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活娱乐 > 生活用书 > 优生育儿

美国0-2岁婴幼儿育养圣经

  • 定价: ¥39.8
  • ISBN:978712229076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页数:234页
  • 作者:(美)玛格达·嘉宝...
  • 立即节省:
  • 2017-10-01 第1版
  • 2017-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玛格达·嘉宝、艾莉森·约翰逊著的这本《美国0-2岁婴幼儿育养圣经》是一部给准父母和新手父母的重要指南,聚焦0-2岁婴幼儿育养的方方面面,旨在帮助新手父母从育儿之初就走上正确的轨道。作者的育儿理念源自一个基本的事实: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能按照他自己的节奏成长发育,他就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出自信的品格。而好父母的关键要素就是学会认真观察孩子,相信他是一个有能力的活动发起者和探索者,并且是一个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独立学习者。
    书中每个章节都会包含家长们的现身说法,并有作者接触过的家庭和参与过幼儿育养法培训班的家庭的真实案例。通过观察、演示和讨论,幼儿育养法可以帮家长们建立起一套与孩子相处的正确的行为模式。

内容提要

  

    作为幼儿育养法的创始人,玛格达·嘉宝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新手父母从育儿之初就走上正确的轨道。她的育儿理念源自一个基本的事实: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能按照他自己的节奏成长发育,他就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出自信的品格。而成为好父母的关键要素,就是学会认真观察孩子,相信他是一个有能力的活动发起者和探索者,并且是一个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独立学习者。
    读过玛格达·嘉宝、艾莉森·约翰逊著的这本《美国0-2岁婴幼儿育养圣经》,你将获得幼儿育养法的秘诀。这些启发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理念,能够带给你如下这些帮助:提升你的观察能力;了解何时该介入孩子的活动,何时不要打扰他;学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照料行为,如喂奶、换纸尿裤、洗澡等,与孩子建立联结;科学应对孩子们的各种状况,如哭闹、遵守纪律、睡眠问题、使用马桶等等。

媒体推荐

    “给准父母和新手父母的重要指南……及时、实用、易读且内容广泛。在传统的养育婴儿的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本书明确提出了:尊重孩子是成功养育的关键元素。”
    ——艾德·格林博士,家庭与工作研究会高级合伙人,美国国家早教联合会董事。
    “家长们都希望能够养育快乐、自信、负责任的孩子,且花费很大的力气在‘教导’孩子,却忽略了孩子具有独特且超强的生命能量可以帮助自己发展这些能力。这本书倡导的正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和自然能力,是一本理论系统又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育婴指导书。读了这本书,你会变得自信,轻松愉快地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而不会觉得养育孩子是艰辛的事情。”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父母大讲堂讲师
    “我希望每位新手父母都看看玛格达·嘉宝的《激发孩子的自然潜能:美国0~2岁婴幼儿育养圣经》这本宝典,它能帮助你促进宝宝健康成长,也能让你平和安心。”
    ——劳拉·赫克斯莉,“为了孩子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
    “这本书阐明了高质量抚育婴儿和学步时期幼儿的关键要点。看完它,你会被玛格达·嘉宝的智慧和高招所吸引,也会从这种以尊重为基础的育儿理念中获益良多。”
    ——J·罗纳德·拉莱博士,美国西艾得教育研究实验室幼儿与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作者简介

    玛格达·嘉宝,匈牙利人,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取得早教专业硕士学位。
    1945年起,在匈牙利国立婴儿抚养教育研究院工作,这家机构后来逐渐成为全球闻名的高质量抚养和教育婴儿的范例。
    1957年移居美国,在专门接收情绪障碍儿童的杜布诺夫学校工作了7年,从事难度最大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治疗工作,并且可以和那些自闭严重、没人能够接近的孩子建立起关系。
    1968年,在杜布诺夫学校创立并实践了幼儿导引项目,之后又与医学博士汤姆·佛利斯特一起创立并推动了早教示范计划。
    1973年,在加州创办幼儿育养中心,开设如何照顾婴幼儿的指导课程。
    作者个人网站:www.magdagerber.org

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幼儿育养法
  ·1.尊重:育养自信宝贝的关键
    基本原则
    幼儿育养法的实践
  ·2.幼儿育养法的诞生
    首批“皮式宝宝”
    洛克齐孤儿院养育健康宝宝的实践
    早教示范计划:幼儿育养法在美国的实践
    幼儿育养中心的创立
第二部分  低幼宝宝的育养:从出生到迈出第一步
  ·3.你的新生宝宝
    学会观察
    建立联结
    和宝宝说话
    放慢节奏
    家庭环境
    婴儿喂养
    睡眠问题
    高质量陪伴
    哭是婴儿的语言
    预防婴儿猝死
    不要溺爱
  ·4.新手父母
    寻求支持
    多做不如少为
    要有耐心
    听懂宝宝的哭声
    父母的自我修养
    偶尔超脱
    给彼此空间
    幼儿育养法对你的帮助
    尊重自己
  ·5.几个月大的婴儿
    提升你的观察能力
    和孩子说话
    喂奶也是高质量陪伴的时间
    出牙也是婴儿生活的一部分
    哭泣变得更有目的性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让你的生活更轻松
    孩子的生活
    安全永远第一
    游戏环境
    玩耍:孩子天生的能力
    行为示范
    童年经历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育养法家庭现身说法
    关于特殊儿童
    保护孩子的真诚
  ·6.选择育儿者
    请亲戚照顾
    雇保姆
    选择养育小组
    幼儿育养法的育儿中心如何工作
  ·7.你的孩子更好动了
    里程碑很重要吗?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
    孩子的哭声
    和孩子交流
    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提升你的观察和干预的能力
    玩耍的环境要简单化
    耍杂技可以吗?
    一起玩耍的孩子
    分离焦虑是健康的
    怕见生人
    断奶
    让孩子用小桌子小椅子
    这个阶段的睡眠问题
    多点耐心,慢慢来
第三部分  孩子长大了——学步期儿童的挑战
  ·8.活泼的学步期儿童
    痛苦的分离是成长中有益的一课
    继续建立基本信任
    强烈的欲望:我要,我要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一部分
    我需要教孩子什么?
    安全方面的新问题
    学步期儿童适宜的玩耍环境
    学步期孩子的玩耍
    适度干预
    不!不!不!
    幼儿育养法家庭的一个典型的晚上
    发脾气:安泰的故事
    撞头、摇晃,以及其他的重复性动作
    植根于内心的规则才能长久地坚持
    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恐惧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学步期孩子的哭泣
    饮食习惯的变化
    学步期儿童的出牙问题
    生活中要鼓励孩子配合
    学习使用马桶
    兄弟姐妹间的竞争
    父母不必苛求完美
    带着幼儿育养法的理念一路前行
参考书目

前言

  

    如今我已经有了曾孙辈的孩子,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身为年轻妈妈的我,养育两个女儿时的感受——困惑、不安,偶尔感觉要崩溃。通过五十年的早教工作和研究,我逐渐发现了早期教育的一个要旨:尊重,在养育过程中非常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创办了幼儿育养中心(简称RIE),来帮助0~24个月大的宝宝和他们的父母学习如何互相尊重。
    怎样做才算“尊重”?本书将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就用尊重的方式来养育他,这将非常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和良好判断力的形成,并为他埋下伴随一生的安全感的种子。他将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他人建立联系,如何真实地认识和接纳这个世界,而不是主观地、盲目地看待所处的环境。
    尊重是双向的,作为父母的你,也需要得到尊重,这也很重要。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一天24小时在岗,不论你生病与否、心情好坏,都要拿出你最大的热情和精力。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份工作的难度也不会有一点降低。回首过去时,大多数父母都会有很多遗憾:“如果从一开始我就那么做就好了……”
    如果能够发自内心并始终如一地坚持我所说的尊重的养育方法,新手父母们可以在最初也是最手足措的一两年里,更轻松、更有预见性地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会让爸爸妈妈们把复杂的情况变简单,并且学会判断何时应该参与并指导孩子的活动,何时应该静静地观察,节省精力来应付更重要的问题。我希望爸爸妈妈们也能把合理节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自我的改进和完善。
    本书中,我会使用“育养者”(educarer)这个词。这是我自己创造的一个概念,它结合了教育孩子的人和抚养孩子的人两种角色。“育养者”意味着要在哺育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完成教育行为。比起另外两个词——“带孩子的人”(caregiver)和“看孩子的人”(caretaker),我更愿意使用“抚养人”(carer)这个词,因为一个抚养人,要做的远不止“带”和“看”。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会使用“带孩子”(caregiving)这个词,比如特指一些带孩子的工作的时候,为了不与“爱孩子”(caring)发生混淆。[英文中caring既是care(照顾)的现在分词;也是形容词,表示关爱的、同情的。译者注]
    一个抚养人,应该把对孩子的爱贯穿在行动中。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的媒介。每天照料孩子的各种活动,如喂奶、换尿布等,本身就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爱的交流,也是教育的过程。正确的日常活动,日积月累就构筑了育养与尊重的牢固基石。
    与其揠苗助长地激发和训练孩子,不如让他们在成长中自发地学习,这是幼儿育养法的基本原则。其实自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他时刻不在学习。如果我们能克制住自己教孩子点什么的欲望的话,孩子的学习完全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实现。我们要做的就是退后一步,不要打扰孩子,让他的学习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孩子必须学会的,其实只是适应他的家庭环境。
    当年在匈牙利,我还是个年轻妈妈的时候,我幸运地认识了儿科医生艾米·皮克勒博士,她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很愿意讲讲那段故事。
    一天,我六岁的大女儿玛约生病咽喉疼。正好我们日常联系的儿科医生那天也生病了,玛约建议我给她同学的妈妈打电话,她也是位医生,当时医生们都可以上门诊病。于是皮克勒博士就来到我家,给玛约看病。当我正要开口说话时,皮克勒博士摆手示意我先别说话。然后,她问我女儿:“何时开始咽喉疼的,现在感觉如何?”女儿的回答清晰准确又有礼貌,这让我大吃一惊。然后,她先问玛约:“你愿不愿意看看我的喉咙?”之后,她才请玛约允许她看看玛约的喉咙。“张大嘴巴,”她对玛约说,“我不会用压舌板的。”接下来,她又请玛约回到自己的房间,这样她就可以和我单独谈话了。
    这次治疗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触动,所以我决定请皮克勒博士当我们的儿科医生。相比她的医术,更让我感触良多的,是她那种我从没见过的,诚恳而尊重地对待孩子的方式。结识皮克勒博士之后,我有了第三个孩子,是男孩,从他出生开始,我就试着借鉴皮克勒博士的理念来养育他。
    这次偶然的相识,开启了皮克勒博士和我持续多年且成果颇丰的合作。在她的鼓励下,我在布达佩斯考取了早教专业的硕士学位。1945年起,我作为皮克勒博士的助手,在国立婴儿抚养教育研究院工作,这家机构通常因其所在的街道而被人们称为“洛克齐”。最初设立“洛克齐”是为了收养那些父母在二战中死亡或重病的孤儿们。但从那时起,“洛克齐”逐渐成为全球闻名的高质量抚养和教育婴儿的范例。
    1957年,我们全家移居美国,我在加州的杜布诺夫学校上班,这里专门接收情绪障碍儿童,我从事的工作包括难度最大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治疗。我很喜欢这项工作,有时我可以和那些自闭最严重,没人能够接近的孩子建立起关系。学校的校长贝尔·杜布诺夫称呼我“会魔法的玛吉”(玛吉是当时我在美国的昵称)。我的“魔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近距离地观察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过分要求。
    1968年,我在杜布诺夫学校创立并实践了幼儿导引项目。四年后,我和医学博士汤姆·佛利斯特一起创立并推动了早教示范计划,这个预防儿童心理疾病的项目由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儿童健康委员会赞助设立。1973年,我在加州开设了成人和婴儿的指导课程,这是幼儿育养中心的萌芽。婴儿时期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也就是生命最初的一两年,还不太会说话的阶段。在婴儿学会说话之前,他们往往得不到大人正确的理解和严肃的对待,这种现象很普遍。
    此后的很多年,我曾在很多场合发表婴儿问题的演讲,参加学术会议,录制电视节目,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帕萨迪纳市的太平洋橡树学院开设早期儿童发展课程。我走遍了全美国,并到世界各地去给家长和从业人员宣传幼儿育养法。在洛杉矶的幼儿育养中心,我们既给专业人员开设课程,也给家长和孩子们办辅导班。
    我的理想是帮助家长以及那些与幼儿相处的从业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我愿意教家长,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启发家长,把自己调节到与孩子相同的频率上。要知道,信任力、忍耐力和乐观精神等人生底蕴,都是在儿童时期奠定的。
    我的目标是帮助父母学会如何从孩子出生就用尊重的方式对待他。如果从一开始,你就能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那么很可能你会终生保持这种正确的态度。关于婴儿和幼儿,人们有太多的误解,而建立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的真知灼见却很有限。观察你的孩子,可以让你进入孩子独特的精神世界并了解他独特的需求。我告诉家长们,要学会放松,静静地观察孩子,享受你看到的一切,哪怕孩子只是安静地躺在那儿。对于小宝宝而言,感知自己的存在,就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尊重的方法与其他早教理论都不同的是,它建立在观察孩子这一简单的理念之上。在当今社会,早期儿童发展的理论层出不穷,就像流行时尚一样不断翻新。在婴儿床上挂黑白相间的运动物体,给婴儿看闪卡,使用学步车等,这些方法其实都是在强加学习,揠苗助长,并不符合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幼儿育养法更多遵循了普遍而客观的感觉,而没有去追随那些新理论。
    如今,养育孩子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复杂,每天都有新的问题提出来。在本书中,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适用于各类实际情况的简单的理念框架,希望本书可以给身为父母的你带来鼓励和支持,帮你在育儿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自信和乐趣。
    玛格达·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