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

  • 定价: ¥59.8
  • ISBN:978756741012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北林大
  • 页数:239页
  • 作者:邵世新
  • 立即节省:
  • 2017-09-01 第1版
  • 2017-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收入《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中的作品,凡五辑一百六十七篇,集中了邵世新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和获奖的作品,是作家创作的阶段性成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刊作为传统媒介,其承载空间本身构成了一种标准。这个标准不以作家个人认识为价值尺度,而是以媒介审美角度与编辑判断水准为取舍标准,被认可的才会被发表,被发表的才能进入公众视野。所以在漫长的纸质媒介延续过程中,作家写作可能是个人化的,而是否在报刊发表,才是被认同的最终标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邵世新在散文创作领域,无疑已经渐成一家,因为他的散文在全国各大知名报刊广受欢迎,每被推举,并多次获奖。现在,纸质媒介受到了电子媒介无情的挑战,网络全面进入了百姓生活,博客成了大众言论的便捷平台,邵世新的散文更是受到网民青睐,粉丝众多,这或许正说明了他的散文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兼顾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特质的创作高峰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邵世新著的《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的结集出版,或许还具有了回眸一望的色彩,不仅是作家回溯自己的创作成果,也使我们得以回望共同走过的社会与时代。

内容提要

  

    邵世新著的《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是一本随笔集。第一辑生命中这样那样的风景,展示了人生、生活、生命历程沿途的无限风光,有悲欢离合,有生死歌哭,有生命体悟,有生活感念;第二辑有TA在,是种多么温暖的力量和第四辑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则记录了在作家人生历程中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力量;第三辑氤氲的茶香润心田,则是对世间百态、人生万象的认知与评判;第五辑我和美食有个约会,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诸多美食的回忆,体现了生活情趣,回溯了生命况味。

作者简介

    邵世新,20世纪60年代出生,迄今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散文3000多篇,曾开设《生活笔记》《乡风民俗》《人生感悟》等专栏。2013年爱上摄影,是新华社、中新社等多家媒体签约摄影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摄影作品2000余幅,非遗系列受到《中国摄影》高度关注,拟出版《赣榆非遗录》。2013年底爱上国画,发表多幅《待客图》,广受好评。《常在河边走也可不湿鞋》获全国廉政杯书画比赛优秀奖,2016“筑梦中国”首届互联网书画比赛优秀奖。中国新闻学学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摄协会员、美协、作协会员,赣榆区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人社部门。

目录

第一辑  生命中这样那样的风景
  活着真好
  心灵的撞击
  晶晶和爷爷
  最大的感谢
  生命阳光
  一盒彩色画笔
  修车的老人
  玉米妹妹
  老人的心
  成全
  春天里的温暖
  该花的钱
  做沙发套的小刘
  倾听蛙鸣
  坐在楼梯上的老太太
  温暖的听诊器
  排队的老人
  发广告的小伙子
  工会主席老金
第一次下棋
  回家的路
  邻居
  冰上的童年
  楼下那片新绿
  嗨,送礼物呢
  知道“安哥拉”的修鞋女人
  打井的人
  监狱里的小红花
  矿井司机
  小人精
  尹老师
  男祥林嫂
  搬迁的民工
  修锁的老张
  老主顾
  钢笔雕字
  收废品的老程
  防辐射贴膜
  两个女孩
  送走一只狗
  当年勇
  与民工同车
  身边的善良
第二辑  有TA在,是一种多么温暖的力量
  时光的流水
  无法替代
  永远的梨核
  你对谁重要
  纸花瓶
  父亲——写在父亲节
  母亲的心
  父亲的电话
  母亲的时令蔬菜
  门后的画痕
  长相像父亲的人
  母亲的名字
  憨厚的二哥
  乳名
  听话的丝瓜
  淋一场雨回家
  钥匙
  有用的人
  一双棉鞋
  感动一杯水
  对父亲说谎
  离幸福近五分钟
  寻找味觉
  我的生日
  挂在树梢上的风筝
  谁说烟酒不分家
  母亲的思念
  袜子上的洞
  说说我的岳母
  月饼往事
  黄大衣
  给岳母找“活”干
  女粉丝请客
第三辑  氤氲的茶香润心田
  幸福的感觉
  钱这个东西
  接受感动
  要面子
  信任的心
  放弃的理由(外两则)
  快乐的缘由
  找别扭
  说后悔
  忘记年龄
  握住你的手
  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牢记别人的好
  被信任的幸福
  做对一件事
  尊严就是自己爱自己
  触须的努力
  都差不多
  谁比谁强
  成功的特质
  善良是一种习惯
  莫揭伤疤
  有人叫我“老邵”
  光影魔术手
  一件小事
  不能动的恻隐之心
  三克重的砖头
  把信任给别人
  枯萎的富贵竹
  一个微笑就够了
  朋友的珍藏
  口头承诺
  捐书
  举手之劳
  倒掉鞋里的沙子
第四辑  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
  人同此心
  老婆与手机
  喜酒八块钱
  儿子的理想
  三个字的情书
  家是不讲道理的地方
  送伞
  妻趣
  最大的出息
  两张电影票
  最正确的别字
  假如有了钱
  别拿内衣说事儿
  妻子的饰物
  愧疚
  蚊事
  冰箱这个饰物儿
  温暖的秘密
  做一辈子快乐大厨
  那年麦收
  盘点菜园
  “混”伞记
  “逛”来的幸福
  属于自己的东西
  养花记
  躲地震
第五辑  我和美食有个约会
  最美味的食物
  家乡的酒规
  赣榆风味三种
  美味香莴
  粽子闲话
  口福
  萝卜皮与白菜心
  薄凉粉
  戏说猪肉
  苦瓜
  黄花菜
  毛蛤
  泰山三白
  济宁甏肉
  寒菜
  三月荠菜香
  红萝卜水萝卜
  鲥鱼
  农家饭
  土豆
  苤蓝
  闲话豆角
  盘点童年零食
  马齿苋
  茄子杂说
  辣椒饼
  家乡的黄眼蟹
  暴晒萝卜干
  赣榆三月“吃头水”
  香椿
后记

前言

  

    邵世新,散文家,我的朋友和老乡,苏北赣榆人。他说话的口音,总是让我想起童年。也就是说,我们俩有着共同的原乡、相似的经历、一致的梦想和追求。我从北京调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工作时,因为文学的原因,很快便结识了他。那以后我重回高校,来到钱塘江畔。二十五年过去了,联系虽然时断时续,但他在我心目中执着勤奋、热情善良的形象,一直没有改变。
    改变了的是我们生存其中的社会与时代。我们看见路从沙土路变成水泥路、沥青路,不仅变宽,也变高了,高到了田野之上,凌空飞架;房子从草房变成瓦房乃至楼房;田里除草用上了“除草剂”、收获用上了收割机。我们的乡村在城镇化,城镇在城市化。但文学依然是文学,正如邵世新的执着勤奋、热情善良,一如既往。现在,他把自己对于文学的守望和人生的思索,酿花成蜜,变成一篇篇隽永清新的散文,真诚地捧出来,这便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集《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
    收入《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中的作品,凡五辑一百六十七篇,集中了邵世新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和获奖的作品,是作家创作的阶段性成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刊作为传统媒介,其承载空间本身构成了一种标准。这个标准不以作家个人认识为价值尺度,而是以媒介审美角度与编辑判断水准为取舍标准,被认可的才会被发表,被发表的才能进入公众视野。所以在漫长的纸质媒介延续过程中,作家写作可能是个人化的,而是否在报刊发表,才是被认同的最终标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邵世新在散文创作领域,无疑已经渐成一家,因为他的散文在全国各大知名报刊广受欢迎,每被推举,并多次获奖。现在,纸质媒介受到了电子媒介无情的挑战,网络全面进入了百姓生活,博客成了大众言论的便捷平台,邵世新的散文更是受到网民青睐,粉丝众多,这或许正说明了他的散文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兼顾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特质的创作高峰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的结集出版,或许还具有了回眸一望的色彩,不仅是作家回溯自己的创作成果,也使我们得以回望共同走过的社会与时代。
    拜读邵世新《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我感到就像受到作家心灵的光照,温暖而又宁馨。作家在第一辑“生命中这样那样的风景”里,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生活、生命历程沿途的无限风光,其间有悲欢离合,有生死歌哭,有生命体悟,有生活感念,作家大多选择平凡百姓、弱势群体为抒写主人公,记录他们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美好,读来令人内心柔软,时常鼻酸眼热。第二辑“有TA在,是一种多么温暖的力量”和第四辑“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则记录了在作家人生历程中感同身受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力量,令我们再次扣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作家的答案承接第一辑对生命的思考,认为亲情、爱情和友情不仅是柔软的慰藉,而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温暖的力量,它会助推人生前进,让生命延续,令生活前行。第三辑“氤氲的茶香润心田”则抒写了对于世间百态、人生万象的认知与评判。这部分文章八面来风,风趣犀利,令人读后时常会心一笑,感觉到作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胸臆。第五辑“我和美食有个约会”,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诸多有关美食的回忆,记述美食其表,珍惜生活其里,既体现了生活情趣,也回溯了生命况味。
    中国散文最为优良的传统是抒写作家的真实性情,邵世新《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传承了这个传统;与此同时,作家的观察与体悟更趋细微,文字更加灵动,温婉与善良的情怀跃然纸上,颇得谢冰心、张爱玲、许地山、周作人文脉真传,令人读时不忍释卷,掩卷回味不已。
    谨以为序。
    李惊涛

后记

  

    二十几万字的文稿呈现在我手上的时候,心中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激动抑或感动?仿佛都有一些。这些我用业余时间敲出来的小文,时间跨度竟长达二十余年。面对它们,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都说时间是一把杀猪刀,让我们慢慢走向衰老。可文字却把光阴像摄影一样定格下来。字里行间,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接触文字有三十多年了吧,那时候上班之余喜欢读书,后来迷上了投稿。最欣慰的是看见有样报或样刊寄来,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收到零星的稿费。工资偏低的年代,对家庭也算是个小小的补贴,兴趣也由此大增。这样的日子一直平静而稳定。生活在我眼里就像一条大河,我在河边像一个嬉戏的孩童,掬出的永远是长河里欢乐的浪花,呈现给世人的永远是真善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惑之年的我竟对绘画和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个人的爱好,我感到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短短几年,自感成绩比写稿子突出好多。绘画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有爱好相随,日子才有滋有味。其实每个人原本都应该有很多爱好的,只是他们没有机缘开发出来罢了。
    收入集子中的一百六十七篇短文,大都是我在生活中的体验。不敢说字字珠玑,但让读者会心一笑总有可能的。我一直崇尚体验写作,只有经历过的,下笔才更从容。能够从生活中去捕捉文章,这就要靠平时的学识、修养和见地。就像欣赏一幅书画作品,内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功底。我圈子比较多,很多时候,不敢妄自尊大,常常在写作圈子里说自己是个摄影的,在摄影圈子里说自己是个画画的。常常思忖毛主席的话:“谦虚使人进步。”
    十分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李惊涛先生,百忙之中给小书作序,给小文溢美。
    也十分感谢我的泰安笔友王举芳女士,利用闲暇时间,从我的博客、网络中搜到我的文章,并整理成书。
    快五十岁了,人生到底还有什么爱好会让我欲罢不能?好像绝不仅是写作、摄影与绘画,一定还会有什么别的爱好呈现出来,我在慢慢期待它的到来。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