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音乐

在歌俗中诗意生存--以侗族河歌为例/流域与族群互动系列/西南人类学文库

  • 定价: ¥54
  • ISBN:978701018458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326页
  • 作者:胡牧|总主编:田阡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胡牧著的《在歌俗中诗意生存--以侗族河歌为例》通过考察侗族审美意识、审美活动、审美关系以及河歌艺术生发规律,考察河歌审美场中人与歌生态潜能的耦合对生关系,得出诗意生存是河歌审美精神的凝结、价值功能的体现。认为河歌对人的审美形塑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美育,河歌是侗族通过歌俗活动实现诗意生存的中介。本书在生态文明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系统地研究河歌生发、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构成及其在当下的利用、传承和保护路径,指出了河歌对生态审美者培育的价值意义,有利于补充生态美育理论建构的内容,也会引起学术界共鸣和世人对侗族河歌的关注。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内容提要

  

    胡牧著的《在歌俗中诗意生存--以侗族河歌为例》是西南大学人类学民族学跨学科研究团队“流域与族群互动”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以都柳江流域的侗族河歌及其歌俗文化为背景,主要勾勒了侗歌、河歌的研究现状,并对河歌的历史和分布区域作了研究,指出其“诗意生存”内涵是历史生成的。基于侗族以前是“无字文化”社会的事实,河歌的生发是跟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靠歌来代言、以歌交友、以歌择偶的现实相关,又跟侗族生计方式和“团寨”文化模式下侗族“群体性”交往特征有关,从逻辑上,本书对“坡会节”和“春社节”等歌俗活动、行歌坐夜的河歌结构、歌师及贡献、侗族宗教文化、河歌审美特征、河歌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研究,分析出侗族诗意生存的具体规程和意义,认为河歌体现了侗族歌论“歌养心”、以歌交友和以歌择偶的诗意生存方式。
    本书的意义在于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首次系统研究侗族河歌并对侗族的歌俗文化作了衍生研究,概括了侗族河歌的特质,通过侗族节俗活动关联起民歌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传承和保护的路径。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侗族河歌概说
  第一节  侗族河歌的生发历程
  第二节  侗族河歌流传地域及其形成原因
  第三节  侗族河歌类型及属性
  第四节  侗族河歌与其他侗歌的亲缘关系
第二章  行歌坐夜的侗族河歌
  第一节  有序的侗族河歌歌组
  第二节  行歌坐夜歌组与“为也”层次结构的对应性
  第三节  行歌坐夜的侗族河歌婚恋文化内涵
第三章  侗族河歌与节俗
  第一节  广西唐朝侗寨“登坡节”
  第二节  黎平龙额社节及河歌艺术节
  第三节  “四月八”龙额村、高培村“为也”
第四章  歌师:诗意生存的享有者、体现者与创造者
  第一节  歌师是河歌研究不可或缺的维度
  第二节  歌师功用论
  第三节  代表性河歌歌师及主要事迹
  第四节  从电影《我们的嗓嘎》看歌师精神及其困境
第五章  诗意生存的信仰观念语境
  第一节  侗族的“以邻为善观”
  第二节  侗族神灵信仰举要
第六章  诗意生存绽放出侗族河歌的美
  第一节  含蓄、直白与诗意的侗味语言
  第二节  侗族河歌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  侗族河歌的美蕴
  第四节  侗族河歌的“和谐”之美
第七章  侗族河歌的传承和保护
  第一节  文化变迁下的侗族河歌
  第二节  河歌艺术节——侗族河歌传承的新方式
  第三节  走向多元的传承保护理路
结语歌养心、诗意生存与河歌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