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经济学理论

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精)

  • 定价: ¥56
  • ISBN:978750862635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88页
  • 作者:(英)蒂姆·哈福德...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你见过爱因斯坦、马克·吐温、马克·扎克伯格的桌面吗?总是把“断舍离”挂在嘴边的人,却总是被归档、整理、打扫压得喘不过气。混乱,没你想得那么糟。整齐有序只是为了减轻我们的焦虑。它可能只是一种狡猾的心理效应,明明做得是无用功,却感觉很充实。蒂姆·哈福德著侯奕茜译的《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精)》是一本替无序和混乱翻案的有趣读物。本书从多个方面入手,在私人生活中、在办公室里、在录音室、在实验室、在我们的经营战略中、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作者都能发现无序之于我们的好处。

内容提要

  

    照本宣科的演讲只会让现场昕众昏昏欲睡;
    遭遇到鲁莽的对手,再谨慎的指挥官也会不知所描;
    偶然的分神可能就在不经意间给作家带来灵感;
    为了达到量化目标,人们反而会制定有悖常理的激励措施;
    整洁的办公室让员工感到无奈和厌倦;
    唱反调的^貌似偏离了团队和谐,其实独具慧眼;
    最终完成更多工作的,是不整理收件箱的那个员工;
    当我们对在线问卷视而不见时,反而找到了灵魂伴侣;
    不少人认为抗千扰能力弱是一个缺点,但事实上,这部分人恰恰具有更强的创造力。
    人们总是喜欢整齐,总觉得有序比混乱好,总是从有序中获得好处,却忽略了无序带给我们的益处。作者认为,有序、整齐意味着过分僵硬、脆弱和无创意。蒂姆·哈福德著侯奕茜译的《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精)》揭示了响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力比以往更大的价值,这些价值与无序有着很多内在联系,甚至可以说正是来自无序和混乱。作者的理论对个人和企业寻求创意前沿有许多潜在的益处,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媒体推荐

    整洁的背后是循规蹈矩,是把人机械化。混乱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是让人更像人。
    ——万维钢(科学家)
    哈福德的论调一点也不枯燥,在他引人入胜的叙述中,你可以发现美感。
    ——《纽约时报》书评
    哈福德将来自历史、艺术、技术和社科研究领域的真人真事编织在一起,他的理论能够启发那些追求创新的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对混乱的探讨完全没有落入俗套。蒂姆·哈福德从更加概念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呆板的目标何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变化莫测的领导人何以抢占商机、什么时候灵活和即兴决定了成败。
    ——《华盛顿邮报》
    蒂姆·哈福德——真正的大师。
    ——《经济学人》
    蒂姆·哈福德,我们这位备受拥戴的经济记者,其实是在质疑人们对整齐那种与生俱来的偏好。
    ——《时代》周刊
    蒂姆·哈福德每完成一本书,都值得我们开香槟庆祝。
    ——《纽约客》特约撰稿人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爱不释手!蒂姆·哈福德证明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力、富有韧性的人,那么你就需要给自己的世界注入些许混乱,这种能够改变你生命的魔法。
    ——作家亚当·格兰特(纽约时报畅销书《离经叛道》作者)
    哈福德摇身一变,成为了经济、政治和艺术专家。从不同领域出发,他告诉我们混乱和即兴的迷人魅力。他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如果你能够停止计划、停止控制,你离成功会更进一步。《混论》将带你踏上一次大开眼界的冒险之旅。
    ——作家奥利弗·布克曼(《解药:无法忍受积极思维的人如何获得幸福》一书作者)
    《混乱》扣人心弦,作者并没有给读者罗列一份整齐的成功要素的清单,而是以更加独特的方式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从混乱、即兴和未知中诞生的成功。
    ——《图书馆杂志》
    哈福德将混乱作为一种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策略,同时他有力说服了我们当中对整齐有着与生俱来的偏爱的那部分人,鼓励他们拥抱混乱。
    ——《柯克斯评论》

作者简介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深受全球读者追捧的著名的卧底经济学家,被誉为“当前最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主笔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已成为《金融时报》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的专栏之一,在专栏中,他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为读者五花八门的疑问和牢骚提供轻松诙谐的经济学解读。著有《卧底经济学》,这本书已经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在世界多国发行。他还曾在世界银行工作,担任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为国际知名金融公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目前他与妻子及两个孩子一起住在伦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创造力
  大卫·鲍威,布莱恩·伊诺和查尔斯·达尔文:如何利用挫败和干扰打破艺术创作、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僵局。
第二章 团队合作
  天才数学家保罗?厄多斯和著名的罗伯斯山洞实验告诉我们:和谐让一个团队一事无成,而矛盾让一个团队硕果累累。
第三章 办公环境
  伟大的史蒂夫·乔布斯:我竟然也有犯错的时候?!
第四章 即兴创作
  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即兴创作如何成就了我?
第五章 出奇制胜
  沙漠之狐隆美尔、商业奇才贝佐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战场、商场和政坛中,如何制造混乱去迷惑敌人、取得胜利。
第六章 监管机制
  英国前任首相布莱尔的经历告诉我们:给复杂的世界立一个简单目标,有时只会适得其反。
第七章 自动化
  法航447号航班:自动化如何将人们带进深渊。
第八章 适应能力
  破窗效应、胃溃疡告诉我们:将整洁奉为信仰是错误且危险的。
第九章 生活
  富兰克林、施瓦辛格以及天才黑客麦金莱告诉我们:请珍惜邮箱、聊天和游乐场中的混乱。
致谢

前言

  

    我们都迷恋整洁有序。我们相信整理术、收纳方法、日程表和任务清单会给我们带来整齐的办公桌、清爽的生活环境,以及明确的成功方向。但是,你因此更成功了吗?答案并不像我们用直觉推断出的那样。
    蒂姆.哈福德——狂销150万册的《卧底经济学》的作者,他的新书《混乱》告诉我们:学会拥抱混乱,才能激发真正的创造力;不去努力计划成功,会更成功。
    这本书的英文版在2016年一上市就大获好评,特别是著名经济学家、也可能是目前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之一泰勒·科文说,这是蒂姆最好也是最深刻的一本书。作为蒂姆作品的忠实读者,我也在英文版出版后的第一时间看完了该书,我对这个评价深有同感。
    表面上看,《混乱》是在讲一个问题,那就是混乱常常被人们忽略。但仔细读下来,你就会发现它是在用百科全书的方式提供给人类一种认识世界的反向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发散的,是深藏不露的,常识主导下的传统观念都被《混乱》一一颠覆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混乱》都讲了什么。
    如果只看书名,这本书大概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桌子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文档归类整理,生活井井有条,他可能就没有什么创造力。反过来说,大人物的桌面一向都很混乱,似乎混乱和邋遢的风格更能激发创造力,做事反而可能更有效率。这点认识,我25年前就有。这可配不上“深刻”二字。蒂姆到底说了什么“深刻”的东西呢?
    过去这十几年,关于做事的学问,各种研究、文章和书籍等的主流思想,都是在强调笨功夫。比如下面这些思想:专注力、自控力、习惯的力量、任务列表工作法、极简式生活……
    这些思想都很好,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它们都有点机械化的特征,似乎比较适合做“学习”和“执行任务”之类的事情。那些大师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乃至任何一个领域的决策者,在以上这些功夫之外,肯定还有一点别的东西。
    蒂姆这本书,关注的就是这点“别的东西”。这个“别的东西”背后的哲学,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它并不神秘,也是可以研究、可以学习的,这就是我们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2014年,伦敦地铁工人爆发了一次大罢工,导致全城270个地铁站关闭了171个,大部分乘客都使用了跟平时不一样的乘车路线上班。有意思的是,罢工结束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恢复了原有的上班路线。大约有5%的乘客继续留在了新发现的路线上!换句话说,因为这次罢工的震动,反而给了这些人一个发现更好路线的机会。蒂姆把这种震动叫作“任意的震动”(arbitrary shock)——没有精心布局,没有特定方向,就这么随机地、简单粗暴地给你震动一下。这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机会。
    “任意的震动”是什么呢?就是你在这个山头已经到了最高点,去无可去了,这时候来个震动,把你震到另外一个地方。运气不好的话你可能去了一处谷底,运气好的话也许你就被震到了一座更高的山的山脚下。如果你已经练得特别善于爬山,这不就是个特别好的机会吗?所以分心也好,任意的震动也罢,其实就是给创造过程来一点不确定性。而真正的创新者,不但不怕不确定性,还时刻欢迎甚至主动增加一点不确定性。
    为了不分心,我们总在按照轻重缓急为自己罗列工作计划,但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为此,蒂姆总结了一套“多项目工作法”,结果反而更高效,而且他本人就是这么做的。
    你应该同时有好几个不同的项目在进行,比如几个科研项目、几个写作项目,甚至包括几项家务。每个项目有自己的存档处,有什么新想法就加进去,哪个项目能做就做,暂时不能做就放着。哪壶开了提哪壶。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想要开发凝聚力的话,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方案。首先,你应该把员工分成若干个小团队,每个团队中的人具有天然的相似性:都是一个大学毕业的,都是一个地方的老乡,都是爱在Linux平台用VIM编辑器写程序的程序员。其次,你应该让各个团队在公司内部展开竞争。“上海帮”的存在,会给“北京帮”带来更大的工作干劲。最后,你应该时不时搞一个全公司范围内的集体行动——不是出去吃喝玩乐,而是共同解决一个大问题。这样在各个小团队的凝聚力之外,你还可以收获全公司的凝聚力。
    数学家不需要什么小团队的长期合作,见面就可以立即讨论数学然后再面对根本吃不下来的流量、资金流断裂的危险和各种技术问题。
    隆美尔最初决定深入敌后的时候,是否想过如果被包围应该怎么办?很可能他没仔细想过,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事先做什么计划都没用。那他为什么就敢这么干呢?
    他的秘诀是快速机动。他知道对手做什么事情都比他慢,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随机应变,他欺负别人一本正经的决策和行动方法不好使。隆美尔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让局势更混乱,而混乱对他有利。
    特朗普在共和党初选中痛击杰布·布什等建制派的时候,有人给蒂姆发了个短信:“特朗普就是在用隆美尔的方法对付他们”。特朗普有个能力,他总能即兴发挥,现场出现问题现场转移。贝佐斯搞商业和隆美尔打仗都有这种能力,而商业巨头和建制派政客缺少这种能力。马尔科.卢比奥是共和党建制派最中意的候选人,但他没有这种能力。在2016年2月美国总统大选的初选辩论中,有人嘲讽卢比奥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背台词,卢比奥的反击是当场把之前刚刚说过的一大段台词又说了一遍!然后又说了一遍,后来再说了一遍。从此,人们送给卢比奥一个外号:卢机器人(RuBot)。
    脸谱网现在允许用户对朋友圈转发的新闻做出点赞以外的动作表情,包括哈哈、愤怒、伤心、爱,总共好几个。这是让我们的表达更人性化吗?根本不是,这是把人的情绪标准化,以便更好地对新闻投放效果做出大数据分析!
    与其说这些思想是工作方法,不如说这些其实是人性——作为一个人,身处这个充满机械化、标准化、规则化的现代世界,你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你是选择循规蹈矩,还是选择自由独立。
    整洁的背后是循规蹈矩,是把人机械化;混乱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是让人更像人。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假设现在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做事风格很不一样:小明的办公桌非常整洁,各种文件分门别类归放整齐,连电子邮件都整理到各个目录标签下;小强的桌面堆着一摞摞文件,从来不分类,也从不整理电子邮件。小明有个非常好的日程表系统,上面除了每天的日程,还有自己制订的详细的工作和学习计划;小强的日程表上只有日程提醒。
    现在的问题是:第一,你认为谁的效率更高,谁的生活更好?第二,你想当小明,还是小强?
    答案非常明确:你应该做小强。
    为什么?答案就在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