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呐喊/语文新课标无障碍阅读经典文库

  • 定价: ¥22.8
  • ISBN:978712229765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页数:198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鲁迅先生的精品小说集,包括《呐喊》全集和《彷徨》中的经典篇目,总计十七篇。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期间所作短篇小说的结集,共收录作品14篇。作品以振聋发聩的气势、传神生动的文笔,描绘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以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剖析与彻底否定,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和大声呼吁,喊出了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心声,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内容提要

  

    本版本的《呐喊》,除全文收录鲁迅的《呐喊》外,还增选了《彷徨》中的精华篇目,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小说创作风格与成就。

媒体推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欣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除了欣赏惊叹而外,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还有什么可说呢?
    ——作家茅盾
    《呐喊》是最近数年来中国文坛上少见之作,那样的讥诮而沉挚,那样的描写深刻,似乎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用刀刻在木上的。
    ——作家、翻译家郑振铎
    鲁迅小说是语文学习的典范之本。
    ——江苏省特级教师孙晋诺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鲁迅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鲁迅也以杂文为武器,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此外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目录

呐喊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故乡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鸭的喜剧
  社戏
  兔和猫
彷徨
  祝福
  伤逝
  弟兄
考点总结

前言

  

    《呐喊》是鲁迅先生写于1918年至1922年间的十四篇小说的结集。本书是鲁迅先生的精品小说集,包括《呐喊》全集和《彷徨》中的经典篇目,总计十七篇。从“呐喊”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创作意旨。要想快速把握这部小说的灵魂,掌握鲁迅先生“呐喊”的意义,我们要弄明白三个问题:谁在呐喊?在向谁呐喊?都喊了什么?
    谁在呐喊?
    当然是作者鲁迅先生在呐喊。鲁迅先生在自序里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一个万难毁坏的铁屋子,他要通过自己的呐喊,把这铁屋子里沉睡的人叫醒。鲁迅先生把自己呐喊者角色贯注在小说中,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呐喊者。我们应该听到《一件小事》中车夫沉稳而有力的呐喊声,也应该能听到《祝福》里祥林嫂在万般屈辱之中声嘶力竭的愤怒与怀疑;我们应该听到《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直揭世俗本质的大笑,也应该能听到《药》中夏瑜那为了这个民族而用生命发出的炽热的呼救之声!鲁迅先生所发出的呐喊之声,并不是他一己的认识与表达,而是透过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发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为他人呐喊的生命。因此,读鲁迅小说,我们时时能听到蕴藏在字里行间、各个不同人物身上的呐喊之音!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鲁迅先生自己在对着这悲凉的世界呐喊,还应该从他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听到高低不同的呐喊之声!
    在向谁呐喊?
    鲁迅先生曾非常哀伤地感慨“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里的“生人”是指谁呢?我们语文课本中的《社戏》只选了原文的一半,这本书里呈现了全文,从全文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鲁迅先生在向那些沉溺于旧文化的人们呐喊;在《孔乙己》里,我们既可以听到对以孔乙己为代表的“读书人”的断喝,也能听到对“店内外充满了笑声”的人们的质问;在《祝福》里他让祥林嫂发出对地狱、灵魂的疑惑之声,借此展示了最底层人们的灵魂深处对这广漠的人世发出的愤怒的质疑之声;《阿Q正传》里,阿Q被人们认为是揭示了中国人劣根性的典型人物,可是,即使是这个满身“阿Q”气的阿Q,在他在内心深处也在做着“老子要谁便是谁”的梦,他在对着自己的命运发出连自己也无意识的乞求之声!围绕着“呐喊”这一核心词语读本书,应该把呐喊的对象读明白。
    都喊了什么?
    这个问题应该是阅读这本书的核心所在。鲁迅先生写自己的呐喊,写民众的呐喊,究竟在喊些什么呢?
    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为什么是这样的生活状态,这是鲁迅先生意欲探求的问题本质。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因崇拜着科举进身的思想而迂腐不自知;阿Q的健忘、自我意识的缺失、自解自嘲等“精神胜利法”思想可能不仅是中国人的人性弱点,甚而可以推广到整个人类的人性弱点;人应该如何更像个人?在《祝福》里,鲁迅先生用祥林嫂之死这一命运悲剧在向人们提问:谁一步一步地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人生悲剧?有人提出是四条绳索“夫权”“神权”“族权”“政权”把祥林嫂给活活地捆死了;她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她曾用生命的代价来维护改嫁不洁的封建观念,她曾用所有的积蓄去捐一道门槛来救赎自己,这正说明了她骨子里的封建礼教、神权思想与最基本的人性的矛盾冲突,把她逼到了人生悬崖边上。然而,不应该忘记的是,最后把祥林嫂推向深渊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推手,那就是生活在祥林嫂周围的人们。用钱理群教授的观点来说就是那些“看客”。对“看客”们无动于衷的思想,麻木不仁的人生态度,鲁迅先生最为痛苦。因此,阅读《呐喊》,我们要时时注意,在那些悲苦人的周围还活着一群怎样的人,这些人构成了怎样的社会形态,这样的社会形态会使一个生活在其中的小人物走向怎样的人生结局,由此而深思:鲁迅先生所期望的社会形态是什么样子。在这些问题上做深入探究,则会更接近《呐喊》的意义。
    鲁迅小说是语文学习的典范之本,鲁迅先生用极精简的笔墨把人生的内心世界白描出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艺术之美。向鲁迅先生学习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领悟其一二则可以使语文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