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

  • 定价: ¥48
  • ISBN:978711725431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卫生
  • 页数:299页
  • 作者:张仁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张仁著的这本《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是反映和总结作者一生对针灸医学的不懈探索;本书是总结作者的真实世界的医疗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的学术价值。在形式上,以纪实文学的方式,用通俗的、可读性强的文字进行表达。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普及性与学术性相辉映。

内容提要

  

    《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作者张仁是我国知名的针灸学者。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其半个多世纪来家传、自学和学校教育曲折的学医之路和在边疆农场、国际大都市以及发达国家独特的行医之路,可引发广大读者深入思考并获得有益的启示;又用凝炼的文字将其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以针灸处方的形式进行总结,可供有关中医针灸工作者临床借鉴应用。本书的写作,正如作者所言,是医学著作中的一个“另类”,它的出版相信会得到专业和非专业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作者简介

    张仁,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针灸》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针灸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氏针灸”第三代传人。
    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所所长、《中医文献杂志》主编等职。
    具有家传、自学、研究生教育及师承的学医经历。师从“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军中眼科名医李聘卿。
    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文献研究50年。在大量常见病、难治病的临证基础上,聚焦于眼病特别是难治性眼病的针灸治疗,在辨病、治则、组方选穴、针法、手法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而独到的学术经验。
    曾于1989~1997年,3次赴欧洲工作近3年时间,相继被聘为欧洲中医大学和荷兰神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传播针灸学术。
    在北京、上海、台北、东京等地出版中医针灸学术专著71部。以多种形式带教培养人才20余名。

目录

引语  初识针灸
第一章  新疆入门
  第一节  王排长的头痛
  第二节  难治性面瘫治疗纪实
  第三节  小董的怪病
  第四节  新针疗法室
  第五节  中风犯人
  第六节  一起事故
  第七节  脑病患儿
  第八节  断针意外
  第九节  截瘫姑娘
  第十节  亲历针刺麻醉
  第十一节  师医院讲课
  第十二节  腰腿痛治疗事件
  第十三节  肩周炎治疗纪实
  第十四节  新乡学艺
  第十五节  试治眼病
  第十六节  发表论文
第二章  咸阳学道
  第一节  报考
  第二节  导师
  第三节  攻读
  第四节  论文
第三章  荷兰论剑
  第一节  董志林先生
  第二节  乘机
  第三节  讲学
  第四节  谢海洲教授
  第五节  针灸在荷兰
  第六节  失明老人
  第七节  为舞者治关节病
  第八节  荨麻疹患者
  第九节  沙亨达拉医生
  第十节  “虎标油”行动
  第十一节  达尔文
  第十二节  国外过年
第四章  上海求实
  第一节  首部专著
  第二节  胆结石与猪脚爪
  第三节  研究子午流注
  第四节  方幼安教授
  第五节  寻找针刺麻醉第一人
  第六节  在台出书
  第七节  针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第八节  眼底出血案例
  第九节  遭遇医闹
  第十节  眼病针灸意外记实
  第十一节  针麻新篇
  第十二节  悬灸
  第十三节  日译本出版纪事
  第十四节  日本患者神野
  第十五节  走马上任之后
  第十六节  忆王雪苔先生
  第十七节  我的中医药“非遗”情
  第十八节  陆氏针灸申遗记
  第十九节  为南怀瑾先生治眼疾

前言

  

    还是在十多年前,主持《上海中医药报》的一位老编辑,在听了我学医之路的一些片段之后说:“你从事针灸事业的过程这么复杂曲折,是否可以写出来,一来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针灸这门中华民族原创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医学学科;二来对从事这门学科的后学者也有借鉴意义。”
    确实,针灸之路和我人生之路一样,既充满着曲折、坎坷和艰辛;也不断带来神奇、机遇与希望。从古尔班通古特大漠边缘的军垦农场到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从黄浦江畔到阿姆斯特丹,针灸与我,不弃不离,一路同行。而针灸医学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更非一代生命可以丈量。当时,有人提出“记忆文学”一词,青年时代我倒确实做过一阵子文学梦,但那早已化作一缕轻烟消散而去。而“记忆”二字却给我以启示,如果把我这么多年来对针灸医学的追索或者说亲身经历实实在在地写出来,不论是出现奇效后的喜悦还是走麦城后的苦恼,是不是会对我的同行有所帮助或者说启迪呢?
    根据那位老编辑的建议,我便试写了几篇,并取了一个名字叫《蓦然回首》。老编辑看了之后,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文章既要真实,又要可读性强,不宜带学术文章的八股气;二是报纸篇幅有限,每篇以不超过两千字为宜,每期登千字左右。我便遵嘱加以修改。谁知刊登了五六篇之后,该报主编易人,老编辑则请辞回他老家南昌另作发展去了,于是我的《蓦然回首》从此也就吹灯熄火。我将手头已写好但未及发表的一篇,寄给《新民晚报》。不久,该报“夜光杯”栏目的一位编辑涂先生,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说是题目不错,只是内容太简略,希望我再修改扩充,最好在五千字之内。不久,以整个版面刊出该文。后来陆续又登了几篇。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梁兆一先生向我约稿,希望能撰写一本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我近四十年针灸学术经验的经验集。我将已经发表和未发表的这类文章,汇成一卷,取名“探索卷”,约七万余字,放在该书内,属于三卷中之一卷,约占全书五分之一。以书名《针灸的探索经验思考》出版,颇获好评。之后,经上海著名女作家王周生研究员的推荐,在《新民晚报》以“针灸的探索”为篇名,作长篇连载,共分19期刊出。由于该报拥有百万以上读者,所以引起较大反响,不少病人因此认识了我,也认识了针灸。有些读者还装订成册,请我签名后收藏。
    这次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对以上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增订的结果,也是首次独立成书。篇目上,从原有的29篇增至51篇;文字上,从原来的七万字左右,增加至二十来万字;在内容上,除了正文,在多数篇目之后,新加了“链接”部分,主要介绍作者的临床经验,供专业的针灸和中医工作者参考。另外,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字的生动性上,我也作了力所能及的努力。
    以专业工作者来写这样一本书,对写了30多年固定格式书籍和论文的我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而在我所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六十来部中医针灸著作中,不论是学术专著还是科普作品,这本书都能算作一个另类。我觉得阅读本书的人,不仅仅是中医针灸专业人士,更多的应是中医针灸爱好者和广大普通读者。
    我一心希望购买本书的读者感到物有所值,并真诚地期待着大家的评价。
    张仁
    记于2017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