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典著作 > 经典著作 > 学习与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定价: ¥68
  • ISBN:978701018047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338页
  • 作者:李艳艳
  • 立即节省:
  • 2017-10-01 第1版
  • 2017-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李艳艳著的《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对于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产生、逻辑体系、实践路径、与西方文明观的比较及其当代价值都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发掘,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论证翔实、观点鲜明,可以说是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力作。

内容提要

  

    推进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显著标志,因而文明进步规律问题便构成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论题。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对该问题作出了具有诸多原创性特质的科学思考,无疑成为世界文明理论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李艳艳著的《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立足于现实关切,基于思想史比较视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入解读,从基本概念、创立发展史、逻辑体系、实践路径等层面系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思想框架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李艳艳,四川广元人,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网络文明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获得者。主要从事唯物史观与人类文明进程规律、网络文明与文化安全研究。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西方文明东进战略与中国应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转摘。

目录

序一  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在当代仍具有指导价值
序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
导论
第一章  “文明”概念演变历程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文明概念考察
  第一节  “文明”概念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一、西方“文明”概念的起源及其演变
    二、中国“文明”概念的起源及其演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文明”概念
    一、以“劳动”为逻辑支点解析文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在相近概念的比较中廓清马克思主义文明概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文明”概念的基本特征
    一、实践性
    二、社会性
    三、历史性
    四、进步性
    五、民族性
    六、开放性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创立、运用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传统文明理论的历史演进与主要观点
    二、中国传统文明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基本观点
    三、传统文明理论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创立史追溯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先验理性主义文明观的反思及其文明理论的创立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文明悖论与共产主义文明历史必然性的揭示
    三、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释人类文明进步历史阶段和发展道路等理论问题
  第三节  思想史比较视域中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的创新
    一、文明进步的源泉:从抽象理性到具体劳动
    二、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从理性自觉到阶级斗争与交流互鉴
    三、文明进步道路的基本特征:从一维性到多样性
    四、文明进步的演进阶段:从奴役制到真正的普遍的文明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在苏俄的运用与发展
    一、列宁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确立
    二、斯大林时期“两阶段论”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思想
    三、赫鲁晓夫以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背离与重大挫折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一、救亡图存背景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对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选择
    二、“三大改造”完成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初步探索
    三、改革开放新时代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全面建设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逻辑体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文明的历史与进步规律: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文明进步路径: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思想基础
    一、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
    二、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逻辑结构
    一、理论基石:文明本质论、动力论和评价标准论
    二、主体框架:文明进步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
    三、基本范畴:多种视域中文明样态的对立统一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一、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二、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在人类文明思想史上的地位
    一、实现了文明理论研究立场的变革
    二、对于人类文明进程基本观点的创新
    三、实现文明理论研究方法的革新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实践主题
    一、探求人类文明进程的基本矛盾
    二、确立人类文明进程的中心任务
  第二节  践行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依靠力量
    一、阶级的先进性:判断文明建设依靠力量的基本标准
    二、劳动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依靠力量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系统性特征与践行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多维度考察
    一、主体文明
    二、广义的社会文明
    三、生态文明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与当代西方文明理论的交流与碰撞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理论
    一、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二、“一战”至苏东剧变期间的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理论
    三、苏东剧变以来的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理论
  第二节  以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揭示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思想局限
    一、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历史嬗变与主要观点
    二、深刻揭露西方文明中心论的阶级实质
    三、应对西方文明中心论蔓延的巨大挑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在开放包容中不断发展
    一、自觉学习、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二、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创新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社会主义成为人类文明新希望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与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发展契机
    二、以公有主体型自主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文明理论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实践
    一、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动力
    二、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主体与领导力量
    三、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具体领域
    四、中国社会主义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中国化的经验与创新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事业的创新性特征
  第四节  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明时代创新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指导,借鉴传统文明理论的优秀成果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文明全面进步
    四、坚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高人民文明素质
  第五节  引领不同文明交汇交融与促进人类文明整体进步
    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二、促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倡导不同文明包容互鉴
    三、推动不同文明合作共赢,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结语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时代创新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