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中国政治

独秀文存(共4册)(精)

  • 定价: ¥296
  • ISBN:9787563826841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首都经贸
  • 页数:818页
  • 作者:陈独秀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独秀文存(共4册)(精)》收录了陈独秀1915年到1921年所写的文章,被认为是足以代表他政治思想、革命智谋和政治见解,以及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创见的著作。全书60余万字,第一版1922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分为论文、随感、通信三卷四册。此次重新出版,在亚东图书馆1933年第九版的基础上,未做任何删减,简体横排,精心校订,使这套书以便于现代读者阅读的形式呈现出来。《独秀文存》中所收录的文章跨越了新文化运动勃兴和五四运动的整个时期,他的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而日臻成熟。《独秀文存》反映的,正是陈独秀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演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其所记录下的,不仅仅是陈独秀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和心路历程,更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思想准备过程,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思想和理论研究价值。

内容提要

  

    《独秀文存(共4册)(精)》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卷。其中,论文部分所收文章主要发表在《新青年》上,如《敬告青年》、《法兰西与近世文明》等,文风汪洋恣肆,论理鞭辟入里。《随感录》为针对性很强的杂感,短小精悍,多则百余字,少则数十字。这些“寸铁”(即子弹,钱玄同语)般尖锐有力的杂感直指当时的现实问题,射向军阀、政客、官僚、遗老遗少等。通信是书中最重要,最能反映陈独秀思想的部分,主要是主创《新青年》时期读者的来信,陈独秀对这些来信一一公开作答。来信者有教授、学者、文化保守主义者、青年学生、《新青年》同仁,探讨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化与思想革新。针对来信的内容,陈独秀或赞同,或驳斥,或辨析,不少回信文字不多,虽寥寥数百字,却有泰山压顶的风雷之势,迅疾就将对手“打翻在地”。诚如蔡元培先生在1933年该书第九版所做的序言里所说:“这部文存所存的都是陈君在《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章,大抵取推翻旧习惯创造新生命的态度,而文章廉悍,足药拖沓、含糊等病;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的资格。”

媒体推荐

    这部《文存》所存的,都是陈君在《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大抵取推翻旧习惯、创造新生命的态度,而文章廉悍,足药拖沓、含糊等病: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的资格。
    ——蔡元培
    在陈独秀生前足以代表他政治思想、革命智谋和政治见解,以及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创见的,仅仅只有这部《独秀文存》。
    ——王观泉

作者简介

    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
    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目录

论文上
敬告青年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
今日之教育方针
抵抗力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一九一六年
吾人最后之觉悟
新青年
当代二大科学家之思想
我之爱国主义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宪法与孔教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袁世凯复活
再论孔教问题
文学革命论
俄罗斯革命与我国民之觉悟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在北京神州学会讲演
近代西洋教育——在天津南开学校演讲
复辟与尊孔
西文译音私议
人生真义
驳康有为《共和平议》
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偶像破坏论
有鬼论质疑
  附录一  答陈独秀先生《有鬼论质疑》
  附录二  难易乙玄君
  附录三  诸子无鬼论
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
  附录一  中西文明之评判(译日本杂志《东亚之光》)
  附录二  功利主义与学术(《东方杂志》十五卷六号)
  附录三  迷乱之现代人心(《东方》第十五卷第四号)
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附录  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东方》十五卷十二号)
出版后记

论文下
克林德碑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新青年》宣言
对于梁巨川先生自杀之感想
实行民治的基础:“地方自治与同业联合两种小组织”
自杀论——思想变动与青年自杀
基督教与中国人
马尔塞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
劳动者底觉悟——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演说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谈政治
国庆纪念底价值
新教育是什么?
《每周评论》发刊词
欧战后东洋民族之觉悟及要求
除三害
烧烟土
请问蒋观云先生
人种差别待遇问题
关于北京大学的谣言
朝鲜独立运动之感想
为什么要南北分立?——南北人民分立呢,还是南北特殊势力分立呢?
贫民的哭声
对日外交的根本罪恶——造成这根本罪恶的人是谁?
孔教研究
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
山东问题与上海商会
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对外、对内两种彻底的觉悟
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欢迎湖南人底精神
《伙友》发刊词
平民教育
基督教与基督教会
出版后记

通信
答李大槐(佛教)
答张永言(文学—人口)
答汪叔潜(政党政治)
答胡适之(文学革命)
答常乃惠(古文与孔教)
答吴又陵(孔教)
答程演生(国学与国文)
再答常乃惠(古文与孔教)
答陈丹崖(新文学)
答钱玄同(小说)
答佩剑青年(孔教)
答傅桂馨(孔教)
三答常乃惠(儒教与家庭)
答淮山逸民(道德)
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
四答常乃患(孔教)
答曾毅(文学革命)
再答胡适之(文学革命)
答刘竞夫(孔教)
再答俞颂华(孔教)
再答钱玄同(译音)
答李亨嘉(对德宣战)
答胡子承(思想革新)
答张护兰(文学革命与道德)
答《新青年》爱读者(孔教)
再答吴又陵(孔教)
答顾克刚(政治思想)
答陶孟和(世界语)
三答钱玄同(文字符号与小说)
答刘延陵(自由恋爱)
四答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答崇拜王敬轩者(讨论学理之自由权)
答张徭子(新文学及中国旧戏)
答张寿朋(文学改良与孔教)
答莫等(鬼相之研究)
答易宗夔(论《新青年》之主张)
答爱真(五毒)
答知耻(工人底时间工资问题)
答章积和(工人教育与工作时间)
答费哲民(妇女、青年、劳动三个问题)
答高铦(哲学思想与化学工业)
再答知耻(劳动问题)
答人社(男女同校问题)
答赵仁铸(大学教授问题)
三答知耻(工人教育问题)
答郑贤宗(国家、政治、法律)
答柯庆施(劳动专政)
答皆平(广东一科学思想)
答张崧年(英、法共产党一中国改造)
答朱谦之(开明专制)
答何谦生(同善社)
答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
出版后记

随感录
两团政治
义和拳征服了洋人
战争的责任者
公仆变了家长
大红顶子红缨帽
异哉搭现问题
野心
倒军阀
军民分治
到底是那一团利害?
得众养民
谁是匪?
国防军
军人与官僚
武治与文治
尊孔与复辟
安徽小鬼
国民大会
鸦片与纸票
呜呼,特别国情!
公理战胜强权
揭开假面
谁的罪恶?
公理何在?
光明与黑暗
特别国情
司令部土多
信实通商
理想家那里去了?
旧党的罪恶
中日亲善
亡国与卖国
东局千零十三号
参战军
亚洲的德意志
爱尔兰与朝鲜
你护的什么法?
和平的根本障碍
更加肉麻
林纾的留声机器
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随便拿人吗?
冤哉洪述祖!
南北一致
纲常名教
中国和平的障碍
太监与缠足
安徽省议会的笑话
婢学夫人
倪嗣冲的儿子
衍圣公和张天师同声一哭
不可思议的新旧思潮
林琴南很可佩服
关门会议
文治主义原来如此
形式的教育
怪哉插径班!
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
多谢倪嗣冲、张作霖
伤寒病和杨梅毒
土匪世界
却没有了自己
四大金刚
世界第一恶人
苦了章宗祥的夫人
怎么商团又要“骂曹”?
陆宗舆到底是那国的人?
再看江庸的戏
法律是什么东西?
干政的军人反对军人干政
破坏约法的人拥护约法
克伦斯基与列宁
南北代表有什么用处?
护法?丑!套狗索!
护法吗?要钱!
发财的机会又到了!国民怎么了?
公同管理
我国
两个和会都无用
何苦瞎打通电!
梅兰芳
卖国都有凭据吗?
对外圆满,对内统一
只有叹气!
自家人不及外国人
冤哉《益世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盟会与无政府党
日本人那有这种斗胆?
日本参谋部与谢米诺夫
别得罪亲日派
北京十大特色
立宪政治与政党
六月三日的北京
吃饭问题
爱情与痛苦
护法总裁的名誉
南北一致
研究室与监狱
可怜大折其本
政学会与桂系
西南简直是反叛
丑学生丑教育界
学术与国粹
国会
元曲
韩世昌
自由、正义与和平
科学与神圣
学术独立
阴阳家
圣言与学术
基督教与迷信鬼神
社会裁制力
伪善的基督教国民
信神与保存国粹
“笼统”与“以耳代目”
法律与言论自由
过激派与世界和平
调和论与旧道德
留学生
段派,曹、陆,安福俱乐部
《浙江新潮》一《少年》
新出版物
保守主义与侵略主义
裁兵?发财?
学生界应该排斥底日货
阔处办
青年体育问题
约法底罪恶
男系制与遗产制
解放
虚无主义
俄国精神
男女同校与议员
上海社会
比较上更实际的效果
再论上海社会
学说与装饰品
懒惰的心理
社会的工业及有良心的学者
劳动者底知识从那里来?
三论上海社会
华工
四论上海社会
劳工神圣与罢工
主义与努力
革命与作乱
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
民主党与共产党
提高与普及
无意识的举动
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
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
下品的无政府党
青年底误会
反抗舆论的勇气
过渡与造桥
卑之无甚高论
革命与制度
政治改造与政党改造
出版后记

前言

  

    亚东主人将我近几年来所做的文章印行了。我这几十篇文章,原没有什么文学的价值,也没有古人所谓著书传世的价值。但是如今出版界的意思,只要于读者有点益处,有印行的价值便印行,不一定要是传世的作品;著书人的意思,只要有点心得或有点意见贡献于现社会,便可以印行;至于著书传世藏之名山以待后人这种昏乱思想,渐渐变成过去的笑话了。我这几十篇文章,不但不是文学的作品,而且没有什么有系统的论证,不过直述我的种种直觉罢了;但都是我的直觉,把我自己心里要说的话痛痛快快的说将出来,不曾剿袭人家的说话,也没有无病而呻的说话,在这一点,或者有出版的价值。在这几十篇文章中,有许多不同的论旨,就此可以看出文学是社会思想变迁底产物,在这一点,也或者有出版的价值。既有出版的价值,便应该出版,便不必说什么“徒灾梨枣”等客套话。
    一九二二年八月,独秀自序于上海

后记

  

    《独秀文存》收录了陈独秀1915年9月到1921年8月所写的部分论文、随感和公开发表的通信,约60万字,1922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卷四册。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陈独秀的一生,与激荡的时代风云相始终,波澜壮阔,起伏跌宕。他的身上,既有职业革命家的豪迈与激情,又有传统知识分子的猖狂和不羁,这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他一生的悲剧气质,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浮浮沉沉、不同寻常。王观泉先生说:“陈独秀一生有三大阶段:一、‘五四’运动;二、创导中国共产党并领导工作了七年;三、成为中国托派领袖。《独秀文存》是陈独秀第一阶段的论著粹编。”“在陈独秀生前足以代表他政治思想、革命智谋和政治见解,以及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创见的,仅仅只有这部《独秀文存》。”
    《独秀文存》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卷。“论文”部分文字最多,约占全书二分之一强,所收主要是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如《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改称《新青年》)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在《独秀文存》中被列为第一篇,这不仅仅因为该文发表时间最早,也因它是最能充分体现陈独秀倡导新文化思想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陈独秀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热烈地宣告“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他号召青年要认识到自身价值,承担起自身责任,“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那么,什么是“新鲜活泼”而不是“陈腐朽败”呢?陈独秀提出了六项标准(六义),即“自主的不是奴隶的,进步的不是保守的,进取的不是退隐的,世界的不是锁国的,实利的不是虚文的,科学的不是想象的”。可以说,贯穿于这六项标准之中的,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因此该文也可被视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宣言。除《敬告青年》外,“论文”部分还收录了《文学革命论》《驳康有为(共和评议)》《偶像破环论》《宪法与孔教》《(每周评论)发刊词》等一系列重要文章,这些文章充分体现出陈独秀时政论文的风格。他一支健笔,拨动时代风云,论人论事鞭辟入里,文字纵横捭阖,汪洋恣肆。与他直率、激烈的性格一样,他的文章不绕弯子,直来直去,没有丝毫的含混模糊。
    “随感录”为针对性很强的杂感,短小精悍,多则百余字,少则数十字。陈独秀可算是“随感”的开创者,1918年4月15日,陈独秀的三篇随感发表在《新青年》上。此后,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上,陈独秀发表了大量的随感,《独秀文存》中收录的160篇随感即来源于上述两本杂志。陈平原先生认为,“随感录”是一种“兼及政治与文学、痛快淋漓、寸铁杀人的文体”,“不仅仅为作家赢得了一个自由发挥的专栏/文体,更凸显了‘五四’新文化人的一贯追求——政治表述的文学化。”这些“寸铁”(即子弹)般尖锐有力的杂感直指当时的现实问题,射向军阀、政客、官僚、遗老遗少等,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鲁迅在1921年致信周作人时,对陈独秀“随感”的风格做了一个评价:“惟独秀随感究竟爽快耳。”“爽快”,这可算是对陈独秀“随感”风格最精要传神的概括。 “通信”是《独秀文存》中的重要部分,最能直接反映陈独秀的思想,所收录的信件主要是他主创《新青年》时期读者的来信以及他对这些来信的公开作答。既为公开作答,除了回复读者疑问甚至是问难外,陈独秀更是要借助给读者回信这一机会,表明自己对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各种趋势和问题的看法,用意在于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通信”部分的来信者,有教授、学者,也有青年学生;有陈独秀的思想同道,也有文化保守主义者和他的论敌。针对来信的内容,陈独秀或赞同,或驳斥,或辨析,或反诘,不少回信文字不多,只寥寥数百字,却有泰山压顶之势,迅疾就将对手“打翻在地”。他善于抓住对手的漏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回击犀利,直指要害,丝毫不留情面,绝不拖泥带水,笔锋所指,万人披靡。这些当年支撑起《新青年》的“通信”,被陈平原先生称为“神品”。自然,《独秀文存》中的这些“通信”,是最能体现陈独秀论战文字风格,也最能体现他作为一个文化斗士个性的文字。 陈独秀在《独秀文存·自序》中说过:“我这几十篇文章,不但不是文学的作品,而且没有什么系统的论证,不过直述我的种种直觉罢了;但都是我的直觉,把我自己心里要说的话痛痛快快的说将出来,不曾剿袭人家的说话,也没有无病而呻的说话。”不做无病呻吟,把自己的思想痛痛快快地说出来,正是《独秀文存》展现出的风格和魅力。也正因为“直述直觉”,尽吐胸臆,这些文章才真实可爱,才能时隔近百年后,仍然能让我们触摸到当时时代的脉动,感受到当年字纸上的温度。蔡元培先生在为该书第九版所做的序言中说:“这部《文存》所存的,都是陈君在《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章,大抵取推翻旧习惯、创造新生命的态度,而文章廉悍,足药拖沓、含糊等病;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的资格。”其实又何止是青年,今天的读者,无论少长,再次阅读该书,相信都能从中获益。 (二) 《独秀文存》1922年8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首印3000部,不及一月即销售一空。同年再版,再印3000册,亦很快告馨。1922—1926年,该书共印刷了8次,累计印数高达29000部。 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后被押往南京待审,在与前往狱中探望的亚东图书馆汪原放见面时,陈独秀对当年出版的《独秀文存》仍念念不忘,他说:“我欠亚东的钱实在不少了,心里很难过,你可以把《独秀文存》重印出来,让我快快拿版税把亚东的账结清才好。”于是1933年10月,亚东图书馆再次印刷了1000册《独秀文存》(第九次印刷)。因销路不错,1934年3月,又第十次印了4000册。第九次和第十次印刷,与之前的八次印刷所用的是同一纸型,因此文字上并无差别。只是从第九次印刷起,为声援身陷囹圄的陈独秀,国民党元老、曾经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独秀文存》亲自写了序言,这也成为九印、十印与之前版本最大的区别。至此,《独秀文存》总计印刷了十次,三万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1952年,亚东图书馆被查封,《独秀文存》也不再刊印。直到30多年后的20世纪80年代,国内才有出版社重新印刷出版《独秀文存》。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出版的《独秀文存》主要有三种:一是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因出版年代距今天已较久远,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该版本。二是贵州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的《(独秀文存)选》,简体横排。该书为《独秀文存》的选编本,未能反映《独秀文存》的全貌。三是2013年8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独秀文存》影印版,繁体竖排。该版本以1933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第九版为底本影印,保留了原书风貌,但因是繁体竖排,且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与现行标点符号用法不同,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阅读上较为不便。 (三) 鉴于以上情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决定以1933年亚东图书馆《独秀文存》第九版为底本,同时参考其他版本,出版《独秀文存》简体横排版。 我们的版本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第一,简体横排,依照现今标点符号用法对原版本重新加以标点,以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和相关研究者参考使用。 第二,改变原书分册方式,重新分为四册。《独秀文存》原书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卷,其中第二卷“随感录”字数较少,不及10万字。原书将三卷分为四册:第一、第二册和第三册一部分为第一卷“论文”部分,第三册后一部分为第二卷“随感录”,第四册为第三卷“通信”。这样分册,虽然使四册的页数大体相当,但将第一卷分到了三册中,与第二卷混排在一册,给读者阅读造成不便。因此,我们此次采取了新的分册方式,即:将第一卷“论文”分成第一册、第二册(称为《论文上》《论文下》);第二卷“随感录”自成一册,为第三册;第三卷“通信”仍在第四册。这样分册,虽使第三册页码较少,但读者选择不同卷目阅读时更为方便。 第三,为体现原亚东图书馆版本的价值,本次简体横排出版时,基本仅做繁体字简化工作,对原版中的文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做改动。 具体来说,针对不同情况所做的相应处理如下: 1.对于原书中明显的错字、错误(如缺字,或根据上下文义判断为明显的错误),在正文中加以修改,并在页下注中加以说明。如:原书中“相形见拙”一词,疑有误,依上下文意思改为“相形见绌”;原书中人名有“吴稚辉”,当误,改为“吴稚晖”;原书中“黑越越”一词,当误,改为“黑魃魃”;等等。 2.对于除人名之外的异体字,按照现代汉语用字规范要求,直接在正文中加以修改,不再注释说明。对于人名中出现的异体字,则保留原字,如“常乃惠”。 3.原书中某些字、词的用法或意思与今天有较明显不同,为避免读者理解上产生疑义,正文中不做修改,以页下注的方式加以说明。如,“削灭”、“植产”、“唱道”(同今“倡导”义)、“销沉”、“刺戟”、“妨止”、“炭素”、“取销”、“辨驳”、“根深底固”、“骈丽”、“公同”、“联续”、“真象”,等等。 4.对于原书中其他一些字词的用法,我们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以下简称《现汉》)为依据,同时参考《辞海》《古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区别情况后加以不同的处理。 第一种情况,诸如原书中的“想像”一类词,按照《现汉》,推荐用词为“想象”,在“想象”词条解释后附有说明:“也作想像。”对于此种情况,考虑到原书用词在《现汉》中仍有收录,且不影响现代读者理解和阅读,我们对原书用字、用词不做修改,也不再在页下注释说明。原书中涉及此类情况的字词有:“想像”“惟一”“展转”“摹仿”“骨董”“无需”“著手”“左证”“详实”“那末”“澈底”“颁白”“人材”“飘渺”“传钞”“牵就”“原由”“磨练”“孳生”“身分”“屈伏”,以及“卒”(同“猝”)、“甚”  (同“什”)、“希”  (同“稀”)、薰(同“熏”);等等。 第二种情况,原书中一些字词,《现汉》中明确标注为“旧同”“古同”“书同”等情况,我们不做改动,在页下注中加以说明。比如,当时用法中“那”“哪”是可以通用的,对于原书中“那”表示今天“哪”这个意思时,《现汉》中的说明为“旧同哪”。因此,我们在正文中保留原版文字,以页下注形式加以说明。涉及此类情况的字有:“那”  (旧同“哪”)、狠(旧同“很”)、大(旧同“太”)、钞(旧同“抄”)、“畔”(古同“叛”)、“罢”(古同“疲”)、“叙”(书同“序”)、“谭”(书同“谈”),等等。 第三种情况,对于原书中“他”字既指代男性,也指代女性和其他事物的情况,《现汉》中有明确说明,为此,我们对原书中“他”字的用法不做修改,仅在页下注中加以说明。 5.对于译名,除对极个别人名、地名当时与现今译法不同的情况做了改动并说明外,均保留原书中的译名,不做修改和说明。 6.对于原书中所引古代典籍的文字,与今通行本不同的,不在正文中加以改动的,以页下注的形式加以说明;凡在正文中依今通行本做了调整的,均以页下注说明改动的情况。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版文字的原汁原味和版本价值,也尽最大努力避免歧义,给当今读者的阅读提供方便。 《独秀文字》洋洋六十余万言,从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  (写于1915年9月)算起,到所收录的最后一篇文章《答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写于1921年8月),前后共七年,跨越了新文化运动勃兴和五四运动的整个时期。七年中,陈独秀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发表不同的议论,同时,他的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日臻成熟。《独秀文存》的出版者、亚东图书馆的汪原放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文存》里的文章,多数是关于民主与科学的,但后来已经有一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了。”此话颇有见地。《独秀文存》反映的,正是陈独秀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演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独秀文存》所记录下的,不仅仅是陈独秀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和心路历程,更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思想准备过程,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思想和理论研究价值。希望通过我们这次对《独秀文存》的整理出版,为国内外陈独秀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对推动陈独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帮助,有所裨益。 出版者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