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我到新疆去

  • 定价: ¥59.8
  • ISBN:978755961789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94页
  • 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
  • 立即节省:
  • 2018-03-01 第1版
  • 2018-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库尔班江·赛买提著的《我到新疆去》是一部纪实图文作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故事,其中包括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杨敏德,姚明的恩师、CBA主教练李秋平,上海援疆医生彭晓春等三十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他们到新疆去各自有着不同的理由:事业、爱情、自由、回家……却共同见证了新疆的美丽与神奇、多元与包容,也让我们明白:民族差异和空间距离并不是障碍,而新疆,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

内容提要

  

    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这都是关于新疆的真实,也构成了我们认识新疆和了解中国的两个视角。这一次,让从新疆来的人,为你讲述到新疆去的人们。他们到新疆去各自有着不同的理由:事业、爱情、自由……他们的故事,是新疆的美丽与神奇、多元与包容的有力见证,也让我们明白:民族差异和空间距离并不是障碍;而新疆,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库尔班江·赛买提著的《我到新疆去》是一部纪实图文作品,讲述了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故事,其中包括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杨敏德,姚明的恩师、新疆男篮主教练李秋平,上海援疆医生彭晓春等三十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媒体推荐

    看新迎时,新疆有时很远很陌生;看这本书时,新疆却很近很熟悉!
    ——白岩松

作者简介

    库尔班江·赛买提,维吾尔族,新疆和田人,资深纪实摄影师,独立制片人,导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北京“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4年中国“年度优秀青年摄影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访问学者;参与拍摄了《舌尖上的中国2》《自然的力量》《森林之歌》《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时尚圈》《牦牛》等多部纪录片。出版图书《我从新疆来》《我从哪里来》《我到新疆去》,被国内众多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常春藤高校收藏。作为总制片人、总导演和总策划拍摄制作大型纪录片《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

目录

前言
序:我到新疆去
张信刚:从梦想到现实
陈宗振:我把青春交给新疆
王世杰:不了新疆情
《挑战》
李秋平:凝聚力是夺冠的重要动因
安钟旭&史记芳:相遇改变了我们
黄震飞:一个不务正业的商人
《相逢》《探索》
周丽娜:因为爱情收获了新疆
阿超:让更多人像我一样爱上新疆
丹尼尔:在平静中努力探索
《拓荒》导演手记
刘思思:我在新疆跳钢管
王中杰:传承石油人的铁人精神
黄昌辉:坚信这里未来的路很长
《探索》
徐东良:丝绸之路是我一生都要做的研究
陈长青:新疆的阳光给我们带来希望
刘铭庭: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而来
《灵感》
王小东:让建筑长出来
沙图:马语者
王劲梅:把琵琶带回起源的地方
《跨越》
小萨:去新疆是最好的安排
韦泽纯&罗彪:如何登上爱情这座高峰
邢睿:新疆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
《机遇》
彭晓春: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
王磊:新疆是中国未来的滑雪天堂
杨敏德:去新疆是我最骄傲的决定
约瑟华:用探索把新疆变成家
王浩:努力做到无怨无悔
玛丽娜:每天到新疆去
《回家》
谢胜利:回到我音乐的家乡
王蒙:这边风景——忆新疆
跋:江汗格

前言

  

    多年以前,我在新疆的一个戈壁小城做采访,听到的一个故事,让我感慨良深。
    六十年前,小城里来了第一支建设队伍。那时候,这里还没有城,只是一片戈壁滩;这支队伍也不是一支普通的建设队伍,队伍里的士兵都是从朝鲜战场退下来的。很快,他们挖地窝子,用干打垒的方筑墙。渐渐地,这里有了小城的模样,周围竖起了钻井的铁塔,甚至还有了一个十字路。
    有一天,十字路上突然响起了音乐声。小城的声音单调已久,除了钻井铁塔深处的岩石撞击声,就是一年到头不停地刮过戈壁滩的风声。
    现在,十字路上突然出现的音乐声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身尘土的士兵,如今的建设者,纷纷从地窝子和干打垒里钻出来,有的人手里还端着吃了一半的午饭——窝头和稀饭。
    那一天,十字路上聚集了大量的人。大家注意到,十字路的中间新立了一根木杆,木杆上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音乐声就是从这个喇叭里发出来的。
    几乎所有的建设者都认识这个喇叭——曾经是他们的宝贝。这是几年前,这支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军战利品。转业的时候,他们辗转万里,把这个美军的喇叭带到了遥远的戈壁滩。
    在那个戈壁小城最初建设的日子里,这个喇叭成了人们生活的中心。他们从里面听到了来自家乡的戏曲,听到了遥远的首都北京的消息,也听到了前来视察的首长的讲话。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在午休的时候,都会端着饭碗,聚集在喇叭的周围。这个从美军那里缴获的喇叭,成为他们和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
    很多年过去,当年的那个干打垒小城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极其现代化的城市,多年占据中国城市人均GDP第一名。现在的戈壁上不仅绿树成荫,而且还有一个巨大的湖泊。
    我到新疆去是一个巨大的话题。多少年来,无数的人抱着不同的心愿和目的去往新疆。对我来说,这个曾经在十字路的喇叭就是一个关于去新疆的隐喻。
    我到新疆去,“我”是谁?“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对我个人而言,新疆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我曾经自己开车,走遍了新疆的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昆仑山深处,甚至阿尔金无人区、罗布泊无人区。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生。
    “到新疆去”是一种人生选择。为什么去?怎样去?去了新疆以后又有怎样的人生故事?
    在寻找拍摄的人物和故事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在新疆见过的那些人,他们的面貌、说话的方式,甚至走路的样子。我期盼着在《我到新疆去》中能够看到我曾经熟悉的那些人的影子。

后记

  

    诞生,是我从2014年到现在每一年的主题,有一本书的诞生,有一部纪录片的诞生,有一个公司的诞生。2015年7月6日,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作为创始人,我成了这家公司的父亲。
    于是我的梦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责任。学会对一个团队负责,学会对每一个人的人生和梦想负责,成了我新的人生旅程。
    江汗格,“江”指区域内的所有水道;“汗”指可汗,古代对首领的尊称;“格”指表现出来的品质。这三个字结合在一起,意指在某一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王者_样的品质和领袖般的风格;这三个字也代表了我对这家公司的定位、标准、期许和愿望。我希望“江汗格”是一个能够做出高品质的文化产品的品牌;。是一个拥有王者品质和领袖风格的团队,是一个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也希望江汗格文化在文化媒体领域能够融合多种不同文化,制作和组织出有世界影响力水准和格调的产品和活动。我也在以此作为目标,誓打造一个具有专业拍摄和制作技术,并具备科学管理理念的影视制作团队和文化传播品牌。
    无论是创始人,还是父亲,都是一种责任的开始。我原来只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而现在我需要去带领并培养一个团队,去启发大家的梦想,并且共同完成它。在我的脑海里,《我从新疆来》是三部曲,我想用三部以不同角度来讲述的影像故事,把新疆人的故事和中国人的梦想都表达出来,这是我一开始就很确定的想法。新疆这片土地是包容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地抱在一起;这片土地也是可以实现你想要实现的梦想,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片土地会用另一种方式提升你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你也可以作为一个见证者,亲眼见证新疆的发展。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新疆的发展特别快,这里一定会是我们国家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口地。我也希望这三部曲可以让大家理解新疆没有文化是神秘的,也没有疆土是异域的,那是一个集多元文化为一体的精彩的地方。我也想用这三部曲表达那句话:我们拥有同样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不是客人。
    迄今为止,关于新疆的宣传,新疆的多民族、多元文化,这些基本都停留在文字层面。每当我翻阅一些旅游网站,去过新疆的人都在跟大家说,那里跟媒体描述的不一样。新疆的常居民族是四十七个,世居民族是十三个,但通过媒体,我们往往能了解到的只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少数情况下会有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将如何去呈现?《我从新疆来》第三部将以人们的真实故事,来描绘各民族文化与传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并给大家呈现出新疆的多民族分布格局。
    于是,“来”“去”“生”,便是《我从新疆来》三部曲的主题。 2017年春天,我带着《我从新疆来》新老团队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大型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的策划会。2018年1月,《我到新疆去》关机。 2018年1月12日,《我到新疆去》宣广会在上海举行。2018年4月初,《我到新疆去》首映式将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 2018年4月中旬,《我到新疆去》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及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至此,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拥有两部制作精良的大型纪录片、多部文化短片,拥有一个阅读量随时上1 00000+的微信公众平台“我从新疆来”,以及一个集策划、制作和宣广能力于一体的团队,同时还有多个短片、电影和系列短剧的项目亟待有慧眼的伯乐加入,和我们一起实现。   我要把我生长的疆土上的多元文化,用我自己最擅长的影像的方式,展示给所有人。 所以,我在路上,一直在路上…… 感谢让我拥有爱的我的家人。 感谢这部纪录片的全体主创人员。 感谢参与这本书编辑过程的江汗格的兄弟姐妹,他们是迪拉·塔依尔、古力飞热·艾克热木、阿布德吾力·阿布德热西提。 感谢我在工作上坚定的左膀右臂,他们是江汗格的另外三位合伙人:乃菲莎·尼合买提、肖洪、马新军。 最后,献给在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生活和工作的热爱这片土地的每一位新疆人,献给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位知青和援疆干部,献给每一个“到新疆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