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中国政治

我们为什么看好中国

  • 定价: ¥39.8
  • ISBN:978752070070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
  • 页数:223页
  • 作者:编者:我们为什么...
  • 立即节省:
  • 2017-12-01 第1版
  • 2017-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21世纪以来,西方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和挑战,西式民主日益失灵,而中国依然保持着和平崛起态势,稳步走向中华民族的复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和解读呢?我们为什么看好中国编选组编的《我们为什么看好中国》中,六位专家学者对西式民主与中国模式进行比较和解读,引用大量实例,分析中国何以有前途。

内容提要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40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政治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大国全面崛起已是不争事实。回首40年道路历程,回望40年来取得的成就,以及展望未来中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其意义可谓重大:一是坚定信心,坚定中国民众走中国道路的信心;一是为那些未能正视中国的人提供欣赏中国、理解中国更有力的佐证。
    我们为什么看好中国编选组编的《我们为什么看好中国》一书汇集了孙正聿、王绍光、张维为、潘维、朱云汉、宋鲁郑六位当代著名专家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精彩言论,这些学者均拥有十余年的海外工作、生活经历,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经济模式有着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本书通过对比中西方社会状况,揭示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论述中国模式的优势。以中外制度对比之形式,以学者最具理性客观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世界政治制度演变脉络,以便读者通过观察世界而更好地理解中国、读懂中国。

目录

第一篇  伟大的中国时代
  伟大的中国时代 潘维
  中国制度之美 潘维
  中国人,你要自信! 张维为
  中国文明螺旋式上升,世界文明史的伟大奇迹 孙正聿
  理论自信源于伟大实践 孙正聿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何以如此吸引世界? 宋鲁郑
第二篇  中国道路与中国挑战
  中国道路与中国挑战 潘维
  政治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张维为
  中国政治改革没有榜样 宋鲁郑
  个“不”,希望外国朋友听得懂 宋鲁郑
第三篇  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的“选贤任能”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 张维为
  中国的治国理念与制度选择(上) 王绍光
  中国的治国理念与制度选择(下) 王绍光
  中华因中国模式而腾飞 潘维
  中国崛起与全球秩序重组 朱云汉
  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宋鲁郑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是的,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40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政治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大国全面崛起已是不争事实。回首40年道路历程,回望40年来取得的成就,以及展望未来中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其意义可谓重大:一是坚定信心,坚定中国民众走中国道路的信心;一是为那些未能正视中国的人提供欣赏中国、理解中国更有力的佐证。
    正如潘维先生所说:我们在国内生活,每天都遇到不愉快的事,并为之愤怒。但我们有距离的观察在所有的丑恶之上看到了美,看到了中华体制的合理性,看到了我国未来的远大希望。世界上的成就都是有代价的,成就越大,代价也越高。美国的成功之路和中国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例外。正是成功复兴的希望鼓舞我们保持乐观,不断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奋勇前行。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结尾中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因此,在世界政治制度演变进程中,我们要有定力,保持“政治自信”,为实现“中国梦”不屈不挠地奋斗。而这正是本书策划者的初衷!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不仅是理论工作者理应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是出版者所应有的担当与使命。《我们为什么看好中国》一书邀请孙正聿、潘维、王绍光、张维为、朱云汉、宋鲁郑等著名学者倾力撰稿,其中部分作者拥有十余年的海外工作、生活经历,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经济模式有着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我们冀望以中外制度对比之形式,以他们最具理性客观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世界政治制度演变脉络,以便读者通过观察世界而更好地理解中国、读懂中国。
    最后,需要特意说明的是,本书所收文章,作者不一,其表达习惯未必一致,除非特别必要而做技术性处理外,一般不做统一修改,以尊重各位先生之习惯。敬请周知。
    本书编选组
    201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