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 定价: ¥49.8
  • ISBN:978755960930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1页
  • 作者:周鸿祎//范海涛
  • 立即节省:
  • 2017-11-01 第1版
  • 2017-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周鸿祎、范海涛著的《颠覆者(周鸿祎自传)》是著名创业者、互联网老兵周鸿祎的首部个人自传。
    “不正常”的小周不断折腾,不断创业!从西安到北京,从系统集成到软件,从软件到互联网,一路下来,颠覆行业,颠覆自我!
    历时三年,周鸿祎亲自撰写、知名传记作家范海涛执笔,完整记录其成长历程。
    首次披露周鸿祎幼时经历,以及少年时不断折腾的历程和心路!
    全面总结互联网创业心法、360管理哲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成功互联网企业的运作方式。
    首次披露周鸿祎的个人生活:童年的成长经历、学生时代的追梦之旅、与妻子胡欢携手走过二十年的温馨生活。
    首次公开了跨度40年之久的照片、家人合影、创业历程中的点滴影像。
    如果周鸿祎可以做到,只要你有信念,只要你有梦想,你也可以成为一个颠覆者,颠覆观念,颠覆人生。

内容提要

  

    周鸿祎、范海涛著的《颠覆者(周鸿祎自传)》记录了周鸿祎先生从幼年时代开始,直到今天四十余年的传奇经历。
    周鸿祎先生的成长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从90年代上大学期间在校园里销售反病毒卡,再到离职北大方正后创立3721;从与CNNIC的战斗,到成为中国雅虎的总裁;从互联网第一口水战,到改变互联网格局的3Q大战;从免费杀毒到360成功在美国上市……勾勒出了一位互联网老兵近二十年的创业江湖路。
    同时本书也披露了许多大事件之后不为人知的背景与真相,大量的事实都是第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
    通过记录这一次次关键的转折点、分享创业历程中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周鸿祎先生将其中的艰难坎坷、酸甜苦辣娓娓道来。

目录

前言  人生就是不断自我颠覆
开篇  360新未来
  沸腾二十年
  从未想过的私有化
  一波三折的私有化
  360新未来
第一章  生于70年代
  生于70年代
  革命氛围之下的启蒙教育
第二章  在好孩子与熊孩子之间
  搬到郑州
  爱上阅读
第三章  年少轻狂
  校园闹剧
  一张邮票引发的风波
  继续阅读和初识计算机
第四章  一个正统教育的出离者
  郑州九中——一所普通中学成就的重点大学梦
  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物理和计算机
  完美的结局——保送
第五章  老鼠掉到米缸里之我的大学
  进入大学
  危机四伏
  人生中的第一次商业行为
  教改班奇遇记
  老鼠掉到米缸里
  我为上机狂
  课外兼职:人生的另一堂课
  第一次讲课练就演讲能力
第六章  研发反病毒卡——创业初体验
  开始逃课准备做产品疯子
  送进公安连夜受审
  初到特区自己采购
  自寻销售渠道
  初次创业的失败和收获
  第一次创业的额外收获——软件收集狂人
第七章  二次创业遭遇“黑单事件”
  “信心”的诞生
  “信心”的陨落和教训
  用创业者的心态去打工——决定投身方正
第八章  初入职场创造“飞扬”
  北大方正——放逐新疆
  封闭开发——一个程序员的本我状态
  1996——初步拥抱互联网时代
  一个新的任务:初步接触电子邮件
  “飞扬”为什么没有真的飞扬起来
  离开方正——抛弃稳定、待遇和头衔
第九章  车库式创业和度过3721风波
  开始车库式创业
  四处碰壁
  融资初体验——资本的妙处
  寂寞艰难的创业初期
  发展的困境——职业经理人到底好不好
  与搜索失之交臂
  互联网的冬天和RealNames入驻中国
  与CNNIC之间的“始乱终弃”
  冲突爆发
  公然抗争杀出血路
  插件安装和决胜渠道
  遭遇百度对簿公堂
  寻求与Google合作未果
  3721的大结局——为什么会出售?
第十章  进入跨国公司情困雅虎
  初入雅虎
  新雅虎:发力搜索
  痛苦的沟通“一搜”的出生
  层出不穷的冲撞
  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
  初现峥嵘
  矛盾升级情困雅虎
  雅虎后续——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种种困境
  和解——雅虎十年后的醒悟
  雅虎总结——在不同的欲望之间取舍
第十一章  重新出发奇虎诞生
  初创奇虎
  2006年回归——关注社区搜索
  社区搜索的式微与搜索梦的保存
  “流氓软件”在中国泛滥成灾
  逆转——360慢慢渗透进安全市场,大获成功
  360杀毒为什么走向免费
  从杀毒滑铁卢到后来的脱颖而出
  360商业布局初步显现
第十二章  “3Q”大战出逃香港
  春节中的偷袭——腾讯来了怎么办?
  “3Q”大战与360上市准备同步进行
  漫长的对决
  “360扣扣保镖”和“出逃香港”
  一个艰难的决定
  舆论转向和上市主承销商更换
  事态的白热化与上市准备会的同步
  政府介入和“3Q”大战的终结
  腾讯反思谁是赢家?
第十三章  360登陆纽交所
  一波三折的360上市
  上市路演与“突发事件”
  密交通过和上市敲钟
后记  B面老周

前言

  

    人生就是不断自我颠覆
    这是一则反复出现的商业故事。
    在《创新者的窘境》出版之前,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上发表过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叫作《颠覆性技术:抓住潮流》,这引起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英特尔公司的重视。
    英特尔CEO安迪·葛洛夫抓起电话,对电话那头的文章作者说:“克里斯坦森,你飞到硅谷来吧,给我们讲讲你的这套研究对英特尔意味着什么。”克里斯坦森兴奋地穿越了东西海岸,如期到达了约定地点。
    因为克里斯坦森的直率与坚持,他拒绝了葛洛夫只讲10分钟的无理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进度讲了半个小时。他特别举了钢铁行业的例子,比如小型钢铁厂纽柯(Nucor)是如何颠覆钢筋和螺纹钢筋市场,逐步向高端延伸,并击败传统的钢铁业巨头的。葛洛夫立即明白了克里斯坦森的意思:“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我必须干掉Cyrix和 AMD!”
    因为这次对话,英特尔在之后的一年输送了18个团队、2000多人去哈佛听克里斯坦森的课程。1999年,英特尔推出低版本的赛扬处理器,目的在于把竞争对手排除出去,避免新进者拥有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这个产品正是和克里斯坦森沟通后推出的低端产品。
    葛洛夫的决定鼓舞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作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书中提到一家公司决定搁置首创产品,这会扰乱正常业务运转,是任何公司都不愿意冒的风险。而葛洛夫在别人试图破坏英特尔的业务之前,自己先这么做了,从而捍卫了英特尔在市场上的尊严。
    这样充满历史感的商业故事,总是让人感慨良多。
    作为一个互联网的老兵,我是颠覆式创新的信徒,同时也是克里斯坦森的忠实读者。克里斯坦森所说的颠覆式创新,其实总结起来并不复杂。真正的颠覆式创新有两种: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即把昂贵的变得便宜,把收费的变成免费;另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即把复杂的变得简单,把笨重的变得便携。它们实际上都是从低端切入,创造一个新的、原来大企业看不上的市场,然后让很多低端用户涌进来,让很多原来不是用户的用户认识这个市场,然后慢慢地往上蚕食。
    而对于一个已经有些用户的大型企业来说,颠覆式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公司对颠覆性技术有所预见,将资源配置给未来。但有时候这会造成企业自己和自己的现有业务相互冲突的情况,就像左右手互搏一样,而这是考验企业家是否果敢的时刻。这不仅仅要求你琢磨出一个稳定又创新的商业模式,还可能意味着企业要做出痛苦的收入牺牲,因为企业家要对现有的、已经盈利的业务做出大刀阔斧的削减,以便让位于新的战略。
    这仿佛是对过去的自我否定。然而,如果不这样做,企业相当于把危险预留给了未来。
    作为360的创始人,我亲身体验过那种“挥刀自宫”的艰难。2008年,我和投资人沈南鹏在北京奥运会赛场观看跳水比赛。虽然身处赛场,但我还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当时公司的战略改变。我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希望把当时传统的计算机杀毒软件的收费商业模式变成免费的,这无异于对整个杀毒市场宣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的直觉是互联网安全一定会变成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如果安全成为一种基础服务,它就应该免费。还记得那天的跳水比赛很精彩,但我却一点也没有看进去,我第一次和沈南鹏交流着自己彻底把杀毒免费的想法,内心也逐渐走向坚定。再后来,众所周知,我终于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
    当然我的代价是空前的。首先是在公司内部,我直接牺牲掉了每年2亿元的代理销售收入,要说服整个董事会并不容易。再者,我们不出意外地遭遇了杀毒厂商的围剿,也经历了各种口诛笔伐。最终,360对整个安全行业进行了颠覆,也成为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安全品牌,今天,我们也拥有了好几亿用户。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凭借着源源不断涌入的用户,360最终研究出了新的模式,也让公司和广大用户都成了受益者。
    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故事其实已经层出不穷。微信颠覆了短信,乔布斯拿iPod为开端,最终颠覆了老牌手机巨头。后来者不断地超越上一代的传奇故事,过去不断发生,未来也将更加可期。而移动互联网和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给新的颠覆式创新提供着更大的平台,这给整个商业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创业勇士们铺陈着技术改变世界的道路。
    我独爱颠覆者,也青睐有颠覆精神的年轻人。因此,我将我的自传命名为《颠覆者》,以向那些拥有颠覆精神的人致敬。
    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环境里,敢于颠覆尤为可贵。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开始向巨头聚拢,而巨头的体量也越来越大。这尤其需要笃定而且无畏的创新者。最近,人们清晰地看到“创业阶层固化”现象的出现,以至于一个行业内人士直接喊话,写出了《人民想念周鸿.》这篇文章,他说:“只是觉得中国互联网过去两年越来越无趣了,挺好的创业者,最后都被环境塑造成风口上的骗子。没人说真话,没人敢说真话,不怀念你还能怀念谁。”而我知道,人们不是怀念我,只是怀念敢于说真话的挑战者,怀念真正具有颠覆精神的人。而没有炮火声的互联网,无疑是无聊的。
    对于创业者的困惑,我想说,互联网创业者作为其中一个“马拉松选手”,不应该看到现在这几场比赛就觉得格局已定,阶层固化已成定局。总有一天,旧的格局会被打破,会有新入者打破原有的平衡。正如凯文·凯利所说:“巨头体量越来越大,在短时间内这是自然而有利的,但长期来看,还是会有一些边缘化的公司颠覆产业。”“颠覆性技术永远在发生,而且是从边缘性的地方出现。??这些颠覆性技术具有这些特点:质量低,高风险,利润低,市场小,未被证实的。没有人愿意进入。”
    我相信,未来属于那些肯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默默耕耘的创新者。
    最后,我最想说的其实是,个人选择可以用颠覆性创新的理论,这里指的是个人对自我的超越和个人对阶层固化的突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出身决定论,社会的阶层已经固化,一个人的出身已经决定了他的未来。人们甚至用大数据的方式来预测一个人的基本情况:从一个人的出身预测他所受教育的大致水平,从一个人的教育水平判断他未来喜欢什么,从一个人的教育水平预测他未来的收入。多数人都不知不觉地被划分进了统计模型,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和其他人一起过着大数据预测好的生活。
    然而,我认为新的科技时代的来临,给年轻人创造了更多的突破阶层固化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故事版本其实早就在连续不断地上演。在相对公平的技术平台里,年轻人不讲自己的家庭背景,无须争论自己的出身是好是坏,人们凭借谁的点子更好来争得用户,在意谁的产品更能赢得人心。在新技术平台之上,你无须拥有得天独厚的垄断资源就可以白手起家,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对世界做出改善。
    对于这一点,我的故事也许就有些代表性。和很多出身普通的孩子一样,我的父母都是国家事业单位最普通的职员,他们带着我在郑州市的一个大院里长大,我上的也是一所最普通的小学,可以说,我的起点毫无特别之处。但是,我的成长幸运地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出生和成长,作为一个一心热爱计算机语言的年轻人,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做出一款好的软件和产品,造福使用计算机的人们。而互联网公平和开放的精神,最终成全成就了像我们这样一群拥有平淡无奇背景的普通人。这就是一种对自我设定的颠覆。
    而实现自我颠覆的人都有一点共性。通过我的观察,最终能够实现这种颠覆的人,都有着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和“使命感”,如同万维钢在《智识分子》这本书里写的那样:“内在动力才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自由意志,我之所以这么干不是因为谁刺激我,而纯粹是因为我就想这么干。对于这些人来说,工作已经不是简单上下班的事了,而是一项事业。他们做这件事情不需要外界的监督和激励,是自己要求自己非把这件事情做成不可。所以真正了不起的事业应该由使命感驱动。”
    和我一起工作的员工都很年轻,他们有些很有冲劲,但是有些也为高不可攀的房价忧心忡忡,还有些为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感到迷茫。而面对后两类人时,我总是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没有用,如果每天以应付的心态去工作就是在浪费生命。在这个行业,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平头百姓。他们能够成功,说明只要你努力也有机会。哪怕你现在是在打工,也要考虑为自己学习一些东西,这客观上是为公司创造价值,也是为你自己积蓄巨大的潜能,因为学习到的本领是别人剥夺不走的。你可以一边学习,一边等待使命的召唤。
    我鼓励今天的年轻人拥抱新的技术时代,也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因为未来的平台无疑会更加开放和开源。虽然用大数据来看,你的性格和命运都已经注定,但是总有一些人可以从设定的剧本中跳脱出来获得自由。我一直欣赏的这位作者万维钢,曾经是美国大学物理系的一位研究员,在他的著作《智识分子》里,他总结列举了很多战胜家庭局限的人。他说——
    所谓英雄,就是超越了阶层出身、超越了周边环境、超越了性格局限,拒绝按照任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大数据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最不像机器人的人。
    英雄,不是那些被大数据预测的俗人,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思。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