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小银娣的悲惨童年(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

  • 定价: ¥24
  • ISBN:978750722444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中福会
  • 页数:163页
  • 作者:孙毅
  • 立即节省:
  • 2017-07-01 第1版
  • 2017-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作者孙毅老师有苦难的童年,并历经了战乱、白色恐怖,最终参加了革命。他写的“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是希冀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学艺术,唤起儿童的同情心,令他们永怀责任感。
    《小银娣的悲惨童年》是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系列之一,是写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上海租界“孤岛”时期贫民儿童的苦难求生存的故事。

内容提要

  

    孙毅著的《小银娣的悲惨童年(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以日本侵略上海为历史背景,以小银娣的弟弟来喜为视角,讲述了小来喜一家在残酷的战争蹂躏下,受苦受难的悲惨故事,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上海有志少年儿童的觉醒和成长,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媒体推荐

    在这部小说里,孙毅老师激情述说了他眠里过往的荣耀和骄傲,历史烟云,将人们普遍遗忘和缺失的一段独特的生活,畅快地从容地写了出来。
    ——秦文君

作者简介

    孙毅 1923年7月2日生于上海,江苏宿迁人,1986年离休。
    学历:结业于上海现代电影话剧专校,肄业于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大学,毕业于上海新闻专科学校。简历:历任上海市共青团少年部干事,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创作室主任、指导员,儿童时代社副社长、主编,木偶剧团编导组长、艺委。参与创办《为了孩子》《现代家庭》,担任副总编、编审。创作:1947年儿童诗《小铁匠》在上海《新少年报》发表,1948年儿童剧《小霸王》在立化出版社出版。《小白雁》舞剧与《公鸡会生蛋吗》演出于第一、二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兔子和猫》《南京路上好孩子》等十多出木偶剧由上海木偶剧团演出。“孙毅儿童戏剧文学丛书”(共8本)、《心诗》2017年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华语文学网出版。获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幼儿文学奖,上海儿童儿歌民歌奖7次,  《少年文艺》突出贡献奖。2013年《学习雷锋两个钉》获全国第四届优秀童谣成人组一等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杰出贡献奖。长篇儿童小说“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
    在中国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及上海民协、曲协、剧协,任会员、理事、儿委会副主任等,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目录

序 不老的作家  有力的小说/秦文君
故事的开头话
求城隍保佑
好人有好报
冤枉了爸爸
要伸张正义
买菜也没钱
妈妈当娘姨
我的小红毛
日本人的屠刀
搜查夜校
特务找上门
他不是平凡人
穷过端午节
妈妈被疑偷戒指
只好告地状
当光卖光了
苏北去逃难
卖掉了女儿
又卖回上海
梦想孤儿院
给老头做小
逼姐做舞女
小银娣飞了
感恩后记
人生的印记,生命的光芒——代后记/简平

前言

  

    不老的作家  有力的小说
    秦文君
    极少写序。
    按老法来写序,是极郑重和高尚的事,像样的序言,不仅要读透作品,找到作品里闪耀光芒的地方,有瑕疵之处也要犀利地寻出来。既把观点说清了,又不饶舌,即使寥寥数语,也具备通透的点化。而按当下一些所谓的新法写序,粗陋多了,而且作品未必看过,不一定涉及真言、实情,以及文字底下的人心,只虚妄地恭维一番作者和作品,这样的序没有香气,只有市侩的俗气。我如若写那种新法的序,一定会羞愧的。而写老法的序,又自知造化不足,时间有限,所以近年来,慎之又慎,对于写序都是推卸为主。到后来,将心比心,连我自己的新作出版,也不奢望找人写序,大多是写一段自序了事。
    此次,孙毅老师的新作“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杀青后,计划在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出版,打来电话,嘱我写一篇序言。我习惯性惶恐,提议说,作家简平写过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印象中适合作为此书之序言。孙毅老师说简平的文章他打算作为后记。说到底,还是需要一篇序。
    孙毅老师的“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里的三部新作,因工作关系,我事先曾读过一遍,也写下了简要的推荐语,印象颇深。何况,自认识孙毅老师和他的夫人彭新琪老师,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一起开会,聚餐,聊天,也郑重地商量过一些具体事务,孙毅老师夫妇一向对我关爱有加。时日漫长的交往,也让我有心写些什么。
    认识孙毅老师是1984年春天,他时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组的组长,当时儿童文学组群英荟萃,人心整齐,每次组织儿童文学活动,参加者爆满。一些名家、老师往前坐,我等小字辈待在拥挤的外围,多次聆听孙组长用中气十足的大嗓门,喊话似的发表指令。平心而论,他发言中绝少官腔,所说的全是实情、实事,但口气粗犷,姿态上保留着“愤青”的模样。小字辈们会在外围议论纷纷,说组长结棍、强势、凶悍。也是啊,哪怕一个通知,他报的时候,也使用激昂的战斗风格。他担任上海作协儿童文学组的组长得心应手,连续多少年。不知从何时起,小字辈的议论少了,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小字辈早慢慢成熟了。
    那期间上海市作家协会领导,换过了几茬,但凡和我提及孙毅老师的,无一例外地说他爱表达不满,大声疾呼,提出要求,但均不是为了他个人,说大了是为儿童文学求发展,说小了,是为了这个人数颇为庞大的儿童文学组。在儿童文学低潮时期,他呼吁各界重视儿童文学,多开设一些儿童文学作家的实践和交流活动。他能量大,呼吁之后,必有行动,骑着自行车四处奔走,多方牵线、搭桥,果然促成了不少文学活动。大大小小的事,只要事关上海儿童文学,他都格外精心,就连陈伯吹老人当年去邮局寄信时摔跤了,伤口流血不止,也是他第一时间告诉我,我立即去作协找人救助。长年累月如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热心而非凡的儿童文学的组织者、活动家。
    最近10年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异常火爆,也称“黄金十年”。孙毅老师并不放松,除了埋头写作、出书,依旧保持着应有的责任和愤怒。他数次找我提意见,说话时窝了一肚子火。一次仿佛是为某地出版了一套大型的儿童文学系列,其他文学门类都有,竟不收录儿童戏剧和儿童曲艺。还有一次是来声讨某文学社团没有很好地行使繁荣文学的天责。其实那时,他已80岁了,早无职位了,却依旧在操持这一切,勇于守望上海的儿童文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孙毅老师极其执着,粗中有细,为了最热爱的儿童文学事业,他成了一个求完美,有策略的人。
    2017年初,和孙毅老师等比我更老的几位老作家一起岁末小聚,孙毅老师说他很想用积蓄办一个儿童诗的刊物,因现在儿童诗太薄弱,被边缘化了。当时我确实被感动到了,因为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九十出头了。
    如此的热爱和牵挂,注定他永远没有下岗的那一天。我推想,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热爱和执着,他才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创作能量,写出近30万字的“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
    这部新作由三部人物各异,故事并不承接,但内涵能够顺连在成长主题下的中篇小说组成。
    《小银娣的悲惨童年》无疑是三部曲中最靓的一部,8万余字,很是感人。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了来喜和姐姐银娣的成长。开篇就写9岁的小银娣和7岁的小来喜跟着大人到上海城隍庙烧香,求城隍庙老爷保佑他们平安幸福。奶奶年年在年头年尾去烧香,说这样烧香等于烧了一年的香。奶奶的烧香规矩虽然传了下来,却并没有给这个家带来福分,首先奶奶自己就那么苦命。在“杀人”的旧上海,这个家庭接连遭遇苦难,连生存权也几乎没有。来喜和姐姐银娣这对姐弟,不要提平安和幸福,用孙毅老师的话“小小年纪被逼得活不下去了”。
    《小银娣的悲惨童年》有特别的文学意味,书中有深长的寓意,有珍贵的记忆,有生活的实感,人物塑造真实可信,比如来喜,当他被人叫做“少爷”的时候,心里格外难受。而银娣,起初一直无奈,逆来顺受,后来忍无可忍,终于觉醒,逃了出来,在猪圈里找到拱在母猪身边取暖的弟弟,一起奔向了光明。
    书中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富有独特视角,如爸爸工伤致残后,被工厂欺压,汪老板使用的可恨伎俩。妈妈去帮佣,姨太太为了不付半个月工钱,还要倒打一耙,污蔑妈妈偷金戒指,恶人先告状。这些血泪故事,这些对黑暗人性的透彻揭示,我在近期广泛的写旧上海背景的作品中很少见过。孙毅老师生长在旧社会,遭受过日本侵略者、剥削阶级和腐败政府的欺压,写到这一切的时候,他不但具有真生命的体验,焕发一种感慨和愤然,而且对黑暗人性的揭示,带有痛恨,使劲鞭挞,亳不留情。
    他更有一种让今天的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社会的使命感。在这部小说里,他熟稔地运用小说的技巧,人物真切,情境丰富,特别是故事紧凑,一波三折,颇有戏剧的风范。在他的笔下,爸爸受压迫,妈妈受欺辱,全家不得不离开上海去了苏北老家。但家乡也是满目疮痍,一家人在那生离死别,波折不断。姐姐小银娣也受尽折磨,境遇每况愈下:起初坐在布店门口高高的椅子上,看顾客有没有偷店里的零头布,晚上看店。后来遭到狠心的刘太太的打骂,不得已回家服侍可恶的刘老板。再后来,又被送到孤儿院。甚至,坏人用死去的妈妈的手在卖身契上按手印。故事触目惊心,情节离奇,但感觉不到编造的痕迹,因为小说的情节有生活基础,整个故事一气呵成,非常自然,读起来更像一个亲历的事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小说不仅写出银娣一家的悲惨生活,亲人们的颠簸、苦难,更着重写出人类的良知和希望,即便在黑暗的吃人的旧社会里,人世间还有温暖人心的好人,还有优美的人性和爱,良知和同情也还存在,如住灶披间的哈先生,苏北的善良的王爷爷,弟弟来喜对姐姐银娣受苦受难的疼惜和不忍,他们一家人的相守和相爱,都是悲惨世界中的一丝光芒和希望。特别可贵的是,作者在书写这些温情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得过度泛滥,而是相当得体,节制,理性。最后银娣和来喜姐弟寻求光明,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是人心所向,也是人性所向。
    孙毅老师借助小说,述说了不该遗忘的记忆和历史,小说对当年的社会矛盾,有刻骨铭心的描述,毫不回避,而且作者的创作力大爆发,做到了既写社会矛盾,也写人性的、人伦的力量和容量。我觉得这部小说颠覆了作者过去的写作格局,扩大了写作疆界和艺术宽度。
    8万余字的《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少年队》,写了沪生和章洪、小琴、金生等一群少年先锋队员的成长。小说具有很强的亲历性,许多细节,如解放前夕,还在白色恐怖统治下的少年队员,在家里悄悄地做五角星等,非当事人很难写出来。在这部小说里,孙毅老师激情述说了他眼里过往的荣耀和骄傲,历史烟云,将人们普遍遗忘和缺失的一段独特的生活,畅快地从容地写了出来。
    而ll万字的《野小鬼与野小狗的故事》,故事背景是在新中国,作者让主人公——生活在上海城乡结合处的阿郎,在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儿童生活中,过正常的聪明孩子的生活,和小狗黄黄帮助王大伯,抓到骗去手表的骗子。这个中篇,写得活泼,有童心,戏剧性强,事件和立意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品的时代印记。
    孙毅老师有苦难的童年,并历经了战乱、白色恐怖,最终参加了革命。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参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参与文化建设,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在如此多的历程中,他始终选择做“最有意义的事情”。他写大量的儿童戏剧、儿童诗,以及这一次的“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是希冀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学艺术,唤起儿童的同情心,令他们永怀责任感。
    2013年,第25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颁布,高龄的孙毅老师获得杰出贡献奖。当时我也是评委之一,记得这一票投出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的孙毅老师,是大嗓门,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为儿童文学活动奔波的形象。自从我通读了他的“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此后再想起孙毅先生,脑海里浮现的已是执着于写作小说的那个忘却年龄的作家,他在书桌前尽情挥洒笔墨。
    可以说,对孙毅老师以往多少年的印象,通过这部新作被颠覆了。我很想写出这改变的缘由,并写出这新印象为主导下的他的这部有力的小说。于是,我着手准备了半个月,便有了以上文字,一篇旧话和新语同说的并不像序的短文。

后记

  

    感恩后记
    “一刹那……”小学作文,我时常用这句话开头,没想到真的一眨眼间,我已经是95岁的老爷爷了!
    我坐下来静静回想一生所走过的路,可无愧地说,“我走正了,我走对了一条革命路。”而在这条路上的不停创业、创新,为儿童教育事业有点小贡献,得以宽慰。当我有幸赶上了这个时代,也有幸遇到了成长道路中的贵人。
    1923年,我生于上海,那是个动荡的年代,历经了日本对租界的统治、国民党蒋家王朝的白色恐怖,参加了地下党为创建新中国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中,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建家建国、改革开放等大事,这种种艰难历程都是值得回顾珍惜的。
    我这一生能对这样一个跨越的时代做出小小的贡献,全因遇到了贵人相助。
    首先要感谢童年好友仲夏同志,是他引导我投入反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活动,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示威……1947年又推荐我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中国少年剧团”的演出,并在同年介绍我入党,是他把我领上了革命道路。1947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下令全国“剿匪”动员,要消灭共产党,我投入了这个反抗斗争!
    第二位是爱国爱民的伟人宋庆龄主席。她提出的为儿童剧团的编、导、演的活动是“最有意义的事情”的名言,作为我一生为儿童教育事业奋斗理念追求的座右铭。
    这句名言,是宋庆龄主席在1946年筹建儿童剧团时说的。她希望中国有个专为儿童演戏的剧团,她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这一生,就是忠心耿耿地做了这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
    1946年内战,满目疮痍,生活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儿童们,成了流浪乡镇的小长工、放牛娃、小叫花子、小瘪三,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中福会基金会宋庆龄主席站得高,望得远,她似乎那时已望到中国东方红的曙光,认为“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培育儿童良好的教育方法,通过戏剧艺术的教育,“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儿童戏剧是极具吸引力的,它的直观、形象、具有立体的教育特点,我是深有体会的。1946年我开始进行儿童戏剧活动,当时我正在“中国少年剧团”出演包蕾同志编的童话剧《胡子与驼子》中的胡子一角。在台上,能感受到台下儿童观众对戏中好人坏人行为的激愤反应,深感戏剧对他们所起的潜移默化教育。
    而一年之后,宋庆龄主席又极具魄力的用“中福会儿童剧团”的名义向上海儿童义演了反映流浪儿童生活的《小主人》和《小马戏班》。五场演出招待了一万五千多位小观众,我作为保健站义工领票员和小观众同场看演出,观察到他们被戏中流浪儿的苦难生活所感动,他们极富有同情心,观众席上常常是唏嘘声一片,孩子们哭泣着、抽搐着,演出结束后很久不肯离去…… 新中国成立后,我有缘从团工委少年部调到中福会儿童剧团工作,之后宋庆龄主席又把我调去负责《儿童时代》社的工作。 感谢了贵人,对于我个人也该总结、回忆。 2017年7月是我入党70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也是我的处女作儿童剧《小霸王》在“立化出版社”出版的日子,我的儿歌《小铁匠》也在此时刊登在《新少年报》。这样算来我从事儿童戏剧的创作工作也是整70周年了。 为了纪念两个70周年,我将整理出版两套丛书作为纪念。 我第一套丛书是全集《孙毅儿童戏剧、文学丛书》共9本,有原创儿童剧《小霸王和皮大王》、小学课本剧《秘密》、中学课本剧《美猴王》、木偶剧《五彩小小鸡》、儿童相声曲艺《嘻嘻哈哈》、孙爷爷教你写剧本《白兰花剧场开演啦》等6本书,还有儿童诗歌《小铁匠》、散文《三生有幸》和诗集《心诗》3本。 第二套丛书是近几年写成的“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其中《小银娣的悲惨童年》是写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上海租界“孤岛”时期贫民儿童的苦难求生存的故事。《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少年队》是写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蒋家王朝国民党的专制政权时期,在内战战火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流浪儿童追求光明与恶势力抗争,为追求解放参与地下革命工作的故事。《野小鬼与野小狗的故事》是写1949年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后,上海儿童为追求幸福追求成长的故事。 《孙毅儿童戏剧、文学丛书》由上海作家协会资助出版,由原秘书长臧建民同志负责编辑。 “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由简平同志热心策划并推荐给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由出版社上报给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后,获批了长篇小说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第一套丛书是我在“最有意义的事情”教育理念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完成的,共有9本书、200多万字,是给予孩子们娱乐,点燃儿童们“想象力”的文娱活动的材料。 第二套丛书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孕育近70年的历史故事,反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租界斗争中,对上海人民和小囡的保护、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爱国爱民和自强自立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我深感我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是使命感让我把它生产出来,这是对党的一个回报。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热心帮助我的画家、作家们,这两套书的出版,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尤其是简平同志的热心举荐。感谢臧建民、程逸汝、王薇、韦央、顾琳敏、秦文君、单得昌、汪观清以及我的夫人彭新琪、女儿孙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