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

  • 定价: ¥120
  • ISBN:978722010196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页数:395页
  • 作者:编者:侯大伟//杨...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侯大伟、杨枫主编的《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是一部访谈实录。采访了一直奋战在四川科普、科幻创作一线的杨潇、谭楷、流沙河、刘兴诗、王晓达、周孟璞、吴显奎、董仁威、何夕、姚海军等十位作家和出版人。十位被访者通过个人的鲜活回忆,讲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己参与科幻、科普创作的经历和感想。本书我国科幻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对我国科幻史研究的重要丰富与补充。

内容提要

  

    科幻在我国发展已过百年,期间历经坎坷,但在一代代科幻人的努力下,科幻文化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结出丰硕的成果。
    侯大伟、杨枫主编的《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立足我国科幻事业的核心重镇四川成都,邀请杨潇、谭楷、流沙河、刘兴诗、王晓达、周孟璞、吴显奎、董仁威、何夕、姚海军等十位功勋卓著的科幻名家接受访谈,从人生旅程到科幻之路,构画新中国以来科幻文学发展的历史全貌,跨领域、多视角地展现了中国科幻所走过的半个多世纪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充分见证了四川科幻人历久弥坚的执着与情怀,用鲜活的事例展现了四川科幻人为推动科幻事业蓬勃发展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全书不仅保存了珍贵的科幻口述史档案,还为中国科幻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目录

序一 向追梦人致敬
序二 唯有想象,温暖彼此
当仁不让 天道酬勤
对科幻永葆赤子之心
没有想象力的人,是灵魂的残废
科幻“雇佣兵”
踏上科幻之路是一生的骄傲
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让科学与文艺之美尽情绽放
用行动为中国科幻助力
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
中国的坎贝尔
后记

前言

  

    向追梦人致敬
    姚海军
    提出采集科幻口述史的想法已经有些年了,期间凡尘琐事种种,唯憾此事未得推进,直到这本书的两位主编杨枫与侯大伟因科幻相遇。短短数月,这样一本书便将呈现读者面前,其担当、魄力与效率令人不能不心生敬佩。
    承蒙两位主编看重,即将成书之际再三邀我作序。虽惶恐而领命,盖因此书不同以往。能为其略献绵薄之力,既义不容辞,也深感荣幸。
    自梁启超、鲁迅为改造国民性以图中国强于世界之林而倡导科幻小说以来,我国科幻发展已历百年,中间坎坷曲折或令人唏嘘不已或令人激情勃发,大时代之变迁隐藏其后,细考之如小说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科幻绝非超然存在,所谓幻想即现实,此即可为一解。
    然时光流转,随着历史时空之铅幕渐次合拢,诸如科幻何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成为儿童文学、科幻姓“科”姓“文”之争的真相、中国科幻几起几落盛衰转换之因等,诸多在坎坷曲折中生出的谜团不是日益清晰,而是愈发神秘难解,或偶见解读,亦多窥一叶而难见泰山。前些日看日本学者武田雅哉详述近代中国幻想与科学之作《飞翔吧!大清帝国》,慨叹日本作者掌握史料丰富翔实之余,更感我国科幻史研究对第一手材料的抢救与发掘的不足与紧迫。
    《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的成书,正是对我国科幻史研究的重要丰富。本书专注于亲历之史,试图用多位亲历者的鲜活记忆完成对一些关键历史问题的多维度重现,虽未必能完全拂去覆盖于时间之上的尘埃,却最大可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哪怕,是在言与不言之间。以上,为本书与以往科幻史书之大不同之一。它虽非鸿篇巨制,却是一部极具张力的大书。
    原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有一句名言:“四川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但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仅以本书书名观之,口述史能以一省而独出于全国,就足见四川在中国科幻史中的地位。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即有童恩正、刘兴诗因科幻享誉全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科幻热潮中,除童、刘以外,又有王晓达等众多科幻作家星耀神州;1984年科幻进入低潮后,在全国涉科幻期刊关、停、并、转的大背景下,更是只有四川的《科幻世界》(1991年之前名为《科学文艺》)坚持下来,为中国科幻保留下最后一星火种,并以四川人特有的执着,化青春铸火箭,在1997年将中国科幻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就如同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笔下那个从贫苦乡村走出的水娃,最终驾起太阳风帆,将人类的目光引向浩渺星空;最近十年,随着《科幻世界》成功推出刘慈欣的《三体》,中国科幻更是因此同时进入了畅销书时代、产业化时代和国际化时代。
    不唯如此,四川还举办了三次国际性科幻大会。早在1991年的那次世界科幻小说协会年会,四川省政府便给予科幻高度重视,省委领导宋宝瑞到会并接见各国科幻作家。在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其意义显然超越了科幻。四川还诞生了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奖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幻大奖、新华网“科幻邮差”超级IP和包括八光分文化在内的众多科幻创业公司。目前,第二届成都国际科幻电影周、第三届科幻产业论坛、第二十八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盛典也已在筹备之中……开放、包容与进取,正在让成都成为中国的科幻之都。巴蜀文化现代性的一面,值得大书而特书。
    《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所选择的十位受访嘉宾既有作家又有出版人,亦有社会活动家,他们在不同的时空点与科幻交汇、融合,予科幻以华章,他们的人生也因科幻而浪漫清醇、流光溢彩。他们是创造者,更是追梦人。他们所追之梦是科学昌盛之梦,是文化繁荣之梦,是中国复兴之梦!吾辈身处科幻日益繁盛之大时代,当向本书中前九位科幻文化的培育者、耕耘者致敬!
    是为序。

后记

  

    2009年,为纪念创刊30周年,《科幻世界》编辑部策划了一本增刊,开篇收录的是第一任主编刘佳寿的回忆文章《<科幻世界>诞生始末》,文章不过干字,但信息量极大,让人对那段峥嵘岁月印象深刻,也使我对这位老先生心生敬仰。不久,我在科普作协的会上第一次见到略带倦容的刘老,得知老先生还没有样刊,急忙请他留下电话,想回头找时间送上门去跟老人家摆摆龙门阵,听他讲讲文章背后的故事。
    谁知随后的一年可谓多事之秋,各种事情纷至沓来,每次刚起了拜访老人家的念头就被打断,不知不觉,竟然等来刘老因病辞世的消息,在我心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2016年夏,我离开科幻世界创办了八光分文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朋友一起去拜访新华网四川分公司总经理侯大伟,聊起未来可能的合作,大家都觉得应该一起为我们这座享誉海内外的“科幻之都”做点什么,便重提“科幻口述史”,随即一拍即合。8月中旬,在我们双方合作的国内首个科幻IP创投会圆满结束后,马上向在蓉的+位科幻功勋人物发出口述史访谈征询意见函,很快得到积极回应,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
    恰在这时,晨旭加入八光分,他带来了之前跟从导师做口述史的丰富经验,于是,策划并执行该项目的工作顺理成章地落在他头上。接着,省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四川传媒学院的陈俊明老师雪中送炭,为我们推荐了一支专业高效的四人拍摄团队。
    9月14日,第一场访谈如期进行。架设灯位,调试机器,优化书橱背景……川媒的几个小伙子忙碌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布置妥当。之所以把杨潇老师定为首场嘉宾,是因为隔天她就要启程前往悉尼。
    从那天开始,八光分和新华网紧密协作、无缝对接,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十位嘉宾的拍摄采访。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今天得以将这部厚重的大书奉献在各位读者面前,真是说不出的欣慰。
    杨潇老师。杨老师的好记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照片上的很多信息,其他嘉宾都拿不准,但可以从她那里得到确认。不过,杨老师的有关章节也留下了一点遗憾,在采访中她多次提到让自己割舍不下的柳文扬和蓝叶,却因为远在异国他乡而无法提供一张他们的合影。希望此书将来再版时,有机会修订弥补。
    谭楷老师。当谭老师小心翼翼地展示珍藏多年的沙河老师所赠字幅,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些字画的来历时,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惺惺相惜,什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此,还要特别感谢谭楷老师,是他帮助我们说服沙河老先生在视力不佳、喉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接受我们的叨扰采访。
    流沙河老师。感谢沙河老师冒着被师母责备的“危险”,在家里两次超时接受采访,只因为自己一生喜欢科学文艺、关注老友谭楷的一举一动。同时,还要特别感谢老人家为“八光分文化”题写了由五个古字组成的别具一格的公司名。 刘兴诗老师。采访当天,老人家一到现场就发现助听器备用电池忘带了。于是,访谈进行一个小时后,听力原本就不佳的老人家索性变成了自说自话…-也是刘老师,很多话题欲言又止,说有些内容还需要封冻,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聊:而且他还说,有些东西即使今天讲了,也不能全部披露。 王晓达老师。王老师是所有嘉宾中提供资料最周详、讲述最生动的一位。但因为王老师是苏州人,又在成都生活多年,口音难免有点“南腔北调”,加上语速快,在转录文字时可是没少费工夫。特别感谢王老赠送给八光分的一套非常珍贵的科幻史料。我们会永久收藏。 董仁威老师。在接受访谈前一天,董老师才把因过度劳累升至二+好几的血糖强行降到了十以下,当他在摄影机前说起一生热爱的科普科幻,却全然忘记了身体的不适,正应了董老师掷地有声的那句话:我有一颗精神原子弹! 吴显奎老师。吴老师是迄今为止我们所了解到的唯一保存有首届科幻银河奖简报、并把奖状装裱在精美玻璃相框中的人。说起三+多年前被谭楷老师毙掉的一篇未能登上《科学文艺》的诗稿,吴老师至今耿耿于怀,让人不由感叹:喜欢科幻的人永远有一颗童心。 何夕老师。何夕老师家住自贡,出于对这次采访中最年轻作家的喜爱,我们几乎倾巢出动登门拜访,害得何夕老师在餐桌上一次次补买红酒,让小伙伴们充分领略了何夕老师那非同一般的酒量。 姚海军老师。按晨旭的话说,就是“姚老师可以采集的资料太多了,简直无从取舍”,于是有了一次希望做点减法的拜访。但是显然姚老师在闲谈时发挥得更好,充满诗意的语言张口即来,让人浑然忘了时间。可惜后来一到聚光灯下正式拍摄,才思好像被蒸发了不少,多少有些遗憾。 最令人痛惜的嘉宾,当属周孟璞老先生。本来约好等采访稿出来,要发给他审定一遍,但老人家没能等到这一天。94岁的周老在接受我们采访19天后,就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眷恋的世界。老人家的离世对这次采访最直接的影响是,原打算用在文中的一些重要照片因无法确认信息,只能被迫撤换。还记得那天采访结束时,周老用颤抖的手翻开一个小小的电话簿,请我们写下各自的姓名,并笑微微地说:“我要把你们的名字写进日记。”告别时,他站在门边依依不舍地挥手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好朋友喽!” 十位嘉宾,+段传奇。在此之前,我们大多是从书本和网络的只言片语里了解他们。从拜访沟通到完成采访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走进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苦与乐,分享他们的喜与悲。从这一刻起,我们真的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感谢所有如约接受采访的十位老师,你们不仅真实坦诚、毫无保留地在镜头前分享了一段段尘封已久的人生故事,还非常贴心地留给我们宽裕的采访时间,同时在收集整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也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帮助。没有你们的慷慨无私,这本书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精美的呈现。 感谢新华网四川分公司王恒副总编辑、项目负责人罗自强老师和“科幻邮差”项目具体负责人包晶晶姑娘及其团队,你们所给予八光分团队的充分信任,让我们的合作美好而难忘。 感谢李庆雯老师。为了协助我们拍摄一张合格的照片,您三次敲开刘兴诗老师的家门,帮我们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感谢吴岩老师,您在项目结束前夕所给予的宝贵指导意见,让我们对下一本口述史充满期待。 感谢李晨旭、姚雪、田兴海、戴浩然——我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你们每一个人为这本书贡献的才智与汗水。因为你们的热情、专业和高效,这本书才能如此迅速地与读者见面。 另外,有机会担任四川科幻口述史访谈主持人,无比荣幸。 采访现场,我们无数次被嘉宾的讲述感动得湿了眼眶,无数次被他们胸中浓得化不开的忧虑深深感染。考虑到拍摄前与受访嘉宾有约在先,有些内容暂时无法全部呈现。但假以时日,当我们对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幻发展脉络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我们科幻人的自身定位有了更强大的自信,所有的科幻历史都将呈现于世人面前。 相信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2017年6月 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