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徙(精)/汪曾祺文存

  • 定价: ¥68
  • ISBN:978750867509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663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
    汪曾祺著的《徙(精)/汪曾祺文存》从收录的汪曾祺早期小说中,可见汪曾祺早期在“意识流”写作技巧上的尝试,才华横溢的文学造诣。特录部分名篇的原稿及改写稿,以便读者比较作者在创作手法上的改变。新插图版,卷首附汪曾祺珍贵照片、早年作品手稿及初版《邂逅集》书影。附录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解志熙教授万字研究长文。语言富有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平和质朴、清新隽永。

内容提要

  

    汪曾祺著的《徙(精)/汪曾祺文存》收录作者1940年到1981年的中短篇小说,其中不乏《异秉》《邂逅》《鸡鸭名家》《羊舍一夕》《大淖记事》等名篇。本卷为“汪曾祺文存”小说卷的上卷,收入多篇汪曾祺早期作品。读者可从中即可看出汪曾祺早期作品与京派的联系,也可体会到他小说中强烈的现代派风味。“当然,京派作家也曾程度不同地吸取过一些现代主义的营养,但汪曾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现代主义因素在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中已成为主导的因素”。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前记  关于汪曾祺/梁由之·Ⅰ
1940
  钓
  翠子
  悒郁
1941
  寒夜
  春天
  复仇——给一个孩子讲的故事
  灯下
  河上
  匹夫
  待车
1942
  结婚
  唤车
1943
  除岁
1944
  序雨
1945
  小学校的钟声——茱萸小集之一
  老鲁
1946
  复仇(改写稿)
  前天
  庙与僧
  最响的炮仗
1947
  鸡鸭名家
  艺术家
  落魄
  绿猫
  冬天——小说《豆腐店》之一片段
  戴车匠
  囚犯
1948
  礼拜天的早晨
  斑鸠
  卦摊——阙下杂记之一
  异秉
  邂逅
1961
  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
1962
  王全
  看水
1980
  黄油烙饼
  异秉(改写稿)
  受戒
  岁寒三友
  寂寞和温暖
  天鹅之死
1981
  大淖记事
  七里茶坊
  鸡毛
  故里杂记
  晚饭后的故事
  徙
  故乡人
  晚饭花
  皮凤三楦房子
附录  汪曾祺早期小说片论/解志熙

前言

  

    关于汪曾祺
    ——《汪曾祺文存》前记
    梁由之
    邂逅
    1983年大约是秋天,一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独自在湖北黄石长江大堤边溜达。候船室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大门右侧,一个卖旧书刊的地摊吸引了他的目光。少年先挑了两本书,再翻阅杂志。不经意间,他读到这样一段话: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少年面对的是文字而非脚印,心倒是没乱,却也傻了。这厮眼睛发亮脸面发胀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他从未见过如此美妙不可方物、如此清新俊逸动人心弦的文字。回翻过去,他记住了作者和小说的篇名:汪曾祺,《受戒》。
    这是一次美好的、终生难忘的邂逅。
    亲爱的朋友,您可能已经猜到,那个少年,便是梁某。那本被我破例珍藏至今的旧杂志,则是1980年第12期《小说月报》。
    机缘
    时光飞逝,阅读、出版、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全方位、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早已(基本)不看现当代文学作品,汪老亦墓木已拱。而我对其人其文的兴趣和爱好,一如既往,宛如初觏,甚至与日俱增。
    拜网络时代所赐,我得以尽可能搜罗各种汪曾祺生前自编文集。最早入手的1987年漓江社初版《汪曾祺自选集》,更是一直带在身边,放置案头,看得滚瓜烂熟,早已破旧不堪。后来,又在网店出了高价,分别购得品相良好的初版平装本和精装本(仅印450册),予以珍藏。秋夕春晨,霁月清风,翻阅摩挲,其乐融融,虽南面王不易也。
    2012年,又是一个秋天,我在北京结识了汪老哲嗣汪朗兄,痛饮快谈,一见如故。随后,与他的两个妹妹汪明、汪朝也有了交往。
    机缘巧合,我这时意外成为一位文化和出版界的票友。那么,何不按自己的意愿和构想,为汪老的作品做一些事呢?潜伏心头多年的念想,破土而出,蠢蠢欲动。
    心动不如行动。那么,怎样来做汪老的书呢?
    角色转换
    我先做了长达三年的预备工作:结识了汪老的三个子女;追踪了北京的几处汪曾祺故居;拜谒了汪曾祺施松卿墓地;寻访了汪氏故乡高邮和第二故乡昆明;重读了汪老各种文集;补全了他1997年去世前已出版的各种集子……这个过程,必要且充分,也是再学习再认识的良机。然后,我将汪著分为三大类,开始操作。
    所谓三大类,其一是作者生前自编文集。只要原书不错,市场断货,值得做新版的,均在此列。原则上一字不易,保持原汁原味。迄今已先后出版《汪曾祺自选集》《旅食与文化》《榆树村杂记》《去年属马》《老学闲抄》诸种,还将接着做下去。2015年底率先面世的精装新版《汪曾祺自选集》,精致漂亮,出炉伊始,即获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并已多次加印,叫好又叫座,开了个好头。其他走势也都不错。
    其二是新编文集。目标是主题鲜明、集中,读者和研究者都有需求,从未出过的新编版本。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夏天一气推出的“汪曾祺作品”系列六本,广受好评,其中《后十年集》(全两卷)和《书信集》两种三本,即属其列。将要推出的还有《前十年集》《青少年读本》等品种。
    其三是一套迄今最为全面、精粹的汪氏选集,我亲自操刀编选——果实便是这套《汪曾祺文存》。下节再详细分说。
    这是一桩千头万绪艰难繁重却又赏心悦目可遇不可求的工作。从吾所好,幸甚至哉。
    至此,我完成了从汪曾祺著作读者到出版人的转换。
    ……
    汪曾祺已在北京福田公墓安眠近二十年。长留人间的,是他约两百万字的作品。《汪曾祺文存》则蒐集了其中的泰半与精华。
    书画萧萧余宿墨,文章淡淡忆儿时。文如其人,于汪老起码可谓差之不远。为人为文,我最欣赏他的就是:随便。他成为我最偏爱的当代作家,其来有自。我喜欢他一以贯之的真诚朴素,惊叹他观察描述平民百姓和生活细节的温馨细致,佩服他下笔如有神的不羁才气。他的作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浓厚的抒情色彩,浓烈的个人特质,既有意思,又有趣。庸常岁月读汪,是爱好,也是习惯,更是享受,可以强烈体验到生活中清新、明朗,充满生机和趣味的一面。他写人物,写地方风情,写花鸟虫鱼,写吃喝,写山水,写掌故……惯于淡淡着墨,却又有那么一股说不清道不明、回甘独特的韵味。汪作给我带来的阅读快感和审美情趣,历久弥深,挥之不去。
    汪曾祺说:人家写过,我就决不这样写。又意有所指地说: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他自认:不是大家,算是名家吧。坦言: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他呼吁: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吧!他期待:自己的写作“有益于世道人心”,“人间送小温”。性情的温和与骄傲,对生活的随意与用心,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写作态度的无可无不可与不离不弃,文字的典雅考究与接地气,无处不在的悲悯与一种不可遏止的生命的内在的欢乐,在他的身上和笔下得到奇妙的融合与统一,浑然无间。他的语感,他的文字,是当代汉语文学的最高结晶。
    如果您想阅读更具质地,生活更加美好,那么,选择读汪,当为上策。跟汪曾祺交个朋友吧。至于他的作品究竟具有怎样出类拔萃不同凡响的特质与魅力,纵有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还请读者诸君自行体验罢。汪老仙逝,倏忽廿载。他曾写道:
    很多人都死了。(《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
    很多歌消失了。
    ……
    墓草萋萋,落照昏黄,歌声犹在,斯人邈矣。(《徙》)
    赵宗浚第一次认识了王静仪。他发现了她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下仍然完好的抒情气质,端庄的仪表下面隐藏着的对诗意的、浪漫主义的幸福的热情的,甚至有些野性的向往。他明明白白知道:他的追求是无望的,他第一次苦涩地感觉到:什么是庸俗。(《星期天》)
    笃——笃笃,秦老吉还是挑着担子卖馄饨。
    真格的,谁来继承他的这副古典的,南宋时期的,楠木的馄饨担子呢?(《晚饭花·三姊妹出嫁》)
    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要等多久,才会再出现这么一位可爱的老头儿,才能再看到如此精妙神奇的文字呢?
    2017年3月16日凌晨初稿
    5月16日,夏历丁酉立夏后十一天,改定于深圳天海楼
    时值汪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