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文 化 > 文化事业

匠人传奇/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 定价: ¥35
  • ISBN:978750438055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
  • 页数:175页
  • 作者:编者:阎晓明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阎晓明主编的《匠人传奇》共分为五章:时光缝出的优雅——旗袍、风土人情捏出的瓦猫、手暖良材木,心斫千古琴、老去的铁匠、寂寥的油纸伞,讲述了从事传统技艺的匠人的故事。裁缝、瓦匠、斫琴师、铁匠、纸伞匠,这些手工艺人对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这些技艺传承着中国的历史记忆和浓浓的文化韵味,从对这些匠人故事的讲述中体现了其文化传承意义和工匠精神。
    本书从对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追述和传承的角度讲述了民间手工艺人的故事和他们背后的文化底蕴。

内容提要

  

    阎晓明主编的《匠人传奇》为丛书《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的一本,追寻我们记忆中那些熟悉却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古称匠人,匠人匠心,他们用独特的创意塑造着器物的魂魄。书中讲述了五部分:风土人情捏出的瓦猫,手暖良材木、心斫千古琴,老去的铁匠,寂寥的油纸伞,时光缝出的优雅,瓦匠、斫琴师、铁匠、纸伞匠和裁缝,曾经生活中平凡普通的职业,今天已不多见。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仍然以工匠精神坚持不懈,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到极致、最好。
    本书通过追寻匠人的足迹,回忆和讲述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引人怀想过去的美好记忆。

目录

风土人情捏出的瓦猫
手暖良材木,心斫千古琴
老去的铁匠
寂寥的油纸伞
时光缝出的优雅——旗袍

前言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2015年年底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是纯粹的声音作品。今天要以文字的形式面世了。在艺术形式的转换中,通常是由文字改编成影像或者音频,现在要由音频改编成文字,这种“本末倒置”的转换,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新奇的,会令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是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广播节目,她所表达的意思是多方面的,这从标题中就有体现。“致”表达的是敬意和怀念,“我们”流露的是亲情和血缘,“正在消逝”有一种急迫之感,也说明一种状态,“文化印记”是这个节目的主体和核心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现状的描述,境况的焦虑,对祖先的敬畏,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原来的题目叫“致我们即将消失的文化印记”,“即将”似乎是不可改变的,无奈的情愫太浓。“正在消逝”则表达一种刻不容缓的警醒,一种对保护和抢救的呼唤。201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这个节目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文化思想的新闻传递,更确切地说是声音阐释。
    “文化印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记录,有斗转星移中的世相百态,有沧海桑田中的人情冷暖;有庙堂上的宏图大业,有市井乡野的质朴人生;有心底流出的悲欢离合,有口口相传的乡规民约……温馨得让人落泪,深刻得让人颤栗,精美得让人窒息,真实得让人叹息。凡此种种,培植了一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了一个民族的文脉,这是一个民族博大的财富,是来路的车辙,前途的参照。
    这组作品包括了方言、地名、礼仪、工匠、民歌、习俗、戏曲、生态、文物、关食、功夫……既有对传统文化现状的报道、保护的思考——履行新闻工作社会现象嘹望者的本职;又有对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的搜集和保存——体现口述历史和原始记录的功能,作为传统文化的音频资料,这是广播的优势,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保护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职责。
    声音是广播的独特介质,是通过听来接受的。声音蕴含着特殊意境,激发情感、触动思考,给人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听的最大特点是不受肢体语言影响,具有接收信息的纯粹性,使人宁静、直击心灵,是很多高雅信息的最好传递形式。《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是典型的声音产品,新闻的、文艺的、技术的,多种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获得了全新的收听体验。我们也许可以大胆地做出这样的判断:广播正在迎来一个重新发现声音、研究声音、创造声音的新时代。《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的成功,启示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声音放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去认识,让声音真正成为广播的“专业特质”,产生更具感染力的效果,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和单一的广播作品的制作不同,《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尝试新媒体生产全程介入创作过程,根据不同平台不同媒介的特质,对周边产品进行挖掘,方言表情包、老建筑电脑屏保图、有声明信片等都颇有新意,延伸了产品链条,形成了音频、视频、文字、照片、图画合成的传播样式,提高了传播质量。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播者与被传播者已经形成了新型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不只是体现在浅层次的表达,而是深入心灵、影响情绪,表现为参与、体验、共鸣与分享。这就要求新闻生产除了传播信息,还必须创造更高的思想价值、情感价值和艺术价值。就广播而言,就是不满足于实用性的收听,更要追求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享受。实践证明,互联网只要为我所用,就会为广播带来更为广阔的想象和创意空间,这将是广播传播的新天地。
    新闻是易碎的,文化是永恒的。易碎指的是新闻的“新”,永恒意味着文化的源和远。如何以易碎呈现永恒,在社会变革的大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新闻从业者应该有这样一种情怀:即便易碎,也当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声响。而这样的碎声,自然成了文化的一个元素,一个印记。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好的新闻也当是文化印记。
    我以敬仰传统文化,挚爱新闻职业的心情写下这段文字。
    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