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 文 学

寻找多重宇宙(平行宇宙的疯狂世界)

  • 定价: ¥42
  • ISBN:978754437581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海南
  • 页数:229页
  • 作者:(英)约翰·格里宾...
  • 立即节省:
  • 2017-12-01 第1版
  • 2017-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约翰·格里宾著的这本《寻找多重宇宙(平行宇宙的疯狂世界)》将告诉你如何用比喻的方法去探寻那些奇幻而迷人的多重宇宙。作者在这本书的内容里涵盖了当今人们对宇宙所构想的各种可能性。尽管目前理论学家正在研究的多重宇宙的观点之中,尚未有一种观点被证实是正确的,但这是一个视角的转变,其意义之重大不亚于颠覆地球中心说的观点。而且,它还与一个问题相关,即宇宙是偶然出现的,还是设计而成的。在这些奇幻的科学探索中,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我们最初预期的答案。同时告诉我们,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一切皆有可能。全书分为七章,分别从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宇宙的时间和空间之谜,并对宇宙起源以及宇宙的状况做了各种科学探索和展望。

内容提要

  

    如何用比喻的方法探寻多重宇宙?宇宙是偶然出现的,还是设计而成的?
    量子计算在数学上的多重宇宙含义,宇宙学常数巧合的人择定理,热力学定律和因果补丁,弦论的宇宙景观和宇宙的模拟或制造……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字宙是可以被理解的。在理论上,科学家们已经向人类最后的边疆——宇宙——开始了前进。
    约翰·格里宾著的《寻找多重宇宙(平行宇宙的疯狂世界)》内容涵盖了当今人们对宇宙所构想的各种可能性。尽管目前理论学家正在研究的多重宇宙的观点之中,尚未有一种观点被证实是正确的,但这是一个视角的转变,其意义之重大不亚于颠覆地球中心说的观点。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最初预期的答案。

媒体推荐

    宇宙就像漂浮在时间之河中的泡泡,它们是如此之多,如此奇异。
    ——亚瑟·C.克拉克《在天空的另一边》
    如果因为理论过于古怪,我们就将其抛弃,那我们就很可能与真正的突破擦肩而过。
    ——马克斯·泰格马克,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

作者简介

    约翰·格里宾,英国著名科学读物专业作家,萨塞克斯大学天文学访问学者。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是萨塞克斯大学的客座天文学研究员。曾先后在《自然》志和《新科学家》周刊任职。1974年他以其关于气候变迁的作品获得了英国最佳科学著作奖。
    约翰·格里宾著有50多部科普和科幻作品,其中的科学三部曲《薛定谔之猫探秘》、《双螺旋探秘》和《大爆炸探秘》尤为脍炙人口。此外,他还与妻子合著了一系列著名科学家的传记,而反映“科学顽童”费曼科学生涯的《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曼传》更是广受好评。他还撰写了许多畅销书,其中包括《深奥的简洁》《欧米伽点》《大爆炸之探索》《起始》《宇宙指南》和《Q代表量子》。他的书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在英国和美国得过奖。

目录

致谢
序言 探索
导言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一切皆有可能
第一章 即将到来的量子猫
  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
  量子的不确定性
  唯一的谜
  解读不可思议的事物
  量子猫之母
  休·埃弗莱特的多世界诠释
  历史的分支树
  埃弗莱特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
第二章 再看宇宙巧合
  碳巧合
  宇宙为何如此广阔?
  核效率
  引力太小了,令人难以置信!
  宇宙学常数的巧合
  平滑的宇宙海中的涟漪
  三维适合人类生存,多维不适合
  生命的抽奖
第三章 量子位元和时间流逝
  拥有两个大脑
  量子计算机探索
  杀手级应用
  实用性
  这一切发生在何处?
  多重宇宙的比喻
  这一切发生在何时?
  时间流逝
  更广阔的天地
第四章 在所有方向上的无限
  时间之箭
  宇宙的热死亡
  每个可能的意外
  时间和距离
  时间和热力学
  宇宙之箭和引力下降
  反弹?
  回到未来
第五章 (就像)重新开始
  粒子连接
  无中不能生有
  让宇宙膨胀
  回到恒稳态?
  时间之河中的泡泡
  永恒的暴涨和简单的开始
  玻尔兹曼的大脑、时间之箭和因果补丁物理
  到无限——并且超越无限!
第六章 弦理论的多重宇宙
  引力备受关注
  两种方法加上第三种途径
  紧致但完美地形成
  M的魔力
  重新审视令人难以置信的微弱引力
  当世界碰撞时
  依靠自身的力量
  无底洞
  有很多像家一样的地方
  探索宇宙景观
  薛定谔的猫归来
第七章 伪造它?还是制造它?
  它是科学吗?
  内在的信息
  伪造者
  黑洞和婴儿宇宙
  自然地选择宇宙
  一个新的视角
  宇宙的创造者
  设计宇宙的进化
  设计的宇宙
译者后记
附录 专有名词中英对照索引

前言

  

    探索
    我一直对生命和宇宙之间的关系非常感兴趣。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为什么宇宙如此广阔?一切是如何开始的——又将如何结束呢?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努力学习有关天文学、宇宙学、量子物理学、进化、地球历史,以及在宇宙的“其他的地球”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方面的知识。在此期间,我所学到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宇宙由一套非常简单的法则支配,该法则不仅允许而且要求某种复杂性的增长,而正是这种复杂性导致了诸如我们人类这样的复杂事物的出现。但我也学会了思考“我们的宇宙”而不是“宇宙”,因为似乎毫无疑问,不同的法则不能在不同的时空区域起作用,在我们可见事物的界限之外,它创造了不同于我们的宇宙,也许,类似于人类这样复杂的事物不会出现在这些宇宙中。
    这就是“多重宇宙”的观点,它常常与“人择字宙”的观点联系在一起。“人择宇宙”观点指出,我们发现周围的宇宙之所以适合生命的存在,那是因为不同宇宙具有不同的物理定律,而像我们人类一样的生命形式仅仅存在于与我们的宇宙非常相似的宇宙之中。其他的宇宙非常贫瘠,不适合生命形式的存在,因此也不会有“人”生存在其中,并注意到这些宇宙的物理定律有多么的奇特。
    那么上述其他的宇宙在哪里呢?我们不可能像詹姆斯·库克(Tames Cook)在18世纪环球航行寻找南部大陆一样,在物质世界探寻这些宇宙,但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正在用比喻的方法寻找着,他们尝试通过设计方程式、研发计算机模型的方式来描述多重宇宙。实际上,他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多重宇宙。多重宇宙在空间中可能是无限的,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定律的空间各区域因无限的距离而分离,彼此永远不会接触。多重宇宙在时间中也可能是无限的,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定律的宇宙一个接一个地连成一列,就像连在金属丝上的珠子,彼此永远不会有联系。多重宇宙可能包含无穷多的宇宙,这些宇宙在不同的尺度上被分开,就像一本无限厚的书中的书页,每一页代表着一个宇宙,它不能与书中的其他书页联系。此外,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这本书主要是介绍如何用比喻的方法探寻多重宇宙,内容涵盖了当今人们所构想的各种可能性。从为真实的世界提供正确的描述这一层面上来说,我们很难断言其中的某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我的确对个别观点情有独钟。我也希望,这些有关多重宇宙的观点之间的不同之处越来越少,而不是愈发地显而易见;所有的观点在理解多重宇宙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一点——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发生的一次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科学界目前开始重视这些观点,不再把它们视为理论学家阅读了太多的科幻小说后产生的胡思乱想。当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摆在我们面前,这一事实也就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那就是,真正的世界不仅仅是我们可以直接看见的宇宙,它涵盖了更多的内容。
    尽管目前理论学家正在研究的多重宇宙的观点之中,尚未有一种观点被证实是正确的——即使不可能证实它们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但这是一个视角的转变,其意义之重大不亚于颠覆地球中心说的观点。而且,它还与一个问题相关,即宇宙是偶然出现的,还是设计而成的。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我最初的预期的答案。就多重宇宙这个概念而言,目前仍然是问题多于答案,但很显然,现在我们应该去弄清楚这些问题了,也应该了解探寻答案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后记

  

    翻译完本书后,我们感受到了原著作者约翰·格里宾(John Gribbin)开阔的科学视野,在本书中,涉及当前科学研究的诸多前沿知识和深奥的专业理论,如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人择宇宙理论、黑洞、生命的起源,等等。特别是本书的中心议题——多重宇宙理论,更使我们对浩瀚宇宙的复杂性和无限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例子将这些深奥的理论解释得尽可能浅显易懂,例如将多重宇宙比喻为一个有无限多藏书的图书馆,这对初次接触这些理论的广大读者来说不啻为一个良师益友。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表达符合汉语的习惯。但是,因为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和叙述风格方面的差异,在译文中不可避免有些句子会留下英语的表达痕迹,这一点相信读者可以理解。此外,原书所附“延伸阅读”均为英文著作,国内读者不易查阅,就没有译成中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与译者联系。
    因为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专业术语众多,为使译文与国内通行的标准译语一致,我们参阅了大量的同类文献,如目前在国内发行的约翰·格里宾的另两本译著——《寻找薛定谔的猫》和《霍金传》,对于个别专业名词没有标准的译法,我们对其含义或作音译或作意译。此外,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些词的译法会有所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并没有刻意地追求同一词语或句子前后完全一致,而是在确保清楚表达原著作者意图的前提下,做了灵活的处理,如“irregularity”一词,在第二章中翻译为“褶皱”,但在其余章节中翻译为“不规则性”。
    在翻译此书时,我们参阅了许多书籍和辞典,如《牛津当代百科大辞典》和《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获益匪浅。当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例如《维基百科》,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窗口。
    当然,翻译此书并不代表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正确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迄今为止,理论学家们正在研究的多重宇宙的观点之中,尚未有一种观点被证实是正确的。但是,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是如何通过推理、通过思辨不断探索宇宙真相的,书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缜密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
    本书的引言、第一章和第二章由常宁翻译,第三至第五章由何玉静翻译,第六章、第七章由刘茉翻译,常宁对全部译文作了修改和润色,以尽可能保持译文风格的前后统一。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专业知识上的“拦路虎”,为了一个译名的表达费力斟酌,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深刻体会到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苦涩与艰辛,也常常为翻译中的“得意之笔”而欢欣鼓舞。在此要特别感谢朱振立和任辉两位同志,他们反复审阅了本书的内容,认真校对每一句话,站在专业的角度为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并翻译了封面、目录、扉页等内容。 向海南出版社的孙芳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她的信任,使得我们经受了一次精神和知识的双重洗礼,感谢她在幕后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我们有机会把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介绍给国内爱好科学的广大读者。 常宁 20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