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梦解红楼

  • 定价: ¥48
  • ISBN:978750086719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工人
  • 页数:401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文笔奇妙,需要“奇文共欣赏”,须有“每有会心便索然忘食之乐”,方是读《红》的真正享受处。周老先生毕生醉心在红学研究中,写下许多《红》文,但就他本人看来,《梦解红楼》所收录的80篇谈红说梦的随笔文字,方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自己研读红楼的真正乐趣,他说:“我也喜欢写这种文章,以为更适于遣怀抒感,更便于与读者沟通交流,共得其乐。”

内容提要

  

    《梦解红楼》是周汝昌先生一本红学随笔集。与以往的著作不同,是以短文讲“大旨”,以及赏析雪芹“绝特”个性。每一篇都是一个新的角度,摆脱了常见的一般眼光和议论,因而生发出令人处处感到意外又新奇的红楼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书是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论析《红楼梦》艺术的代表作;数十年经典重现,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彩纷呈。

目录

我与《红楼》有夙缘
借玉通灵存翰墨  为芹辛苦见平生
不悔——知愧
不离本行
研红良不易 一得贡真愚
考证之乐
触类旁通
楝亭四像一无踪
应识灵山
“六朝人物”说《红楼》
青石板的奥秘
龙年与曹雪芹
雪芹曾客“富儿”家
佟·傅·李与天津
长安·种玉及其他
曹雪芹生于何月
曹雪芹的“用典”
“诗礼簪缨”有埋伏
从《红楼》到康熙
“情教”创者曹雪芹
情在《红楼》
《红楼梦》食谱闲话
《红楼》饮馔谈
《红楼》花品
雪芹笔下有名花——海棠
怎么写宝玉
从衣饰到神采
《红楼梦》中的女性美
“西府”的谜底
“红楼”本是燕京典
红楼迢递认燕都
《红楼梦》与满俗
恭王府传奇
莲池北岸的天香楼
藕香名榭在津门
“自传说”能成立吗?
脂砚即湘云
林黛玉的《庄子》是什么版本
《红楼梦》的流行
关于甲戌本《石头记》
芹溪与玉溪
不敢提芹字字清
《红楼》章法是神奇
过场人物乎?结局人物乎?
“花主”“花王”气味殊
罥烟含露见颦颦
《红楼梦》欣赏一隅
脂砚小记
绛珠草·文化教养·化缘簿
潘霍芬与太虚幻境
多少楼台烟雨中
雪芹·水星·红祠
竞病·丕兴·芹庙
甲戌本联系三奇女
张爱玲眼中的《红楼梦》
字比笆斗大
齐白石与曹雪芹故居
上元佳节访芹居
胭脂米传奇
“红楼升官图”
雪芹印章·印缘小札
念芹重建大行宫
青史红楼一望中
黄叶山村入画图
西山寻梦
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远嫁
云散 水流——黛玉自沉
薄命女——香菱
秦可卿
贾元春
给“老外”讲《红楼》
《红楼梦》世界语版序言
美红散记
域外红情
“红楼梦”解

前言

  

    提“梦解红楼”,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1953年之秋,《红楼梦新证》在沪出版,顿时引发了海内海外空前的,也是名实相副的“轰动”。我那时在成都做教师,在外文系教翻译,老同窗许兄政扬就将北京的消息及时传给了我;其一叙写各种佳话时,讲到启功先生,说他见了《新证》十分高兴,表示“我要画一幅《周公解梦图》”。
    原来,自古流传,西周文化创始人周公(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已发现镌有周公名字的甲骨文),是“演《易》”和“解梦”之大圣人(和孔子并称“周、孔”),民间有“周公圆梦”的书,说他能解译梦境的征兆意义。这是“解梦”的最早史话。所以启先生那时的一席话,即巧用双关的妙语——那“梦”,自然是指“红楼”之“梦”了。
    如今因为这本小书命名,于是想起要讲“解梦”,当从这儿引起。
    “解”,今日时尚语言似乎就是“破译”之意。报纸标题,为了“吸引”看报人,不时可见“解(揭)开××之谜”的措辞。但我这里借用此字,却不是为了“吸引”什么,倒是时常想着雪芹书中的原话:“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个“解”,乃是“懂得”“理解”“晓悟”之义,虽然也与“揭开”可以关联,毕竟侧重在神智上、文化上感受和领会一层要义,不是要引起什么“轶闻效应”。
    先说明这一点,可免误会。
    本书收录了大约80篇谈红说梦的随笔文字。回顾过去数十年所写《红》文,有些是“学院派”的所谓“论文”,学术性强,表达方式不通俗,带着“学问腔”,一般读者并不爱看。《红楼》文笔奇妙,需要“奇文共欣赏”,须有“每有会心便索然忘食之乐”,方是读《红》的真正享受处。因此,我也喜欢写这种文章,以为更适于遣怀抒感,更便于与读者沟通交流,共得其乐。
    基于以上拙想,也承应不少读者报函,特别是女儿伦苓的提议,遂将适合这种性质、文体的历年习作尽可能地搜辑,由伦苓整理编纳于一帙之间,可省检觅之劳烦,可供“独坐”之遣兴,更可引发由这些浅显的生活现象、文化课题而进入高层次的思索和研求——那么,这个“解”就不是单方只由作者来“破译”什么奥秘,而是著与读双方共同“索而解”的事情和乐趣了。
    还请勿忘:我们中华文化文学传统,从来最重“解人”这一词义。用今天的话来说,雪芹作书开卷不久就先关切着有无“解人”这件大事。“谁解其中味”,即谁可为我这《红楼梦》的“解人”?——即能读懂我之旨义精神的“会心者”?所以,轻下一个“解”字,实在太孟浪,太不自揣:我们有资格充当一个能“解”之人吗?
    言念及此,惭颜自哂矣。
    再者,“梦解红楼”,四字如此安排,亦颇费苦心。这种句法较为灵活。你可以读作“睡里梦里都在为红楼求解”,也可理会为“梦中说梦倍辛酸”(陈寅恪先生诗句),或者就是“梦想”“妄想”要强解《红楼》。若如此,这书名取得就更有自嘲语味了。
    一位不相识的远方投函者,寄来一张明信片,首尾不具,只言:“爱读您的书,爱听您的课(电视讲座),谢谢您,辛苦了。”语少而情真,让我感动,让我鼓舞。
    这样的“知音”遍天下,不能尽举;为了他们的热诚好意,我将自己这些拙文结集成编,聊为答报,料想定会得到友声,兼予切磋,不胜欣幸之至。
    诗曰:
    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
    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
    甲申十月小阳春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