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世界文学研究

名家读外国诗/名家领读系列

  • 定价: ¥58
  • ISBN:978722010652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页数:495页
  • 作者:编者:西渡
  • 立即节省:
  • 2018-03-01 第1版
  • 2018-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阅读经典,就是阅读灵魂,就是把一个人的生活和伟大的传统联系在一起。著名诗人西渡先生编选的这本《名家读外国诗》践行的就是这项工作。本书不仅集中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雪莱、济慈、艾略特、歌德、叶芝、海涅、里尔克、奥登、普希金、阿赫玛托娃、叶赛宁、惠特曼、泰戈尔等人的经典诗作,还将徐迟、冯至、叶芝、里尔克、博尔赫斯、海德格尔等多位知名学者的解读文章附于诗作之后,完美融合中外大师、名家的才华与智慧。
    本书选篇精当,解读精彩,装帧精美,是大中学生、语文教师及其他文学爱好者了解欣赏外国诗,有效提高文学理解和鉴赏水平的一本权威性指导读物。"

内容提要

  

    外国诗歌尤其是欧美诗歌是世界文学遗产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并对中国新诗的诞生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丰富了国人的审美认知和品味。
    西渡编的《名家读外国诗/名家领读系列》精选世界文学史上已有定论的希腊、英、法、德、意、俄、美等10国28位大诗人的经典名作35首,并于诗后收录中外名家对名作的精彩解读。这些解读文章包括两类:一是我国学者、翻译家、诗人对外国诗歌名篇的解读。这些文章显示了我国译界、学界对西方诗歌的顶尖研究水平,如杨周翰对弥尔顿、马韦尔的解读,冯至对歌德的解读,徐迟对荷马的解读。二是外国著名作家、诗人、学者针对原作的解读评论,如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阐释,博尔赫斯对但丁、济慈的阐释,布罗茨基对奥登、弗罗斯特的阐释,无不是细读批评的典范之作,在西方诗歌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旨在把对外国诗歌作品的介绍和批评方法的借鉴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一般读者更好地欣赏外国诗歌史上的这些经典名作,而且对诗歌研究人员借鉴西方文艺批评的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简介

    西渡,诗人、诗歌批评家。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员。初岸文学联合创始人,1967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写诗,1990年代以后兼事诗歌批评。曾获刘丽安诗歌奖、《十月》文学奖、东荡子诗歌奖批评奖等。
    著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1998)《草之家》(2002)《连心锁》(2005)《鸟语林》(2010),诗论集《守望与倾听》(2000)《灵魂的未来》(2009),诗歌批评专著《壮烈风景——骆一禾论、骆一禾海子比较论》(2012)。

目录

希腊
  荷马
  阿基勒斯的盾牌
  《阿基勒斯的盾牌》释  徐迟
  埃利蒂斯
  疯狂的石榴树
  透明天空中振响的阳光
  ——埃利蒂斯的《疯狂的石榴树》  唐晓渡
意大利
  但丁
  《神曲·天堂篇》第三十一歌
  贝雅特丽齐最后的微笑  (阿根廷)博尔赫斯
英  国
  莎士比亚
  克丽奥帕特拉的悲悼
  克丽奥帕特拉的悲悼
    (美)克里安斯·布鲁克斯  (美)罗伯特·潘·沃伦
  多恩
  别离辞:节哀
  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节哀》(节选
    (美)莱昂内尔·特里林
  弥尔顿
  梦亡妻
  弥尔顿的悼亡诗(节选)  杨周翰
  马韦尔
  致他的娇羞的女友
  花园
  马韦尔的诗两首  杨周翰
  雪莱
  西风颂
  一首奇特的原始诗——雪菜的《西风颂》  (美)莱昂内尔·特里林
  济慈
  夜莺颂
  济慈的夜莺  (阿根廷)博尔赫斯
  艾略特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释艾略特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美)克里安斯·布鲁克斯  (美)罗伯特·潘·沃伦
  奥登
  1939年9月1日
  析奥登的《1939年9月1日》  (美)布罗茨基
爱尔兰
  叶芝
  在学童中间
  叶芝的根深花茂之树  (美)克里安斯·布鲁克斯
  希尼
  1969年的夏天
  析希尼的《1969年的夏天》  王家新
法  国
  波德莱尔
  恶之花(节选)
  波德莱尔的地位  (法)保罗·瓦莱里
德国
  歌德
  漫游者的夜歌
  一首朴素的诗 冯 至
  流浪人
  流浪人——歌德诗作的思路与意义 (奥地利)里尔克
  荷尔德林
  返乡——致亲人
  《返乡——致亲人》 (德)海德格尔
  海涅
  罗累莱
  海涅《罗累莱》赏析 张玉书
奥地利
  里尔克
  仅剩躯干的古阿波罗像
  局部中整体的丰盈与独立
  ——里尔克的《仅剩躯干的古阿波罗像》 唐晓渡
  策兰
  死亡赋格曲
  保罗·策兰《死亡赋格曲》导读 陈 超
俄罗斯
  普希金
  致克恩
  普希金《致克恩》赏析 刘文飞
  圣母像
  普希金《圣母像》赏析 刘文飞
  阿赫玛托娃
  沃罗涅什
  ——给O·M
  在阳光的尘雾里沉浮
  ——阿赫玛托娃的《沃罗涅什》 唐晓渡
  叶赛宁
  狗之歌
  自然的人化,情思的物化
  ——试析《狗之歌》的艺术特色 顾蕴璞
  帕斯捷尔纳克
  二月……
  帕斯捷尔纳克《二月……》导读 陈 超
美 国
  惠特曼
  从永久摇荡着的摇篮里
  惠特曼《从永久摇荡着的摇篮里》赏析 李野光
  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
  “汹涌不已,永远升腾又降落……”
  ——惠特曼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以《有个天
  天向前走的孩子》为例 西 渡
  弗罗斯特
  雪夜驻马林边
  小诗大境界 周伟驰
  步入
  家葬
  悲伤与理智 (美)布罗茨基
  史蒂文斯
  坛子的轶事
  大地上必不可少的安琪儿
  ——史蒂文斯的《坛子的轶事》 唐晓渡
  布罗茨基
  黑马
  布罗茨基《黑马》导读 陈 超
  我总是声称,命运就是游戏
  布罗茨基《我总是声称,命运就是游戏》导读 陈 超
印 度
  泰戈尔
  吉檀迦利(节选)
  《吉檀迦利》序 (爱尔兰)叶 芝

前言

  

    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怎么说也不为过。胡适倡导白话诗革命,一个重要的外因就是受到当时英美新诗的刺激,虽然胡适本人出于策略的考虑,曾经对此加以否认。检讨胡适当年提出的以其“八不主义”为核心的新诗革命主张,与英美意象派的两个重要文献——庞德起草的《意象主义者的几“不”》和弗林特的《意象主义》——在表述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恐怕并非偶然。20世纪初,中国诗歌面临的处境和英美诗歌确有其相似的地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清末,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已到了烂熟的程度,在旧诗的范围内,已经难以再翻出什么新花样。而英美新诗也正是在反叛同样已经烂熟的浪漫主义的陈调中产生的。因此,意象派的诗歌对希望彻底变革中国诗歌的胡适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胡适本人一些清新别致的小诗,就颇有英美意象派的风味。可以说,中国新诗就是由外国诗歌催生出来的。新诗诞生以后,对外国诗歌译介的声势更大,外国诗歌对新诗的影响也愈来愈明显。中国新诗短短数十年的历史几乎将西方诗歌自浪漫主义以来数百年问所经历的发展过程重新演绎了一遍,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唯美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都可以在中国新诗中找到自己的代言人。而每次外国诗歌译介的高潮都带来了新诗一定程度上的繁荣,反之,译介工作的停顿也往往伴随着新诗创作的低迷。中国新诗和翻译的这种亲密的伴生关系,在世界诗歌史上恐怕也算得上引人注目了。正是对外国诗歌的译介,为中国读者在传统五七言之外打开了诗歌的另一扇窗子,看到了诗歌的另一番风景。所以,读一点外国诗歌,掌握一些欣赏外国诗歌的方法,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新诗。
    诗歌翻译对新诗的影响,卞之琳等老一辈诗人已多有论及。令人惊讶的是,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人论及诗歌批评的译介对中国新诗产生的影响。其实,诗歌观念的变革对新诗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观念的革命是新诗变革最重要的动力。如果囿于传统的诗观,用白话写诗就是离经叛道,更何况要写出内容上与古典诗歌迥异的新诗。新诗的许多根本性的观念都来自欧美诗歌,而诗学理论和批评理论的译介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西方诗歌观念的引入改变了中国诗人和读者对诗歌的传统看法,也改变了读者阅读诗歌的方式。实际上,诗歌的翻译只有和诗歌观念(包括阅读的观念)的“翻译”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推动新诗实践的有效动力。而批评的译介也确实改变了中国诗歌批评的方法。因为只有改变传统的批评方法,新诗的批评才能有效地对已经改变了的批评对象解读。我国传统的诗歌批评是一种印象式的批评,强调批评者对作品的兴会和感悟。熊秉明先生把这样一种批评的方法,称为“以一首诗去描写另一首诗”。这种批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没有距离的批评,阅读是批评的起点,也是批评的终点。这个特点既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比较贴近作品,灵活生动,要言不烦是它的长处,主观武断则是它的短处。因为这种批评不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主观的感受上,所以批评的通约性就差。而西方的批评完全是以分析为基础,正好可以补我们的这个短。西方现代批评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又发展出种种不同的方法,愈显出精密、细致的长处。“五四”以来,我国翻译界和学术界对西方的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都做了大量的介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诗歌批评的理论资源,改进了我们的批评方法,起到了他山之石的作用。
    缘此,本书旨在把对外国诗歌作品的介绍和批评方法的借鉴结合起来。书中收入希腊、英、法、德、意、俄、美等10国28位诗人的经典名作35首,诗后并收中外名家对原作的解读(除个别文章涉及多篇诗作外,都是一诗一文)。这些批评文章包括两类,一是我国学者、翻译家、诗人对一些外国诗歌名篇的解读,二是外国作家、诗人、学者针对原作的批评文献。这两类文章大都是各自意义上的经典之作。前一部分显示了我国翻译界、学术界对西方诗歌的研究水平、接受程度和方法。譬如,杨周翰对弥尔顿、马韦尔的解读,冯至对歌德的解读,徐迟对荷马的解读,都很能代表我国学术界在外国诗歌批评领域达到的成就。一些中青年学者、翻译家、诗人——譬如唐晓渡、陈超、王家新、刘文飞、周伟驰——的解读文章,采用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显示了我国在外国诗歌批评领域的新发展。第二类文章多数都是西方批评史上的经典文献,譬如布鲁克斯、沃伦对莎士比亚、艾略特、叶芝的阐释,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阐释,博尔赫斯对但丁、济慈的阐释,布罗茨基对奥登、弗罗斯特的阐释,无不是细读批评的典范之作,在西方诗歌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他如叶芝对泰戈尔的批评,虽然不是细读,但也都是批评史上的名文。所以,本书不仅可以帮助一般读者更好地欣赏外国诗歌史上的经典名作,而且对诗歌研究人员借鉴西方文艺批评的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在编选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国学术界对外国诗歌的批评多集中在英美两国及同属英语国家的爱尔兰等国诗人的作品上,其次是俄、德两国诗人的作品,而针对同为诗歌大国的意、法两国作品的批评文献却很少。这和它们的诗歌对新诗的影响程度恰好有着高度一致。那么到底是因为对英美诗歌的译介更多才造成了它们对新诗影响的程度更深,还是因为我国诗歌界更愿意接受英美诗歌才造成对它们的译介的繁荣?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兴味的问题。由于上述原因,本书所收录的诗人和作品在国别上是不平衡的。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目前的格局也正是我国翻译界和学术界对外国诗歌和外国诗歌批评译介现状的一种反映。所以,我没有为了照顾国别和语种上的平衡,勉强收入一些不理想的文本。是为我对编选工作的一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