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 定价: ¥49
  • ISBN:978751681297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台海
  • 页数:27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延续《贾想I》的深刻思索,更多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不一样的动物”贾樟柯、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殊荣获得者,用电影去面对:无论哪一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那些不可回避的艰难时刻。
    贾樟柯说:“我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行走和遐想,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发现自我之小。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
    “邮政绿”皮面软精装设计,适合随身携带,细细品读“柯长”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内容提要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电影的缘起和归宿。在电影中,贾樟柯记录下大时代里被政治打扰的个人和被时光遗忘的生命细节,凝视剧变年代里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的个人,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放下摄影机,拿起笔,烟雾氤氲中,贾樟柯向青春告别,却无数次忧愁上身,思绪飘回汾阳的街道、北京的胡同,想起县城的少年、百无聊赖的青春,缅怀文学启蒙的恩师,感叹与侯孝贤、杨德昌等前辈的交往与遗憾,也直白道明以电影打捞历史细节、对抗遗忘和反思历史的初衷。

作者简介

    贾樟柯,山西省汾阳人,生于1970年。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

目录

序言
  沉入地心,或者飞向太空/贾樟柯
2008年,《河上的爱情》
  我的边城,我的国
  其余的都是沉默
  舌根上的乡愁
  香港电影给我旧闻与新知
  香港:就这么简单
  胡同里的文艺青年
  东京诸君
  记忆之物
  再见,青春,再见——北京之春拍摄手记
  校长的话——写给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学院学员的信
2010年,《海上传奇》
  遗忘了细节就是遗忘了全部(对谈)
  杨德昌:他的枪声,他的孤独
  美国大使、革命者和汾阳皇帝
  流浪到天水
  忧愁上身
  先生坡上易先生
  春日开博
  远在他乡的故乡
  在怀来“被捕”
  七喜少年
  做了一个汉奸梦
  广场种满树会是多少棵?
  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侯导,孝贤
2013年,《天注定》
  在《天注定》第一次主创会议上的讲话
  我的夜奔
  黄河的水声也是一种方言—纪念恩师田东照先生
  我不想保持含蓄,我想来个决绝的(对谈)
  我是叛徒(演讲)
  只有虚构才能抵达(对谈)
2015年,《山河故人》
  你我心知
  站在人生的中间点(对谈)
  他们比贾樟柯更孤独(对谈)
2016年,《营生》
  108次短打
  阿里巴巴吃苹果
  戛纳:我们为什么会来?
  高考之后,放虎归山
  又到正午(小说)
附录  贾樟柯简历

前言

  

    沉入地心,或者飞向太空
    贾樟柯
    飞机降落敦煌机场的时候,我似乎闻到了一股沙土味。舷窗下是一片未完工的工地,灰色的楼体被风沙缠绕,像筋脉粗壮的脖颈上飘着一块金色的纱巾。风沙成了这块土地上最柔软的部分,机场跑道在一片旷野上更显人工的痕迹,人像是外来者,在这里搭建了基地,一代一代活着。
    不知道为什么,每到人口密度不高的地区,就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听收音机里播放《国际歌》的感觉。70年代末,冬天的汾阳人迹稀少,《国际歌》在清寒的街巷上响起,大合唱总有一种抽身世俗之外的“杀气”。现在,我开始觉得《国际歌》非常科幻,“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是人类学的宏观视点,并延伸出人类的系统性问题。人在这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奴役,阶级,贫富,人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人为什么要被管理?
    陌生之地总会带给我精神的穿越:回到过去,去到未来。沉入地心,或者飞向太空。短暂的出走会让我和自己固有的生活告别。离开熟悉的朋友,离开说来说去好多年的话题,离开自己的专业,离开自己深信不疑的精神系统……出走是自我叛逆的契机,让自己流动起来,悬浮起来,倒置起来,让自己颠覆自己。
    就像现在,风沙中的敦煌让我想到了《国际歌》。但在当地制片老何的车里,放的却是凤凰传奇的音乐。我们一路往嘉峪关的方向开,要找一片雪山下的戈壁,那里有绿皮火车通过。老何一直埋怨我搭错了飞机:嘉峪关也有机场,为什么不在那里落?那样可以节约300公里的路程。老何不知道,我是信马由缰的心态,目的地不是最重要的目的。一路穿越“瓜洲”、“玉门”,这些古诗词里出现的地名依然是现实的存在,除了一条细线一样伸向远方的高速公路,以及偶尔驶过的通勤火车,人类并没有在这里留下太多的痕迹。沙漠里依旧是一片孤城,天空中应该还是当年明月。
    只有在广阔中行走过,才能知道人的渺小。只有在历史中神游过,才能知道人生的短暂。行走和遐想,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发现自我之小。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知道真理不容易在手,也就不再强词夺理。知道万物有灵,也就不再唯我独尊。一点一点,是持续的行走、读书、思考,让我变小。是的,只有谦虚才能帮我保留体面。
    在一片戈壁上我们找到了雪山前的铁路线,副导演秋森和同事佳欢纷纷用手机定位,希冀摄制组来拍摄的时候可以准确到达。老何看着他们,然后搬了块石头扔到我的脚下。这是他在戈壁滩上的定位方法。你如何区别这块石头和十公里外的另一块石头?你会记得它吗?老何对着我笑,他说:你放心,这是我的方法。
    我相信他,就像这本《贾想Ⅱ》收录有我从2008到2017年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但我记得写每一句话,写每一个词时的心境。这些文章犹如老何丢在戈壁上的石头,告诉我去过何处,身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