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陪伴的力量

  • 定价: ¥32
  • ISBN:978751271555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妇女
  • 页数:185页
  • 作者:刘湘梅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家庭、在父母。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的塑形阶段,这一阶段孩子将面临更多的考验和成长问题,这时候父母的陪伴和悉心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做孩子的天使”“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正向的态度积极影响和引导孩子,通过在细节中对孩子进行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孩子从小具备内在成长力,更好地面对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同时,这本由刘湘梅著的《陪伴的力量》还对父母非常关心的幼儿园时期的亲子教育、兴趣班的配合、幼小衔接等问题,从妈妈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解读。

内容提要

  

    刘湘梅著的《陪伴的力量》记录了作者一路悉心陪伴儿子熊壮壮成长的真实故事,也有她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思考和感悟,不仅涉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长、习惯养成等常见问题,还从富养精神、艺术启蒙、眼界开拓等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给父母以指导。

作者简介

    刘湘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现任北京京师创智早期教育研发中心主任。有着十余年母婴传媒从业经历,曾担任母婴杂志执行主编、顾问,中央电视台《东方儿童·生命之初》节目总策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从小到大》节目嘉宾主持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子课题《0—3岁儿童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的研发》负责人,“成功育儿大讲堂”系列讲座特邀专家,“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家长课堂》授课专家。多家育儿网站、杂志特邀专家、专栏作者。

目录

第一章  幼儿园,准备好了吗
  宝贝,不怕
  孩子,咱们聊聊幼儿园吧
  提升孩子在幼儿园的人气
  面对孩子的情绪,你是哪种父母
  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
  如果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
  别让孩子在“催”中长大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和孩子谈谈“性”
第二章  优质陪伴给孩子
  让亲子时间更有“质量”
  高质量“陪玩”,好好跟孩子做游戏
  你的辛苦与孩子无关
  过有成效的生活
  轻抚孩子的心
  “富养”精神
  玩具·天使
  带领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电视,还是陪着看吧
  旅行,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格局
第三章  成长的挑战
  秩序
  反抗
  攻击
  分享
  说谎
  惩罚
  爱哭
第四章  爱上学习的起跑点
  敏感期,让学习事半功倍
  注意力:打开学习的一扇门
  记忆力:让孩子聪明地学习
  兴趣班:勿忘学“艺”的初心
  数学启蒙:让孩子爱上数学
后记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前言

  

    做孩子的天使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是天使,是前世注定的缘分。
    我们从来都不吝把最美好的语言用在孩子身上。但是,当我们有一天真的成为母亲,才发现,这个角色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永远被慈爱、温柔、宽厚的光环包围,我们总是忍不住被焦虑、疲惫、忙碌裹挟,却又满怀歉疚。
    母亲的角色究竟该如何定义?保姆、老师、朋友,还是传统意义上至高无上的“家长”?
    上帝和小孩的对话
    一天,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将要把我送到地球,不过为什么我在那儿会那么小和无助呢?”
    上帝说:“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经选中了一个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
    “不过,”小孩问,“请告诉我,在天堂,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什么都不做,这些是我快乐所需要的。在地球上谁会为我歌唱和微笑?”
    上帝说:“你的天使每天将会为你歌唱和微笑,你将会感受到你的天使的爱,你会感到快乐。”
    “还有,”小孩又问了,“如果我不懂他们说的语言,当人们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怎样才会理解呢?”
    “这很简单。”上帝说,“你的天使将教会你语言中最美丽和最甜蜜的词语,带着最大的耐心和关怀,你的天使将教会你怎样说话。”
    小孩抬头看着上帝说:“我想和你说话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呢?”
    上帝微笑着对小孩说:“你的天使会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然后教会你怎样祈祷。”
    小孩说:“我听说地球上有坏人,谁将会保护我呢?”
    上帝把手放在小孩身上,说:“你的天使将会保护你,甚至甘冒生命的危险。”
    小孩看起来有些悲伤,他说:“我将会一直感到悲伤,因为我再也看不到你了。”
    上帝拥抱着小孩:“你的天使以后会一直跟你说有关我的事情,还会教你回到我身边的方法,虽然我一直与你同在。”
    在这一刻小孩在天堂感到了无比的安详,不过已经可以听到从地球传来的声音,小孩有点儿急促温柔地问:“上帝啊!如果我现在将要离开,请告诉我我的天使的名字!”
    上帝回答说:“你的天使的名字并不那么重要,你可以简单地叫她‘妈妈’。”
    这是我刚刚怀孕的时候,一位朋友发给我的。
    看完后我哭了。
    生一个孩子原来比我想象中还要有意义。我以为,只有孩子才配被称为“天使”;我以为,像我们这类已经被称作“白骨精”的女人,这辈子是与天使的称呼无缘了——即使年少时,那个时代也没人把我们比作天使。
    但我的孩子将会把我看作天使,这将是我一生中获得的最高荣誉!
    初为人母
    在熊壮壮出生的头一个月里,我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经常看着这个小小的人儿问自己:“这就是我的孩子?”
    我也经常对着他束手无措,既不知道他为什么夜里不好好睡觉,也猜不出他突然间号啕大哭的理由……我一时被他整得烦躁不安,一时又被他逗得周身洋溢着幸福,正如朋友所说:“这世界上终于有了一个专‘制’你的人。”
    经过最初的一段忙乱之后,精疲力竭的我才想起了一个词——换位思考。我的宝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与我相比,他要学习适应的东西更多更难,所以他才会喜怒无常,才会把自己过得乱七八糟。而我,就是那个牵着他的小手,帮他把一切理顺,让他学会怎样安宁快乐生活的人。
    所以我开始心平气和,开始用微笑来面对他的哭闹和不能睡个安稳觉的痛苦。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我的宝贝总有一天会长长地睡一个整觉,会亲口向我诉说他有什么难受和委屈,总有一天,他会长大成人。
    孩子就是那个让母亲的心永远充满希望的人。
    一年又一年
    有一天,在电脑上翻看朋友的家庭相册,无意中居然看到了壮壮10个月时两家一起郊游的照片。我不禁惊呼:“天啊!原来他小时候是这样子!”
    记得儿子还是个小BABY时,我抱着他在楼下玩儿,旁边一个四五岁孩子的妈妈就曾满脸羡慕地对我说:“多好玩儿呀,我都忘了我女儿小时候什么样了。”我很奇怪,妈妈怎么会忘了自己孩子的模样呢?
    现在,我才知道,真是会忘的。
    自从有了儿子,才知道什么叫光阴似箭。
    壮壮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爱计算时间成本:每天早上7点起床,7点40左右出门,9点到公司,下午4点40接儿子,通常晚上10点之后他才能睡着。
    算一算,这一天里,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有几个小时?这一年里,又有哪天不是和儿子一起度过的?
    我的生命必然要和他绑定在一起,这是母亲的宿命。
    我对儿子说:“等你长大了,就要做自己的事去,就会离开妈妈。”
    壮壮眼泪汪汪又极其认真地向我“承诺”:“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我要一直一直和你在一起。”
    我笑了,鼻子却有些酸。我知道,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自己去飞的。
    所有的母亲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飞得高、飞得远,却又总是不舍。那就珍惜当下吧,虽然有劳碌奔波,但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
    有一次,儿子特别有本事,居然把我气哭了。然后他自己也被吓到了,他还在剧烈地抽泣着,却抽出一张纸巾递给我,嘴里不住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这下被惊住的是我,原来,他也是心疼我的!那么,我为他付出的那些时间成本,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年又一年,时间就在这样的日子里匆匆流过,快得让我们都来不及好好记下孩子曾经的样子。我只能预见,在某一个新年到来时,猛然间抬头才发现,我的儿子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
    母亲的胸怀
    记不清是哪一届奥运会了,应该是一场女子短跑决赛。亚军获得者痛苦地抱头蹲在地上,好像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失败的现实。就在那一刻,原本已经开始欢庆胜利的冠军做出了令全世界动容的举动,她跑回去,拉起亚军,带着她一起跑向观众。那位亚军的脸上渐渐也洋溢出笑容。解说员只有一句话:“我们知道,她(冠军)刚刚做了母亲。”
    看奥黛丽·赫本的传记片,看到晚年的她在非洲,怀抱着骨瘦如柴、身上爬满苍蝇的婴儿,嘴里喃喃地说:“为什么要让孩子承受这些?”这降落人间的天使,用一颗母亲的心,温暖着在战火和灾难中挣扎的孩子。
    天地有多宽,母亲的胸怀就有多宽。

后记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我从不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这个论调过分强化了后天的影响,我更愿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树苗,有他天生的特质,我们所有的养育、教育,都是为了让他长大成材,而非“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对于父母来说,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尊重成长
    从初生的蒙昧,到能说会走,孩子的生长自有一套规律。做父母的,只需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便可。翻身、认人、说话……很多事不用教,孩子在摸索中自然就能学会,挡都挡不住。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因孩子一个小小的进步而惊喜,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同龄的孩子都能自己走了,你的宝宝还不肯放开你的手,你还能淡定吗?
    书上写的、专家讲的成长规律,代表的是一种普遍性,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可能千人一面,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体重较轻、好动的孩子,可能动作发展就会快一些;很少出门,总在家里“圈养”的孩子,认知能力可能就要差一些。不同的体质、遗传以及养育方式,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进程,而且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也是有个科学范围的,只要在正常范围内,确定没有疾病等因素的干扰,每个孩子都会按照自身的成长规律长大成人。
    3岁能认几千字,“神童班”里学大学课程……有些父母总是很容易就被这些“神话”吸引,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试验品。结果会怎么样?韩国前几年兴起周岁宝宝学英语等热潮,竟然让不少婴儿出现了情绪不安、注意力障碍、认知发育不均衡等症状。专家表示,这些婴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家长的强迫性早期教育的压力。人类是自然的一分子,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没有什么事物会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而结出好的果实。
    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为他们的气质不同。气质是由遗传、天赋等生物因素决定的,它是一种先天的素质,也是行为的表现方式。气质没有好与坏的区别,不同领域各种气质的人都可能做出成就,父母需要做的就是——
    ●了解孩子的气质,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比如,饥饿、疲倦、洗澡、穿衣和感到不舒服时的反应,对声音、陌生人和事物的反应,做事的规律性和坚持性,以及每天的活动量、情绪,等等。这些都是了解孩子气质特性的途径。
    ●接受孩子的特性。气质无好坏之分,父母要多看孩子好的一面。比如,那些看起来胆小害羞的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一定要先做旁观者,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而胆大勇敢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时,却是毫不畏惧的,这对父母来说,有时就会很担心。能够看到孩子气质特性中好的一面,才会接受让我们不太满意的那部分,然后再想办法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养育孩子,需要父母拥有极强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 我的儿子从小聪明而敏感。上绘画班时,和儿子同班的小朋友把颜料弄得满身满脸却乐此不疲,可他只要手上沾了一点点颜料就会很不舒服,会主动要求去洗手。看到儿子这样,我正要冲口而出:“这有什么呀!”可又控制住了自己,我必须尊重这个小小完美主义者的情绪,然后再温和表达我的看法。我试着和他沟通:“我觉得有一点点脏没关系,你接着画,还会有颜料沾到手上,等你画完了我们一起去洗,好吗?”接着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是难免的,让我看看你画得怎么样?”可是,当我看到所有的孩子一画完就跑了,只有他把每个小朋友的凳子都放到桌子底下才去洗手时,我又被感动了。任何一种性格都自有他的魅力。 儿子就是这样的孩子,我只能接受,不能勉强他去做他不愿意或做不到的事。永远相信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接受他个性中的一切,没必要尝试改变什么,但你一定要清楚怎样扬长避短。 气质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具有稳定性强、不易发生改变的特点。但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中,发展倾向和结果,则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培养、环境影响和自我锻炼。因此,不要给孩子贴上“爱哭”“胆子太大”这样的标签,更不能非要把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状态培养,而应该抓住气质中稳定性和可塑性的双重特点,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教育方法来发展气质类型中的优势部分,降低弱势部分,便能更好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不做“逆天”妈妈 我有个朋友,说她女儿把大米撒了一地,我关心的不是怎么收拾残局,而是她怎么去引导女儿理解“一盘散沙”的概念;而说到我儿子的某些“破坏”行为,她也绝不会问出:“这在你们家是被允许的?” 我们这样的妈妈经常会被认为是“惯”孩子的。很多事都顺着孩子,按照孩子的意愿来。我对这种看法的反驳意见之一是:难道都按照大人的意愿就对了? 大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而孩子,天生就是会犯错的,他们在一个接一个的错误中,借由大人的纠正和引领而成长。所以,当他黏妈妈的时候要断然离开,告诉他抱着妈妈哭不是好孩子;当他不愿意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的时候,要让他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德;当他跟小朋友胡扯他有一屋子玩具的时候,警告他说谎是很恶劣的行为…… 有问题吗?应该没有,这些都合乎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教育怎么就是这么难的一件事呢?孩子要么听不进去,要么屡教不改,脾气还越来越大,学会跟父母顶撞。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人常常忽略了“孩子就是孩子”。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们做不到。但是,他们会按照自身成长的规律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做父母的,只要找到这条规律,顺其自然,就好比种下一棵小树苗,大自然有阳光雨露供它成长,我们在必要的时候略为修剪,别忘了浇水施肥,它便会茁壮成长。 聪明的妈妈会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不去做“逆天”的事。 朋友不在乎一地的大米很难收拾,因为她知道,孩子在成长的最初阶段能够自由地探索,对于他的未来有多么重要,他将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代价可能就是妈妈需要每天多洗几件衣服,多做点儿家务。 谁不想做个轻松快乐的妈妈?我们看书学习、在网上跟专家和家长互相交流,但这些知识更需要内化吸收,才能全部汇总为一个词——尊重。必须有这一前提,才会明白,顺应天性,让孩子自然成长就是最轻松的教养方式。 我坚持这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