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如何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课堂思考解决方案)

  • 定价: ¥39.8
  • ISBN:978751534815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青年
  • 页数:295页
  • 作者:(美)罗恩·理查德...
  • 立即节省:
  • 2017-09-01 第1版
  • 2017-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罗恩·理查德著的《如何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课堂思考解决方案)》以哈佛大学教授十余年的国际教研成果为基础,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各国教学案例为蓝本,介绍了大量技巧、指导方法、课堂活动和丰富的现实课堂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必备的性情与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渴望且有能力创造、创新、解决问题,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效,最终使师生共享高质量的教育成果。

内容提要

  

    在《如何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课堂思考解决方案)》中,作者罗恩·理查德阐述了在课堂创造一种思考的文化的重要性,它能够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群体,促进学生参与,推动深入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还能助力学生发展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本书以哈佛大学教授十余年的国际教研成果为基础,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各国案例为蓝本,提炼出打造思考的课堂的8个方面,介绍了大量技巧、指导方法、课堂活动和丰富的现实课堂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必备的性情与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效的思考者,渴望且有能力创造、创新、解决问题,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效,使师生共享高质量的教育成果。
    打造思考的课堂、提升学习效果的8个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如何塑造学生行为:获取知识vs.培养理解力?
    教师怎么使用教学语言,学生更主动、开放、学会思考?
    教师如何安排与利用教学时间,如果给思考留出时间?
    教师如何通过示范培养思考、学习和独立性?
    如何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如何建立教学常规,让思考成为课堂常态?
    师生如何互动(提问、沟通),让学生爱上学习,提升思考深度?
    如何利用教室环境帮助学生学习与思考?

媒体推荐

    关于教育的书一般要么讲述几个大概念,要么是充满学术气息的相关文献综述,要么是有效实践的行动指南。本书是一个特例,它将以上三者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了一起。所有教师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畅销书《多元智能新视野》作者
    这本书直击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核心,尤其是能真正改变教师、学校领导和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对学习产生持续、深刻、有力的影响……如果你的目标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改变,那么这本书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约翰·哈蒂,畅销书《可见的学习》作者
    罗恩·理查德阐释了在学校创建“思考的文化”是开启更好学习成绩、更高学生参与度和更强幸福感的钥匙。如果书中描述的课堂得到了实践,这种思考的文化可能会从教室的门窗中溜出来,影响到更大的世界。这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丹尼尔·平克,畅销书《全新思维》《驱动力》作者,全球50位具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作者简介

   罗恩·理查德是教育学博士、哈佛大学“零点方案”(Project Zero)的资深研究员,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老师。在成为研究员之前,罗恩先后在新西兰和美国做任课教师,拥有14年的一线教学经验。1993年,他获得了“美国卓越教学总统奖”。   罗恩·理查德出版了《智力的特征》一书,提出优质教育远不止于考试分数的体现,而在于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成为思考者和学习者。后又与马克·丘奇和卡琳·莫里森共同完成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一书,这本畅销书入选了《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目录

前言 热爱思考的学习群体是什么样的
  当代教育的新标准
  八大力量,在课堂中塑造思考的文化
  为课堂乃至整个学校带来改变的有效工具
第一章 学校的教学目的和责任是什么
  何为高质量的教育成果
  帮助学生培养思考者和学习者必备的性情
  教学理念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实现教育转型,给学校和学生不一样的未来
  活动:反思学校和课堂的现状
第二章 期望:教师的信念如何塑造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如思想家般自主学习 vs. 让学生如工人般机械学习
  教学以理解为目的 vs. 教学以获取知识为目的
  鼓励深度学习策略 vs. 鼓励表层学习策略
  提倡独立性学习 vs. 提倡依赖性学习
  培养发展的思维方式 vs. 培养固定的思维方式
  活动:培养利于学习的教学期望
第三章 教学语言:如何利用教学语言提高学习效果
  用语言暗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用语言信号建立合作共赢的班级关系
  全局式教学法:用语言环境打破考试的局限
  用积极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用引导的语言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通过赞扬和反馈帮助学生进步
  用倾听的语言维护教学的长期效果
  避免不利语言的烦恼:让课堂语言与教学目的相匹配
  活动:成为课堂语言的熟练使用者
第四章 教学时间:如何合理利用教学时间,获得最大收益
  毕业班案例分析:让时间分配体现你的教学理念
  高效教学计划安排: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
  健康的课堂设计:给思考留一些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为有效活动合理投入时间
  教学管理成功的关键:调节教师的精力分配
  让计划为学习服务:重新思考时间的教学价值
  活动:培养看待时间的新视角
第五章 示范:学生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展示教师的真性情: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榜样
  通过示范提高认知力:让思考看得见
  减少教学辅助:用示范让学生独立学习
  提高灵活性:通过范例、练习和反思进行学习
  榜样的作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活动:通过示范培养思考、学习和独立性
第六章 学习机会:如何创造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构角色:用数学来理解《奥赛罗》中的伊阿古
  华盛顿国际学校案例:结合现代科技创造积极学习的机会
  密歇根中学案例:用社会环境提高教学的深度
  为学生制造学习机会的三大要素
  活动:如何区分和创造学习机会
第七章 教学常规:如何为学习和思考提供支撑和框架
  合理建立教学常规,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
  数学案例:用“主张—支持—提问”程序教授五年级数字理论
  数学游戏活动:用“主张—支持—提问”程序教授奇偶和数值
  高一年级数学案例:用“主张—支持—提问”程序教授一元二次函数
  利用工具、结构和规律提高课堂效率:设立课堂常规
  活动:让思考成为课堂的常态
第八章 互动:怎样建立紧密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信心
  初二年级特殊教育课:用思维游戏法,解开教学束缚
  悉尼高三年级历史课:告别满堂灌,用“篮球”式互动提高考试成绩
  为人师者:互动中教师必备的情感和行为特质
  科学提高互动性: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爱上学习
  提“好”的问题:用交流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
  有效沟通:转变单向对话模式,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同盟
  活动:建设带来思考和学习的互动模式
第九章  教室环境:如何利用空间帮助学习和思考
  美国高中教室:重构传统教室,创造全新学习体验
  澳洲一年级教室:像展览馆一样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美国学习工作室:让教室设计为思考服务
  从四个方面创造提升学习和文化的环境
  活动:创造发挥学习者最大潜力的环境
第十章  案例:怎样改革教育,创造思考文化
  奥克兰校园建设案例:描绘教育变革的宏图
  社区学校建设案例:让教育工作者共建思考文化
  威尔小学建设案例:全校一起学习创建思考文化
  特洛伊学区建设案例:创造建设思考文化的机会
  华盛顿国际学校建设案例:培养老师之间互相学习的能力
  悉尼学校建设案例:用“提问—行动”项目深化思考文化建设
  六大思考文化建设案例的异同
附录
  附录A  测测我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思考
  附录B  “反馈梯子”法的应用方式
  附录C  分析教学案例的操作细则:把握有效的学习机会
  附录D  “观察学生思维(LAST)”法操作规则
  附录E  在教学中建设思考文化的六大原则
  附录F  清单:为学校的思考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附录G  自我测评:在学校倡导思考的文化
  附录H  自我测评:在课堂上培养思考的文化
  附录I  评价阶梯分类:学生能力排序及对应辅助法

前言

  

    前言:热爱思考的学习群体是什么样的
    你有没有融入过一个热爱思考的学习群体?或者说,你是否曾处这么一种文化中——集体的智慧和个体的独立思考都真实可见,受到视,并且群体的所有成员每天都提倡和支持思考。这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学习群体,也可以是一所学校或一间课堂。回想一下过去的某刻,作为一名学习者,你处在这样一个群体中。那一刻,你感觉每个人的思考都受到重视,而且表达思维的方式形象生动,这促使你思考,提升了你的思考水平。
    那么,是什么方法或要素塑造了这个群体,并推动它发展?除了思考那些泛泛而谈的特点外,我们更要尝试找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比如,“有一位得力的领导”,这无法真正告诉我们,到底应该采用哪些措施,才能建设思考的文化。但是“领导者把大家的精力都凝聚在目标上”就是一种促进并维持思考的文化的行为。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试着列举一些具体的实践措施。
    你刚刚发掘的这些记忆和行为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们可以从这里探索思考的文化的含义以及建设的方式。对我们来说,思考的文化并不神秘,也不是孤立的。它代表着我们这些学习者最高效的经历。从此类经历中吸取经验,就是过去十五年间我做科研的基础。
    这些年来,数千人向我讲述了他们所经历的思考的文化,这些人包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家长、商人、学者、博物馆讲解员、医生等。在这些受访者列出的思考的文化中,特质都惊人地相似。下面,我简单地列举出一些最常见的回应:
    ·群体中,每个人都对话题兴趣浓厚、非常热情。
    ·群体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这个愿景和目标既具有挑战性,也是现实可行的,因此每个人都颇有认同感。
    ·每个人的投入都得到认可,因此感到受重视。
    ·在探讨想法的时候,有自己的语言和专门的词汇。
    ·不仅是领导者,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在不断提问,并探讨各种想法。
    ·领导者会掌控参与情况,让大家共享舞台,以免有成员独占表现的机会。
    ·领导者全心投入,从内心深处感兴趣,而且富有激情,是个好学的人。
    ·群体成员真诚互动、互相倾听。你感觉自己的发言得到了聆听。
    ·我们有时间去思考,并给出回应,组织自己的想法。
    ·我们敢于冒险,敢于犯错误。冒险和犯错被看成学习过程的有机部分。
    ·有激动人心的群体互动。我们互相倾慕、互相督促、互相扶持。
    ·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有价值,有意义。
    浏览一下这个清单,很明显,身处思考的文化中的人,他们的体验和对群体活动的回应往往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主题。最常得到的一种回应是,在群体中的学习具有使命感。这不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还在群体的奋斗方向中融入了个人和集体的意志。有了明晰的使命,人们就觉得有了根基,由此可以培养责任感,不仅是对当前具体任务的责任,还有对整个群体学习的责任。人们经常说,在思考的文化中,他们感觉自己不仅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个人的学习中,也会投入到他人的学习中。正是这种责任担当以及对成员间共生关系的认可,才促进了社群意识的形成。而群体中对公平的坚守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社群意识。人们共同领导、对每个人贡献的重视、无等级划分的结构以及领导者对学习的热爱,这些都是促进公平的重要行为或特征。
    可以说,一旦你有了使命感,对眼前的任务和群体都有了责任感,那么你也就具备了专注力。当人们在探讨思考的文化的活跃特性时,经常会谈到专注力。一个人会感到无法袖手旁观,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这或许是由于另外一种特性:挑战。人们经常会提到,在思考的文化中,他们感觉受到领导者和整个群体的激励,因此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此外,他们感觉自己的思考不断得到推动。他们没有闲坐一旁,而是一直在学习。
    所有这些特性以及使这些特性现出活力的实践措施,它们共同打造了一个动态的群体,群体中的人感觉在共同学习,追求着某种任何人都无法独自实现的宏大目标。这并不是说,人们感觉不到自己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是在强调,他们特别注意个体学习与群体之间的深切联系。简单来说,思考的文化的主旋律是联系:与眼前任务的联系、与主题的联系、与领导者的联系、与彼此的联系、与学习的联系。回想你曾参与的一个思考的文化群体,这个群体给你的感受如何?是积极向上的?是激励人的?你是否渴望再次回到那个地方?在从各个群体中搜集想法的时候,我经常会感到震惊,这些人在讲述自己参与此类群体活动的经历时,表情的非常积极、乐观、兴奋。在讲述经历时,他们充满了活力。成为思考的文化中的一员,这种感觉很好,它能创造能量,能建设群体,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记住的。思考的文化并不是一些特定实践措施的集合,也不是对人们参与思考的泛泛期望。思考的文化能够创造感情、能量甚至快乐,可以驱使我们学习进取,激励我们去做那些看起来很难而且富有挑战的脑力工作。
    ……种神秘力量和个性品格的主宰,但事实却并非一定如此。倾听和提问是积极课堂互动的基础,反过来也可以塑造有益的协作,进而构建起思考的文化。倾听和提问这两种实践的关键在于对学生思考的尊重。当然,这两种实践也同样适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老师必须首先示范,向学生传授这些技能。
    便利灵活的环境
    走进一间教室或一处学习场所,即使学生或老师不在场,你也可以了解在这个地方展开的学习活动,从教学设施的摆放中就能看出对群体互动方式的期望。从墙上挂的摆设就能看出老师或领导者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需要强调和展示。可以观察环境为哪些学习需求提供了便利,比如教学空间是否利于学习者沟通、讨论、分享、辩论及与其他学习者互动,还是只满足了学生看清黑板的需求?思考一下环境所传递出的信息以及它提供的便利,这有助于我们构建更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
    为课堂乃至整个学校带来改变的有效工具
    这八种文化力量就是我们帮助学校和课堂文化转型的工具和杠杆。在第一章中,我明确阐述了学校和教学的新愿景,指出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所在学校和班级的当前文化。之后的八个章节分别阐述了上述八种文化的力量。
    尽管我认真思考了章节的编排顺序,将最基础和根本的几种力量(期望、语言、时间和示范)放在先,之后才介绍相对更容易设计和计划的几种力量(机会、常规、互动和环境),但事实上,这些文化力量之间并无等级划分或次序,在群体环境下,所有力量都同时得到展现。因此,你可以随意选择任何一种文化力量开始阅读。不过,我会在后文中援引前面章节的内容,因此按顺序阅读也有其益处。
    在撰写每一种文化力量的时候,我吸取了“环球思维文化项目”在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的合作学校中的案例,通过教师内化教学实践,展现每一种力量。这些教学案例既有启发意义,同时也使我们能够情境化地理解每一种力量对课堂文化的作用。而后,我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归纳出了一些核心要素或实践措施,在尝试充分发挥每一种文化力量的_作用时,所有老师都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我这样做,也是在尝试将研究结果与现实教学结合起来,更好地阐明研究成果,我也希望能够藉此使这些研究成果得到推广。
    因为本书旨在推动转型而非简单地介绍文化,所以我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都提供了一系列行为指南。这些行为可以作为起点,通过这些行为,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种文化力量。有些情况下,教师团队或许会想要组成行为探究小组,共同合作,一起行动。通过研读、讨论、行为、思考的循环来充分利用本书,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机制,或将为整个学校带来改变。
    在转型问题上再进一步,我在本书末尾的第十章提供了一系列案例研究。恰如这些案例所展示的,通往思考的文化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你需要考虑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决定哪些方法是最恰当、最合理的。
    显然,本书的写作是以课堂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但事实上,任何对群体学习感兴趣的人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需要的工具,借此发现、理解并塑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唤醒最好的自己。这些人可以是校外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是商业领域里进行团队管理的人。现在,让转型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