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铁家伙

  • 定价: ¥45
  • ISBN:978750639638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330页
  • 作者:韩辰辰
  • 立即节省:
  • 2017-09-01 第1版
  • 2017-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韩辰辰著的《铁家伙》讲述了时间就这么流逝着,慢慢地,“坦克奇兵”这些人的名字被一点点消磨着,逐渐化作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直至今日再没有一个人记得。或许,人们只是在某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参观时,在那满墙的照片前走马观花匆匆掠过。可没有人注意,在墙角的一张黑白照片里,五张神色各异的面庞,似乎在诉说着一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

内容提要

  

    韩辰辰著的《铁家伙》讲述了1937年11月8日,沪松战役,中日交战,白骨露野。无尽的炮火如流星般砸落在苍茫的中华大地上,无数人倒下了,无数人站了起来。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不久后的几天,无常的命运之手将一个历经炮火的国民党团长,一个神秘莫测的坦克专家,一个执着梦想的战地记者,一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一个古灵精怪的江湖女子联结在一辆坦克之前,他们自发地结成最底层的抗日统一战线,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未知历程。
    追杀、堵截、阴谋、间谍,命悬一线间,五人如何转危为安?铁甲、情义、眼泪、欢笑,枪林弹雨中,他们斗鬼子,破贼窝,勇闯鬼村,助力八路,在这段惊心动魄的抗战之路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
    那场可怕的战争早已尘埃落定,在被人遗忘的一角,一张泛黄的五人合影照仍在诉说着那曾经的一切:关于荣耀,关于人性,关于热血,关于牺牲……

媒体推荐

    《铁家伙》是战争、人性和命运的熔炉。作为信息碎片化时代成长起来的作者,韩辰辰刀砍斧剁,出手不凡。
    ——编剧、作家  宋方金(《手机》《给青年编剧的信》)
    写文字是必须要有温度与责任的。韩辰辰就是一个这样可以牵你的手走进她故事里的作家。
    ——音乐人  小虫(《心太软》《爱江山更爱美人》)
    他们在命运道路的尽头相聚,充满一种向死而生的力量。
    ——导演  赖水清(《新龙门客栈》《倚天屠龙记》)
    把梦想注进字里行间。辰辰的书,看得进、听得懂、走得到——心里。
    ——编剧  王丽萍(《媳妇的美好时代》《国民大生活》)
    韩辰辰的故事充满自由、理想与反叛,是对灵魂永恒的求索和对生命极致的拷问。
    ——编剧、制片人  周劲翔(《镖门》《春光灿烂猪八戒》)
    那个铁家伙,是辰辰精神上的一种结石。经过提炼和结晶,成了这个故事。这故事里有我们的信仰。而信仰,让我们在人群中发出光芒。
    ——编剧  王力扶(《家常菜》《团圆饭》)
    韩辰辰有个铁家伙长在心里握在手里。小心!她一旦出手,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编剧  温豪杰(《水浒传》《平凡的世界》)
    他们不曾认输,也不会妥协。这也是韩辰辰要传递的精神。
    ——导演、编剧  彭三源(《失孤》《半路夫妻》)
    原创很难,她做到了。群像难写,她举重若轻。
    ——编剧、中国电影文学会副会长  汪海林(《铜雀台》《铁齿铜牙纪晓岚》)

作者简介

    韩辰辰,女,山东人,北京客。编剧、作家、导演、业余摩托车车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和北京大学林兆华戏剧研究所。曾导演话剧《别说那个字》《李红的夜晚》等,广受好评。曾编剧、策划《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复合大师》等多部热播剧集。是新生代编剧中的重要力量。长篇小说《铁家伙》是其创作历程中一个崭新的维度。

目录

第一章  大难不死
第二章  神秘黄桃
第三章  奇兵聚首
第四章  鬼村惊魂
第五章  人体实验
第六章  大闹白沙
第七章  插翅难飞
第八章  天降神兵
第九章  鱼游腹中
第十章  柔情醋意
第十一章  逃出生天
第十二章  营救黄桃
第十三章  小栓之死
第十四章  分崩离析
第十五章  生死一线
第十六章  起死回生
第十七章  终至枣庄
第十八章  四六大婚
第十九章  山岛伏诛
第二十章  山穷水尽
第二十一章  生死离别
第二十二章  苍狐计划
后记

后记

  

    因为泥鳅及时赶到,发报及时,电报的内容层层上传,当上级阅读完电报后,立刻指挥疏散。
    日军偷袭,扑了个空,反被提早设防的八路军战士围剿。中日部队短兵相接,枪林弹雨,惨烈厮杀,徐州会战就这样打响了。
    而老狗等人誓死捍卫的坦克图纸,也有了最可靠的归宿。从1956年,617军工厂生产出了第一批T-54型坦克开始,到1999年第三代坦克参加国庆阅兵,被定型为99坦克为止,很少有人知道,这几十年的坦克发展路程,都得益于当初这一张小小的图纸。
    时间就这么流逝着,慢慢地,“坦克奇兵”这些人的名字被一点点消磨着,逐渐化作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直至今日再没有一个人记得。或许,人们只是在某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参观时,在那满墙的照片前走马观花匆匆掠过。可没有人注意,在墙角的一张黑白照片里,五张神色各异的面庞,似乎在诉说着一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