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活娱乐 > 生活用书 > 烹饪食谱

寻茶问道(与一杯茶相遇的美好)

  • 定价: ¥46
  • ISBN:978751086288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九州
  • 页数:243页
  • 作者:白子一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2-01 第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资深茶艺讲师白子一著的《寻茶问道(与一杯茶相遇的美好)》是一本关于茶文化的书籍,更是一幅活泼泼的寻茶地图,从彩云之南、江浙、安徽、福建、两湖、两广,到丝绸之路上的新疆,乃至国外,到处留下她寻茶的身影、喝茶的芳踪、人生的感悟、用心的考证。

内容提要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漫漫茶路也是这样,一路披荆斩棘,蜿蜒崎岖,能有志于茶,敢于踽踽独行,以苦为乐的人,终能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说的一路芬芳。
    《寻茶问道(与一杯茶相遇的美好)》是资深茶艺讲师白子一十多年来茶山游历、学习经验的总结,以云南、江浙、安徽、福建、两湖、两广、新疆等三十多个知名茶区以及代表性的名茶为线索,通过荼山游学的方式,展现茶山的风貌,制茶的工艺、历史,品茶的文化、体悟。

媒体推荐

    翻看白子一的《寻茶问道》,就是一幅活泼泼的寻茶地图,从彩云之南、江浙、安徽、福建、两湖、两广,到丝绸之路上的新疆,乃至国外,到处留下她寻茶的身影、喝茶的芳踪、人生的感悟、用心的考证,这一点很让我服气。为什么呢?我在她的这个年龄时,仅仅借出公差的机会去过福建的武夷山和四川的蒙顶山,对茶还停留在懵懵懂懂的阶段。长江后浪推前浪,从白子一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年轻人习茶的那份不懈努力,后生可畏。
    ——知名茶人静清和

作者简介

    白子一,知名茶艺培训学校资深讲师,高级茶课、精品茶课讲师。茶艺技师、高级茶艺师、评茶员。幼时在云南茶区长大,中央财经大学毕业进入投行工作,后辞去工作转身做自己喜欢的茶事。每年都行走于各个茶区,爱茶、做茶、研究茶。

目录

云南
  勐库大雪山
  昔归
  布朗山茶事
  景迈古茶园
  易武刮风寨
  曼松猫耳朵
  冰岛
  生熟普洱
  月光美人
  凤庆滇红
安徽
  祁门安茶
  黄山毛峰
  祁红工夫
福建
  安溪铁观音
  武夷岩茶
  桐木正山小种
  福鼎白茶
岭南
  潮州凤凰单丛
  梧州六堡茶
江浙
  西湖龙井
  苏州碧螺春
四川
  四川花茶
湖北
  黄州英山云
新疆
  新疆茯砖
湖南
  安化探源
山东
  莱芜老干烘
国外
  大吉岭红茶
  英国下午茶
  日本茶道
后记

前言

  

    寻茶问道,一路茶香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漫漫茶路也是这样,从荒山、从莽野、从湖泊、从绿洲,一路披荆斩棘,蜿蜒崎岖,能有志于茶,敢于踽踽独行,以苦为乐的,就能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说的一路芬芳。
    白子一茶路上的乐此不疲,一定是寻香而至,为茶而忙。我们看到的她那份为茶奔波的辛苦、疲惫,对她可能是诗与远方,是云淡风轻里的甘之如饴。
    翻看白子一的《寻茶问道》,就是一幅活泼泼的寻茶地图,从彩云之南,江浙、安徽、福建、两湖、两广,到丝绸之路上的新疆,乃至国外,到处留下她寻茶的身影、喝茶的芳踪、人生的感悟、用心的考证,这一点很让我服气。为什么呢?我在她这个年龄时,仅仅借出公差的机会去过福建的武夷山和四川的蒙顶山,对茶还停留在懵懵懂懂的阶段。长江后浪推前浪,从白子一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年轻人习茶的那份不懈努力,后生可畏。
    该书里最能触动我的,是莱芜的老干烘,这个茶很少有人写过,也不为多数人熟悉,它不属于六大茶类,但却是极生活化的一种适于普罗大众品饮的特殊茶类。莱芜老干烘属于粗茶,是把粗枝大叶茶的烘焙至焦糖化,粗喝起来类似高火的低端岩茶,所以泡起来简单,喝起来不苦涩,茶汤里无论浓淡,总带着几分甜甜的焦糖香与高火香,虽不鲜美,但却是莱芜地区人们漫长冬季里的醇厚与温暖。粗茶淡饭保平安,茶里蕴含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我年少的时候,喝过老干烘,茶陪我渡过“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中学时代。记得那时,春去冬来,在学校圈起的高墙里,端着一只有着磕碰痕迹的搪瓷缸子,闷着半缸子浓酽的老干烘,苦涩的喝着,望着天空的北雁南飞,心头是温暖的。茶,苦尽甘来,俨然是那个枯燥时代心灵的一种期望和慰藉。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浓淡清香,各有味趣,这就是让人冷暖自知的茶。茶从东汉以来的“益意思”、久服“悦志”,一直到唐代皎然的“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与“道”便如影随形。行踏春芜看茗归,寻茶问道,寻茶悟道,茶在心中,道就在脚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上下求索。
    静清和
    2017年10月于济南

后记

  

    闲日偶读董其昌画论,其谈曰:“读倪云林画,如嚼橄榄,舌有回甘。”回甘可能是很好的余味,余味隽永,则是最美妙的味之体验了。味有人生味,有天地味,有可知味,有未知味。古人常用味来表达对事物的探知,如王右军得书之真味,李杜得诗之本味,东坡又得词之大味。东坡先生不仅知诗味,更知茶味,他夜晚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粟宜窗征。”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睡前睡后也要喝茶:“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更有《水调歌头》词记咏了采荼、制荼、点茶、品茶的经过。
    古今爱茶之人甚众,皆因为得到了茶之本色之美,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味是得到真美之后精神上的情思和遐想,是在亲身求索后的本真体悟,是在洁净内心里的唱咏。此番作为必绝浮燥之心,求真谛之志,涉万重山水,而其本体又需聪颖独慧,境界如皓月明空。子一于此深有独悟,她承家源,弃高学业,乘幽控寂,典御十方。她既品茶之乐趣,又咀嚼茶之无奈。她一直在茶香中跋涉,有休憩,但没有停顿;有低谷,但又一往无前。她用自己的勤思妙悟去索求茶之真源。她是一个勤奋的求索者,同时她的勤奋和感知又激励了更多爱茶之人,这种求索是如此的美好、醇香、幸福。
    晚清名人梁童钷,谈及岩茶时,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而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次消息。我理解,如此苦心无非求真茶,求真味。唐时太宗皇帝为玄奘取经,特作《圣经序》,并谓“胜朝盛事”。玄奘也得真经并功德无量。子一茶书出版,特记简短文字以作后记,惶恐惶恐,荣幸而又感慨!
    海华
    丁酉年仲秋姑苏一玉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