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宁可孤独也不庸俗

  • 定价: ¥45
  • ISBN:978755961617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48页
  • 作者:(美)刘墉
  • 立即节省:
  • 2018-03-01 第1版
  • 2018-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千万册销量作家刘墉,首部半自传体散文随笔集《宁可孤独也不庸俗》,深情讲述70年人生心路。50余幅独家丹青墨宝,四色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全书精选刘墉50余幅画作,四色装帧,唯美排版,赏心悦目,值得珍藏。故事感人至深,字里行间承载了对人世的深情,温暖到落泪。生活是百味交集的融入,生存是草木禅心的领悟。刘墉在这本半自传体的书中,分享自己那段吃苦也像享乐的日子,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点滴感怀,教会我们心怀一份懂得和洒脱,深情行走在岁月间。“宁可孤独,也不庸俗”的主题,切中现实痛点。年轻时的我们,不怕辛苦,不怕孤独,只怕庸碌。而今年纪渐长,害怕辛苦,害怕孤独,倒是对庸碌的自己习以为常,还宽慰道平凡可贵。“宁可孤独,也不庸俗”切中年轻人的痛点,写给每一个在孤独中坚守自己的人,不从俗,敢坚持。

内容提要

  

    暌违三年,“励志教父”刘墉,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回望半生心路,讲述珍藏心间多年的故事,关于少时执着而生猛的爱情,关于挣扎的、遗憾的、令人动容的亲情,关于肝胆相照又惺惺相惜的友情。刘墉9岁丧父、13岁流落街头、16岁肺病休学,命途多舛,不断在困苦中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历经时间涤荡,才能体味人生百态,走过万水千山,才能洞悉世事真相。浴火少年,灯前舞剑,永远不被击倒,永远心怀热望,踌躇满志却能凌然向前。不从众,不媚俗,敢坚持,《宁可孤独也不庸俗》写给所有在孤独中坚守的人:宁可孤独,也不庸俗。

作者简介

    刘墉,他是知名作家,22岁获得新诗学会优秀青年诗人奖,其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
    他是知名主持人,27岁摘得金钟奖。
    他是高校名师,31岁开始在纽约圣诺望大学教书。
    他是知名画家,一幅画售价过百万。
    他是励志大师,被称为影响千万人的“人生导师”。
    他也是华人家教的典范,被称为“青少年心灵沟通专家”。
    他以自己的版税收入,在中国大陆地区捐建了四十所希望小学,还帮助众多大学生、中学生就学。

目录

序  浴火少年,灯前舞剑
浴火
母亲的金戒指
最后一口糖西红柿
灯火迷离的小巷
浴火
我是丙等生
云之泷
诗情
躲在纱帘后的摩诘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听雨
湖心亭看雪
花语
采花贼
冷香飞上诗句
梦见野姜花
画意
遥想西子当年
李唐老哥
郭熙老哥
公望老哥
米奇与米妮
短歌
鞋子
私奔
枕头
袖子

尚能梦否
用一生
附  小说
妻的导盲犬

前言

  

    浴火少年,灯前舞剑
    学生时代我作文很少拿高分。
    因为那时候要写八股文,而且最好能掉掉书袋,引用几句古人或“伟人”的话。这种题目我看了就头痛,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草草交卷。
    一直到今天,没有感动我是不写的。那感动又最好是突然的感动,让我感动得要命,非借着笔墨抒发不可。所以我很欣赏厨川白村说的“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我的文学作品确实是用痛苦换来的。碰到挫折,我写《萤窗小语》给自己打气;跟儿子大吵一架,我写《超越自己》平复彼此的情绪;被人欺骗,我气疯了,骂自己是猪八戒,接着按下怒气,写《我不是教你诈》;看到女儿愈走愈远,我写《爹地的小女儿》,边写边擦眼泪。如果说我的作品能感动不少人,真正的原因不是我的文章有多好,而是我自己先感动了自己。
    绘画也一样!我的经纪人最清楚,我画有些主题,像樱花、昙花,几乎画一张卖一张。但我就不画!也不是不画,而是很少画。因为没感动,我的笔就动不起来。
    感动常是排山倒海的。譬如樱花,前一天还光秃秃的树枝,一夜间突然盛放。让我看见倒吸一口凉气,天哪,怎么办?
    于是再怎么忙,我都会把别的事放下,赶去花下写生。一边画一边看花落,也可以说一边感伤“韶华不为少年留”,极力抓住美丽的瞬间。
    问题是我画的花都开不长,也可能正因为稍纵即逝,所以让我珍惜。譬如樱花,当我把写生的草稿转为完成品,那花期八成已经过了。昙花更是如此,那么多的花瓣、那么短的绽放,夜里八点开,十二点已经渐渐合上,我再有本事能写生几朵?又能有本事一年画几幅?
    看山看水也一样!少年时看山比较容易感动。而今“五岳归来不看山”,非碰上“奇山异水”不会动心。从另一个角度想,当我遇到动心的山水,就好像饿了好久的人,爬着滚着也得“大口吞下去”。
    这绝非夸张,我有照片为证!去年登黄山,为了在某个特殊角度写生,我曾一手抓着铁索,一脚钩着栏杆,几乎悬在半空中作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大概是艺术家都有的坚持。我有个朋友的儿子爱摄影,居然一人爬到布鲁克林大桥的顶上拍照。朋友全家去黄山,半天找不到儿子,突然听人喊:“危险哪!”抬头惊见儿子正吊挂在悬崖上。
    所幸我的画不见得都需要实景的感动,常常读古诗词也会怦然心动,那很少因为景物表面,而多半是因为景物背后的血泪深情。
    我的儿子刘轩,那“轩”怎么来的?是我读苏轼悼亡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汩干行……”得来的。我也曾把那首词意作成画.很成功,道理简单,因为感动!
    这本书里的文章和绘画常常来自同样的感动,也就是一个感动袭来,写不够,还要画;或者画不足,还得用文字抒发。
    《浴火》就是切肤之痛,那是写我少年时的灾难,一声砰然巨响,我没了家,也告别了童年。我过去虽然多次提到那次失火,但是直到五十五年后的今天,才终于敢面对记忆中的烈焰焚身,画出来,而且画得美!
    《灯火迷离的小巷》是我应联副约稿写成的,我必须谢谢编辑,他们是作品的催生者,很多深藏的东西,像我被抢劫、到派出所做证、小太保说他破处时邻居妈妈的暧昧表情,都因此浮现。
    我也画了那时的小巷,窄窄的、破破的,竹子拼成的屋顶上晒着菜千和咸肉,巷道上横挂着睡衣、三角裤。炊烟呛人,恶犬狂吠,帮派械斗,武士刀出鞘……
    还有那幅《夏目园趣》,画的虽然只是两只小鸟吃西红柿,写的却是父亲临终颤抖的嘴唇和我的自责。
    《云之泷》也一样,表面写的是早年乌来的风景和令我心动的泰雅族美少女,其实讲的是对流金岁月的伤逝。
    至于《听雨》那篇文章,最能写出我对人生的感怀,而且我用这个触动从“听雨歌楼”“听雨客舟”到“听雨僧庐”,一口气完成三张痛快淋漓的作品。
    《妻的导盲犬》虽然是极短篇的小说,但跟我熟识的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在真实世界里谁是导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