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你会爱上什么人,遭遇什么伤痛,适合什么样的生活?丁丁张著的《只在此刻的拥抱》不含经验、没有教导,却陪着我们在不知道说怎么办的时候,甩出下一张牌。直戳内心深处的孤独,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面对问题、一个人吞咽痛苦,作品中的主角,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11个意味深长的拥抱,打开荒芜人生中的新篇章。
内容提要

丁丁张著的《只在此刻的拥抱》讲述了:周达雨是个年轻女孩,因为一次偶然,下定决心告别家乡看似安稳,但却总在一个节奏下的生活,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二房东白树槿,一个在北京打拼多年,表面光鲜,但仍漂泊无依的都市女白领。两个女孩因为同住一个屋檐下产生连结,在北京这座城市分别经历着成长、恋爱、职场中的种种难题,品尝得到与失去之间的各中滋味。她们应付得过来吗?如何在巨大的城市中勇敢地活下去?11个意味深长的拥抱,逐步开启了她们生活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丁丁张
媒体人,编剧,作家
对人类和世界充满好奇,保持幻想
金牛座,单身,购物狂,家有一狗
情感思考达人,人类真相爱好者
著有
《人生需要揭穿》
《世界与你无关》
《永无止尽的约会》
《只在此刻的拥抱》
编剧作品
电影《爱的新年好》
目录
自序
春
夏
秋
冬
写在后边
前言

这两天去北京看一个房,感觉是到了香港的天水围。我站在楼下发了一会儿呆,然后走了。北京秋天极短,那个下午,气温正从秋天往冬天过渡。在这里,我的2017瞬间入冬。
小区里没有树,楼层绵密高耸,让人透不过气。一架直升机此刻穿过楼群,让整个场景略显魔幻。我看着那些窗子,想着里边大概住着什么人--他们是在此暂住,还是以此为家?
或者干脆就在这里交待了生老病死?结果都不可知,却也只好到了这个季节,关上窗子。
一关,就是一个冬天。
我站在那里,有点不知所措。设想着我如果住在这里,将发生什么,家里又是个什么模样。
这远离了我的日常生活场景,更何况,三十层高楼悬浮于巨大地铁站的上方,像天空之城,进入和出去,都不那么容易。
不知动脉般将人从此地带往彼处的地铁,入夜后是否向楼群传递钝响?
想起《无耻家庭》里穿城而过的那列。菲欧娜似乎终其一生,也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拥有的东西,不知是命运影响了她的决定,还是她的决定改变了命运--当作者是痛苦的,因为你必须写一个有力量又美好的家伙,再把他有的东西,一一摔碎给他看。
到今年,在北京十五个年头了,你说我熟悉它了解它吗?
我不得而知。你说我爱它吗?我想是爱的,回答坚定,没有疑惑。
我在这里完成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了热爱的职业,养了一条狗,开始写作,与喜欢的人相处--人生几乎所有的转变都拜它所赐,又在拥有很多的时候开始幻想离开它。它不失威仪,任人遨游般宽厚;也不失凛冽,让人知道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和孤独,又比想象中可以得到更多馈赠。
它充满生机,沉默不语,像你到了一个人家里,他说,水泥地,随意啊,不用换鞋。
在此十五年,依然不敢说爱它恨它远离它,或者斗胆说扎根永远活在这里。这是北京之妙处。
忘记什么时候,在这里消失了陌生感,旅行回来时,有了个像家一般的存在。彻底独立前,北京曾让我屏住呼吸;到游刃有余时,已经真的长大。
此刻,我仍租住在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算是找到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终于学会在这里,开心、痛苦、失落,写字、遛狗、做运动,大部分时间冷静清醒,也开始时常喝醉。
但以上种种,都是一个人的。
这本书,是我情绪起伏最大的一次,远超处女作《人生需要揭穿》。而与上一本小说《永无止尽的约会》比起来,更大的压力在于,这里面没有高概念的设定--主角生来平凡,他们该如何自处,又将走向何处?如何和现实斗智斗勇,交付生命中的勇气和热爱?
困难还在于,我把在北京的全部难题分摊给了六位男女,要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吞咽消化、承担不同的后果。这很残酷,
也让我于心不忍。他们再不是活在梦里的家伙,而是有名字和追求的个体,如同你我。
谁说的,一旦一个东西有了名字,就变得难以割舍?
对,难以割舍。
他们在这里寻找梦想的出路,找到暂时的爱情,承受由秋到冬般明晰的断裂,没停歇地面对爱情和生活的真相。好的是,那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所谓真相--一个人变得沉默,突然消失,对你视而不见--从不出乎意料。面对它们,他们只好生出无限坚强,斗胆努力活下去,并继续保持骄傲。
在这个孤独的城市里,拥抱珍贵且短暂,似乎仅供此刻。
这不是一本关于"北漂"的书。"它"不局限于北京,几乎是你面对的任何一个离开家乡后的新城市。它是新人类们的伟大迁徙中,每个刚落脚的孤岛般的存在。所以除了笼统的四季、糟糕的交通、大而化之的北京,我没有更具体地描绘它,因为它太立体了,十一万字也难概括,不免片面。
若要更准确地形容这本书,我愿意把它看作成长之书。它像你二十来岁,生活刚刚打开新的篇章,想借此探究下,你会爱上什么人,并遭遇什么伤痛,以及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如你所愿;它也不是你见惯的鸡汤文艺之书,我不想提供更多的观点给你,它不包含经验、没有教导,故事在书中发生的时候,我也同主角们一样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大多数时候不都这样吗?我们都在说着不知道怎么办时,甩出下一张牌。
人生,就是个落子不悔的大段子。
在我有能力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我愿意把它讲给你听。这里的爱情、梦想、更迭的压力、偶尔狼狈不堪但不乏真心快乐的年轻日子,都是我们终将独自面对,也终将独自珍藏缅怀的。毫无意外。
你并不罕有,但也绝不会被随意替代。珍惜与你相同和不同的人,平静对待那些想要的、不想要的新经历,大概是生命赐予我们的最好的事。
这是变冷的十月份,庆祝完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人们开始返回北京,将每一条街道、每一扇窗户,以及每一个床铺填满。
我继续进行稿件的整理,完成最后一次修改。
我爱这儿人和人的关系,爱人和城市的若即若离,爱人和世界的纠缠,爱每个人相遇之初的美好。也愿意相信,每次刻骨的分离,都是因为不再爱,而非彼此了解。
勇于承认情感和人的变化,承认世界的无声运转和基本不变,就可以过得更好一些。
希望主角们好运,永远饱含深情,拥抱永不落空。
希望你也能和这里所有的相遇说声:谢谢有你。
后记

想过无数次写完后的场景,但真正写完时,并不如释重负。很多作品最后要给读者希望的,这一次,我又没做到。
最近开始录电台了。
整理录音的时候,发现我是一个对待情感很负面的人:口口声声说相信爱情,言谈间却露了馅儿。这是我的两个搭档总结的,我震惊之余,再回头看一遍这本书的内容,确实。
原来我并不坚定,当时也说过:也会得到,终会失去。
拥抱都是暂时的。
这本书里,讲了很多的失去:失去爱人,失去童真,失去选择生活的力量。但好在她们一直没有失去自我,只管勇敢地活下去。这么看来,她们也都算是勇敢的人。
我挺残酷的;常常,让她们未有更多的欢愉,爱情就不见了。
或许这是我悲观的缘故:爱情是暂时的;稍后。就开始折磨、辗转、恢复寻常;最后,消失不见。
当然,我相信不是爱情不见了,幸运的人,得到的结果是:最初的爱情不见了,变为了其他部分,责任、牵绊、因了解而生的厌倦,或因不能厌倦而必须时刻提醒的珍膳。
爱不能一直是爱的,否则烈火焚身,没人能挺住太久。
所以,这本书里的爱情,都有点怪怪的,有的虎头蛇尾,有的稍纵即逝。不管女主以何种方式对待,爱情,总是在最后走远,留下她们,继续寻找或者再度得到与失去。
这一年,和这个故事相伴相生,没有片刻停歇。那天真的很累了,在微信里疾呼,好羡慕那些工作结束就没有事情的人。而我,总在完成一天工作之后,想起,家里还有她们,等着我去往更需探索的地方。
她们后来有了自己的主张。失控之前,我选择结束了这个故事,继续留她们在北京生活。消失的人们,我留了更开放的结局给他们,希望他们有幡然悔悟的机会;如果有不解之谜,也让谜团继续,不必刻意解开。
男人软弱、诡辩、易于放下,我更了解他们,也就更容易送他们脱身之法,但也不全是坏的看待,他们也热烈、坚守,或者有更多别的美好品质;女人执着、坚韧,乐于付出真心,也妒忌、凶狠,充满占有欲。两性之中,过分放大哪一方都不公平——只是相遇如此,因为你的爱更多些,就成了痛苦加身的那一个。
文中的浪漫,我一个都没经历过,但文中的失去,我都曾默默接受:有的因为所遇非人,有的因为我偏执年轻、过于认真。但感谢这些,让我回头看时,明白时间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获得更多的爱,而是如何爱别人,以及怎样更了解自己。
这份好奇,是我继续生活下去的原因,也是我继续写作的原始动力。
去年我比较喜欢“设定”,今年则写了一个现实的题材,明年,或许有个新的想法也说不定。直到此刻,书依旧没定好名字,它因一个剧本而起,又因要变成小说,被修改成此刻的样子。我常常思考,是不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忘记了初衷?之前想叫它“美好且正确的地方”,后来我有点儿犹豫了,又想着,这本书到底在探讨什么?
成长、爱情,还是人和城市的关系?我突然有点无法总结它。
此刻,我想暂时搁笔,好好歇歇。
和小白、达雨说再见,谢谢你们一年的陪伴。
最后,给读者们,希望你们保持阅读、保持思考、保持好奇,并最终找到自我,哪怕是暂时的。
最后,定名为《只在此刻的拥抱》。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此时周达雨正对着空气挥拳,没有说话。这算是她生命里唯一学过并且没有忘掉的事情。
跆拳道,当然没有级别,什么带也没有。大学时心血来潮学的,练过之后,效果显著——更没有男孩接近她了。
母亲的女性优点太突出了,好看、利落、不容易发胖,却一点儿没有遗传给周达雨。经过二+多年的观察,她放弃了,再没对此表达过抱怨。母亲把榨汁机的纸盒麻利地按扁收起来,尽量让它少占空间。周达雨做不到母亲那么好看,也做不到她那么麻利,不会叠衣服,更别说熨烫T恤之类的,肩膀处常有衣架晾晒时撑出的尖角。
“有别的优点就好了。”母亲这样说,更像是劝自己。
但,其实,好像,也没有别的可以拿出来说的优点。
所以这个妈又后悔了,说:“嫁不出去的话,过几年,就陪我去跳广场舞吧。”
此刻,周达雨坐在KTV大门的台阶上,想着她妈的这段话,对着自己的水晶球发呆。
广场舞,那可太难学了。
就是这样,无可无不可,也没有什么梦想,日子得过且过,看不到尽头。现在略有些醉的周达雨,在大脑里翻箱倒柜。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想念的人,连必须有的年少忧虑都没有。
如果不是风略显凉,周达雨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随时消失,也可以接受。
“你会算命吗?”一个好听的男声。标准的、每个字都很清晰的普通话。
周达雨仰起头——那是一张好看的脸,戴黑框眼镜,头发自然地梳好,嘴角带着干净的笑,或许,并不干净,只是长得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显得干净。
他穿着黑色西装,合体的,很少见人把西装穿得这么好看,不像中介职员,也不像……专车司机。
一个陌生人在这个时间搭讪,如果不是长得好看,大概会被误读出很多意思。
尤其是他还有些酒气,脚步微晃——很容易被当成猥琐男。但因为长得端正,并不让人讨厌。
对不起,大部分人,以貌取人。
周达雨想,好吧,听说过没见过、鬼一样的“邂逅”,终于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
猥琐男,哦,不,是好看男,看周达雨没有反应,又追问了一句。
“你会算命吗?”
“嗯,会,五十块一次。”周达雨看着他端正的鼻梁,觉得自己的戏搭上了,突然有兴趣说说话。韩剧不都是这样开始的吗?她继而觉得自己两颊微微发烫,顺带着,心脏像分成小的两个,被快速提升到耳边,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
“来两次。”他就势并排坐在离周达雨有些距离的地方。也不怕脏了西裤,伸开手掌,认真看向她。
是好看的眼睛。
街道很安静,路上没什么行人,时间是晚上十点。前边路灯下,两个男人正站着抽烟,低声说着话。
旁边坐着的这位,黑框眼镜内,眼睛很干净,单眼皮。眼睛下边的鼻子端正挺拔,向下延伸,形成好看的鼻孔形状。皮肤白皙,看不出年纪,二十八岁或者更大一些?呼吸带着一点儿酒气。
周达雨捧着水晶球,心跳得更快了。眼睛看向他的手:骨节被巧妙的弧线掩盖,是一双细长的白皙好看的……手,对不起,使用太多好看了,周达雨这样想,内心深表羞愧。怎么回事?一定是喝酒的缘故,喝成了一个色鬼。
对,好吧。周达雨承认,自己是外貌协会的,再次宣誓,终生不退会。
他的手,此刻,正在KTV霓虹灯的映衬下闪着迷幻的光。
“你什么星座?”
“天蝎座,十一月八号的。”他不假思索。
“哦……”
“人很坚定、明确、沉稳且醒目。大概工作为重吧,不然也不会在情人节就来出差,以及虽然日常以工作为重,但……
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