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

  • 定价: ¥56
  • ISBN:978756417229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南大学
  • 页数:314页
  • 作者:菜九段
  • 立即节省:
  • 2017-08-01 第1版
  • 2017-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淮阴侯列传》是楚汉战争的重要记录,经研究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内容甚多,与整个楚汉战争的其他记载无法吻合。菜九段著的《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以此列传为主线,将整个楚汉战争与列传记录逐一考证,无误者予以确认,有疑问者设法找出差错何在,正确的情况应该怎样。最终根据历史记载给韩信的历史功绩再定位,并指认误记的原委。
    本书的适用对象包括:文史爱好者及从业者。

内容提要

  

    考察韩信事迹,不是为了倒韩或黑韩,只是为了清理历史记载的泡沫,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对韩信事迹证明其伪不困难,难就难在给出合理的解释——即证伪之后,如何填补空白,回答韩信何以有如此高的地位。
    《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沿用了菜九段一贯的以轻松的笔调考据历史的风格,以日人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本为底本,以《淮阴侯列传》为主线系附相关史料,对史料的研读则穿插其间。为了便于理解韩信所处的时代及事件的发生背景,在多个地方附上同时期同事件的相关史料,以《史记》的顺序为序,即先本纪、再表、再世家、再列传。根据多年《史记》浮沉,感觉《史记会注考证》无论是用字还是句读,都长于其他备本,对于理解古文古事大有补益。

媒体推荐

    莱九段的文字,因为历史的针对性可以作《史记》、《汉书》的辅助读本阅读,又因为思维的独立性也可以作心灵独白阅读。不论如何,它注定都不是当代文化闲人们的菜。
    ——田秉锷
    同样是面对韩信早年生平,以及拜将,平定三秦,东征,张良举荐,破楚京、索之间,破赵,汉灭齐,武涉说韩信,蒯通说韩信,垓下会战,由齐王变楚王,废王为侯,韩信死于非命等历史记录,菜九段专注于何者为信史,何者当证伪为虚构创作性质,何者无法确定真伪只得存疑。因为菜九段将所有史料放置在整个战争年代的大背景下——考较,要想驳倒他那些完全建立在实证基础上通过夹叙夹议推导出的证伪观点,还真不容易。
    ——王旭光
    在中国,在当代,治“汉史”者比比,而关注于秦汉之交或汉初这一时段的人文脉络、且多有发现、发明者,则无过于菜九段先生。相信许多汉史发烧友通过网络、通过纸媒已经对他的犀利文风、畅达表述、洞明见解有所认识了。以这样的长篇大论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韩信其人、其事而有纵横捭阖之态,相信非殚思竭虑、痴痴于此,定然完不成如此的建构。
    ——田秉锷
    在排列事件、考论人物时,菜九段总是划界而论,禁绝先入为主意识的干扰,禁绝兴一家、灭一家的选边站队。所以,他的“刘邦论”和“韩信论”基本上是各帐各算。“还公道”都“还公道“,“证真伪”都“证真伪”,因而对刘邦、韩信而言,菜九段的文字并不具备“翻案”的、“正名”的支撑作用。
    ——田秉锷

作者简介

    菜九段,医学硕士、编辑(曾江苏古籍出版社、现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著有诗集《混沌外的乡愁》(南京出版社,1993),历史研究论文集《古史杂识》(天马出版公司,2005),历史研究随笔集《历史的侧影》(吉林出版集团,2009),语言类工具书《简明成语词典》(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汉语歇后语小词典》(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目录

1.《淮阴侯列传》的资料来源
2.淮阴侯韩信的早期史
  附  韩信从军的历史背景
3.韩信入汉与拜将
  附  韩信入汉与拜将的时代背景
4.韩信拜将的背景破绽
5.韩信拜将的过程破绽
6.拜将台对话的真实原型
7.韩信在平定三秦过程中没有作为
  附  平定三秦史料汇集
8.韩信在汉王东征过程中没有作为
  附  汉王东征史料汇集
9.韩信在破楚京、索之间的作用考察
10.张良举荐的真实性
11.破楚京、索之间的功劳全归刘邦
12.韩信登上历史舞台的背景
13.魏豹反叛真伪辨
14.还原魏豹反叛的完整的传说文本
15.还原汉灭魏的过程
16.定代不关韩信的事
  附  定魏代史料汇集
17.韩信破赵,史实还是神话
18.李左车,真实人物还是文学人物
19.背水战史料地理记载之荒谬
20.背水一战过程之荒谬
21.还原汉灭赵的主体战役
22.韩信侵赵路线推测
23.韩信在赵战绩考
24.韩信不是赵地汉楚交战的主帅
25.汉赵交战的汉方主帅是刘邦
26.汉赵战争始末简要回顾
  附  汉灭赵史料汇集
27.刘邦夺韩信兵符更像一幕舞台剧
28.韩信攻齐与郦生无关
29.郦生游说词与游说过程解析
30.汉灭齐的过程讨论
  附  汉灭齐的过程史料汇集
31.水淹龙且是神话不是史实
32.韩信的齐王是自己讨要来的
33.武涉说韩信事件真伪考
34.蒯通说韩信反汉未果
35.韩信反汉不会有好结果
36.韩信从齐方向对楚之进攻
37.《淮阴侯列传》未载之楚汉和约
  附  楚汉约和相关史料
38.垓下会战与韩信
  附  楚汉决战史料汇集
39.楚王韩信的幸福生活
  附  韩信徙楚相关史料汇集
40.罪名莫须有,韩信废王为侯
41.从韩信之擒看汉初的平叛模式
42.韩信废王为侯的不爽岁月
43.再遇莫须有,韩信死于非命
44.韩信反叛的同案犯陈稀
  附  陈稀事件史料汇编
45.刘邦对韩信之死的善后
46.蒯通,历史的见证人,记录的伪造者
47.三杰论与三位一体说辨伪
48.三杰论再辩
49.刘邦吕后,是谁要韩信的命
50.盖棺定不了论的吕泽
51.从《淮阴侯列传赞》看蒯通之言的影响力
52.《淮阴侯列传>的资料提供者蒯通再论
53.韩信时代假史逐个数
54.还原韩信的实际历史
55.韩信的实际历史地位
56.结束语
附录  本书前期成果汇集
后记

前言

  

    《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终于要跟读者见面了。本书原作《淮阴侯列传考察报告》,沿用了菜九一贯的以轻松的笔调考据历史的风格,所以定义此作为市场型学术读物。但《淮阴侯列传考察报告》这个书名一点不市场化,所以辗转年余寻不到接受此作的出版单位,直到找到东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张煦老师。张老师是市场书老手,经其法眼,确认为市场书,只是书名毫无市场气,于是张老师信手拈出个“拷”字,就把拙作上下求索式的考据过程传神般突出出来,显然更接市场地气,可谓一字之师。
    本功课以日人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本为底本,以《淮阴侯列传》为主线系附相关史料,自己对史料的研读则穿插其间。为了便于理解韩信所处的时代及事件的发生背景,在多个地方附上同时期同事件的相关史料,以《史记》的顺序为序,即先本纪、再表、再世家、再列传。根据多年《史记》浮沉,感觉《史记会注考证》无论是用字还是句读,都长于其他备本,对于理解古文古事大有补益。此底本正好又综合收录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与心得,使用起来特别方便,本书也多处引用到这些前人心得,所以应该向泷川资言前辈特别致敬一下才好。
    本书是《重审韩信罪案》的后续工程,《重审韩信罪案》是为了还刘邦一个公道而作。
    不知从何时起,丑化矮化刘邦成为一种时尚,但凡有什么品格低下的事,都会拿刘邦举例。菜九因作《秦楚纲鉴》,仔细打理过刘邦时代的全部历史资料,越来越感觉到刘邦那个汉高祖的高,真的是当之无愧的。菜九便从原来的鄙视刘邦转为崇敬刘邦,于是有了针对那个时尚的反动之作《汉高祖招谁惹谁了》,并认为刘邦名声的好坏,实在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刘邦这个名声很坏的古人,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但因为《汉高祖招谁惹谁了》一文没有直面刘邦的杀功臣问题,所以还是不能服人的。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刘邦的正名工作就不可能彻底,而这个问题又是以韩信被杀为首要,所以必须面对。大约五年前,为了替刘邦正名,必然要触及韩信之死,于是有长达五万字、近乎小半本书规模的《重审韩信罪案》之作,算是对杀功臣一事作了交代,大体洗脱了刘邦的污名。写作《重审韩信罪案》之时发现,即使是韩信的最终结局,也必须回到整个楚汉战争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必须梳理韩信的整个军旅生涯,不如此则不可能有所谓的正解。正因为必须反复回到战争年代中的写作过程,也基本上把韩信的历史摸了一遍,彻底清理韩信的历史也初具了条件。因为在过程中发现韩信史迹中的不实部分比预想的还要多,不仅韩信的罪案有假,整个军事生涯里的假,也不在其结局虚假之下,于是自然萌生出将韩信的整个历史做个总体清理的念头。最初为此清理工作起名为“淮阴侯列传的拆卸与拼装”,后来觉得,考察报告更贴切,考察报告的核心就是一个拷字,其宗旨是对相同时期的史料反复考索,完成给淮阴侯韩信的再定位。这一个时期的整理显示,《重审韩信罪案》中还是存在很多缺陷,但因总体方向与思路是正确的,所以本书大量沿用其内容。
    整理时发现,韩信史迹考索起来绝非易事,里面真真假假、盘根错节,非常棘手,作《重审韩信罪案》时所发的感慨——整理汉初历史的一大难点在于,现有的记载不可靠者为数不少,但还是要用这种不可靠的资料去推演当时的历史情状。这是因为除了这样有疑问的资料之外,我们更是一无所凭——至此越发令人无奈。所以此番检点《淮阴侯列传》,还是免不了要用有疑问的资料梳理有疑问的历史记载。其实,菜九早在作《秦楚纲鉴》时,就已发现韩信事迹里的水分。因为仔细梳理楚汉历史,必然要把各个历史事件的全部资料集中排列,这样就发现了很多以往没有被人们注意到的问题,其中就有韩信问题。菜九最初发现韩信灭齐的事迹不是那么可靠,于是作《汉灭齐战役考释》,以为对韩信而言无论灭齐是过是功,都是汉统一部署的结果,功过不得归韩信一人。日后出于为刘邦正名而作《重审韩信罪案》的信心亦肇始于此。神话的一大特点是,一旦出现部分崩塌,神话的整体崩塌也只是时间上的事了。发现韩信的功劳有被夸大的嫌疑,接下来自然会发现史料中夹杂的其他假货,接下来自然要动摇韩信的崇高历史地位。一俟涉及否认韩信的崇高地位,无疑是捅马蜂窝、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韩信地位的崩溃,将置那些吟咏他的前贤于何地。肯定会有读者大兴问罪之师,难道苏东坡还不如你之类的话绝对不会少。苏东坡也是我非常景仰的前辈高人,但不代表他对这段历史的考察下得功夫比我深。所以不管多大的牌子,如果功夫没有下到,在这一点上不如我的可能性还相当不小呢。
    之所以会发生韩信问题,是有人试图传递一种历史错觉,即天下是韩信一个人打下来的。两千年的历史过程表明,这个“有人”的这一企图大致实现了。与刘邦同时代的韩信不仅是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更是神一样的军事天才,自古以来就有军神之誉。千百年来吟咏韩信的诗文数不胜数,其出发点正是基于上述认知。根据历史记载,汉定天下的主要功劳都归到韩信身上,而就是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功臣,居然被冤死了。难怪史上的吟咏出奇得多。菜九段客串历史研究有年,从生手变成拆解资料的熟手,发现个问题就上去弄一下,往往收获颇丰,觉得秦楚之际的历史真是四面漏风,处处窟窿。有人,大概是暴同先生,对当代史的某些见解就像是替菜九总结了这个现象,其曰:“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应该是,对待不确定的历史记录,其有疑问的每一件事,需要问一问、考察一下,有没有这件事,这件事站得住站不住?和其他事情有没有矛盾?怎么来判断这些问题?”菜九的功课正是循着这样的路子走的,区别在于,历史记录倒是确定的,只是实在难以接受,在无法直接否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与相同时期的其他史料相勘比而定其真伪。
    韩信所处时代是个剧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其历史的发生背景就是秦末战争,这段历史时期貌似特别清楚,但将其头绪繁多的记载静心打量,便会觉得纷乱如麻,疑问如云。而且往往要为理清一个疑问要回到整个历史过程,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就是,一个史料被证伪了,全部史料都受牵连受震动,整个历史时期都需要重新审视,重新构建。考察韩信事迹就要处处与其发生背景相对照,流传下来的韩信事迹究竟是历史还是神话,就要看这种事迹与秦末战争的契合程度如何。如果出现过于背离的情况,就要考虑其是否有文艺创作的成分。经考察,《淮阴侯列传》正是创作大于真实的篇什。孔夫子说过犹不及,《淮阴侯列传》因为过分夸大了韩信的功劳,最终反而连其真实的功劳也被掩盖了,也被质疑了,孔圣人的话岂虚言哉?
    本考察是个标准的胡子工程,耗时长难度大。在做这项工程时,因发现了一些重要问题,又陆续做了《清理陈稀乱象》《读<傅靳蒯成列传>》《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千古奇冤话魏豹》及《千古谁识汉灭赵》等独立专题,这些专题讨论都与《淮阴侯列传》有重大牵连,现在做整体上的综合考察,上述专题形成的成果将一并纳入,各专题的细目将以附录的形式附于书末。以上各篇及书中提到的菜九拙作,均可通过网络检索而得,不再出网络链接。《汉灭齐战役考释》是菜九对韩信史料真实性怀疑的起点,《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一文是菜九对韩信功绩大小怀疑的起点,现在看来虽然二文有很多不足,但大方向总体上没有错,故将二者的细目附于附录。在辨伪甄别工作的同时,还要穿插为司马迁误判的辩白工作。考察韩信史实、评判韩信功绩,不是考察韩信就可以完成的,也必须考察刘邦的、吕泽的、陈稀的、曹参的等等同’时代的重量级人物,不如此则无法进行。
    为了加强本书的直观性,在部分文字处植入相关图片,以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尤其是显示相互位置的示意图,其原始创意均来自网络,虽不代表菜九同意其所绘内容,但会尽力让行家修饰到菜九理解的样子。
    菜九曾经说过,搞研究也是个力气活。而考察韩信事迹已超过了菜九力气之上限,难免狼狈苟且,搞得很难看。只是觉得如果因为气力不够而将已有之疑虑置之不理,未免良心不安。所以尽管力气不济,也只能勉力而为,至于为得毫无美感,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了。
    现以《重审韩信罪案》的感慨结束这段文字:菜九执意打理韩信史料,也摆脱不了这种用有问题的史料来推导史料的真伪的做派,因此若想定案,亦难矣哉。只是世上有许多事,并不能等到万事俱备才可以动手去做,那样的话,将无事可做。所以,尽管菜九知道事情不容易做,也只得硬着头皮勉力施为。至于效果如何,各位看官不妨各自评判。
    菜九段
    2015.10初稿
    2017.3终稿于南京

后记

  

    非常劳神费力的《淮阴侯列传考察报告》(今作《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总算整理完了。整理韩信事迹,远不是劳神费力可以概尽,在整个整理过程中还非常忐忑不安。因为考察下来,把韩信传记中所有出彩的部分基本上都定义为神话为假史,内心受到冲击的同时,也一直在惴惴不安着——怎么如此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会是水货?其实有网络以来,就有否定韩信整体功绩的声音开始出现。但总觉得,如果像网络喧嚣那样盯住一两个疑点,要否定韩信其人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对整个传记进行考察,才能得出韩信事迹中的真实与虚假的终极结论。
    《淮阴侯列传》是《史记》名篇,百度百科称其“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作者司马迁。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本文细节描写非常精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不仅画活了屠中少年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写出韩信的心理特征”。
    以上文字称其为两千多年来的社会共识,或不为过。如果孤立地看《淮阴侯列传》,这种两千多年来的社会共识也确实能够成立。但要将其放置到整个历史时期来印证,与其他历史记录相勘比,则漏洞百出,很少有能站得住脚的。所以通过考察,可以判定,《淮阴侯列传》不是在记录韩信的真实事迹,而是在塑造韩信这样一个神。破解神话,还原韩信的真实面目,就是考察报告的出发点、着力点。菜九这样的考察及其结论,肯定会伤了很多人的心。但菜九所作考察不是为了伤心,也不是为了不伤心,而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其实说到伤心或受伤,菜九自己也是痛感强烈,因为此前的很多文字,都是在考察不细的基础上做的,到了彻底的考察之后,就猛然发现,需要修正的地方太多太多,简直超过年事已高如菜九者的承受力。因为考察的结果不仅是前贤的大量诗文遇到尴尬,菜九自己的所谓成果也大多摇摇欲坠。所以考察的过程也是菜九心头滴血的过程。不过滴着滴着,也滴出自豪感来了——敢于切割自己躯体上的赘瘤,也是一种有勇气的壮举。
    经研究发现,原以为清清楚楚的楚汉战争史,实际上可能是最混乱不堪、假史泛滥的历史记载。听听沈志华先生如何引用口述资料的观点很有意义,他说:“历史研究者在引用口述史料时一般都要进行考证,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必须找到相应的文献资料来印证,而不可把某一当事人的回忆史料作为唯一的证据使用。”将这种观点引用到楚汉战争历史研究,可以这样说:如果某个记载与其他记载相违,就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那些绘声绘色的资料,宁肯信其讹。一般来说,真相只有一种,假相则千差万别、五花八门。但历史的真相消失久远,欲还其本来面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菜九以为,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所谓的求真,就是看能否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依菜九的菜鸟见识,楚汉战争史,秦末战争史之所以成为最混乱不堪、假史泛滥的历史记载,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为掩盖了吕泽一脉的贡献,其二为韩信历史被人造假。好在司马迁将各种记载并存了下来,所以还是有条件将其理出个眉目。由于缺乏资料,考察只是拆除了韩信的神像,而还原本来面目的工作则差强人意,只能做多少算多少。换言之,这项工作的重点是辨伪甄别,但是仅仅辨伪还远远不够,还有重建的任务。只是以菜九之力,可能证伪或者可以,重建则非其所长。不过,重建虽然非菜九所长,但活已干到这个份上,一点不做也不厚道,所以重建工作也尝试性地做了一点,至于效果如何,相信方家明眼如炬,其长其短,一目了然。 最后,将对韩信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赞誉集中一下,读者可以感受一下假史的影响力:在网友堙蓑雨笠的“【煮酒论史】关于韩信诸事的碎碎念和疑问”长帖,“聊聊韩信到底是何许人也”这一段(见汉书吧一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p/2424440740),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韩信认知。 ·在萧何的眼中,韩信是“无双国士”,是刘邦所代表的汉集团想要争霸天下,就必须听其计谋的人。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在张良的眼中,韩信则是刘邦下面唯一一个可独当一面的人物。 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史记留侯世家》 ·在刘邦的眼中,韩信却是无敌大将军。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在司马迁的眼中,韩信是可比肩周公的人物。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在陈亮的眼中,韩信是古今第一兵法大家。 信之用兵,古今一人矣——《酌古论》 ·在葛洪眼中,韩信是与孙武、吴起、白起并称的兵家四圣之一。 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圣者,人事之极号也,不独於文学而已矣。——《抱朴子内篇卷十二辩问》 ·在茅坤的眼中,韩信在兵法上与李白在诗歌上,司马迁在史书上同等人物。 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瓴,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日: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史记钞》 ·在何去非眼中,韩信与曹操共为用兵之最。 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何博士备论之魏论下》 菜九段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