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邮电经济

华为传

  • 定价: ¥48
  • ISBN:978750574229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友谊
  • 页数:290页
  • 作者:孙力科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部中国式企业的浩荡成长史!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10余年深入观察,6年倾力调研,3年潜心创作!层层讲透华为公司30年来从小作坊到世界巨头的全历程!
    《华为传》是一本讲述中国企业管理经验的书籍,它全景式地展示了从1987年华为创业之初至今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华为从早期以交换机起步,到研发出C&C08数字万门机,再到云计算业务的拓展,以及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的情况下又成功的实现了数字化的转型,详尽地阐述了华为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华为也多次被卷入争议之中,与思科的一场“世纪诉讼”更是把华为推向了风口浪尖上。
    本书将深入到华为内部,剖析争议背后的隐情,让读者了解华为本身对争议的观点和立场。华为追求生存、赶超和变革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通信企业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任正非也是这一代中国通信企业家的代表之一,读者将在书中,读懂华为,读懂中国的通信网络。

内容提要

  

    时至今日,即便华为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华为公司依然是一个隐秘的存在。
    人们仅能从一串令人咋舌的数字想象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在世界500强榜单排名第83位,在全球拥有17万员工,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实现年收入5216亿元,净利润达371亿元人民币……然而华为内部是如何工作的?华为是如何管理团队和运营企业的?华为如何研发产品和销售?关键时刻,华为是如何变革和突破的?华为成功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下一个倒下的是华为还是再创辉煌?……
    《华为传》作者孙力科多年来深入观察华为,将其作为中国标杆式企业的样本进行分析,历时5年,研究包括任正非、孙亚芳在内的40余名华为高层,走访华为总部、分公司,拜访行业研究者、竞争对手,积累100余万字的一手资料,包含诸多未公开的任正非内部讲话。本书详尽地讲述了华为创立30年来奋斗、变革、壮大、突破的全过程,展现其间的艰苦细节和丰富内幕,梳理华为独特的管理经验、企业文化、运营模式、企业战略……
    华为,是中国企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其成长路径根植于中国巨量的消费人群和时代变革背景,它在政策局限、国有资本对峙、跨国巨头的夹缝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奋进之路,为中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可堪借鉴的经验和智慧。
    读懂华为,你就读懂了中国商业的全部秘密!

媒体推荐

    华为在创业初期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采用激励制度创新等方法吸取了大量人才,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投入。经过20年的奋斗,终于摆脱了单纯领先低劳动成本竞争的被动处境,自立于世界电信业强手之林。华为等一大批企业在坚持自主创新方面为我国企业树立了值得学习的榜样。
    ——著名经济学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华为的崛起引发了一些具有全球性意义的疑问:中国企业能否在价值链上攀升,在高科技行业中重复其在低端制造业的巨大成功?
    一一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距离有多远?企业“走出去”的道路有多长?华为公司的实践说明:只要不等不靠,坚定地走出去,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可能就在眼前。
    ——《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

    孙力科,知名财经作家,致力于对中国当代成功政治、财经人物的研究和挖掘,力图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展现他们的奋斗历程和内心世界,尤其是对于中国财经人物有着深入的了解,多年来深入研究任正非和华为,著有《任正非传》《任正非:商业的本质》等书。

目录

序1  神秘的东方企业
序2  “荣耀”时刻
第一章 从苦难中走出来
  1.少年时代:父亲与母亲
  2.有痛有乐的大学生涯
  3.军队生涯
  4.失意中的曙光
第二章  创华为:开局时代
  1.从交换机做起
  2.行业的“破”与“立”
  3.做最具时代特色的产品
  4.改变危机的方法
  5.同甘共苦的烙印——虚拟受限股
第三章 崛起之机
  1.依托技术,自主研发
  2.万门机与李一男
  3.战术论
  4.“巨大中华”
第四章 华为“狼道”
  1.“战”贝尔
  2.“阻”港湾
  3.“退”北电
  4.“驱”朗讯
  5.“击”中兴
第五章 开疆辟土:走出去才能有大发展
  1.进击香港
  2.俄罗斯的市场转变
  3.突破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困局
  4.拓展中东与亚洲市场
  5.征战欧洲
  6.逐一击破
第六章 与巨人同行
  1.诉讼为端
  2.坚决反击,绝不退让
  3.不对立,不妥协
  4.艰难的美国之行
第七章 强化内核
  1.向IBM学管理
  2.管理矩阵
  3.重建财务体系
  4.《华为基本法》
第八章 推动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
  1.市场部大辞职
  2.末位淘汰制
  3.用轮换制度来激活人才
  4.为人才打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5.干部需要从一线选拔
第九章 市场与客户的新规划
  1.以技术为导向到以客户为导向
  2.决策权向一线转移
  3.新的生存法则:共生共荣
  4.高、中、低市场,一个也不落下
  5.任正非的“管道战略”理论
第十章 华为新时代
  1.云计算的未来
  2.从设备制造商,到IT供应商
  3.产品“零缺陷”化
  4.数字化转型风起云涌
  5.一个更“智能”的华为
第十一章 关于任正非
  1.不管怎么样,活下来
  2.关于43岁
  3.低调的本质
  4.商界偏执狂

前言

  

    神秘的东方企业
    很多外媒都喜欢将国内一批优秀企业的发展看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首先,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这些企业也经历过高速发展的状态;其次,两者都具有令人惊叹的经济体量和规模。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公司,如华为、格力电器、联想集团、海尔集团,这些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搭上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扩张的便车,但是如今能够真正站在行业中的最高竞争舞台上,并具备国际级别竞争力的企业并不多见,华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发展势头最好、表现最为突出的企业。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华为一开始并不具备太多的生存优势。如果把时间拨回到1987年,我们就会知道它的处境有多么艰难。当年创立华为的时候,任正非只能筹集到2.1万元的资金,而在此之前他还因工作失误丢掉了工作,他的妻子也和他离婚了。在家庭、事业两不顺的情况下,任正非坚持创业,但整个企业处于没钱、没人、没技术、没市场、没管理的状态。颇为戏谑的是,任正非在创业时连企业的名字都没有想好,后来他看到墙上“中华有为”的标语,觉得还不错,就截取“华为”二字作为企业的名字。需要注意的是,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它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同一年,联想集团正式推出了联想式汉卡。
    在几乎一无所有的状态下,任正非带着大家一起奋斗,当时没有资金,大家就节衣缩食,尽量减少开支,但即便如此,也经常会出现几个月领不到工资的情况,任正非甚至借高利贷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当技术缺乏并且遭遇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时,大家只好在最困难的环境中以最简单的工具一起摸索,一点点搞好技术研发工作。就是通过这一点点的努力和积累,华为才能够艰难地前行。
    在那个国内市场正被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网络等国际巨头把持的竞争年代,华为的处境非常糟糕,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1994年,华为公司成功研发出了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并且将其快速推向国内市场。从这一年开始,华为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可以说在短短几年之内,华为就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头羊”,不论是中外合资企业还是国际巨头公司,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都被华为给比下去了。
    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华为的发展几乎与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步,疯狂的扩张速度、令人惊叹的黑科技、强大的发展动力、完善的体系……所有的特质都让华为这家民营企业看上去是那么与众不同。2003年。思科公司的总裁钱伯斯这样评价华为:“在今后几年里,思科将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它就是华为。”那个时候,思科正好被《财富》杂志选为2002年度最佳公司第一名,在过去12年的时间里,思科已成功击败了三代竞争对手,仅存的一些公司不是被思科并购,就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但华为的迅速崛起让思科公司感到了威胁。
    但是真正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当华为快速发展和扩张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了解华为,这家一次次缔造奇迹的跨国公司一直以来都表现得非常低调、神秘,这也是美国一直防备华为的原因。而外界也不理解荣耀加身的华为为何表现得如此低调,在一个充斥着有关苹果、三星、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的新闻的信息时代,华为的信息可以说非常少。
    这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一方面华为强大得让人感到恐惧,另一方面它却低调、神秘到让人惊讶。这就如同今天的西方人看待中国一样,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发达,但是在他们眼中,它仍然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大国,他们依然搞不清楚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中国就能够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在面对一个高速发展、高速扩张的华为时,西方人的反应通常都是一样的,羡慕、惊讶,又夹杂着恐慌,而对国人来说,华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征服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但是和西方人一样,我们可能也并不了解华为,尽管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越来越多有关华为的信息,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讲述华为和任正非的书籍,但事实上,有关华为我们一直都知之甚少。我们可能知道华为挣了多少钱,养活了多少员工,掌握了多少专利技术,发布了什么新产品,我们也知道任正非发表了什么讲话,但仅此而已。
    华为是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但是它并没有向外界透露更多的信息,这是任何一个想要为华为写点东西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们必须尽可能地描述出华为的全貌,必须尽可能地设定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与此同时也不能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细节,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有个朋友给了笔者很多关于任正非和华为的资料,让我对华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这些资料在某些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片面和局限了,脱离时代背景,脱离整体风貌来谈论华为,这等于切断了华为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抹杀了华为的整体性。华为的发展不应该只是一个教材案例,不应该只是一个个故事的拼凑,而应该是一部宏大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华为,从华为的发展来了解历史,这才是写作的一个基本模式。
    正因为如此,在创作《华为传》的时候,笔者不得不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思路。我没有一味地做调研,也没有一味地收集资料,而是从一些最基本的话题开始探讨。比如为什么在那么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中,只有华为成为世界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为什么华为公司不上市就可以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
    中国和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逆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世界经济格局下各自最好的选择?华为公司在世界制造业和通信业格局的变化中,承担着怎样的使命,又拥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还有一些问题是关于任正非本人的,作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任正非为什么选择了难度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个人的偶然抉择呢?而作为中国企业中一个图腾式的人物,他又是如何在华为公司中一点点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为什么看似封闭、严谨的华为人会如此活跃?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神秘的华为究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才能知晓华为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内核。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一样,一切都太难了,毕竟我们不应该仅仅回望过去,不应该仅仅专注于当下,华为还有未来,还有关于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所以弄清楚华为发展的内在规律,了解华为发展的内核与动力,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框架和文字中,容得下华为公司,容得下一整个恢宏的华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