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精)/大家读大家

  • 定价: ¥42
  • ISBN:9787020125685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文学
  • 页数:203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民初的文人有一个喜欢看戏的传统,他们不单止看,更爱研究戏曲,当然也有一些人沉溺其中的,捧戏子的大有人在。到了三十年代,电影开始发展,由无声演变到了有声,从美国的荷里活影响到了中国。舞台上的戏曲表演受到了冲击,看戏演戏都相应少了。原来喜欢看戏的人不一定改看电影,但是,许多以前不看戏的人,却被电影吸引住了。李欧梵著的《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精)》可以说是一个老影痴的观影札记。

内容提要

  

    由名家学者为大众撰写的一套介绍国内外文学和文化“大家”及其著作的导读性通识读物,讲述作家和作品的故事,帮助大众了解和汲取古今中外文学成果中的内涵和智慧。本选题采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语言力求浅显易懂,雅俗共赏,兼具通俗性与文学性,符合普通大众的文化需要。《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精)》为李欧梵对小说名著和电影的改编谈。

作者简介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啥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极尽“狐狸”之所能,在现代文学、文化研究、通俗文化等方便,都有独树一帜的研究。

目录

导论:改编的艺术
第一部分:莎士比亚的重现与再重现
  四个版本四种阅读:从《哈姆雷特》到《王子复仇记》
  角色决定论:三部《奥赛罗》的电影表述
  五十年代《惑星历险》:《暴风雨》的科幻演绎
第二部分:名著名片之间:不必然的对等
  一流和二流小说:英国十九世纪文学电影
  必然的缺失:细谈《战争与和平》之改编
  看电影不如看原著:《安娜卡列尼娜》透视人生真谛
  被放大的爱情:比读《齐瓦哥医生》的小说与电影
  文学电影之形神合一:读珍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及《理智与感情》
  可能是改编最多的名著:雨果的《悲惨世界》
  白描手法刻划灵魂深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第三部分:改编个性之演绎
  忠实、执迷与超越:一人有一个卡夫卡
  经典与平庸:两部《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对读
  《迷失决胜分》:活地阿伦式的《罪与罚》
  此情不渝,至死方休:李安的《断背山》
  二流小说拍山神采:重访《苏丝黄的世界》
  毛姆和《彩色面纱》:“爱在遙远的附近”?
第四部分:吃力不讨好:谈中国文学名著之改编
  最难拍的现代文学作品:从五位中国作家说起
  国片不及粵片:重读曹禹的《雷雨》与《原野》
  壮观的空洞:《赤壁》作为改编反例子
  光环背后的负担:从《小城之春》说起
  气氛和细节:张爱玲小说的改编问题
  借影像吸引年轻一代窥观历史:看李仁港《三国之见龙卸甲》
后记

后记

  

    民初的文人有一个喜欢看戏的传统,他们不单止看,更爱研究戏曲,当然也有一些人沉溺其中的,捧戏子的大有人在。到了三十年代,电影开始发展,由无声的演变到了有声,从美国的荷里活影响到了中国。舞台上的戏曲表演受到了冲击,看戏演戏都相应少了。原来喜欢看戏的人不一定改看电影,但是,许多以前不看戏的人,却被电影吸引住了。
    欧梵从来不是个戏迷,却是一个影迷。他告诉我他看的首部电影是《鹿苑长春》(港译《绿野恩仇记》,TheRearling,1946),那时他一家逃难到了南京——父母带他去看的。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格力哥利柏(GregoryPeck)。前年我和欧梵一同在家欣赏了这部片子,他感慨地说:“唉!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几十年过去了,我看这电影的时候,仍然是个幼童,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了!”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尤其是男主角的俊俏更令我钟情。欧梵的慨叹是我对他的羡慕——才几岁大的小孩,就有机会看电影,而且是一部十分好看的电影。我想这童年的兴趣,引发了他日后对电影的迷恋是其来有自的。到了大学期间,他更开始在报纸杂志里写影评,逐渐深入钻研,现在的这部书——《文学改编电影》更不是纯粹单靠兴趣而可以写成的,非要深度的学养不可。
    学养这东西,需要逐渐累积下来。欧梵是个学者,他对于任何学问都持有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一般人认为电影这门子被当作消遗的玩儿而已,而他却本着追求学问的心态来看待它。几十年下来,他看过的电影可算是不计其数,对于他少年时代看过的,他可以如数家珍的告诉我,这套片子谁是导演、男女主角是谁,连情节也记得一清二楚,多年后重看、三看,更加是体验良深了。他之能把导演和演员的名字一一记得,是他有意把他们姓甚名谁刻意背诵下来的吧?
    在我来说,看电影只看它的情节,遇到剧情感人的,我会泪流满脸,欧梵总在旁边安慰我说:“老婆不要哭,这只演戏而已。”我知道演员在演戏,但是我是个普通而浅薄的电影欣赏者,而他欣赏电影的功力是我无法望其项背的。他时常有意无意的跟我分析电影里的镜头如何调动,又说故事并不太重要,最重要的倒是形式的表达,这当然是有深度欣赏能力者才说得出来的话。
    近年来,他每天晚上,若在家里呆着,一定看一至两出电影。他喜欢的电影并不限于荷里活电影,也有欧洲的、日本的、和香港的。而且种类繁多:言情、科幻、武打,样样喜欢,唯独不爱恐怖片,偶然也陪我看一些专给小孩子看的温馨剧情片,看见我被剧情感动得涕泪涟涟时,他会递来纸巾给我抹眼泪,我会不好意思的拥着他娇笑,这时候真可说是我俩的温馨时光,看完往往怀着甜蜜的心情寻梦去。
    自前年开始,他答应了三联书店的李安小姐写这本书后,对电影的痴迷简直到达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白天他沉迷于阅读文学作品,翻箱倒筐的,把与电影相关的文学原著都找出来了,晚饭后,一定坐在电视机前看完一套又一套的经典电影,有的时候,一出电影有好个版本,他无一遗漏的,全部仔细地看完,有些拷贝甚至旧得模糊不清,他照看如仪,真是乐此而不疲。我这个专为剧情而看电影的人,看完了第一套版本,已没有耐性陪他看往后更多的版本了。他一人独自欣赏,仍然看得眉飞色舞,事后絮絮不休的跟我讲解电影中的细节,然后逐字逐句的写将下来,谁说他不是一个影痴?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老影痴的观影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