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诗歌散文

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混血的边境之王)(精)

  • 定价: ¥42
  • ISBN:978730128596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大学
  • 页数:210页
  • 作者:(拜占庭)佚名|译...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佚名著的《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混血的边境之王)(精)》中期拜占庭马其顿王朝统治下形成的一部史诗,也是拜占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按西方研究者的话来说,这是中世纪欧洲与《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等齐名的史诗作品。本书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存较为成型的七个版本,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篇幅章节都差异较大。

内容提要

  

    佚名著的《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混血的边境之王)(精)》最早形成于君士坦丁九世统治时期。作品的主人公巴西勒是拜占庭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出生在马其顿时期的小亚细亚,其父是阿拉伯人,母亲则是基督徒。他的姓“狄吉尼斯”,意思就是“两个民族的混血儿”,而另一个姓“阿克里特”则是“战士”和“边境保卫者”的意思。作品的主人巴西勒·狄吉尼斯·阿克里特一生都在为保卫拜占庭的安全与外族人和国内的各种邪恶者进行着斗争。史诗围绕对巴西勒的父亲以及他本人的身世、生活方式和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的描写,揭示了12世纪小亚细亚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以及民族融合的历史特点,也表现了拜占庭民族英雄的基本风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歌颂帝国荣光,主张不同文化和谐相处,提升民族士气的作品。

作者简介

    刘建军,内蒙古开鲁县入。1955年9月生。汉族。文学硕士。1994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外国文学和文艺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外国文学评论》、《文学评论》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全国性教材多部。学术专著《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论》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三等奖、国家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译者前言
献诗
第一卷  可爱的女人如何征服了埃米尔
第二卷  关于边境之王的出生
第三卷  埃米尔带着他的妈妈从叙利亚返回
第四卷  边境之王的生活及其他
第五卷  被遗弃的新娘
第六卷  野兽、不法之徒和一个亚马逊女战士的挑战
第七卷  他在幼发拉底河畔生活状况
第八卷  边境之王的结局
附录一  巴西勒妈妈的故事
附录二  对费洛帕波斯的一次访问
译名对照表
后记

前言

  

    《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混血的边境之王》(以下简称《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是中期拜占庭马其顿王朝统治下形成的一部史诗,也是拜占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按西方研究者的话来说,这是中世纪欧洲与《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等齐名的史诗作品。
    一、关于史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据史学家考证,这部史诗最早出现在君士坦丁九世(1042年至1055年在位)统治时期。史诗故事的情节主要发生在9世纪下半叶到10世纪的上半叶的拜占庭帝国东部边境地区,有些故事的地点发生在小亚细亚的布鲁斯山脉和幼发拉底河区域。作为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辉煌人物之一的瓦西里(有学者将其翻译成巴西勒、巴兹尔等)一世和瓦西里二世时代,无疑为英雄史诗《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氛围。因此,史诗《狄吉尼斯·阿克里特》集中反映了那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况。对此,B.巴瑞1923年出版的《剑桥中世纪史》第一卷第四章有过介绍。J.M.荷西编辑的《拜占庭帝国》1969年版本的第二部分,其中3,4,11,20,27,28和30章也与此有关。卡尔·克鲁姆巴切尔和弗兰兹·谢拉德的《君士坦丁堡:神圣之城图解》(伦敦:牛津大学1955年版)中的《希腊文学:拜占庭》也给我们最出色地描绘了这些诗歌环境的氛围。
    我们知道,拜占庭帝国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战火的洗礼。由于帝国的疆域变化频繁(这是拜占庭帝国的特点),使其长期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例如,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哥特人开始袭扰帝国边境长达数百年。此外,阿兰人、匈奴人也相继侵入边境,抢劫边境居民。查士丁尼一世(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约483-565),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如“汪达尔战争”“哥特战争”“波斯战争”等,使其疆域第一次扩大到超过200万平方公里,重建罗马帝国的抱负得以实现。然而,在他逝世后,帝国内部政变不断,外敌频繁入侵,拜占庭相继受到斯拉夫人、阿瓦尔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伦巴底人等周边民族的围攻。到了7世纪末,帝国北部的保加利亚人成为巴尔干半岛的强国,经常与拜占庭军队发生冲突。这一切使帝国的疆域急剧缩小,在8-9世纪时帝国的面积缩减到只有60多万平方公里。
    马其顿王朝(867-1056)是拜占庭历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迈克尔三世(856-867在位)统治后期,驯马奴隶出身的瓦西里(Basil)夺取了皇位,建立了强大的马其顿王朝。瓦西里一世(867-886在位)虽然出身低微,但有超人的军事政治才能。在他的治理下,帝国不仅平定了内乱,而且还在与北方保加利亚以及佩彻涅格人和罗斯人的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他不仅收复了不久前被阿拉伯人占领的南意大利领土,恢复了对意大利全境的统治,而且与强敌保加利亚王国保持了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和平。他死后,经过多次的王位更迭,在公元10世纪后期和11世纪初,瓦西里二世(Basil Ⅱ,963-1025年在位)统治时,不仅成功地镇压了小亚细亚军事贵族的叛乱,而且还吞并了亚美尼亚,妥善地处理了与俄罗斯人、佩彻涅格人和西欧人的关系,并灭亡了保加利亚第一王国,使其成为拜占庭的一个省;在西亚、北非以及东地中海,他也都取得了对阿拉伯人斗争的胜利。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再次恢复了强盛,帝国疆域扩大到13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仅次于查士丁尼时代。“公元1025年的拜占庭明显比公元780年时面积更大、国力更强、更加富有。……经济发达,国泰民安,他们忠诚于马其顿王朝和东正教会各阶层,在几乎所有的领域,这个古老的帝国都已重新获得了活力。”有些学者也把这个时期称为“复兴与胜利”的时代,是拜占庭历史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总之,这一时期,是拜占庭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强盛与稳定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1.特拉比松(The Trebizond)版本(简称T版本)。由3182行诗组成,分成十卷,开始部分已经遗失,中间有少量缺失。这部手稿被写成文字不早于16世纪,1858年被萨瓦斯·劳尼德斯在特拉比松的苏米拉修道院发现。1875年由C.萨达斯和E.罗格朗在巴黎出版。1887年隆尼德斯在君士坦丁堡再次出版。原手稿现已遗失。
    2.安德罗斯岛(The Andros)版本(简称A版本)也被称作雅典P.P.卡隆纳罗斯版本。这是写于16世纪的手稿。这个版本由4778行诗句组成,分为十卷。这个版本非常完整,差不多是T版本的复制品,以至于可以用它校对其他的版本。1878年在安德罗斯岛被发现。手稿现藏于希腊雅典国家图书馆。
    3.格罗塔弗拉塔(The Grottaffrrata)版本(简称G版本)。由3709行诗句组成,被分为八卷;除了第六卷有缺损(有一页被撕掉了),基本完整。这个手稿大约写在14世纪。这个版本1892年被E.罗格朗公司在巴黎出版。哈佛大学的赫尔教授把此本翻译成了英文,并成为欧美文学界研究和学习的范本。
    4.牛津(The Oxford)版本(简称O版本)。这是一个由3094行诗句组成的、分为十卷的押韵版本。手稿上有希俄斯岛上的僧侣书吏伊格内修斯·皮特丽泽的署名,他在1670年11月25日完成的时候还在手稿上签了日期。此手稿现藏牛津大学林肯学院。
    5.埃斯科里亚(The Escorial)版本(简称E版本)。这是个不完整的本子,仅仅由1867行诗句组成。它的语言与民歌语言有点相类似,但故事混乱和无头绪。诗行有时很短,有时长的像散文的句子。它看起来像是一位老人口述的记录稿。这个手稿被卡尔·克鲁姆巴策尔在1904年发现,1912年由D.C.海思林出版,现藏在马德里的埃斯科里亚图书馆。
    6.散文(The Prose)版本(简称P版本)。共十卷。这个版本其实不过是安德罗斯岛手稿的散文版。它在1632年被希尔斯岛的梅罗提奥斯记录下来。1898年在安德罗斯岛被D.帕斯查理斯发现,1928年被印刷出版。现藏在塞萨洛尼基大学民俗学系图书馆。
    7.斯拉夫(The Slavic)版本(简称S版本)。这是M.斯佩兰斯基在1922年从两个18世纪的手稿和18世纪的俄国历史学家尼古拉·卡拉姆津引证的材料组合成的一个版本。两个18世纪的手稿用斯拉夫语被写于13世纪。卡拉姆津所引证的手稿被焚毁于1812年的莫斯科大火。这是个不完整的版本。这个版本在1922年由斯佩兰斯基出版,1935年被巴斯卡翻译成法文,1941年由彼得·卡隆纳罗斯翻译成现代希腊文。
    国外研究拜占庭的学者们认为,可能还曾存在过其他的版本,至少在18世纪还有人见过另外的版本。例如,有文献记载,那时有一个名叫凯撒·达芬特的斯僧侣就报告说他在阿拓奥斯圣山的修道院看到过两个抄本。此外,历史上还有大量的类似巴西勒事迹和功业的歌谣。有人认为,这些歌谣可能是不同史诗版本的来源材料。
    本次汉语翻译,我主要采用的是格罗塔弗拉塔的版本,故事情节与G版本大体相同,只在某些地方做了一些必要的订正。同样,为了适应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我将它翻译成了相对整齐的汉语诗句形式,并加上了一些必要的注释。
    我愿此译本能为中国读者初步了解拜占庭文学略尽绵薄之力。

后记

  

    本汉语译本是依据《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混血的边境之王》的第三个版本,即格罗塔弗拉塔(Grottaffrrata)版本(简称G版本)的英文译本为底本翻译而成的。英文的译者和研究者是美国学者丹尼森·宾汉姆·赫尔教授。赫尔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哈佛建筑学院,也是塞萨洛尼基美国学校基金会董事。获得过众多的荣誉,包括曾获得希腊政府金十字和菲尼克斯嘉奖令。除了英译本《狄吉尼斯·阿克里特》的整理和翻译外,他还用英文翻译了《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等希腊史诗作品。
    在决定翻译此书过程中,我曾经得到过著名历史学家,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朱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元迈研究员等老一辈专家的热情鼓励;也曾经与从事拜占庭国内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徐家玲教授商讨并向她请教过一些拜占庭历史事实和文化概念等问题。她还曾经把她写作的一些相关拜占庭历史著作给我拜读,使我在翻译过程中受益匪浅。初稿翻译完成后,我把英文版本和我的汉语译稿交给了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专家杨忠教授,请他对译稿把关。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译文的质量给予了热情的鼓励。我校古典文明研究所副教授王绍辉博士,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为我做了很多文本校对和查找注释材料的工作,尤其是他利用能够熟练使用希腊文和熟悉古希腊文献的优势,订正了英文译本的原有错误。在交付出版社之前,他又再次为我系统地校阅了全部译文和注释。可以说,这个译本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两年多的资料研读和一年多时间的翻译以及打磨,这本译稿得以面世。出版之际,还要衷心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朱丽娜的大力帮助。初次翻译这样一部有难度的作品,错误一定很多,我期待着同仁们的批评。
    译者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