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追逐太阳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创造故事丛书

  • 定价: ¥37
  • ISBN:978755590589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河南文艺
  • 页数:195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人生可以抵达某种巅峰状态,但科学探索没有止境,从不承认终极真理。袁隆平从未停止攀登的脚步,生命不息,攀登不止。在他不断创造、不断攀登的过程中,陈启文著的这本《追逐太阳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试图揭示他的人生世界、精神世界。他创造性地提出的很多深入浅出的科学理念、人生智慧,会给青少年读者带来源源不断的启迪。

内容提要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为了这质朴的理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始终奋战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为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为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陈启文著的这本《追逐太阳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叙述了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科学探索之路,生动地展示了袁隆平近九十年来的科研与生活世界。作者陈启文把袁隆平的人生经历置于当时的国家、民族和时代之中,对袁隆平的描述,也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历程的描述。

作者简介

    陈启文,湖南临湘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河床》《梦城》《江州义门》,散文随笔集《漂泊与岸》《孤独的行者》,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大河上下一黄河的命运》《袁隆平的世界》等20余部。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四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电视纪录片一等奖等。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意气
  艰难时世
  汉口,汉口
  少年意气
  命运的选择
第二章  袁隆平的梦
  迷途的羔羊
  袁隆平的梦
  水稻王国的哥德巴赫猜想
  尼采的启示
第三章  追逐太阳的人
  天然雄性不育株
  吃饭比上天重要
  绝处逢生
  追逐太阳的人
第四章  第五大发明
  突破口
  把加法变成乘法
  牛皮不是吹的
  最后一道难关
第五章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中国独创的两系法
  谁来养活中国
  向极限挑战
后记

前言

  

    “中国创造故事丛书”总序
    李炳银
    人类社会的历史,一直伴随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自然规律的理解。这一过程,就是科学开始和不断融合于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科学技术日渐发展更新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证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长久以来,国际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意义,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发展教育与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有助于发展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国曾经是一个科技文明发达的国家,拥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科技创造成果。后来因为长久相对恒定僵化的社会制度,再加上自我禁锢和故步自封,到了近现代,在科学技术领域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结果遭受西方列强铁船火炮的凌辱。后来有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提出了“以夷治夷”,开展“洋务运动”等主张,都是在感受到科技落后的基点上的自醒与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国家独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自20世纪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得到确认,科学发展的自觉和行动愈加坚定,科技体制改革在加快,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断地涌现出来,令人振奋和自豪,也让国家的尊严和综合实力获得很大提高。如今,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中国已经在不少科技项目中站在了世界的前列,令人至为高兴和振奋。因此,热情走近像青藏铁路建设、杂交水稻品种培育、高速铁路、航天科技、海洋深潜、超级运算、大飞机制造等这些立足于自主创新基础上的,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科技创造精神,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项目,感受和理解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创新、科学担当、科学情怀等丰富的内容,向科技创新致敬,就应该成为文学表达的优先选择。这也正是“中国创造故事丛书”策划、组织和书写、出版的初衷所在。
    “中国创造故事丛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向读者真实展现我国近些年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和高科技领域许多优秀人物的动人故事,目的在于提高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和主动参与的自觉,推动中国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高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是中国国家力量和民族智慧创新精神的表现,真实生动地给予文学呈现,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增进爱国主义精神和普及科技知识的同时,积极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社会创新发展意识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与这套丛书写作的作家,都是活跃于当今中国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们不尚空谈,也没有无视和躲避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他们热情地抵近社会生活的前沿,在很多伟大的科技创造现场,在很多动人的科学人物故事中,在很多振奋人心的科技创新技术面前,在很多足以提振国人自豪骄傲的伟大创造成果获得中,很好地表现了文学家的热情,表现了文学对科学的致敬。如果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的话,那么,这套丛书的写作和出版,也是作家通过真实艺术表达的特殊方式参加科学推广和普及的一种表现,相信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感谢所有参与这套丛书的作家和出版人士。
    2017年7月26日

后记

  

    有人曾让我用一句话来描述我印象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诚实地回答:“他从头到脚都是一个农民,可那双眼里闪烁着智者的光芒。”
    这就是我心中的袁隆平,也是我对他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知。
    文学是感性的,而科学是理性的。这次写作的难点,不在于如何以文学手法来讲述袁隆平呕心沥血、锲而不舍地钻研科学的励志故事,也不在于怎样栩栩如生地描述一个“泥腿子”科学家头顶烈日跋涉于茫茫稻海的形象,最难的是如何以文学的方式来探悉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科学世界,来揭示一个农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被证明的。而且,作为这套“中国创造故事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注重趣味性、故事性,内容一定要通俗易懂,这对于我这个有几十年写作经验的老作者来说,也是头一次遇到的新问题。所以,我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这次写作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尝试。
    我觉得,先要从袁隆平投身于杂交水稻的初心开始追踪,透过几次神奇的发现,抓住几株关键的稻株,就可以把杂交水稻的来龙去脉梳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1961年,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株——“鹤立鸡群”,看到了人类利用天然杂交稻的自然规律培育出人工杂交稻的希望,从而做出了“决定性的思考和选择”;1964年,他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此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中国首创水稻雄性不育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勾画出了一条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路线图;1970年,在袁隆平的指导下,他的学生发现了野生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花粉败育型野生稻”——“野败”,从而为三系法杂交水稻打开了突破口。从这三株稻株的发现,到一闯三系配套关、二闯优势利用关、三闯制种关,就能理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杂交水稻是如何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了,也就明白了袁隆平这个“杂交水稻之父”的开创性贡献和关键性作用在哪儿了。
    接下来,就要展现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之路上的不断探索,这就要围绕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而展开:从育种方法上说,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过渡到一系法,朝着程序上由繁到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的水平上分,从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到亚种间的杂种优势,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在这一战略设想的基础上,才会有中国独创的两系法和中国超级稻从第一期到第五期的不断攀登。2014年,中国超级稻的第四期攻关目标已经实现,袁隆平又开始率协作攻关的科研团队向第五期超级稻目标发起了攻关,而本书写于2017年6月底,这一目标有可能在今年秋天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为了让读者能够明白杂交水稻攻关的艰难过程、关键步骤,我一直用哥德巴赫猜想一步一步证明的过程来比喻,迄今为止,可以说,袁隆平已经从“9+9”证明到了“1+2”这一步,接下来还有“1+1”要证明,那就是袁隆平战略设想的第三步,也是最终的目标——创造出一系杂交稻,实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终极目标。 人生可以抵达某种巅峰状态,但科学探索没有止境,从不承认终极真理。袁隆平从未停止攀登的脚步,生命不息,攀登不止。在他不断创造、不断攀登的过程中,本书试图揭示他的人生世界、精神世界。他创造性地提出的很多深入浅出的科学理念、人生智慧,会给青少年读者带来源源不断的启迪。 2017年7月15日于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