历史的文化厚度,言谈举止间传递着文化自信。专家的点评金句在网络上迅速热传,成为一大亮点。
    从赛制设计上看,“飞花令”的赛制创新做到了真正的“创新性发展”。“飞花令”源自古人行酒令时的文字游戏,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借鉴“飞花令”的形式,用“花”、“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由两位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直至产生获胜者。选手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不仅考察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信息量大,节奏感强,观赏性和期待度高,把内在的文化担当巧妙地转化成了轻松愉快的比拼形式,让大家在快乐中汲取精神营养。 从选手表现上看,一百位从全国各地普通诗词爱好者中遴选而出的选手接地气、有根基。他们中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年龄则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节目在比拼诗词时,讲述选手与诗词结缘的感人故事,不仅展现诗词之美,更看到了诗词熏陶下的高尚灵魂。独臂女孩张超凡腹有诗书气自华,用甜美的微笑、自信的应答赢得全场的喝彩;修自行车的王海军老大爷边修车边作诗,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件事,却充实了他生命的每一天;从事高压电作业的小伙子毕凯在每天繁重的工作之余抄读自己最爱的古诗文,他身上的纯净质朴,让观众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抗癌农民白茹云用诗词磨练意志,用诗词慰藉心灵,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也留给观众深深的思索。 张宁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