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2017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女频卷)

  • 定价: ¥46
  • ISBN:978754078358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漓江
  • 页数:303页
  • 作者:编者:邵燕君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邵燕君主编的《2017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女频卷)》精选了藤萍《未亡日》、尾鱼《西出玉门》、郑熙青《如此夜》、非天夜翔《天宝伏妖录》等9位大神级网文作者的9篇佳作的精彩选文。有在科幻、悬疑的框架下思考人性的(如《未亡日》《西出玉门》);有展现现代都市男女爱情婚姻处境的(如倪一宁《丢掉那少年》、尼卡《忽而至夏》);有以火热的《伪装者》为基础的楼诚同人文《如此夜》,等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展示了2017年网络文学百花争艳的景观。

内容提要

  

    《2017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女频卷)》由邵燕君主编、肖映萱副主编、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选编而成,选收2017年完结或已连载主体部分并有更新的作品,在参照各主要文学网站榜单和粉丝圈口碑的基础上,筛选具有较高文学性乃至经典性指向的作品。在关注大神红文的同时,特别关注引发网文新类型、新潮流的小众流行作品。
    它不止网文本身,还有简介,有评论,有鲜活的粉丝态度,有精准的专家立场,这就让单篇动辄超数百万字体量的网络文学作品,有了以群像的姿态走向纸媒的恰当方式和可能。编者力图开创一个不可多得的、有着范本意义的独特年选品种,它所推重的文学性和经典性,不是依据印刷文明体系下的文学传统标准,而是在媒介革命的视野下,在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和粉丝部落文化的土壤中,重新生长出来的具有网络性的文学性和经典性——这一标准尚在形成之中,该选本的选编正是重要建构实践之一。

作者简介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生产机制研究和文学前沿研究。2004年创立“北大评刊”论坛,2015年创立“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任主持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网络文学评论》(广东省作协主办)特邀副主编、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品:《倾斜的文学场——中国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美女文学现象研究》《新世纪文学脉象》《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等专著。与曹文轩教授共同主编《中国小说年选》(2004—2009,共6本)。当选“2006年度青年评论家”;2013年获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目录

导言:媒介融合,世代更迭
  ——中国网络文学2017年度综述
未亡日
  世如鬼域,人性未亡
西出玉门
  神鬼江湖在脚下,玉门传奇生笔端
锦桐
  走出“卑弱”的樊笼
丢掉那少年
  婚礼故事与人间俗事
杀戮秀
  用你的注视为战神加冕
如此夜
  无边暗夜里的心花
忽而至夏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丧病大学
  以末日之名,重审价值
天宝伏妖录
  “历史演义”与“东方奇幻”的女频引渡
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大事记

前言

  

    媒介融合,世代更迭
    ——中国网络文学2017年度综述
    邵燕君  肖映萱  吉云飞
    若将1997年年底文学网站“榕树下”的建立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开端,到2017年已经整整20年。20年间,几乎每5年就有一次媒介变革或渠道变化:2003年在线收费阅读制度的成功建立使文学扎根网络;2008年顺应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始从“PC时代”迈向“移动时代”;2014年“IP化”打通媒介阻隔和次元之壁。与此同时,网文的主流读者群也经历了三次代际更迭:从“70后”到“80后”到“九干岁”(“90后”和“00后”)。“媒介融合”和“世代更迭”既可以作为梳理2017年网络文学走势的关键词,也可以视为网络文学发展20年的成熟标志。
    一、跨越“媒介震惊”,“IP导向”下的多元生态
    20年前,当媒介革命进入文学领域,带来一场猝不及防的“媒介震惊”。这震惊“冻住”了文学体制,也“冻住”了主流精英。借此机会,传统文学机制无法安置的“文学青年”找到乐土,长期被压抑忽视的“故事群众”占山为王。此后,网络文学进入“圈地自萌”的阶段,一方面充分发展了网络文学的新媒介特性,一方面也隔断了某些文学传统和资源。
    “媒介震惊”总是暂时的,随着互联网成为主流媒介,“网络文学”也不能一直以“网络”这一媒介属性笼统命名,而是要在网络媒介环境中,重新生成文学的多样形态——网络文学是网络时代的文学,其文学形态与纸质文学一样,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具体样态必然是网络重生的,绝非对纸质文学的扫描上传。
    网络文学形态多样化的生成,前提必然是其环境生态的多元化。IP运营正是打破网络文学以超长篇类型小说为绝对主导、在亚文化空间相对封闭性发展的一种爆破性力量。
    1.“后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复兴”
    今天回顾网络文学发展历程,第一场生死之战是网络收费模式的建立。如果不是当年起点中文网成功建立了VIP收费制度,并随后将收费渠道接入盛大集团的游戏点卡系统,中国网络文学不要说发展成全世界风景独好的文化奇观,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一个问题。
    然而,网络文学在蓬勃发展起来的同时也被大大窄化了——从带有媒介革命先锋实验性质的自由写作,变成了以“更文一订阅”为核心机制的网络类型小说,超长篇的模式被固定下来。移动端引进以后,随着大量缺乏网文阅读经验的“小白”读者的涌入,类型文更变成了“套路文”。网络文学由此进入了规模化大生产的“工业时代”,套路文以形同工业流水线的标准化方式,被摸清了市场规律的“码字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所谓“无线大神”日后很可能被机器写作的“AI大神”取代。
    在VIP商业模式下,尽管“老白”鄙视“小白”,但永远干不过“小白”,只要“小白”人数更多。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问题,大工业文化生产的口味永远是“向下拉齐”。在对文学极端商业化的抵抗中,有节操作家的个人坚守常常被赋予悲壮的意义,这样的坚守永远有意义,但其真正效力永远有限。真正有效的模式,是用另一种商业模式打破走进死胡同的商业模式,虽然那或许是一种更商业化的模式。
    携带大资本而来的IP运营当然是更商业的,但却打破了VIP收费制度的单一模式。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网络文学来说,IP运营可以让其从以前单一的付费阅读模式升级为产业化运营。IP商买的是一篇文,而不是很多字。作者卖的是世界观,是故事,是人设,是文笔,是他/她的粉丝团。大神的“神格”本身就很值钱,当他/她不再是流水线上的计件工后,似乎又变回了“手工艺人”——当然,只是似乎。因为这个手工业是“后工业时代”的,作家完成的“作品”不是独立自足的,而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生产中的一个部件。如何在“IP导向”的生产链条中,保持文学生产的相对独立性,这是另一个问题。
    进入IP时代,出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原本在商业化跑道上跑得慢、“工业化”不充分的网站反而占先了,比如晋江文学城。
    创立于2003年的晋江,直到2007年才施行VIP收费制度,在被盛大文学收购之后,仍由最初的创始人掌控实际决策权,在昔日盛大、今日阅文“一家独大”的行业垄断格局中,成为唯一一个既在局中,又在局外的网站。因此,晋江在诸多VIP机制的商业网站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爱好者的气质,管理风格接近于“无为而治”。在其他网站为快餐式消费者们大量产出同质化的类型文时,晋江喂养了有更高需求的“老白”读者,也培养了一群对作品有鉴赏力、对网站有群体归属感和忠诚度,肯为心爱的作者“大大”们花钱的粉丝型读者。这个“有爱+有钱”的粉丝群体的存在,也让在IP机制中坚守工匠精神的作者有了底气。十余年来,在“有爱的粉丝经济”的滋养下,产生了大批的精品好文,良心之作。这些佳作经口耳相传,逐渐建立起圈内的“经典”序列。进入这一序列的作者、作品,到今天就成了资本最为看重的IP。于是,市场体量与阅文集团其他女频网站相差甚远的晋江,在IP时代“华丽逆袭”,成了IP内容高地①。
    ……
    目前,有上百本的中国网络小说在这些网站连载翻译着,有的还在同步追更。本年榜中《一念永恒》《修真聊天群》《放开那个女巫》等几部作品都在其列,其中二目的《放开那个女巫》(起点中文网)虽是新人新作,却同时在海内外受到追捧。这部根植于中国互联网文化的超级爽文,以西方中世纪历史为背景,体现出一种后现代拼凑美学的风格。作者以叙述上极佳的节奏感和情理上适宜的分寸感,将男性最难以割舍的渴望——情欲、暴力与历史——融会在了一起。将这些作品的海内外粉丝评论参照来看,可发掘出不少文化研究的命题。
    在新媒介和新时代带来新变的同时,老网站的老类型也在继续推出精品文。
    在“历史研究范儿”一脉,本年榜推出赵子日的《三国之最风流》(纵横中文网)。作者以现代人的“史识”跳出以往三国故事的市井气,将笔触伸向经济史、社会史与生活史,建构了网文空间的“新三国”。
    在网络空间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的推动下,老的经典能出新,洋的也能本土化。年榜中的以西方奇幻世界为背景的游戏小说《琥珀之剑》(绯炎,起点中文网)便融会了欧美奇幻、日式奇幻和中国网游小说三种写作资源。面对如此复杂的文化脉络,小说有时也难免顾此失彼,但我们看到了作者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努力——这不是欧美的,也不是日本的,而是中国式的奇幻小说。
    《俗人回档》(庚不让,创世中文网)是一部在网文圈口碑颇高的小说。主角边学道从2014年重生到2001年,重新经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乃至世界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小说的成功处在于写透了当代俗人形象和俗人文化,作者明明白白地以“俗人”来命名这个故事,但其实又无时无刻不在反抗着这一逻辑,虽然他也明白反抗只是徒劳。时代选中了这群“俗人”作为中国经济和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期的主角,连同他们的斗争与妥协、光明与肮脏、卑琐与高尚。目前政府大力提倡网络文学写现实题材,或许都市重生文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多重媒介融合的时代,每一种媒介背后是一种人——印刷人、电子人、网络人(PC人、手机人)——有着不同的审美结构和感官比率。其实,没有人是“单一媒介人”,所有人都是“融合媒介人”,只不过居于主导的媒介不同而已。所谓“世代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媒介差异。从媒介变革的角度出发,我们更能理解文学的变化、世代的更迭,以及我们自己持续不断的内心冲撞。“媒介融合”和“世代更迭”在2017年呈现出十分突出的特征,在未来的几年内,也将成为我们观察网络文学发展趋向的重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