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We Chat红楼梦

  • 定价: ¥46
  • ISBN:978754742595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山东画报
  • 页数:262页
  • 作者:张青
  • 立即节省:
  • 2018-03-01 第1版
  • 2018-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部好玩、接地气、“零起点”也读得懂的《红楼梦》解读!洋溢着金风玉露一相逢式的智慧、灵感与想象!
    《We Chat红楼梦》是一本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集艺术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批评于一炉的准学术著作。张青说《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一首诗,一本哲学沉思录,一幅人情世态白描画”,她强调《红楼梦》中的对比和反差形成的艺术节奏感。她告诉我们,为什么贾母不喜欢宝钗,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贾政却喜欢赵姨娘,她描绘古代贵族的衣食住行,解析胭脂、沤子、梅花雪、冷香丸的制作成分,考证大观园里谁裹脚,谁是真学霸,不时地拿《金粉世家》《世说新语》《射雕英雄传》《围城》乃至《甄嬛传》《欢乐颂》等现代影视文学作品和《红楼梦》比附,用儒释道来诠解。

内容提要

  

    《We Chat红楼梦》收录了张青解读《红楼梦》的文章,看似各成篇章,实则主线鲜明,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解读为纲,成功穿起了对小说中各个人物、各个事件的解读。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可读性很强的书,得益于它的叙述。它的文字干净、明快,典雅、风趣,像一位好友在和你交流,告诉你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人近况。

作者简介

    张青,女,1977年生于江苏邳州,文学博士,齐鲁工业大学副教授。“余一段墨”微信公众号作者,以“余墨”为网名发表微信公众号文章30余万字。

目录

文艺女青年林黛玉
林黛玉有没有裹小脚?
七夕专号:如果贾宝玉与林黛玉穿越到今天,你还会喜欢他们吗?
如果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会出轨吗?
你要是林黛玉,你也得哭
三好学生薛宝钗
薛宝钗才是真学霸
中央空调贾宝玉
如果,有一个贾宝玉这样的孩子
宝玉站在潇湘馆的窗前,一定是心疼的吧
元妃为什么赐给宝玉和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
白羊座女生贾探春
如果探春能网购
元气少女史湘云
眇玉:加强版黛玉
没有触角的蜗牛:迎春
一锅红艳王熙凤
美也不自知,苦也不自知:香菱
从事贾府难度系数最高工作的人:平儿
漂泊亦如人命薄:尤二姐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尤三姐
是真名士自风流:邢岫烟
生于薄祚寒门的清明灵秀之气:晴雯
袭人才是林黛玉最大的情敌
鸳鸯这样的秘书,请给我来一打儿
知心姐姐:紫鹃
简单张狂心机女:芳官
戏班子里的一股清流:龄官
小人物与大历史:傻大姐
生活美学家贾母
贾母到底支持宝玉娶谁?
贾母和王熙凤:不得不说的故事
3+2夹心饼干中的2:王夫人
王夫人为什么讨厌长得“妖乔”的女孩子?
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
王家另一个不寻常的女人:薛姨妈
《红楼梦》里的丑角:赵姨娘
贾政为什么喜欢赵姨娘?
“大丈夫”刘姥姥
笨、狠、伪、俗:贾政
贾政为什么讨厌贾宝玉?
猪八戒一样的红楼人物:贾琏
呆萌雅污混合体:薛蟠
贾兰是个不受重视的孩子吗?
论起最佳副导演,我只服一僧一道
中国式贵族生活方式参考书:《红楼梦》
《红楼梦》里为什么要写江南甄家?
《红楼梦》中的两个中秋节
《红楼梦》中的秋天
梨香院: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千红一哭”与“万艳同悲”之精华:冷香丸
下雪的小雪日闲谈红楼“梅花雪”
《红楼梦》里的化妆品
后记

前言

  

    宋遂良
    张青曾经是我的学生,但印象中我并没有给她上过课。记得那时去系办公室取报刊信件时,常见她坐在那里一边读书一边接听电话接待来访,特别是节假日她值班的时候更多,规规矩矩,笑容温婉。后来才知道她是学生会干部且得票率极高,学习很棒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印象中她是一个好学生、乖孩子,但有一年寒假,不知因为一件什么事我给放假在家的她打电话,已经接近中午了,她妈妈接的,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张青还没有起床……但她很快就来接听了,想象中她是个睡眼惺忪披头散发的样子。我心里就想。这孩子身上似乎有一种被约束了的自由和丰富的反差。
    果然她毕业后去读了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又去一所工业大学教广告学,再去读了一个民俗学的博士,后来又成了行政和党委的领导干部。自由的个性、好奇的追求和杂沓的知识结构使她有点特立独行却又不动声色。她写的这本书便是一本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集艺术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批评于一炉的准学术著作(说它准学术是因为她采用了一些传播学的手段力求使它大众化)。她说《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一首诗,一本哲学沉思录。一幅人情世态白描画”(在这些方面她都有火花进溅式的论述),她强调《红楼梦》中的对比和反差形成的艺术节奏感。
    我在读这一篇篇的文字时。有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欣悦感,因此我肯定作者在忙碌中写作这些篇什时一定是心情快乐的,随心见性的,因而洋溢着金风玉露一相逢式的智慧、灵感、想象。例如她想象宝玉站在潇湘馆窗前的感受,对史湘云酷似东坡、元气满满的钦佩。说妙玉讽刺黛玉、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对袭人腹黑的入情入理、入木三分的手术刀式的解剖,对薛宝钗母女在黛玉面前演双簧的生动阐述,对尤二姐“停留与漂泊都不管”的惋叹和伤感,对赵姨娘可怜亦可恨的悲悯,对义薄云天的刘姥姥的赞赏……都有一种妙趣难与人说却说了出来的惊喜。
    张青在这本书里分析了《红楼梦》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在深入人物内心的同时,她自己超越时空。深深地介入了,融入了,以致情不自禁地要托人给晴雯带话,让她“防人之心不可无”;以致要指导探春如何网购、香菱应该觉醒自己的美。还说出“比喜欢宝玉更喜欢薛蟠”这样极端的话(我是不同意的)。
    她陷得很深呀,这说明她的写作纯粹是一种内心驱使的超功利的审美活动。我在得知她要写这本书时,曾提出让她读一读前辈和时下活跃的红学家著述的建议被她断然拒绝,她说她有意不看别人论《红楼梦》的著述,为的是保护自己的独立感受,无论对错深浅,都是无依无傍的性灵烛照。我觉得她做到了这一点。
    她凭什么这么自信?其中一点就是她对《红楼梦》像对自己的指纹一样的熟悉,她告诉我们,为什么贾母不喜欢宝钗,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贾政却喜欢赵姨娘,她描绘古代贵族的衣食住行,解析胭脂、沤子、梅花雪、冷香丸的制作成分,考证大观园里谁裹脚,谁是真学霸。不时地拿《金粉世家》《世说新语》《射雕英雄传》《围城》乃至《甄嬛传》《欢乐颂》等现代影视文学作品和《红楼梦》比附,用儒释道来诠解。她好像就是生活在大观园中的一个现代人。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可读性很强的书。这还得益于它的叙述。它的文字干净、明快,典雅、风趣,像一位好友在和你交流,告诉你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人近况。
    《红楼梦》研究在历经索隐派、考据派、曹学、秦学的种种热闹后。普遍认为还是要回到艺术,回到文本。这本书就是给这座宽广华贵的红学宫殿新添的一块彩色的瓷砖。它的特长是对人物形象的心理解析。对作品细节丰富内涵的开掘品味,它将招徕更多年青的《红楼梦》读者,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它的缺点是对《红楼梦》的社会意义讲得少了一些,体例、风格不是太一致。这就是我读后的感觉,请读者指正。请作者指正。
    2017.3.27于堪培拉

后记

  

    《We Chat(红楼梦)》的成书实属偶然。
    2016年,我心血来潮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余一段墨,并以“余墨”为网名每日更新文章,写了两个月之后就苦干没有题材,捉襟见肘。恰逢暑假,时间充裕,于是开始评论《红楼梦》,为的是给公号凑数。
    没想到写了十多篇之后,得到很多朋友的共鸣,甚至出现了“催更”的情况。又继续写了十多篇之后,一位朋友建议我写成一本书,恰好我也写得十分开心。就决定照着一本书的分量去写,最终写了五十余篇。连缀成这本小书。
    《红楼梦》是我最爱的文学作品,从十一二岁就开始读它,一遍又一遍,百读不厌。高考前最紧张的时候,我枕边放的是《红楼梦》。睡前随便打开一页读几分钟成为缓解高考焦虑的良方。
    大学念的是中文系,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是《论<红楼梦>中的“梦”》。之所以想起来在公号中评论《红楼梦》,大概就是因为对它比较熟悉,有的说,有的写。
    写作带给我巨大的快乐,以至于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写评论成为我忙碌一天之后最期待的事情。在跟读者互动的过程中得知,不少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年轻人因为看了我写的评论,开始对《红楼梦》感兴趣进而去读原著,这成为我写作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收获。
    为了不受已有研究的影响,写作过程中,我特意不看他人的研究论著,只从文本出发,凭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作,或褒或贬,全由己意,因此难免有错讹疏漏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恩师宋遂良先生为拙作作序,先生溢美之词,学生愧不敢当;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王一诺女士、王芳女士为本书付出的心血。她们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令我感动;感谢我的学生陈柯岑为本书创作的插画,使它成为图文并茂的作品;感谢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是我的第一批读者,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余一段墨”的粉丝朋友们,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
    张青
    2017年9月10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