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响水在溪/名家散文自选集

  • 定价: ¥39.8
  • ISBN:978751391815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 页数:358页
  • 作者:徐迅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2-01 第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散文的资源在哪里?在历史中?在书本上?还是在时尚的话语里?集中读了徐迅的诸多散文,给我们的感觉,散文的资源不是在那些地方,而主要是在山川、河流、土地、天空等自然界,也是在作者的心里……他离开家乡的自然,是为了亲近更多的自然,是为了在更大范围的自然界汲取生命和心灵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他只有离开家乡的土地,只有与那块土地拉开距离,才能进行回望,才能形成回忆和思念,并对家乡的一切进行美学意义上的观照。
    《响水在溪》作者徐迅以质朴的笔端温情的拂拭去故土记忆的尘埃,以深邃的目光穿越在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换中的阵痛事实中,匍匐大地成为他写作的唯一姿态。对乡土回望是徐迅的精神原初,对乡土生命此在毁灭的安静书写,颤抖的吹奏出生命苦涩的华章……

内容提要

  

    《响水在溪》收录徐迅散文《染绿的声音》《大地芬芳》《春天的速度》《秋水》《父亲不说话》《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半堵墙》《天柱山冬云》《响水在溪》等重要篇章。
    徐迅的散文里,有散文的形、神和本质,有散文的大气和唯美。文字鲜活,行文生动,意境悠远……所以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文学的花朵和艺术的火焰。

媒体推荐

    徐迅以质朴的笔端温情的拂拭去故土记忆的尘埃,以深邃的目光穿越在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换中的阵痛事实中,匍匐大地成为他写作的唯一姿态。对乡土回望是徐迅的精神原初,对乡土生命此在毁灭的安静书写,颤抖的吹奏出生命苦涩的华章……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著名评论家  孟繁华
    徐迅的《一个人的河流》举重若轻地描写了一个平凡而特别的人,传达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首尾呼应好,皆由河及人,似在写人与河的关系,其实蕴涵着人生的道理。文字也好,简洁、隽永、老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著名作家  学者  哲学家  周国平
    徐迅的文字太静了,静得令人心惊,看似波澜不兴,禅定处,却于天地间有大声响……他又是每个文字都发力,暗藏玄机,恨不得音节里都有灵魂扑上去——灵魂能有几瓣,容得下这许多消殒?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著名作家  徐坤
    读徐迅散文,我感到他心情宁静,一洗浮躁铅华之气;同时他又没有死滞淤结之感,而是血脉通联、身心通泰,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充满灵性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文学室主任  著名作家  学者  王兆胜
    徐迅的散文里,有散文的形、神和本质,有散文的大气和唯美。文字鲜活,行文生动,意境悠远……所以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文学的花朵和艺术的火焰。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  著名作家  彭学明

作者简介

    徐迅,安徽潜山人。历任潜山县城建局干部,《潜山县志》编辑,张恨水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恨水研究》副主编,北京《阳光》杂志副主编、主编。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安徽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半堵墙》《想象一株梅》《大地芬芳》,诗集《失眠者》,长篇传记文学《张恨水家事》以及中短篇小说作品。曾获安徽省文学创作贡献奖、煤炭部乌金文学奖、老舍散文奖。散文曾多次选入《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选》《新世纪艺术散文选萃》《中国当代散文三百篇》《中国新时期散文精选(1978—2003)》等选本。

目录

第1辑·雪原无边
  染绿的声音
  鸟声
  水声
  听蝉
  看湖
  坐对一山竹
  喊月亮
  栽树
  落叶
  城市里的花
  梅城的梅
  临窗梧桐
  窗外的银杏树
  桂窗琐记
  雪原
  雪原无边
  水雪
  大地芬芳
  桃花红,梨花白
  春天的速度
  敞开的夏天
  秋水
  麦黄风
  温暖的花朵
  有一种树叶叫茶
  清晨,
  七月的早晨
  鲜亮的雨
第2辑·养麦枕头
  夜晚的深度
  夜气
  父亲不说话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半堵墙
  母亲像一扇磨盘
  外婆家的老屋
  妹妹的栀子花
  飘逝的红灯笼
  雪原无边
  水雪
  大地芬芳
  桃花红,梨花白
  春天的速度
  敞开的夏天
  秋水
  麦黄风
  温暖的花朵
  有一种树叶叫茶
  清晨
  七月的早晨
  鲜亮的雨
第2辑·荞麦枕头
  夜晚的深度
  夜气
  父亲不说话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半堵墙
  母亲像一扇磨盘
  外婆家的老屋
  妹妹的栀子花
  飘逝的红灯笼
  荞麦枕头
  想起雪湖藕
  蚕豆开花是紫色
  谁家儿女落花生
  在酣睡中被惊扰的红薯
  春天乘着马车来了
  乡旅
  屋脊
  乡下的冬天
  雨街
第3辑·响水在溪
  生命的漂流
  陌生的停靠
  罗丹思想起
  水色
  我与地坛
  蒙古长调
  大足无声
  逛了一回花溪
  桂花的都江堰
  访天台山不遇
  庐山雾
  秋雨残园
  秦淮河只说历史
  双瀑记
  邮票大的乡村
  夜读韩城
  游抚仙湖记
  走森林
  杭州的绿
  又见桃花源
  谷雨天仙庵
  一庵一潭记
  山心水目
  天柱山冬云
  寂寞的菩提
  寻找程长庚
  秋山响水
  响水在溪
第4辑·零碎时间
  民间的傲慢
  什么样的鸟最爱惜羽毛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人像一根麦秸
  亲近农业
  大地的心
  怀念时代
  大师与孩子
  零碎时间,
  作家还是梦吗?
  作家与足球
  被猫感动
  舞蹈精神
  秧歌舞
  读书与读人
  读书笔记:《爱情》
  淬火
  生命的吆喝声
  生命是一张票
  用雨水点燃心灯
  我们都是木头人
  想象一株梅
  忍冬花
  “下午茶”与“向日葵”
经济、典型而美丽的文字(代跋)

后记

  

    经济、典型而美丽的文字
    蝴蝶般的轻盈、自由和独立,能拧出青草之汁的鲜活、饱满和质感……无疑,这种文字使人痴迷。然而,“经典”远非如此简单,经典应该是深厚而清澈的一口甘泉,让人在它奔涌的流动中吮吸到丰腴且持续的营养,应该是大浪淘沙后,黄金呈现的恒久而坚硬的光芒。只有经历时间与流水的淘洗,我们才有可能把那流水之源,把千万层沙粒深埋的金黄,小心地放进人类思想的宝匣。
    经典可遇而不可求。但我们的确需要阅读:一种焚香浴手、正襟危坐的膜拜式的仰望星空,用自己的灵魂与先哲们默默对话;一种阳光正好,闲坐紫藤萝架下,与书屏气凝神地厮守;一种缱绻在自家的客厅,泡一壶浓茶或咖啡,懒散地在沙发上的阅读……纷繁的人寰、喧嚣的世界、疲惫的生命,阅读才是我们建构自己精神家园的最好方式。虽然,我们不能缺少“砖头般厚,能作枕头”的大书,但蝴蝶般的蹁跹起舞,青草的饱满之汁,依然会给我们苍白和灰色的生命注入一抹清凉,使我们沉重的人生静享幸福的时光……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沉思,我们也不能缺少这样的文字——飞翔是一种姿态,沉淀也是一种姿态,这里面都有奔向天空和大地的力量——这样的文字,我们或可叫它经济、典型而美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