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天命风流(刘骏评传)

  • 定价: ¥46
  • ISBN:978750901338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当代世界
  • 页数:248页
  • 作者:明轩公子
  • 立即节省:
  • 2018-03-01 第1版
  • 2018-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明轩公子著的这本《天命风流(刘骏评传)》讲述了,江南的烟雨蒙蒙,潜藏着多少国恨家仇,却又温婉动人。
    两汉风云,唐宋遗韵,明清小史,皆能留存在史家或文学家的字里行间;而恰逢其间的乱世南朝,却往往被人遗忘,更因时代久远,成为今天国人的记忆空白。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而最初睥睨北国、雄踞东南的刘宋帝国是如何一步步崩塌,成为只能令后世偏安东南一隅的金粉南朝?待我为你细细道来。

内容提要

  

    他是刘宋王朝的第五任君主。其祖父是曾率领雄师北伐鲸吞半个北中国的雄主,并最终受禅立国,创下雄极一时的刘宋帝国。其父励精图治,开创了南朝唯一一个太平治世——元嘉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拥有半壁江山的帝王中成就最高的。然而,自此之后,南朝却在没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明轩公子著的这本《天命风流(刘骏评传)》主角身处历史转折时期,在位时究竟施行了哪些举措,改变了整个刘宋乃至南朝的历史?

媒体推荐

    观大明之世,其将尽民命乎!虽有周公之才之美,犹终之以乱,何益哉!
    ——沈约(《宋书》作者)
    孝武爱才,英采云构。
    ——刘想(《文心雕龙》作者)
    得之于悲壮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气。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
    宋孝武帝是一个能以自己的政策开辟时代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有着过人的精力和才能的皇帝,他对当时大族势力与君权在政治结构中的彼消此长起着关健作用,可以说,南朝“寒人掌机要”之形成正是宋孝武帝一系列集权政策所导致的。
    ——严提中(中国魏晋南此朝史学会副会长)
    颜峻从良臣到净臣,再到怨臣,就在一念之间。人生源于一念,也止于一念,这一念,变化莫测,这一念,不可捉摸,这一念,最好为善。
    ——戚速(《晋风》《晋鉴》作者,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

作者简介

    明轩公子,生于无锡,长于苏州,“九〇后”作家,对春秋、六朝、十国等乱世纷争的中国历史有独到研究,已出版《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日落南国:梁朝萧家那些事儿》《天命风流:刘骏评传》《三国之狼觊天下》《三国之神州陆沉》等通俗说史作品。曾从事网络歌曲填词,原创歌曲《日落晋陵渡》被酷狗和百度云音乐收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闲暇之余喜欢旅游,将诗和远方定为生活的追求。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喋血的皇权
第二章  北方的入侵
第三章  夺来的帝位
第四章  六叔的图谋
第五章  攘外与安内
第六章  盛世,还是末世
第七章  别了,孝武皇帝
后记
附录一  刘骏年表
附录二  骑行天下
附录三  扒一扒历史上震惊后世的九大“谶言”
附录四  南北朝时期几次战略格局的变化来。

后记

  

    记得刚上高中的时候,第一堂英语课,老师给我们说了个故事。她说:“有三个学生,A成绩很优秀,还能画得一手油画;B呢,抽烟喝酒什么都来,还在学校里差点背了处分;C很懒,上课总是一副睡神状态。那么,同学们,你们会选择谁呢?”
    彼时的我们很单纯,无论学习成绩好的抑或差的基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A。尔后,英语老师公布了答案:A是希特勒,B是丘吉尔,c是戴高乐。
    听完答案后,我们很诧异。因为按照从小形成的教育思维来看,成绩好的以后必然是有出息的,但希特勒何许人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却极其滑稽地告诉我们另一个现实。不知是不是这个故事激发起了我的兴趣,让我对历史的探求不再停留于浅显的表面,而是更深入细致地挖掘历史人物的另一面。
    也许正因如此,我对书本上一些刻板化的人物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如今,我早已脱离喜欢挖掘别人故事中单纯历史漏洞的低级趣味,也深知英语老师当年说的那个故事也是假的。但从另个角度回看,似乎又隐藏着故事以外的另一层哲理。在那个“非黑即白”的年龄段,英语老师第一次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在那个学习即为考试的年代,她似乎也在用另类幽默式的段子告诉我们,我们日后的成就也并非与今日之成绩相关。
    人性是复杂的,那些鲜活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必然也不仅有单纯的一面。可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不少人物变得脸谱化,甚至刻板化了。比如曹操,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刻薄狡诈;说起杨广,便是“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无不可”的荒淫奢靡。同样,对刘骏,很多人的印象或许也不好。其实,在六朝这个漫长时期,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吴大帝孙权,不是来自《三国演义》的口口相传,也非稼轩那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是从小在心底深处便被烙上了“吴”的印记。在勾吴帝国消亡数百年之后,是他又重新书写了一段吴人的历史。“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尔后便是刘裕和刘义隆父子。早期的历史读本在提及南朝时,只会讲到三个人,即刘裕、刘义隆和萧衍。刘裕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刘义隆则是顺带提到了他的元嘉之治和失败的北伐,这位比肩文景二帝的旷世之君给我幼年更多的印象是遗憾和落寞。至于萧衍,小时候并没有读懂他,似乎现在也不完全了解,只能称其为一位滑稽的反面人物。确实,无论萧衍本心如何,侯景之乱、涂炭江南终究是他抹不去的污点。
    那么刘骏呢?小时候的认知中并没有提到他,只隐约提到了宋文帝之后,刘宋王朝就彻底沦丧了。想来,让一个国家沦丧,这样的君主必然昏聩无疑了。加之在那个年代,一些历史读物的不考究,竟然将刘劭弑父的丑行也添加到了刘骏头上,所以对他的印象更不好了。 年纪渐长,也许彼时觉得不好的东西现在想来有了新的认知,甚至对自己进行回顾之余,也会不屑于那个少年时代的自己。当我重新审视,细致了解六朝这段历史时,对刘骏,我似乎也有了新的理解。 他是淫靡的,史书确实记载了他对女色的贪婪,也记载了他用情至深的一面。殷贵妃死后,“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姿态是装不出来的。他确实贪财,史书也记载了他对官员财富的收敛,但史书不止一次记载了他拿出财物赈济灾民,其敛财所得的十分之九被用于施舍了。当然,他也是绝情的。他杀过兄长,杀过弟弟,杀过挚友,杀过贤臣,这些也都是有史可考的,但史书又记载了他厚待那些为他出力之人,譬如沈庆之,譬如柳元景,譬如薛安郡……  可以说,在六朝诸君中,有像刘子业、萧宝卷那样禽兽不如的无道之君,有像孙权、刘裕那般的有为之君,也有像晋明帝、齐武帝那样的守成之君,甚至还有像刘或、萧衍一样的怪咖之君,也必然有像孙皓、陈叔宝那样的末世之君。可像孝武帝这样,两面为人,性格不定的君主确是很少见的。他可以被人骂得很卑贱,蔡兴宗蔑称其“断绝人伦之理”;他也可以被人捧得很高,薛安都声称说“吾固终身不负孝武皇帝”。 假如我们无法从为人方面给予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许可从他做的事情来给他一个盖棺定论。试想,刘邦在史册中多以小人之态出现,可“三年反秦,四年灭项,建立四百载炎汉”的事实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孝武帝这一生做了什么呢?他改革兵制,取得了青州大捷,一战打出宋武遗风;他推行土断,虽最终因触及权贵利益而不彻底,却依然让刘宋户籍制度为之一变;他崇儒抑佛,掩埋了百余年的儒家纲常被重新捡起,超越皇权而存在的教权也不得不低下了头颅;他轻徭薄赋,将元嘉末年造成的财政赤字基本抚平,国家基本完成了政变后的平稳过渡;他整顿金融,也许一次性残杀数百人过于血腥,却用血的教训敲打了混乱货币市场的不良之徒…… 如此看来,他似乎做了很多事,但这些事情随着他的离去全都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成了“人亡政息”。如鲁迅所说:“死去的人因为没能活在活人心中而永久地死去了。” 严耀中曾对孝武帝做过如斯评价:“宋孝武帝是一个能以自己的政策开辟时代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有着过人的精力和才能的皇帝,他对当时大族势力与君权在政治结构中的彼此消长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南朝‘寒人掌机要’之形成正是宋孝武帝一系列集权政策所导致的。孝武帝比诸秦皇、汉武、曹操、杨坚等专制君主有着相似的出众才能,既有励精图治的抱负,又好大喜功,并且残忍,只是没有他们幸运,在历史上保留的是一个很坏的形象。这是因为一则孝武帝虽然凭手中的政权来压抑大族,然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历史却大多是通过操在世家子弟手中的笔才记载下来的,所以对他的怨恨和诅咒的文字不绝于我们眼前:二则沈约的父亲沈璞为刘劭卖命而被宋孝武帝所杀,而他的事迹又有仇家沈约来整理记载,只好听任咒骂。对孝武帝来说,这实在是个悲剧。” 不合乎时代的行事作风和怪诞不羁的处世态度让他在那段历史中沦为一个消亡的悲剧。那么,孝武帝刘骏真的就成了历史的牺牲品么? 在金庸老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也有一个行事乖僻,有着魏晋风骨的大侠,便是人称“东邪”的黄药师。人们对黄药师的怪异行径鲜有问责,而多有尊崇。在醉仙楼那一幕,欧阳锋对黄药师说自己曾一掌劈死一位教导自己学生要精忠报国的老先生,他原以为邪气的黄药师会认可自己这一做法,哪知道,黄药师当场便变了颜色,正色说道:“爱国是大义,岂是小节!” 噫!原来黄药师吸粉无数的原因正在于此,在一些小节上并不拘泥,可事关民族大义,他心底却比任何伪君子都要站得正。也许,这就是千年也未曾消磨掉的南朝风骨吧!也许行事荒诞,也许不为外人所理解,面临大抉择,却未曾走错一步。纵观刘骏的一生,在面临重大抉择之际很少行踏走错。纵然他的事迹被淹没了,可那股精神却穿越千年,呈现于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个“饱受骂名”的孝武帝去世后,南朝政局非但没有变好,反而更糟了。数年之后,刘宋失去了山东大地,北强南弱的格局开始形成。刘宋末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统一天下的主导权彻底滑落到北方。 也许若干年后,当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他会发出如许喟叹:“元嘉二十七年的那场战争并不是平手,从战后的发展来看,赢的是我们。今天,大江彼岸形成了两个鲜明的格局,一边是移风易俗、逐渐汉化的元魏王朝,而另一边则是抱守残缺、内讧不已的萧齐乱局。从使臣的口中也能知晓,洛阳衣冠繁盛,而南边岁一易主!” 当然,这些都与孝武帝刘骏无关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如果让我来评价一下这位君王,那大致是三句话,十二个字——经国十载,不负高祖,无愧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