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中国经济

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王文看世界系列

  • 定价: ¥58
  • ISBN:978701018062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364页
  • 作者:王文
  • 立即节省:
  • 2017-10-01 第1版
  • 2017-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王文是国内少数能够讲述清楚中国发展的学者,《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也是少数能够清楚描绘中国发展的精品。书中文字精彩、语言流畅、故事性强的特点更显得此书难能可贵,对中国官员、学者、企业家出国对外讲解中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全球读者了解中国也有极大的帮助。

内容提要

  

    《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近年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演讲精华的集成。全书分为六部分,共40篇演讲,每篇3000-8000字不等,这些文章均以通俗易懂文字、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解读当前中国发展,传播民族复兴,诠释“一带一路”,作者是国内少数能够讲述清楚中国发展的学者,本书也是少数能够清楚描绘中国发展的精品。书中文字精彩、语言流畅、故事性强的特点更显得此书难能可贵,对中国官员、学者、企业家出国对外讲解中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全球读者了解中国也有极大的帮助。

媒体推荐

    任何一个故事,传说或寓言之所以历经不衰,广为传诵,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人的内容、曲折的情节和一个朴素的真理的表达。王文这位年轻学者全做到了。可以说,这是目前我所看到的中国智库中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特别有说服力的。
    ——商务部前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魏建国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未来的前景令人看好。但有不少人往往只看到我国存在的问题,忽视所取得的成绩,对中国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这是讲不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心理原因。王文作为新一代学者,在游走数十国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与未来有独到的见解与阐述,汇集在这本《看好中国》的著述,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王文拥有一种能让生活与工作变得有趣的天赋,一种全身心投入且能完全享受其中的天赋。有趣,是生活与工作的必需品。希望能够有更多像王文这样,能把中国故事讲得有趣、讲得通俗易懂、讲得让国际听众都能接受的学者。这本《看好中国》对世界了解中国无疑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吴晓球
    王文像是一个永动机,(带着)一种超负荷的工作量,但他硬是把一个中国优秀媒体人的强悍作风带进了中国的智库界,自己也成为中国青年学人中的一位佼佼者、中国新型智库的一位标杆人物。王文把自己这些年提出的新锐观点,通过演讲集的形式编辑出版,确实值得所有关心中国崛起和世界大势者的关注和品鉴。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震撼》一书作者 张维为
    王文是这个时代呼唤出来的把中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青年才俊!他走遍世界,不辞辛苦,像他家乡的义乌商人推销产品一样讲中国故事,打动了西方,启发了世界。他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英雄!这本王文国际演讲集锦,实在值得回味品鉴。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在新的阶段,如何立足中国,以平视的姿态放眼全球,当一名优秀的全球公民,中国的智库在其中应当承担更大的使命,需要付出踏踏实实的富有专业水准的努力,王文这本书可以说就是正在努力中的智库的成果之一。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巴曙松

作者简介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理事,新浪财经、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曾任《环球时报》编委(主管评论)和社评起草人,2011年“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2013年初,参与创办新型智库人大重阳。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智库人物”(中国网),2015年,获中国政府网“杰出作品奖”。
    出版过《大国的幻象》《十问中国梦》《世界治理:一种观念史的研究》《政治思想中的国际关系学》《真话中国》《金融是杯下午茶》《G20与全球治理》等专著、译著、编著20余本。

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章  中国不是威胁、不会崩溃,而是机遇
  “中国崩溃论”的崩溃
  重新发现中国优势
  中国机遇30时代的到来
  中国将成全球第一时,在想什么?
  中国崛起的第三条道路
  入世15年,不骄傲,不自卑
  密集走访欧洲十国后,审视中国优劣势
  历史在加速,世界局势处在“大相变”中
  西方应该“去意识形态化”看中国变化
第二章  “逆全球化”有假象,全球治理有未来
  全球治理的“革命”尚未完成
  “逆全球化”有假象,中国引领新全球化
  通过G20,打造全球创新体系
  全球团结起来,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TTIP和TPP将犯历史错误
  关于南海问题的十大迷思
  让金砖国家成为新全球化发动机
第三章  世界须重新评估中国的贡献
  世界大大低估了中国的贡献
  G20应学中国,制定五年规划
  美国不妨学点中国政治改革
  中国发展将挽救欧洲颓势
  理解中国人的气候金融观
  中非发展道路,应不羁于西方模式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的挑衅
  中美俄三国博弈进入“中国引领期”
第四章  不必过度炒作“一带一路”风险
  “一带一路”的宏观研究已基本终结
  不妨建立“一带一路学”
  推进“一带一路”时胆子要大一点
  50国归来看“一带一路”战略耐力
  中美“一带一路”合作,可从修纽约道路开始
  “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学者的身价
  “一带一路”与中国走出去的代际效应
  让绿色金融助力中国发展
  10个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
第五章  别对中国经济太悲观
  中国正迈进最伟大的财经时代
  改革的最大风险是害怕风险
  互联网金融还能暴利吗?
  为何对中国经济如此悲观
  中国人为何对经济越来越焦虑?
  去产能过剩会导致“失业潮”吗?
  发展中国“智”造不等于彻底告别密集制造业
  要海洋强国,也需沙漠强国
  培养全民海洋理念破解中国经济困局
第六章  学者应有士大夫情怀
  青年人为国效力,恰逢其时
  大学毕业后三样东西不能丢
  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与使命
  智库人的江湖
  青年学者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
后记  脚底板下的学问与亏欠

前言

  

    呼唤更多把中国故事讲得有趣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吴晓球教授
    认识王文这位青年才俊已有几年,但真正熟知了解则源于2017年我连续两次率团出访。一次是2017年春季赴美国访问。在王文协调落实下,我率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团走访了8家美国著名智库,此时离“习特会”还有几天,在最后关头我们倾听美方看法,相关建议受到了重视和肯定;另一次是2017年夏季赴巴西与阿根廷访问,此时也适逢金砖领导人厦门会晤与2018年阿根廷主办G20峰会之前的特殊时期,也是在王文联络协调下,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团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其中一场活动还邀请了30多国驻巴大使与外交官百余人出席。两次出访使我对王文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发现,王文的国际交往能力相当出众,他有非常广的国际朋友圈,每次遇到新朋友,很快就能热络起来;王文的工作热情令人惊叹,白天会议,晚上写新闻稿与内参要报,连续“作战”多日,仍能精神饱满,毫无倦意;王文的思想表达也让人感慨,他发表观点,与老外交流,总能将听众拉得很近,让人产生信任感,使现场变得轻松与活跃。
    这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我甚至觉得,王文拥有一种能让生活与工作变得有趣的天赋,一种全身心投入且能完全享受其中的天赋。或许也正是这些天赋,使王文领衔下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型智库。
    在我看来,有趣,是生活与工作的必需品。在当下社会氛围相对紧张,国家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的大背景下,拥有这样“有趣”的天赋,是很幸运、很值得称道的事情。我很少为人写序,但这次应邀还是为王文这本新著《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写一些推荐语,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够有更多像王文这样,能把中国故事讲得有趣、讲得通俗易懂、讲得让国际听众都能接受的学者。
    在这本书里,王文用最贴地气的语言,用简捷明了的逻辑,把中国的过去、现状与未来讲出来。这些道理未必都是毫无破绽的,但却是有助于加深人们尤其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可以说,看过这本书后,那些缺乏足够对外表达经验的官员、学者、社会活跃人士在出国时就会有更多的借鉴与示范。
    当下的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在许多方面,中国就站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尤其是随着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过去一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远的中国金融,也离国际金融中心舞台越来越近。此时,能够把中国故事讲清楚,实际上将大大提升中国发展的透明度,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提升中国的竞争力与国际形象。
    我研究资本市场20多年,深知透明度的重要性,深知决策与规则的制定者与市场沟通的重要性。如果社会没有透明度,资本市场要有足够的透明度就非常难,发展资本市场就如同在旱地里面种水稻一样艰难,要付出巨大代价。可是中国没有资本市场肯定是不行的,这涉及中国大国金融的崛起,涉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不只是在对外交往中重要,在中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中也同样重要。
    讲中国故事,需要有相当扎实的基本功。讲述者需要了解基本的法则、原理、规矩以及未来的变化轨迹。要讲好中国金融的故事,讲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就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必须有洞察金融变革的基本趋势,还必须了解影响市场变化的各种变量及其相互关系。这是相当高的要求,需要将那些复杂的现实、多种可能的演变心中有数,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与人沟通。这样才能使他人减少不必要的误解,让中国金融发展故事讲得令人信服,令市场更加稳步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王文这本《看好中国》的演讲汇总集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鼓励更多的学者能够将自己点滴积累、短小精悍的系统思想集结成册,分享给大众与社会。这对国外了解中国无疑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是为序。
    2017年9月1日修改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后记

  

    脚底板下的学问与亏欠
    我是天资很一般的人,小时候学什么都比别人慢不少,只能悄悄地花更多的时间。踏上工作岗位后,这种差距更明显。在北京,高手云集,让我自惭形秽。唯一擅长的就是,以勤补拙。在出差的路上、等高铁的候车室、国际航班的经济舱座位上,我尽可能地去记录、思考,于是有了前三部专著《大国的幻象》《美国的焦焦》和《伐谋》,虽都不是经典之作,却记录了我青年逐渐进入中年的所思所想所行。
    走得越多,就越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2013年初,参与创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我更加希望能够在行走中研究这个国度与这个世界,寻找可供对解决社会问题与决策咨询有用的答案。这些年,我抓住一切机会往外走,走了数百个县市,走了数十个国家,逐渐得出了一些与他人不同的见识与结论,并向听众解释我所理解的中国,有效地提供了一些令决策者用得上的建议与思考。我将其视为“脚底板下的学问”。
    这个过程是艰难不易的,是对体力与智力的双重挑战。尤其是近两年,平均每年得飞20多个国家数十万公里(且多是经济舱),甚至30个小时来回北京莫斯科、北京巴黎,做了数百场演讲、主旨发言时,支撑自己做下去的,是对大世界的好奇和对爱恋者的感恩。
    有人会疑问,没钱没权没利的智库学者,为什么这么拼命?我当然有许多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家国情怀、士大夫情结,但最直接的动力是,某种必须要去做的心理冲动与生理上的条件反射。诚如这本书许多篇演讲中所述,很多时候的国际会议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在场,若不去,中国就失声了。于是,不得不前往。理由就是这么简单。
    “忠孝难以两全”,出差多,最对不起的是家人。无数个周末、假期都在路上,但家人对我是无限的支持。一次问犬子,“爸爸常出差,你会想爸爸吗?”
    “当然会!”
    “想爸爸时,你会做什么?”
    “会去睡觉。”
    “哦!为什么?”
    “因为那样就能梦见您了!”
    彼刻,作为父亲的遗憾与亏欠,无语凝噎。所以,这本书仍然要先感谢家人,向老杜、晾靓、糖心说声对不起。
    要感谢人大重阳的所有同事,个别演讲稿的素材是一些研究助理帮助整理的,出差签报与签证办理也多亏行政助手,拥有这些好同事,是工作的一种幸福。更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和院理事会诸位领导的鼓励,为我频繁出国讲学创造了制度条件。
    感谢人民出版社不嫌弃,连续出版三本“王文看世界”。任何书都是作者阶段性的积累。这本书肯定不是完美的,权当是我成长的印记吧! 北京时间2017年7月25日凌晨四点五十分 记于从罗马飞重庆航班HU7992的座位16F 北京时间2017年9月1日晚修改于从北京 奔赴金砖领导人厦门会晤会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