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 >

  • 定价:
  • ISBN:
  • 开 本:
  •  
  • 折扣:
  • 出版社:
  • 页数:页
  • 作者:
  • 立即节省:
  • 第版
  • 第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陆键、马永锋、蒋愚明、陈圣迪著的《道路接入管理理论与方法》全面阐述道路接入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道路接入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分析,并以作者课题组历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总结道路接入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道路接人管理发展历史、道路功能及接入分类、土地开发与道路接人、道路接人间距、道路接入设计、弱势群体安全保护设施、立交区域接入管理和道路接人管理实施等内容。
    本书可供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交通安全领域广大科研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陆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入选者、中组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首席科学家。
    1990年毕业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获得交通运输工程方向博士学位,先后任职美国纽约州运输部研究局研究员、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校区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南佛罗里达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自2000年开始,先后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致远讲席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道路综合评价与管理系统。多项研究成果列入美国和中国道路设计与交通管理方面的多项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150篇。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道路交通管理的状况分析
  1.2  道路接入管理的概念
  1.3  道路接入管理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1.4  道路接入管理的作用
  1.5  道路接入管理的原则
    1.5.1  明确道路的功能分类
    1.5.2  限制主要道路上直接接人的数目
    1.5.3  减少交通冲突
  1.6  道路接入管理战略、战术的着眼点
第2章  道路功能分类及接入分类
  2.1  道路功能分类
    2.1.1  道路功能分类的定义
    2.1.2  道路功能分类的必要性
    2.1.3  道路功能分类原则
    2.1.4  道路功能分类方法
  2.2  道路接入原则及分类
    2.2.1  道路接入原则
    2.2.2  道路接入分类
  2.3  道路接入分类的相关应用
    2.3.1  接入分类在规划阶段的应用
    2.3.2  接入分类在管理阶段的应用
    2.3.3  接入分类在公路设计方面的应用
  2.4  接入管理分类实例
  参考文献
第3章  土地开发与道路接入
  3.1  土地开发与交通的关系
  3.2  土地利用分类与接人管理
    3.2.1  土地利用分类
    3.2.2  不同类型土地的接人管理
    3.2.3  干线公路两侧的土地开发
  3.3  接人控制
    3.3.1  干线区域交通流
    3.3.2  交通流接入原则
  参考文献
第4章  道路接入间距
  4.1  平面交叉口间距划分模式
    4.1.1  交叉口间距
    4.1.2  接入间距
    4.1.3  交叉口角净距
  4.2  交叉口功能区
    4.2.1  交叉口上游功能区
    4.2.2  交叉口下游功能区
  4.3  平面交叉口间距影响因素及分析范围
    4.3.1  平面交叉口间距影响因素
    4.3.2  平面交叉口间距分析范围
  4.4  信号交叉口间距分析
    4.4.1  信号交叉口安全间距理论分析
    4.4.2  信号交叉口效率间距理论分析
    4.4.3  信号交叉口间距仿真分析
  4.5  接入间距与交叉口角净距分析
    4.5.1  接入间距的影响因素
    4.5.2  交叉口角净距
  4.6  平面交叉口间距标准
    4.6.1  信号交叉口间距
    4.6.2  接人间距与角净距
    4.6.3  道路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标准
    4.6.4  平面交叉口间距标准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道路接入设计
  5.1  接入设计原则
  5.2  接入点的视距
    5.2.1  无控制交叉口
    5.2.2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
    5.2.3  信号控制交叉口和全停控制交叉口
    5.2.4  主路左转视距
  5.3  接入道路设计要求
    5.3.1  接入道路开口宽度
    5.3.2  接入道路渠化岛
    5.3.3  接入道路喉径深度
    5.3.4  接入道路右转车道的设置
  5.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设计
    5.4.1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关闭
    5.4.2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出入控制
    5.4.3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接入顺序
    5.4.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与交叉口进口道直接相交的处理
    5.4.5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合并与合流
  5.5  中央分隔带开口设计
    5.5.1  中央分隔带开口形式及其组合
    5.5.2  中央分隔带开口组合型式
    5.5.3  U形转弯开口
  5.6  转弯车道的设计
    5.6.1  转弯车道设计方法
    5.6.2  转弯车道控制因素
    5.6.3  间接左转车道
  参考文献
第6章  弱势群体安全保护设施
  6.1  人行道
    6.1.1  人行道设置条件
    6.1.2  人行道设计要求
    6.1.3  人行道交叉口转角设计
  6.2  人行横道
    6.2.1  基本原则
    6.2.2  人行横道设置条件
    6.2.3  人行横道设计要求
  6.3  非机动车道
    6.3.1  非机动车道设置条件
    6.3.2  非机动车道设计要求
  6.4  中央分隔带
    6.4.1  中央分隔带设置条件
    6.4.2  设计要求
  6.5  侧分带
    6.5.1  侧分带设置条件
    6.5.2  侧分带设计要求
  6.6  行人安全岛
    6.6.1  行人安全岛设置条件
    6.6.2  行人安全岛设计要求
  6.7  平面交叉口弱势群体保护设计建议
  参考文献
第7章  立交区域接入管理
  7.1  立交区域的重要性及意义
    7.1.1  社区经济重要性
    7.1.2  交通系统重要性
    7.1.3  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重要性
    7.1.4  交通安全重要性
    7.1.5  交通设计及政策重要性
  7.2  立交区域土地利用策略与接入策略
    7.2.1  立交区域土地利用策略
    7.2.2  立交区域接入策略
  7.3  立交区域接人道路间距
    7.3.1  接入道路间距的组成要素
    7.3.2  距第一个主要交叉口的距离
    7.3.3  距第一个出入口距离
    7.3.4  距第一个中央分隔带开口距离
  7.4  立交区域交通组织
    7.4.1  衔接部交通组织方式
    7.4.2  衔接部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7.4.3  衔接部接入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第8章  道路接入管理实施
  8.1  接人管理实施内容
    8.1.1  道路现状及接人需求分析
    8.1.2  接入口周边土地利用分析
    8.1.3  道路功能与接入分类分析
    8.1.4  详细的接入口设计
    8.1.5  接入设计效果评估
    8.1.6  接入管理保障体系
  8.2  接入权限获得
  8.3  接入许可流程
    8.3.1  初步审查
    8.3.2  预备申请会议
    8.3.3  正式提交申请
    8.3.4  许可申请部门审查
    8.3.5  许可申请部门决策
    8.3.6  申诉
  8.4  接入监督及法规建设
  8.5  管理部门间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