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军 事 > 军 事 > 各国军事

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

  • 定价: ¥42
  • ISBN:978754731264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页数:306页
  • 作者:沙青青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不是抄,不是拼,不是剪,它是一本通俗原创史料性丰富的历史作品。
    生动细致的文字、大量鲜见的历史档案原件以及实地寻访的照片,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展示了作者的历史学研究功底和情报研究特色,大量的档案文献照片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既有史料价值又有可读性。
    沙青青著的《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从国民性、民族性着手,全面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与狂妄直至败亡的历史,对于残留在日本肌体中的军国主义阴魂也提出了警示。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的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战争、如何走向战争,又如何记忆战争?
    甲午战争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快车道,乃至最终“暴走”。
    “战争”成为近代日本社会的最重要,也是最沉重的关键词。
    沙青青著的《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通过对档案文献的挖掘,结合实地寻访的所见所闻来呈现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二二六政变、侵华战争及日本无条件投降等历史片段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以既有的学术成果为基础,辅以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解说,进而为读者揭示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过程并探究当代日本人的战争记忆又是如何被形塑的。

媒体推荐

    从国民性、民族性着手,全面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与狂妄直至败亡的历史,对于残留在日本肌体中的军国主义阴魂也提出了警示。
    ——徐静波  资深旅日媒体人
    本书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展示了作者的历史学研究功底和情报研究特色,大量的档案文献照片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既有史料价值又有可读性。其研究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在研究方法上的探索创新也值得为之喝彩。
    ——陈超  上海图书馆馆长

作者简介

    沙青青,专栏作家、学者。长期关注中日近现代史,近年专业研究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学术刊物。长期受邀为《上海书评》、《文汇学人》、《新京报》、《东方瞭望周刊》及“澎湃新闻”等新旧媒体撰稿。致力于严谨而不失生动的历史写作,并辅之以“情报研究”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与解读。

目录

序一  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
序二  日本的军国主义从何而来
第一章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铃木内阁
  《波茨坦宣言》
  迟来的“圣断”
  第二次“圣断”
  宫城事件
  七十年后
第二章  203高地
  走向战争之路
  “步兵的战争噩梦”
  旅顺围攻战
  “尔灵山”
  胜利的阴影
第三章  奔驰在狂愚之路上
  大正德谟克拉西时代的终结
  清君侧
  “尊皇讨奸”
  四日政变
  审判
第四章  “民族切腹”的开始
  九一八往事
  天皇的统帅大权
  从不扩大主义到全面侵华
  近卫的抉择
  军部独大
第五章  “支那通”的历史宿命
  暴行
  思想轨迹
  “满蒙是生命线”
  侵华急先锋
  缩影
第六章  “自团”:游荡的军国幽灵
  “以德报怨”
  惊讶的英国人
  蒋介石的坐上宾
  人间绝对之恶
第七章  军国与靖国
  国家神道
  军国主义的遗产
  反对者
  靖国史观
  “崇高的牺牲”
第八章  新时代的“二二六”
  “我可以傲慢吗?”
  三岛由纪夫的“二二六”
  押井守的“二二六”
  往何处去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前言

  

    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
    我的“80后”同事沙青青先生在其新书《暴走军国》付印前让我写个小序。校订中的电子版稿子是用手机、电脑在碎片化时间中看完的,只是囫囵吞枣,但让我惊喜的是这个研究成果展示了一种大胆的研究方法创新:历史研究、图情研究和文化研究被有机地融合了,更是国别研究的一个范例。
    沙青青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却直接进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竞争情报部门从事情报研究工作,但在本职工作之余他并未放弃历史研究本行。我们曾经交流过历史研究与情报研究的相似点:在文献资料中搜索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或者基于这些信息分析推理获得的结论支持或影响某种观点或决策。因此,两者都需要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我也曾期待他做一些跨界的探索创新,把历史研究和图情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次他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研究就是很好地展示了历史学研究功底和情报研究特色,大量的档案文献照片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规范翔实的注释提供了丰富的线索,信息量极大,彰显其严谨。
    沙青青在这本“小书”中还运用了文化研究方法,把与近代曰本军国主义历史密切相关的电影、动漫、诗歌、文学等文化元素自如地引入分析研究中,不仅让历史研究、情报研究鲜活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历史与现实发生了互动,这种观照中折射出的光芒让我们可以更立体地认识曰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更让我感叹的是,这样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国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的国别研究。最近几年,伴随着大国外交、“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们国家需要对世界各国增进了解和理解。虽然美日等大国一直是我国学者们研究重点,但是研究方法、视角等都还比较单一,仍存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现象。如何全方位、多学科、持续性、高质量地开展国别研究还是挑战。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是提高国别研究水平和质量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沙青青先生通过这本“小书”作了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他把历史研究、图情研究和文化研究有机地融合起来,深入系统地剖析了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发展历史,既有史料价值又有可读性,其研究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在研究方法上的探索创新也值得为之喝彩。
    我期待他继续一往无前地探索创新,把历史研究和情报研究的杂交优势保持下去。
    陈超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
    2017年11月6日于上海

后记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在“暴走”一词的条目下可以读到这样的解释:“指在室外长距离快速行走”。如“草根”、“达人”、“宅急便’’等词汇一样,“暴走”也是近年从日语中借来的外来词。在日语中,“暴走”则是“失控”的意思,既可用来形容人事物的异常,也隐含莽撞冲动之意。用来形容二战前后的军国主义日本可谓恰如其分。
    2016年初秋,去了一次长崎。
    步出长崎和平纪念馆,只需两三分钟的路程就能走到“原爆点遗址”。遗址北面是长崎和平公园,公园内有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赠送的和平纪念雕像。当我走出公园时,忽然听到从远方传来一阵阵年轻人的欢呼呐喊声。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欢呼声来自山脚下的长崎县立棒球场。或许是一时兴起,15分钟后我已经坐在球场的观众席上,眼前则是正在努力比赛的热血高中生。不过,自己的思绪似乎还停留在原子弹爆炸前后的历史之中。七十多年前的此刻,这群棒球少年的祖父们、曾祖父们可能正在太平洋、东南亚或中国战场作战,杀戮或被杀。正是这场愈演愈烈的对外侵略战争,最终把日本引向了军国主义的歧途,也将长崎这座城市送上了原子弹的祭坛。
    2010年时,曾在学术刊物《历史研究》上发表一篇名为《九一八事变前后苏联对日政策再解读》的论文。实际上,从2008年以后,我已开始大量接触与日本对外战争与侵略扩张有关的历史文献,之后出于研究兴趣就继续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近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道路?哪些事件成为日本滑向军国主义的关键事件?在这些关键事件中,有哪些历史细节值得进一步探究?当今日本社会又是如何记忆那段历史的?这些都是我所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本书所讨论的话题。
    某种意义上,这本“小书”算是近些年自己围绕这些问题的阅史笔记,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这个庞大主题的一些浅薄思考,供各位读者大家参考。本书中既附有大量档案文献的剪影,也有本人在各地历史遗址游历时拍摄的实地照片,希望借此能让读者们对文中所描述的种种历史细节有更直观的认知。而每章后所附的注释文献除了是为符合学术规范外,也是希望借此为感兴趣的读者留下进一步了解相关领域史料与研究成果的线索。
    本书之所以能问世,首先应归功于编辑彭毅文小姐。若无她的鼓励与鞭策,这本“小书”肯定不会这么快就完稿。感谢负责本书设计的张琪小姐,她别具一格的设计为这本书增色不少。最近三四年间受邀在《上海书评》《文汇学人》《东方嘹望周刊》等报刊以及“澎湃新闻”这样的网络媒体上撰文数十篇。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本书的主题,整理了相关资料并提炼了观点。因此,要特别感谢这些曾向我约稿的媒体友人,他们是郑诗亮、李纯一、黄琳、饶家荣、马睿等。在成书过程中,有幸得到众多良师益友的指正与帮助,我必须向朱敏洁、徐静波、李若愚、贾敏、徐晓青、梁顺龙、程衍棵、杨一、赵铮、村濑秀竹、天海无尽、新井田朗子、龙浩磊(Jon Howlett)等各界友人表示由衷的谢意。当然,我还要感谢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领导、同事的帮助与指导。 最后,我还要向章骞先生表达由衷的谢意。章骞生前曾是我的同事,亦是志同道合的好友。章先生早年留学日本,精通各国军事史尤其是海军史,更是国内该领域首屈一指的专业研究者。他在撰写《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不列颠太阳下的美国海权之路》的过程中都曾将初稿拿给我,希望听取我的修改意见。在与他的讨论过程中,我总是受益良多,获得了不少写作灵感。如今,却再也没有机会请他来指正我的这本“小书”了。这或许是我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最大的遗憾之一。 希望这位瓦尔哈拉勇士的灵魂能继续在北海的波涛上无畏飞翔。 沙青青 2017年盛夏于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