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共3册)

  • 定价: ¥118
  • ISBN:978755940203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746页
  • 作者:度阴山
  • 立即节省:
  • 2018-03-01 第1版
  • 2018-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阳明心学研究专家、著名历史作家度阴山代表作。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理解心学四句教,所有的困惑将变得清晰,所有的犹豫将变得果断。
    王阳明写给家人的心学课!于修身、持家、教子、读书、立业中,娓娓道来日常生活中的知行合一要诀。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共3册)》由度阴山著。

内容提要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一生,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本书从王阳明的“四句教”出发,通过王阳明与弟子的问答,结合王阳明自身的经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四句教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所有有关心学的困惑都将迎刃而解。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这是一本王阳明写给家人的心学课,书中辑录了王阳明一生中不同阶段写给友人和家人的书信,从这些书信中,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王阳明心学的魅力,对理解知行合一有很大的帮助。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共3册)》由度阴山著。

作者简介

    度阴山,知名历史文化作家,深圳阳明文化书院创办人。作品《知行合一王阳明》销量已突破百万册。
    他专注于明代哲学研究,关注到《了凡四训》《菜根谭》等作品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于是花费数年时间潜心研究,创作了《度阴山讲<了凡四训>》《度阴山讲<菜根谭>》等一系列国学普及作品。

目录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目录
序章  心学诞生的前夜
心学横空出世
心学诞生的前夜
第一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何谓第一等事
  两件荒唐事:新郎失踪和格竹子
  彷徨和痛苦是天才的共性
  有一种无趣叫仕途
  转捩点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刘瑾风暴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释厄路
  做自己的主人
  新朋友和新敌人
  心学的政治力
  朱陆异同
  贵人王琼
第二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南赣剿匪
  人性无法改变,却可以引导
  横扫詹师富
  胜败由心,兵贵善用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金龙霸王池仲容
  池仲容也会用计
  定力的交锋
  只怕有心人
  心学入门课——大学问
  风雨又来
第三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
  不被待见的宁王
  朱宸濠一直在努力
  针锋相对
  宁王革命了
  安庆保卫战
  决战朱宸濠
  费心为哪般
  真诚的权变:最难不过斗小人
  致良知
  伟大的杨廷和
  不许来京
  再见,杨廷和
第四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
  万人齐捧王阳明
  李福达案
  有请王阳明
  走在成圣的路上
  谢谢诸位
  平定思田
  雷霆扫穴
  追忆祖先
  赏还是罚,这是个问题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另一面
第五章  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
  我是自己的上帝
  只俯首于自己的心
  去心中贼之私情
  去心中贼之私欲
  闲思杂虑也是私欲
  人生在世,不可拘泥常规
  我们该追求什么
  如何对付恶
  不要操心
  获得幸福的方法:不要和外物对立
第六章  知行合一的修炼法门
  格物致知
  心即理VS性即理
  心外无理
  万物一体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为何说知行是合一的
  古人为何单独提知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念发动便是行了
  实践出真知
  良知就是判断力
  如何光复良知
  致良知:听从第一感觉
  致良知:听从内心的声音
  后记
《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目录:
序 篇 四句教——阳明心学的天机与纲要
第一章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心学的世界观
  一、心是万物的尺度
  二、心即世界
  三、善恶只是一物
第二章  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心学的人生观
  一、人人皆可为尧舜
  二、意志独立方有自尊
  三、内圣外王
  四、不过度,不执著
  五、有善有恶是习气所染
第三章  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心学的价值观
  一、良知是道德与智慧的直觉
  二、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三、王阳明的普世价值观
第四章  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的方法论
  一、四事规:阳明心学的四诫
  二、静坐:独处时的自我管理
  三、事上练就是练心
  附图
  附图
  附图
第五章  此心光明,内圣外王
  一、工作即修行
  二、放下“我”
  三、责人与责己
  四、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五、心学养生法
  六、心学之勇
  七、知行合一就是杠杆原理:撬动天地万物
  八、所以恐惧,良知不明
  九、阳明心学与情绪控制
  十、人生规划只能“致良知”
  十一、解决囚徒困境的“诚”
  附图
  附图
第六章  王阳明心学的命运
  一、王阳明心学的分裂——左派心学洪流
  二、光辉的断头台——何心隐
  三、心学巨子李贽
  四、心学在清朝
  五、心学改变中国
  六、心学让日本脱胎换骨
  七、王阳明心学的冲击波:在军事和管理领域的光芒
附 录 《大学》——阳明心学的源泉
后 记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目录:
不算序的序
王阳明家训VS曾国藩家训:中国古代家训的两种念头
第一编:王阳明家训
  王阳明家训:《示宪儿》
  家训一:勤读书
  家训二:要孝悌
  家训三:学谦恭
  家训四:循礼义
  家训五:节饮食,戒游戏
  家训六:毋说谎
  家训七:毋贪利
  家训八:毋任情
  家训九:毋斗气
  家训十:毋责人,但自治
  家训十一:能下人,能容人
  家训十二:凡做人,在心地
第二编:王阳明家书
  科举无妨圣学:《寄诸用明》
  尽人事,听天命:《示徐曰仁应试》
  走正确的道路,把道路走正确:《示弟立志说》
  真正的学习是在世俗中修行:《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寄正宪男手墨二卷》
  唯自谦才能自信:《书正宪扇?乙酉》
  “脱离习气”的自我管理术:《与克彰太叔》
  善是一种力量:《又与克彰太叔》
  再不学,就老了:《寄诸弟?戊寅》
  决定成败一在天理,二在人心:《上海日翁书》
第三编:王阳明家规
  儿童教育圣经:《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扩而大之的王阳明家规:《南赣乡约》
  儿童学习的法则:《教约》
  尽孝是尽心,而非表面的道理:《书诸阳伯卷?甲申》
  对荣誉转瞬即忘就是致良知:
  《读先师再报海日翁吉安起兵书序》
  家长要做良人:《客座私祝》
  为善就是磨练本心:《为善最乐文》
  王门四规:《教条示龙场诸生》
  良知人人皆有:《书诸阳伯卷?戊寅》
  朋友也要讲门当户对:《姚江王氏族箴?慎交游》
  厚待亲邻:《姚江王氏族箴?厚亲邻》
  让人洗心革面的宝典:《告谕头巢贼》
  以和为贵:《告谕庐陵父老子弟》

前言

  

    心学橫空出世
    如果老天爷在1508年高坐云端俯瞰人间,他会看到这一年发生在地球上的那些大事。在中国,大明帝国的实际领导人刘瑾创建了内厂,这是继明帝国三大特务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之后的又一更加残暴、更加摧残人性的机构;在日本,幕府掀起的内讧飓风归于平静;在欧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军队进攻威尼斯共和国失败;在中美洲,西班牙人把非洲的尼格罗人运到西印度群岛作为奴隶,美洲有“黑奴”自此开始。
    老天爷如果擦亮双眼仔细观看,还会看到未来的宗教精神导师马丁.路德正在威顿堡大学慷慨激昂地鼓吹他自己的宗教思想。如果他专心于中国,则会看到广西柳州的农民起义被血腥镇压,看到山东曹州的农民正在掀起抗暴的烽火,还能看到已上任三年的皇帝朱厚照(明武宗)正在紫禁城里不眠不休地纵欲。
    只有一件事,他可能没有看到,或者说,他不屑于看到。这件事发生在大明帝国贵州龙场(今修文县)驿站中,当事人是驿站站长王阳明,叫“龙场悟道”。多年以后,中国思想史把它定义为:心学的诞生。
    老天爷看不到,是因为贵州龙场在原始森林中,连目光最敏锐的鸟儿都看不到;老天爷不屑于看到,因为那时的心学还未散发它最耀眼的光芒。
    自心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同凡响。七年后,王阳明被明帝国的中央政府派到江西剿匪时,他的忠实门徒已达千人。在他1529年离开人间时,他的门徒已以万计。在他去世的五百多年中,真心实意地把他当作精神导师的伟大人物不胜枚举,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都是他忠实的拥趸。1513年,日本人了庵桂梧把心学带回日本,300多年后,日本人在王阳明心学影响下发动了举世皆晾的“明治维新”,摇身一变而成为世界强国。
    所有的一切都无可置疑地表明,心学是一门能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迅速强大起来的神奇学说。不过在1508年它来到人间时,恐怕只有王阳明一人认为它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和很多伟大思想的诞生一样,表面上看,心学诞生在电光石火间。
    1508年一个春天的夜晚,王阳明在睡梦中突然惊醒,像着了魔一样喊叫起来。他的两个仆从被惊醒时,他已开始自言自语:“是了!是了!圣人之道,从我们自己的心中求取,完全满足。从前枝枝节节地去推求事物的原理,真是大误。实际上,‘格’就是‘正’的意思,正其不正,便归于正。心以外没有‘物’。浅近而言,人能‘为善去恶’就是‘格物功夫’。‘物格’而后‘知致’,‘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知孝;见兄知弟;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这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倘若‘良知’勃发,就没有了私意障碍,就可以充足他的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充足到极点,就是‘仁’了。在常人,不能够没有私意障碍,所以要用‘致知格物’一段功夫去胜私复理,到心的‘良知’没有障碍,能够充塞流行便是‘致知’。‘致知’就‘意诚’了,把心这样推上去,可以直到‘治国’‘平天下’。”
    想到这里,王阳明感觉到胸中爽快异常,向着静寂的夜空一声长啸。这就是心学史的开篇“龙场悟道”,归纳为八个字则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用王阳明的解释就是,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能解决一切问题,不需要任何外来帮助。
    ……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理学迈进明朝时,在明朝各位皇帝的努力下,被打造成了国家意识形态。这个变异过程漫长但却相当顺利。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不久,就在那位充满神话色彩的刘伯温的建议下,全盘接受了元王朝的科举制。朱元璋在思想控制上比蒙古人狠一百倍,他把理学之外的所有学说统统列入异端,甚至是孟子的“吊民伐罪”思想都被他砍了。如此一来,理学一方面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使得凡是想通过读书改变人生的人必须接受,由此普及全国;另一方面,理学由此成了明帝国的唯一思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如你所知,一种思想被确定为国家意识形态后,就成了不言而喻的真理。由此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下面的刻板印象:一切都臻于完美,你只要在它那一套架构中调节自己的生活,补充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心灵,就一切圆满。本身,理学就有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在这一严密完整的体系中,一切问题都有答案,你不必再去寻找答案。实际上,在一个严密的体系里,你也找不到不同的答案。最有天赋的思想家就是最大胆的怀疑者。但你一旦怀疑,你就成了异端、叛逆。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时期,一个灵性十足的思想者朱季友对朱棣说,朱熹理学有很多缺陷,即使不抵制,也不能把它普及。朱棣咆哮道:“你真是儒家的逆贼!”这位异端受到了严厉的廷杖惩罚,屁股被打烂,割下腐肉几斤,由于走路的姿势很怪,好多年他外出都要人背着行走。显然,理学在明代,已经严重制约了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才华出众的思想家们只有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实践理学。
    明代最著名的理学实践家主要有以下两人。一个是山西理学泰斗薛碹,他对自己曾说过下面这段话而沾沾自喜:自有朱熹后,人间大道已明,不需任何多余的著述,躬行就可以了;另一位则是江西人吴与弼,他是圣人的奴隶,不仅仅恭维朱熹,而且恭维一切圣人。他经常梦到自己匍匐在周文王、孔子、朱熹的脚下聆听教诲。比如在他六十七岁那年的五月二十六日,他在日记中这样记载:“昨天晚上,我梦见孔子的孙子子思来访我。他说他是按孑乙子的命令来的,我感动得要死,也就在梦中醒来了。”吴与弼特别注重行,所以在他门下学习的人肯定是个出色的劳动力。但他的弟子中也有叛逆者,此人就是陈白沙。陈白沙慕名而来,几天过后就发现吴与弼没什么突破性思想,于是赖在床上,不去劳动。吴与弼就用棍子击打他,愤怒地说:“如此懒惰,怎么能做程颐、朱熹的门徒!”
    陈白沙细皮嫩肉,当然经受不起棍棒的考验,于是号叫着离开了吴与弼。当他肉体的疼痛还未消失时,他的精神更剧烈地疼痛起来。这种疼痛就是:朱熹的理学好像是错误的,他叫人到外面去“格物”而获得“天理”,纵然把外面的理格了,又怎么能和我的心意一样?朱熹注解的“四书”是天理,我去格它,结果我的心发现,他的注解有问题,可大家都说,他的话都是天理啊。这可如何是好?
    陈白沙无论如何都解不开这个心结,他从朱熹理学的殿堂里窜了出来,去探索陆九渊心学。
    要了解陆九渊心学,就必须和朱熹理学相参照。朱熹理学的修养方法是以读经书和持敬为主。所谓持敬,就是统一自己的精神,抑制人欲,经常自觉天理。它的实践方法就是静坐。如果说,“读经书”是知性修养法,那么,“持敬”就是实践修养法。朱熹认为,这两者必须要互相帮助、互相依存,才能达到幡然领悟天下事物之理的境界。陆九渊心学在修养上特别重视静坐,主张直观性的感悟真理。朱熹则重视读经书,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区别,就是在修养上,至于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得到天理,锻炼内心。
    陈白沙转投陆九渊心学,奠定了他明代第一位心学家的不容置疑的地位。不过,他是从朱熹理学逃到陆九渊心学这里的,所以他仍然没有解决朱熹理学的“格物”问题。事实就是这样:理学当时已经是一个完美、严密的体系,在它内部,很难产生独创型的学者。
    而当时是清一色的理学天下,想要在思想上被人瞩目,必须要从朱熹理学开始.王阳明当然也不会例外。
    那么,他是如何突破朱熹理学,一举创建王阳明心学的呢?
    让我们从头开始说起。

后记

  

    高中时读书,读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常心潮澎湃。唯物主义是一定正确的,但我特别喜欢唯心主义,与其说我喜欢唯心主义,不如说我喜欢“心”这个字。它灵动清新,“物”字和它一比,简直是头蠢笨的牛。
    教科书谈到“唯心主义”时,特意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王阳明的。说有一天他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
    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教科书严肃地批判道:“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坚决要不得。”
    我倒觉得这段话非常有意蕴,至少它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高大上”有趣味一百倍。
    后来,看到介绍王阳明的书,说他是刽子手。因为他在江西和广西剿匪,杀了好多革命的农民兄弟。
    再后来,我看了他的各种公正客观的传记和他的文集,发现王阳明其实是个很厉害的伟人。他值得我们学习。
    但学习他什么呢?
    恐怕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在绕着他的心学理论打转。依我之见,王阳明的心学不是理论,而是生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个发现就是这本书的由来。我是用王阳明自己创建的心学来解构他本人的一生,从而得出的结论应该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生存“天理”。因为他说了,人心是古今中外相同的。
    今天写王阳明,实属费力不讨好。太多珠玉在前,已先人为主,不至于班门弄斧,却有望风而动之嫌。然而还是在《帝王师刘伯温》一完稿就开始写王阳明,在读客公司盛亮编辑的督促下,前后修改数次,终于有此书现世。
    其实,我最奢望的是,现世的不仅仅是《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一1529)》这本书。还应该是王阳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