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世界经济

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精)

  • 定价: ¥65
  • ISBN:9787508680231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318页
  • 作者:(美)伊藤穰一//杰...
  • 立即节省:
  • 2017-09-01 第1版
  • 2017-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用时四年撰写的第一部作品。作者极富远见,敏锐地观察到人们思维和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脱节,精辟地总结了适应未来新系统的绝佳指南,并辅以丰富的故事、分析,还有实用的建议,帮助理解。本书将帮助你突破知识边界,颠覆传统认知,拿到应对未来的工具箱。任何不想被时代洪流卷入的个人、组织都值得阅读。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吴军(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万维钢(物理学家、科学作者)、里德·霍夫曼(领英联合创始人)、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隆重推荐!

内容提要

  

    越是在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刻,越是会出现两极分化,赢家、输家有时只在一念间。未来已经装上了全新的操作系统。这是一个重大升级,对我们而言,随之而来的则是陡峭的学习曲线。在指数时代,替换旧逻辑,我们的思维亟需与世界对接,推翻过去已经成为大众所接受的常识,学会差异化思考才能屹立不倒,不被卷入历史的洪流。
    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以及系统优于个体。在《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一书中,伊藤穰一和杰夫·豪将这一逻辑提炼为9大原则,帮助人们驾驭这一动荡时刻,应对当下的挑战。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聚集了全世界的创造性人才,被誉为实现寓言的地方。本书则包含了非凡的案例研究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等机构的前沿研究和哲学理念,它将帮助你适应这个难以预测的世界,并获得成功。

媒体推荐

    两位作者是极富远见的思考者。他们敏锐地看到,随着科技革命和通信革命的发生,世界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变革快速出现,而人类的思维却总是处于脱节状态。面对这个充满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崭新系统,人类的思维需要更新迭代。这本书基于此提出了现代世界生存的9大原则,以帮助个体和组织应对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未米。
    ——李开复博士,创新工场董事长暨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
    《爆裂》·书可读性非常好,它不是专门写给IT(信息技术)行业的人士或者创业者的,而是针对大众的。书里面的例子非常生动有趣,冈此我一口气就将它读完了。在此之后,我思考着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和他的分析,感到很有启发,于是又读了第二遍。这一遍,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今天各行各业的人,都很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吴军博士,知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
    《爆裂》并没有讲什么技术问题,而是探讨了瓦联网时代的一种“新体制”,正在解决一些过去的“旧体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过去默认的常识,必须得重新定义了!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讲师
    《爆裂》非比寻常、颇具娱乐性地,而且最重要的是,乐观地阐释了指数进化时代的关键背景。这个过程让我们不断发现自我,继而提供了一条通往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道路。总之,这是一部精彩之作。
    ——J.J.艾布拉姆斯,美国著名导演、制作人,《S.》作者
    这本书是预测未来科技变化的绝佳指南,令人兴奋。书中有丰富的故事、分析,还有实用的建议。不读此书,你就会落后于时代。
    ——沃尔特·艾萨克森,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美国阿斯彭研究所主席、首席执行官
    本书是驾驭技术发展不断加速的未来的必要、实用指南。伊藤穰一和杰夫·豪提炼出了9条卓越的原则,忽略这些原则将后果堪忧。阅读这本书,加速思考,成为未来的一部分,而不是历史的一部分。
    ——里德·霍夫曼,领英共同创始人
    一本无比重要的书,一本值得读了又读的书。伊藤穰一和杰大·豪将会打开你的舣眼,激发你的灵感,帮助你教会他人。每隔三页,你便会找到一个重新定义你所认识的世界的原因。一本必读书。
    ——赛斯·高汀,企业家、市场营销专家

目录

序言
1.涌现优于威
2.拉力优于推力
3.指南针优于地图
4.风险优于安全
5.违抗优于服从
6.实践优于理论
7.多样性优于能力
8.韧性优于力量
9.系统优于个体
总结
致谢
注释

前言

  

    如何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不被抛在脑后
    在2017年年初的世界达沃斯论坛上,我有幸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负责人伊藤穰一(Joi Ito)就“人工智能”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那是一场非常有意义且有趣的对谈,我们在很多观点上不谋而合,他富有远见的独特视角同时也让我思路更加开阔。
    仅仅时隔半年多,伊藤穰一和杰夫·豪(Jeff Howe)的新书(中文版)就要付梓面世了。为了完成这本书,他们花了4年的时间,采访了大量与媒体实验室有关联的人士,包括学生、工作人员和老师。从书中大量翔实的案例和资料中,能够看出两位作者的扎实功底、勤勉和努力。在此,向他们表示祝贺。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极富远见的思考者。他们敏锐地看到,随着科技革命和通信革命的发生,世界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变革快速出现,而人类的思维却总是处于脱节状态。面对这个充满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崭新系统,人类的思维需要更新迭代。本书基于此提出了现代世界生存的九大原则,以帮助个体和组织应对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未来。
    这9个原则分别是: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以及系统优于个体。
    这些原则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伊藤穰一带领下的媒体实验室每天都在践行的工作方式。它们极大地激发了研究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媒体实验室始终保持独特性、新颖性和神奇性。
    在书中,我惊喜地看到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科研成果:内里·奥克斯曼(Neri Oxman)创作的、用6000多只蚕的吐丝包裹成的复杂圆顶结构“丝绸亭”(silk PaVilion);合成生物学家汤姆·奈特(Tom Night)组织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及赢得2013年大奖的“贝当古小组”(Team Bettencourt),后者致力于研究肺结核的根治办法;神经科学家埃德·博伊登(Ed Boyden)主导了雄心勃勃的大脑揭秘计划,他们通过基因改造神经元成功治愈了老鼠的失明,未来这项技术将可以用于治疗人类从帕金森综合征到应激障碍等许多大脑紊乱病症。
    本书作者之一的伊藤穰一的成长经历颇为传奇。他曾两次从大学退学,做过夜店DJ(唱片骑士),经营过一家书店,并参与创建了多家公司。他还是一位风险投资人,投资了推特(Twitter)、Kickstarter等著名公司,并担任索尼(Sony)、《纽约时报》的董事会成员。
    创业和投资的经历让伊藤穰一对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有诸多体会。书中提到的美国在线(AOL)的案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2000年,我在美国担任微软(Microsofl)全球副总裁,旁观了美国在线对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的收购。这在当时是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收购。那时正值美国的互联网泡沫,股价飞涨,美国在线意气风发。可是随着纳斯达克股市崩盘和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互联网产业瞬时进入寒冬。合并后的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公司陷人长期亏损,最终在2009年正式分离。现在,美国在线已经不存在了。
    这件事带给我思考,在以互联网为基础建构的、快速变化的现代世界,企业该如何保持创造力。作者在研究维基百科、推特的案例后发现,成功的运营策略是通过网络将需要的资源吸附过来,而不是将材料和信息集中存储起来。这也是我2009年创办创新工场的理念之一,鼓励中国的年轻创业者以开放的心态,用“拉力”而非“推力”原则,将优秀的人才和资源组织起来,同时通过持续的迭代和调整,实现低成本的创新。
    2011年,伊藤穰一被享誉世界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聘为主任。不少人好奇甚至怀疑,没有学士学位的伊藤穰一如何能实现如此成就?这本书也给出了答案,秘诀就是自我驱动式学习。
    伊藤穰一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单向、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模式,是接受别人教授的知识的过程。而一个人只有将学习和自己的兴趣、个人关系以及可能追求的机会联系起来时,才会学得最好。人们必须培养兴趣驱动式、自主式和终身式学习的能力,否则将永远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处于劣势。
    这和我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非常相似。在不久的未来,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现在社会中50%以上的工作会消失。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已经在逐步发生的事实。例如,《纽约时报》已经大量使用机器人写稿,摩根大通即将启用机器人来进行全球股票算法交易;机器视觉的进化不可避免地会给安保行业造成冲击;2016年我尝试采用的智能投资算法,获得了比我的私人理财顾问高8倍的收益等。
    在与强大的人工智能的竞争中,人类必须变成创新型学习者,无论是理工科学的发明,还是人文艺术的创意,否则将会被“没有人性”的机器无情替代。
    更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主张了多样性的价值,认为身处这个极端复杂的时代,多样性是一种好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对雇主还是雇员、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多样性都将带来全面的好处,拥有不同背景的员工的机构在解决问题时更有优势。
    多样性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而是维系了共同的价值。接纳多样性是一种每个人都需要持续增强的能力,也是一种随时让自己增强“拉力”,每天保持理解和学习新事物的绝佳习惯。回到我和伊藤穰一关于人类未来工作的那场对话,人工智能会带给人们比工业革命更为巨大、猛烈的变化,此时,学习和适应能力最强的人,才有可能及早做好准备,为自己找到全新的定位。
    李开复博士
    创新工场董事长暨首席执行官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

后记

  

    一旦学会观察一种特定的模式,你就可以开始在任何目光所及之处识别出它来。举例来说,如果所有生物体的进化都是断断续续的——长期的稳定会被短暂的爆炸性改变所打断,这通常被称作“间断平衡”——人类玩的游戏也是如此,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比如篮球迷们可能会把朱利叶斯·欧文(Julius Irving)在1980年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总决赛中的反身上篮当作篮球这一运动进化过程中的决定性时刻。冰球球迷们则可能会认为,证明竞技运动最伟大的举动是当你没有接触冰球时的行为,韦恩·格列茨基(Wayne Gretsky)将冰球变成了一项真正的团队运动。
    认真学习围棋的学生们也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即一名围棋手的复盘。他们这么做是在学习历史经验。著名的有“一子解双征”,这是中国唐代一名围棋大师击败当时来访的日本王子的招式;或1846年的“赤耳之局”,其中冒险的一步棋改变了未来几代人对弈的方式。这些“妙手”(表现出令人惊讶有洞见的棋招,这使得它们获得了某种传奇般的地位)或许数十年之久都难得一见。如此一来,在2016年3月初的一场万众瞩目的比赛中出现了两步或被看成是“妙手”的棋招,这着实不同寻常。
    人们在提到围棋时总同时提起国际象棋,但两者除了都是两人坐在桌子两端面对面进行的一场战略游戏之外,围棋相比于国际象棋规则更加简单,它只有两个规则,同时也更加复杂,从数量级来说,围棋可能的步数甚至超过宇宙中的原子数量。高水平的围棋棋手将很小体积的黑白子落在由横向和纵向各19条线构成的棋盘上,而初学者可能会选择更为简单的横纵各9条线或13条线的棋盘。无论棋盘大小,最终目标都是占领尽可能多的领地,并吃掉对手尽可能多的棋子。
    德国国际象棋大师里夏德·泰希曼(Richard Teichmann)曾说过:“国际象棋99%都是战术。”要想获得胜利就要能看出每一步的长久影响。然而,地球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在面对一张空白围棋棋盘时算出所有361步的所有可能后果。围棋天才似乎都拥有神秘的模式识别技能,并能依靠自己的直觉。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中,围棋选手们掌管视觉意识和全局意识的大脑右半球要比左半球的活动更强。事实上,由于有着无限可能,与国际象棋相比,一幅围棋棋盘更像是画家的空白画布。大约在《旧约》写就的同一时期,发明围棋的中国人一定是这么认为的。围棋与作画、书法、琴艺一同被认为是每一名君子应该掌握的“四艺”。
    直到最近,围棋的这些特点——接近于无限的可能性、更多依靠直觉而非逻辑,使得编程一台电脑让其能够下围棋成了数学领域一个“艰难的问题”,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委婉说法。这个问题也无法用与解决国际象棋表面上相似问题的方法加以解决。IBM的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团队花了12年时间研制出了深蓝(Deep Blue),这台电脑拥有击败国际象棋大师的能力。深蓝于1997年取得了成功,它在6局对弈中战胜了加里·卡斯帕罗夫(GarTV Kasparov)。深蓝拥有每秒钟分析2亿个棋位的能力,它依靠的是“暴力”(braate force)算法,能够评估每一步棋未来20步的每一个可能后果。 每秒钟计算2亿个棋位,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但深蓝却无法挑战能力适中的围棋八段棋手。那360颗黑白棋子所蕴含的可能性之多会令人头晕目眩。全新的游戏理论和数学领域被创造出来,以使我们微弱的大脑甚至能够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深蓝这样的使用暴力算法的机器智能,下围棋将需要比我们所处宇宙的1000兆年预期寿命更长的运算处理时间。 2006年,一位名叫雷米·库隆(Remi Coulom)的法国计算机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暗示将发起新一轮的冲击。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搜索算法为核爆炸的效果建模,它是以蒙特卡洛大赌场命名的。因无法探索每种可能的结果,蒙特卡洛搜索了全体的一个统计学样本。这种算法本身并不能运用在围棋上面,但库隆进一步改善了这种算法,使得这种软件能够识别出一些棋步应该获得比其他棋步更多的关注。其中一些是能够带来更多可能性的节点。库隆对他的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进行编程,以确定采用哪种顺序下出的棋步获胜概率最大,然后再关注在这一特别节点引发的结果。这使得该软件能够学习成功的游戏模式,而人类棋手通过无数小时的下棋将这些模式潜意识地内化于心。 …… 如果说工业时代是关于命令一控制式的管理系统、等级制度和事实,网络时代的逻辑则反映了我们——美国人,同时也是全人类——数十年来不断重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我们认识到,我们无法命令或控制天气;事实上,我们在控制自己创造的复杂系统领域也鲜有成功;在保护敏感网络免遭网络袭击或利用货币政策影响市场方面同样如此。如果说本书中的各派研究人员、科学家和思想家在一件事情上或许能达成共识,那就是,我们现在学习到了足够多的知识,以至发现自己的所知依然十分有限。很难相信,1894年,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阿尔贝特·迈克耳孙(Albert Michelson)曾经说:“看上去,绝大多数最为重要的基础科学原则已经牢固地确立了。”他似乎认为,剩下的就只是一些零碎的事情。在30年的时间里,相对论将让所有此类言论成为狂妄自大的荒唐表现。 世界正处在根本结构性变革中。我们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即下意识地适应和发现因为不适应我们的旧习惯而被忽视的事情。我们正在经历整个世界发生大变革的阶段,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世界可能因为人工智能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人类从根本上来说是具有适应性的。我们创造的社会更加重视我们的生产力而非我们的适应性。这些原则将有助于你做好准备,变得更加灵活,能够学习新的角色,并在它们不再管用的时候将之抛弃。当我们为追求速度放弃跑鞋选择超音速飞机时,如果社会能经受住最初的爆击,我们可能依然发现,这架飞机上的风景正是我们所一直追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