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成人教育 > 成人教育其它用书

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精)

  • 定价: ¥48
  • ISBN:978750868247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306页
  • 作者:赵周
  • 立即节省:
  • 2017-12-01 第1版
  • 2017-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赵周著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精)》是帮助职场新人快速转变学习思想,强调学以致用、以读者为核心的新型读书法,它将从各个方面,帮助读者增长学习能力。经济学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的4倍。在这样的疯狂变化中,怎样适者生存?答案是:你的学习能力要比美国人强4倍。你也许读过彼得·德鲁克,但你管理组织、管理自己的行为改变了吗?你也许读过菲利普·科特勒,但你营销产品、营销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也许读过一些职场指导书籍或是职场小说,但除了唏嘘感叹,你的收入因此增加了吗?本书是“拆书帮”拆书专家赵周的代表作品,本书描述了在群体进行的拆书帮现场学习中,学习者根据一本书中的片段知识,联系自己的经验,拆解出自己的案例,加工出自己的应用,从而提升相应能力的一系列过程及具体做法。要做到这些,学习者并不需要具备专门的技能,甚至不需要提前阅读这本书,只要在拆书家的主持和引导下进行体验和反思即可。

内容提要

  

    赵周著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精)》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基于《这样读书就够了》(2012版)之后的完善之作。拆书法与成人教育学的五大公理一脉相承,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经验,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即是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和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
    这本书将让你收获更高级的学习方法。通过便签法的使用和拆书家的讲解,学习者能快速直击一本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成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的能力。
    拆书帮曾服务无数企业、商学院、读书会,它所提供的不只是针对知识的解读,更是对学习者反思力和行动力的催化。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拥有学习力,你就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媒体推荐

    拆书学习法敦促学习者从知识出发,联系自我、付诸实践。在实践和知识相遇的一刹那,火星四溅,学习终于发生了。从成人学习的理论来看,这一刹那的稀缺性、珍贵性、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尤其是在处处都是标准答案、万能灵药和心灵鸡汤兜售者的成人学习领域。
    ——肖知兴教授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总经理课程(AMP)创始主任
    4年前初读《这样读书就够了》*版时,我就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赵周老师所提倡的学习一定要“致用”的理念,我一直谨守并受益良多。如今,这本融入了赵周老师诸多新思考的书得以再版。我真诚地向每一个学习者,尤其是每一个对“如何学习”这件事感到纠结的学习者推荐。
    ——黄有璨
    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运营之光》作者
    书应该怎样读,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赵周说,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目的有不同的读法。这道理看起来复杂,但实践完你会发现,这才是*简单的读书法。从这本书开始,更新你的读书体验吧。
    ——姬十三
    果壳网CEO、分答创始人
    赵周老师是十点课堂的学习力导师,他的课提倡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高效学习,思路清晰、启发性强,非常受学员的欢迎。
    ——林少
    十点读书创始人
    朱熹谈读书的方法,有八字要诀:“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意思是看书要耐心玩味,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来体会。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的一套读书实操方法,不仅跟先人的高见遥相呼应,而且贴合了当下职场人的终身学习诉求,是经过了千百人验证的、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在这本书里,赵周老师不仅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读书、拆书方法,而且对学习这件事作了深入的思辨,体现了一个资深书虫的理论素养和真知灼见。相信阅读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有所启发。
    ——采铜
    心理学者、《精进》作者
    对于任何一本书,读者都可结合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阅读的内容,从而在*短的时间内把一本书的精华“拆为己用”。在我多年的阅读和写作生涯中,也经常用此法读书、收集资料,颇有成效。故向职场中人推荐。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作者简介

    赵周
    拆书帮创始人,教育实践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专栏作家,著有《拆出你的沟通力》《这样读书就够了》(2012版)等书,并有多本译作。
    拆书帮是一个非营利性学习爱好者组织,践行通过学习改变行为,“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截至2017年10月,拆书帮在全国拥有33家正式分舵,18家筹备分舵,覆盖40多个城市。每个分舵每周举办一次线下拆书活动,目前已培养出11OO多位拆书家,深度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问题一:没时间、没精力
  问题二:看不懂、记不住
  问题三:看不下去
第二章  从“读书”到“拆书”
  职场人应该怎样学习
  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
  为什么培训比书贵?
  “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片面追求“干货”是一种病
  “RIA现场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三章  学习者的不同境界
  你是哪类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原始人的学习状态
  高级学习者:将推理用于个人生活
  学习促进者: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人
  如何正确地提问?
  做一个有价值的学习促进者
第四章  “便签学习法”:培养全新思维模式
  明确目标:提升学习力
  拆解原则:反求诸己
  随处可见的辅助工具
  “拆书”七步曲
  便签使用贴士
  切勿陷入误区
  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  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学习力是元能力
  解读知识:为信息添加上下文
  I便签:辨别知识和信息
  不要急于质疑和挑战
  如何借助A1、A2便签来追问和反思?
  用便签法升级学习力
  为什么追逐“干货”是伪学习?
第六章  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管理:被加工的碎片化信息
  学习不是照搬他人的体系
  知识体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便签法:聚沙成塔的好工具
  搭建体系的三种思路
第七章  知识体系如何搭建?
  “拆出你的沟通力”
  “拆书家成长体系”
  拆书学院:为职场赋能
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
  选择比勤奋重要
  经验和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做一个有梦想的行动家!
第九章  拆书家——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
  一个新专业:拆书家
  没有拆书家拆不了的书
  拆解:如何提高职场力?
  拆解:如何管理下属?
  像拆书家一样学习
后记
致谢

前言

  

    读书无用论与学习能力
    读书有没有用,是老问题。
    很多人批驳“读书无用论”,但都没有批到本质。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是,学习者不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最明显的是,仍然有太多人没有对“读书”进行分类。
    熟读唐诗三百首,但我依旧牙疼,所以读书无用;研读高等数学,但我还是不幸福,所以读书无用;读过托尔斯泰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但领导还是不喜欢我,所以读书无用;读了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但月薪还是不到一万元,所以读书无用。
    有的书是“颜如玉”,有的书是“黄金屋”。你在“黄金屋”里细细找了三圈,说根本没有“颜如玉”,你很失望。这不是书的问题,这是缘木求鱼。就像你跟皮肤科医生打了一天麻将,然后抱怨你儿子的感冒一点儿没好。
    读数理化可以益智,读文史哲可以怡情,读本科课程可以训练思维方式,读研究生课程能掌握科学方法。有些书是为了兴趣而读,有些书是为了拿到证书而读,适合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
    如果不会烧菜,那就去读菜谱;如果总是跟人闹别扭,那就去读与沟通相关的书;如果买不起房,那可以去创业,同时读读《如何经营一家饭店》《做好市场》《怎样服务好客户》……有些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提升能力,我们称之为“致用类阅读”。
    所以,读书之前应该先确认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读法。比如,致用类图书就不用在乎是否读完,是否理清了作者逻辑、知识脉络,而应该拆为己用,联系个人经验加以运用。(至于原书的体系,并不重要。致用类阅读的关键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小说或诗集,正读或跳读都无所谓,懂或不懂也无影响,沉浸其中,物我两忘,一个闲适的下午就这样消磨过去,比看电影开心,比旅游成本低,本身就是无用之用,又关乎什么“读书无用论”!
    古代有人生病了,不论啥病——头疼了、手断了、消化不良了——都送到医馆,找同一个大夫用同一套“望闻问切”来瞧病。现代医院就不是这样,你到医院一层大厅的咨询台询问“我要看病,哪个医生最厉害”,对方一定不是直接回答你的问题,而是先问你的症状。
    从全科到分科,从笼而统之到分门别类,这是一门学问进化的必然。
    读书和学习也是。想想看,为了通过考试而读的书,为了消磨时间而读的书,为了博闻强识而读的书,为了解决问题而读的书……怎么可能用一样的阅读方法?
    当发现读书无用时,有人因此嘲笑学习,有人因此指责读书这件事,还有人抱怨内容太晦涩、太浅显、翻译质量太差。这些问题也许客观存在,但这些指责和抱怨忽略了最需要对学习结果负责的人——学习者本人。
    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
    知识付费与学习能力
    知识付费是不是风口,是一个新问题。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知乎live”“分答小讲”“得到”“在行”等应用纷纷上线,“喜马拉雅”“豆瓣”“微博”也都推出各自的知识付费模式。
    据《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称,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开始为新媒体内容付费,15.6%的用户有付费意愿但还没有付费行为。
    拆书帮虽然是非营利性组织,但汇聚了各个城市最爱学习的一批职场人。拆书帮超过六成的会员都参与过某种形式的知识付费,有一位“报课狂人”过去一年在网络学习上投入数万元。
    我问他,那些形形色色的在线课和训练营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他想了一会儿说,主要是心里踏实吧,比如开车的时候放一段名师音频,就觉着“时间没白过,充了点儿电”。他又说,后来买了很多课都没来得及听。
    过去一年中看似火爆的“知识付费”,其实是由用户的焦虑、恐慌和好奇心驱动的。在当下这个变幻莫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于是他们的内心满是“知识焦虑”和“知识恐慌”,这时候,每当有人包装出一个“你必须关注的未来”或是某些“成功之道”时,他们就忙不迭地要去一窥究竟。
    这情形像极了家长们热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奥数班、写作班、智力开发班、兴趣班,而仅仅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我们不上,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一个大家无法回答的问题是,假如这群焦虑、恐慌的用户从知识付费产品中感受到的价值并不明确,他们还愿意继续付费吗?
    2017 年3 月,“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披露,“得到”总用户数为558.48 万,日均活跃用户数为45.45 万,专栏日打开率为29.3%。也就是说,虽然花了钱,但每天听课的学习者占比不到三成。
    这不是个别现象。实际上,“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公开数据显示,付费用户的打开率和播放率都在大幅下降。花钱买了却不听的大有人在,且这一人数的比例在持续上升。
    各种声音也相继出现,有人说知识付费是“欺骗者的游戏”,有人把“购买知识产品”称作“交智商税”。
    此时距离这个风口兴起还不足一年。
    有人感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风口轮番登场,新问题层出不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但是,付费学习的起起伏伏根本不是新问题呀。因花了钱听不完而感到愧疚的人,请看看自己家的书柜:有多少书是买来而没有看完的?没时间、没精力、记不住、学不下去,其实是老问题。
    认为听了也没什么用,因而冷嘲热讽的人,唱的是“读书无用”的老调:学习没收获,就指责读书没用、老师不行、内容不好。学习能力低下,也是老问题。
    大部分人认为自己需要知识付费产品,但大部分人无法从中获得价值,而这并不影响消费者继续付费,因为这些人并不能识别知识,也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些知识。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所以面对大众且未必有深度的知识必然大受欢迎。
    人们普遍热爱学习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因社会化媒体、传统媒体和内容演绎者的包装而被影响。
    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
    很多人也只是装作很爱学习而已。
    经济学早有定论,任何市场要想健康发展,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从来不是靠卖家的自律,而是靠买方的辨别力。能判断自己需要的课题、分辨各种来源的信息,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维度。
    若论商业,知识付费是看对消费者有没有真正的价值;若论教育,则看学习者有没有真正地成长。而对成人学习来说,有无成长,归根结底不取决于平台、模式、内容、咖位,而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知识付费能否持续,关键在于学习能力普遍低下的状况能否改善。
    伪学习与真正的学习能力
    新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热门的学习课题:“昨日全民学创业,今日人人树IP”,比如流行的学习工具:“手机让接收信息空前便利,同时信息质量大幅下降”。
    有些老问题一直没有变,比如学习的本质,以及学习能力普遍低下的事实。
    我最早是在阿里巴巴工作,从销售管理做到培训管理,后来去不同的企业讲课,慢慢有了一点儿名气。邀请我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同时自我怀疑也在不断加剧:对于听我课的学员们来说,在听到新知识的兴奋之后,在经历培训现场的激动之后,在给予反馈表高分评价之后……他们到底能改变多少?所谓“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
    其实,很多爱学习的人都有类似的困惑:买了很多书,但没时间看、记不住、看不下去;报名了很多在线课程,但听后除了觉着老师很牛,并没觉得自己变得更好。你可能制订了很多计划:锻炼身体、学习英语、少玩手机、坚持早起……但大部分都没坚持下来。
    有时候你可能会想:就算坚持下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困惑的不只你一人,整个企业管理界以及企业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者、人才发展专家……都希望解决这些问题。而几乎全部解决思路都可以归纳为:升级教的理念、教的设计、教的场合、教的技巧、教的工具……早在智能手机兴起之前,就有企业大学校长跟我说,如果我们能够让企业培训变得碎片化、移动化、社区化和游戏化,培训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为此,他们一家企业投入了近千万元人民币,研发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系统,开发自己的App(应用程序)和微课。
    但我从自己的培训管理工作和几百场培训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职场人学习效果的瓶颈主要不在“教”,而在“学”上。老师们在“教”上升级再多,如果到了学习者那边总是乘以零,那学习效果还是零。你看,现在的微信、微博,其实已经实现了碎片化、移动化、社区化和游戏化,但平心而论,大部分人在手机上
    的学习效果并不怎么样。
    这两年,读书似乎又热了起来,同时各种在线学习资源越来越多:MOOC(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类公众号、在线微课、在线训练营,各种大神、大牛、大V。但信息越多、越繁杂,就越需要真正的学习能力,越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大部分职场人在学习时“听听激动,想想感动,过后不动”的问题本质上没有改变,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了。
    以下是四类常见的伪学习,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儿。
    第一类伪学习——追逐各类“干货”,无论干货的表现形式是20分钟音频、10分钟视频,还是PPT(演示文稿)或者思维导图。
    第二类伪学习——追捧各类“大神”,想当然地觉得听了牛人的分享,自己也会变牛。而且也没有能力辨别那是真大神还是跳大神的。
    第三类伪学习——崇拜各种“新知”,最喜欢《失控》《从零到一》《人类简史》《大数据时代》这样高屋建瓴的图书,看到“你从前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都是错的”这样的标题就赶紧打开,碰上从量子力学开始讲创业,或者从脑科学出发谈沟通的文章,能兴奋得浑身发抖。
    第四类伪学习——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对这类人来说,勤奋、坚持,以及读书、听在线课程的数量本身就是意义。有人奔波于各个社群,有人参加各种训练营,有人立志一年读50本书,有人坚持每天打卡背单词……
    你现在可能不完全认同,比如为什么追逐干货是伪学习,或者你说的干货跟我说的干货是不是一回事。欢迎你带着质疑打开这本书,在阅读中独立思考。本书会把每个观点的前因后果都展示给你。
    当然,伪学习也不见得都不好。最终,有人学成了大侠,武艺高超;有人学成了大夫,治病救人。只是大侠和大夫都凤毛麟角,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成长。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翻了一堆书、收藏了一堆干货、参加了一堆微课之后,有些人以为自己已经聚沙成塔,其实还是一盘散沙。
    那么,对于成年人或职场人来说,怎样实现真正的成长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供接收的信息量空前泛滥,但能否真正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是在于学习者自己:
    第一,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可以拆为己用,可以处理信息,可以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是否能够达到知行合一。
    第二,是否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反求诸己,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是否可以不断升级,最终成为专家。
    拆书法是锻炼成人学习(或者说自我导向的学习)的有效工具。本书的目标是通过掌握拆书法,全面提升成人学习能力、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拆书法与拆书帮
    自2009年起,我开始在一些企业尝试提升学的能力、学的方法、学的兴趣、学的效果。从表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从工具到方法,逐渐完善形成一个体系。2013年元旦,《这样读书就够了》出版,书中系统阐释了拆书法。同年,拆书帮社群创立,到2014年,《拆书家成长手册》和《拆书帮分舵运营手册》奠定了拆书家成长体系的基础,至今培养出千余位不同级别的拆书家。
    在拆书帮,我们借鉴成人教育学的诸多研究,并结合职场人实际情况,把成人的学习能力分为三个维度:内化与应用知识、分析与整理信息、追问与反思经验。使用拆书法,可以从不同维度锻炼自己的学习力,并最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少人第一次听说“拆书”时都会问:是不是把书拆散?是不是快速抓住书的重点,或者找到书的精华?
    “拆”字在哪里出现最多?墙上。如果看到一堵墙上有个“拆”字,外面还画了一个圈,你会怎么想?一定是,这里要被拆掉了。
    你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它跟你没关系。
    有这么一个村子,穷到村里的小伙子都娶不上媳妇。有个小伙子去县城打了几天工,头脑活络了点儿,买了一桶油漆带回家。他在自己家石头院墙上刷了个大大的“拆”字,然后给媒婆打电话说:“再给介绍一个对象呗。”这次介绍的姑娘一到小伙子家门口,看见“拆”字就两眼放光,回去后跟媒婆说“俺乐意”。俩月不到,结婚了。整个村子的小伙子都学会了这一招儿,全村房子都刷上了“拆”字,全村小伙子的婚姻大事都解决了。
    请问,那些姑娘看见房子上的“拆”字时想的是什么?
    A.这幢房子要被拆掉了。
    B.拆迁款!补偿!新房子!
    一定是B。因为这事跟她们有关系了。哪怕仅仅是可能有关系,可能带来价值,都会影响人们的想法和做法。
    拆书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快速找出书中重点,那跟我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决问题。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用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拆书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供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通过运用“便签学习法”a,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依靠“RIA现场学习”,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以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法以对成人学习的研究为基础,这些理念并不难理解,但这些理念会颠覆你读书的习惯和学习的思路,并且能解决常见的成人学习问题,比如压力太大,没有时间学习,看不懂或记不住,看书看不下去。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个渴望自我提升的职场人,我将在本书第一章讨论。
    第二章中讲解我们必须区分两类学习,一类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另一类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也叫“学院式学习”,通常是以通过考试或科学研究为目的,主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解题。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也叫“成人学习”,主要强调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另外,第二章也谈及拆书法的两种实践形式: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以及供组织学习的(由拆书家带领)RIA现场学习。
    第三章希望你能判断自己属于哪类学习者。虽然两类学习法并无高下之分,但多数人受多年传统教育影响,只熟悉一种学习法。学习能力强的人应该能够同时掌握两种方法,并灵活运用。拆书法和便签法就是锻炼成人学习的有效工具。
    第四章详细讲解了便签法,应用便签把书中知识拆为己用。
    第五章把学习能力从一维(内化与应用知识)拓展到三维,新的维度包括如何在移动阅读中有效学习、如何通过经验学习。便签法的进阶应用可以从每个维度上助力学习能力的升级。
    所有学习都应该本着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添砖加瓦的原则。第六章我们将探讨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第七章列举了几个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范例。
    第八章介绍了主动学习,包括如何选择学习课题,如何选书,如何善用移动阅读来学习,如何用便签辅助写作,以及主动学习的最高境界。
    第九章的主题是拆书家,通过教会别人,拆书帮可以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可以把一本书加工成现场培训,可以帮助身边的人构建知识体系。
    如果你因好奇而翻开这本书并读到这里,不妨带着两个问题开始接下来的拆书法之行:第一,生活、工作和学习总有那么多问题,你选择怨天尤人,还是反求诸己?第二,对成年人或职场人来说,需要具备的能力太多了,那么优先提升哪项能力会带来最大、最持久的收益?

后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初版于2013年元旦,4年多来,从拆书方法论到拆书帮分舵,再到拆书学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帮助成年人升级为更好的学习者。
    2012年年底,微信兴起,移动阅读时代的各种“知识服务”让成年人变成更差的学习者,变成纯粹的知识消费者。
    打开微信订阅号,你很难分辨哪个是媒体号、哪个是教育号。它们的标题同样耸人听闻,内文用的是一样的套路招式,追求的是一样的打开率、阅读量、转发数。
    我曾在阿里巴巴主管数据库营销,深知大数据的本质是忽略个体的“人”。而真正的教育、学习和成长都应该关乎“人”,关乎作为个体的人,而不是把人当作数据。
    2013年,“自媒体”成为热词。2012年年末,“简书”上线,“今日头条”上线,“知乎”开放用户注册,微信推出订阅号。每个人都可以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提供知识服务。这一年,人均每周上网时间大幅增加到25小时,阅读一篇文章的平均用时却降到57秒。
    2012年年底开播的“罗辑思维”自媒体视频脱口秀,每周1集,每集约1小时,平均每集浏览量高达百万。
    拆书帮分舵活动于2013年4月6日启动,每个分舵每周开展1次现场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3个小时,参与者为20人左右。最初半年我们只在北京开展活动,后来上海、杭州和深圳分舵也陆续开始筹备。
    我曾经是一枚热爱文艺的普通青年,爱画画,爱手工,爱读王小波。遇到拆书帮后,我不再陶醉于自己的小情调和小世界,而是践行把知识拆为己用的理念,如今已变身为一名热爱文艺和拆书的普通青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给予者!
    我在公司做过一次关于“如何拆书”的分享,当时有14个人参加,有领导,也有同事。我原本以为离开拆书帮的内部环境,拆书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所以事先无比忐忑。出乎意料的是,从自我介绍到拆书互动,大家都很热情,让我看到了平常工作中看不到的那一面。拆书结束后,有同事专门跑来跟我说“亲爱的,你这一年的变化好大”。
    ——王小桃,北京紫禁之巅分舵
    这一年在拆书帮中成长蜕变,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被人们说是富二代、败家子、混子。当初的我一头黄毛,每天吃喝玩乐,抽烟、喝酒、泡吧、离家出走,打麻将可以打上7天7夜。一个一本书都没看过的人,自从进了拆书帮,变得爱看书、爱分享、爱推动、爱引导,成了一个励志青年。
    ——鹿大宝,石家庄筹备分舵
    2014年,“社群经济”成为热词。跟成长、学习、阅读有关的社群,有的收会员费,有的卖书,有的卖课,“吴晓波书友会”卖杨梅酒,“有书共读”卖茶杯,“罗辑思维”卖跳蛋、卖月饼、卖跨年演讲。 2014年,拆书帮增加了广州和武汉两个正式分舵。这一年先后有十来个人筹备分舵,有的慢慢退出去参加更热闹的社群了,有的为了达到总舵标准,默默死磕拆书质量。 我的本职工作是生物试剂“研发媛”(名媛的媛),喜欢…… 兰州金城关分舵从筹备到正式建立,我和简单、晓千、杨倩、红彤彤、三月风等人每月都会写一份个人拆书计划,并在月底写小结报送总舵小师妹,以求得到她的帮助,同时联系广州分舵协助。水菱教会我们发布互动吧活动贴及整理微信线上活动流程,丘舵提供广州RIA训练营文档记录等,武汉的李真指导我如何带动团队,涂大侠教会我们百度云的使用方法。因为我的“瞎折腾”,兰州小伙伴经常能收到惊喜。2015年国庆节期间,7人同时成为一级拆书家;2015年12月,5人同时成为二级拆书家。感谢兰州小伙伴选我当舵主并愿意跟我一起玩拆书。 ——天南,兰州金城关分舵 2017年,有人说,“拆书”眼看要成为热词。很多出版机构希望和拆书帮合作,把拆书家引导出的案例重新编辑为一本新书,很多企业和培训机构希望请三级拆书家到企业去上课,很多自媒体平台希望邀请拆书家提供内容…… 2017年元旦,总舵出现财务危机,经舵主会议在线讨论三天后,决议增加拆书家会员费,由每月10元增加到每月20元,1司时,继续保持“宽参与,严入帮”的会员选拔标准。按照拆书家会员的增长速度估算,到2018年年底,总舵的财务能够达到盈亏平衡。 拆书帮4岁多了,我对我们的发展速度很满意。 总有忙于追逐风口或急于知识变现的人,他们问我,拆书帮做社群的秘诀是什么。我说,我讲了,你也不会学。不是学不会、而是不会学。 媒体关注真相,自媒体关注流量,互联网关注大数据,各色“知识服务”关注抚慰焦虑和“让人爽”(罗振宇语)。 但真正的学习(尤其是成人学习)应该只关注人,,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 十年之后我就55岁了,我应该能够和更多的伙伴一起享受拆书的快乐,还能经常幸福地回想自己走过的拆书岁月,估计那时我可以用拆书法来教我的外孙读书啦。 ——阿波罗,南昌滕王阁分舵 谨愿这本书帮助你成长为更好的学习者,成长为更好的伴侣、父母、工作者,成长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