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 文 学

黑洞与时间弯曲(共2册)/宇宙系列/第一推动丛书

  • 定价: ¥89
  • ISBN:978753579455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科技
  • 页数:719页
  • 作者:(美)基普·S.索恩...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黑洞与时间弯曲》讲述了我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革命及其重要结果。它也是一个迷人的故事,作者基普·S.索恩曾亲历过为认识黑洞这一也许是宇宙间最神秘事物的奋斗和成功。本书是在物理学原理基础上结合了高度的想象,作者力图超越人们目前的牢固知识而进入一个与我们地球的日常生活全然不同的物理世界。

内容提要

  

    《黑洞与时间弯曲》是作者基普·S.索恩花费15年时间写就的一部介绍宇宙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的科普著作,系统地介绍了宇宙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理论的冲突和科研上的合作与竞争,还介绍了从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到引力波探测仪的不同探测手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探测手段下宇宙所展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一面。

媒体推荐

    近年来出现的同类题材中的最佳读物。
    ——头版评论,《纽约时报》书评
    在今天的大标题外,读者恐怕找不到更大的权威(或者更好的小说家)来谈字宙的最奇异的特征……大手笔,真动人。
    ——《华盛顿邮报》
    杰作啊!关于这个主题的许多书该做而没有能做的,它都做到了……我想它本身就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卡尔·萨根
    很少有书像《黑洞与时间弯曲》那样表现了科学的事业:它打开了历史的画卷,描绘了物理学的奇迹和激动人心的发现,更难得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亲历者对科学风格和气质的洞察。
    ——阿兰·莱特曼

目录

导引
序幕  黑洞之旅
第一章  空间和时间的相对论
第二章  空间和时间的卷曲
第三章  黑洞,发现与拒绝
第四章  白矮星之谜
第五章  坍缩是必然的
第六章  坍缩成什么
第七章  黄金年代
第八章  寻找
第九章  意外发现
第十章  曲率波
第十一章  实在是什么
第十二章  黑洞蒸发
第十三章  洞里
第十四章  虫洞和时间机器
尾声
致谢
人物
年表
名词
注释
文献目录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重印后记  在黑洞的地平线上
重印后记

前言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在空间和时间观念上的革命及其重要结果,有些结果现在还不明朗。它也是一个迷人的故事,作者曾亲历过为认识黑洞这一也许是宇宙间最神秘事物的奋斗和成功。
    过去人们常想,地球表面显然是平直的,它要么无限延伸,要么存在着边界,如果谁愚蠢地走得太远,他准会落下去。麦哲伦(Magellan)和其他环球旅行者的安全返回,令人们相信地球表面是弯曲的,自我封闭为一个球面;但人们仍然想当然地以为,这个球存在于欧几里得几何法则意义上的平直空间,即平行线永不相交的空间。然而,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一个理论,把空间和时间结合为一种叫“时空”的东西,它不是平直的,而是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弯曲(或卷曲)了。在我们邻近,时空几乎是平直的,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曲率带来的差异。但在宇宙更远的地方,时空弯曲的某些结果甚至比爱因斯坦所认识的还要惊人。一个结果是,恒星可能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使周围空间发生弯曲从而将自己同宇宙其他部分分裂开来。爱因斯坦本人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坍缩,但大多数人都证明了,这是他的理论所不可避免的结果。
    那些人如何证明这个结果,如何发现坍缩在空间留下的黑洞的奇异性质,正是本书的主题。这是一部活的科学发现的历史,作者是发现的参与者;在这点上,它很像DNA结构(它使我们认识了遗传密码)的发现者沃森(James Watson)写的《双螺旋》。不过,与DNA发现不同的是,这里没有能指导探索者的实验结果,倒是黑洞理论早就建立起来了,那时还没有任何它们确实存在的观测证据。我不知道科学中还有没有别的例子,一个伟大的推论是完全依靠思想的基础而成功提出的。它说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巨大威力和深远意义。
    我们还有许多未知的事情。例如,落进黑洞的物体和信息会发生什么?它们会在宇宙其他地方或在另一个宇宙重新出现吗?我们能让空间和时间充分卷曲而回到过去吗?这些是我们为了认识宇宙而正在追寻的一部分问题,也许真有人能从未来回到现在,把答案告诉我们。

后记

  

    本书原来的副标题是Einstein's Outrageous Legacy,字中带韵,像一句诗;翻译过来大概是“爱因斯坦的奇异遗产”,就没那么好听了,而且读者对这个题目的联想,可能会离题太远:如果说“遗产”就是黑洞和时间弯曲,那又局限过多。
    在确定译本题目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共产党宣言》开头那句很有名的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而在现代物理学中,我们处处能感觉到一个爱因斯坦的幽灵,那就是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为什么大智慧的物理学家们会去研究一些比小孩儿的问题还天真的东西,会“发明”和相信那些在普通人觉得荒谬的东西,会把数学的概念想象成宇宙中实际存在的东西。
    我们在别的关于黑洞的书里,几乎只能看到藏在天上的奇迹,现在,索恩先生把更多的发生在物理学家头脑中的奇迹和故事端出来了,告诉大家,爱因斯坦的幽灵是如何在一个个物理问题上“出没”的,有时候物理学家却又借着爱翁的精神,把他那幽灵远远地丢在后面。
    正如前言说的,这是一本历史,关于黑洞研究的历史,一部活的历史:几乎没有哪个问题有最后的答案,每一个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走进来。甚至改写它。
    时间机器原是幻想的东西,作者大概第一个把它认真当作物理学问题来研究。实际上,时间问题,在相对论、量子论里依然存在着,而且从本质上说,还是“经典的”,还不够革命;作者相信未来的量子引力理论能够令人满意(霍金不久前说,量子论与相对论的结合很快就能实现),似乎也“不够革命”。我们现在还不知道量子引力以后的事情——从这点看,量子引力不过是我们面前一座突兀的高峰,它背后的峰谷不知还有多少!时间自古是哲学问题,当它成为物理学问题时。总会为物理学带来革命,我们今天的时间困惑又几乎要回归哲学了,当它再清晰地出现在物理学中时,我们大概会迎来新的物理学。
    这本书原来请湖南师范大学的朱久运和黄亦斌先生译过,两家的语言风格相距较远,一时难得统一起来,译者只好重译,译得匆忙,没能采纳两家的成果,很遗憾。
    虽然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但作者像写专著那样写,在重要的问题上,差不多“无一字无来处”;不过另一方面,像大多数科普读物一样,读者会看到许多重复的东西,也会遇到一些模糊的东西。这也是科学旅行的乐趣,不但能常遇老朋友,也会邂逅陌生人,虽然老朋友爱唠叨,陌生人又走得太匆匆,但一路上总不会寂寞。读者可能对语言环境感到陌生的东西,译者注里提供了一点信息,可能会有些帮助;关于物理学的东西。作者提到了一些很有影响的著作,译者见过中译本的。都特别说明了,请读者在那些书里去熟悉某些陌生的朋友。 我写最后这几行字也正在经历一种时间旅行,从旧千年走进新千年——当大家说“千禧之年”时,是不是想过,该有好多灵魂“复活”?(《新约·启示录》)那么,让我们祈祷:复活吧,爱因斯坦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