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每一天梦想练习

  • 定价: ¥42.8
  • ISBN:978754048606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文艺
  • 页数:380页
  • 作者:另维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世界,一拨人做梦,一拨人梦想成真。另维是那个敢于做梦,并能用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自律,让自己一点点梦想成真的人。
    她7岁入作协,高中成为腾讯NBA主播,用18个月由小城学渣逆袭世界名校学霸,做过四大的审计和奥美的公关,23岁年薪百万。她永远热气腾腾、光芒万丈;偶尔低谷,也能以快的速度找到出口、自我修复。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大神,一切你羡慕的人生,都充满汗水和眼泪。另维说:“我希望50岁时我能这样总结人生:梦想、家庭、事业,我全都付出了所能付出的大努力。我遇过很多困难险阻,无可奈何,但我从未向生活妥协。”
    另维著的《每一天梦想练习》是一本关于青春和梦想的书,书里那些发足狂奔努力改变人生的故事,会成为我们迷茫、低谷、不甘平庸时闪闪发光的指路灯。

内容提要

  

    另维著的《每一天梦想练习》是一本年轻人写给年轻人的励志书。作者另维,18岁只身前往美国读书,用18个月实现“学渣”到学霸的逆袭,秉着“既然凤毛麟角存在,为什么不能是我”的信念,以极小的概率从鱼龙混杂的社区学院转学至全美排名前列的华盛顿大学。从小城襄樊,到上海,广州,大阪,首尔,西雅图,加勒比,亚特兰大……她辗转去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梦想也好,爱情也罢,她渐渐明白一个道理:真正使自己痛苦的,不是迷茫,而是失去眼里的光。她听取一位老友的忠告:当走脑怎么走都觉得生活不对的时候,试试走心,做你最想做的事。因为走心,她如愿得到喜爱的工作;因为走心,她完成了这本一直想写出的“真正的好书”;因为走心,她与真爱在途中相遇;因为走心,她渐渐活出了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现在,她把自己蜿蜒前行最终蜕变的故事写到书里,送给同样有梦想、渴望活出人生能量的你。她相信,不断寻求解决方法和全新可能的人,人生会精彩如书,自带主角光环。

作者简介

    另维,本名温暖
    90后,白羊座
    就读于华盛顿大学,会计、心理学双学位
    作家、走遍全球的旅行体验师
    七岁入中国作协,八岁进鲁迅文学院,十二岁起为杂志写小说,十六岁开始在《萌芽》上发表文章,十八、十九岁两次“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
    前腾讯NBA主播,驻波特兰开拓者现场记者,做过四大的审计、奥美的公关
    已出版《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目录

01 Study 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如何不虚度年轻时光?——名校大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成功学生的失败人生,失败学生的成功人生
  那个不会穿的女孩的面试
  糊弄过的,早晚要还
  那个想太多的高中生
  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02 Self-discipline 成功的人,是自律的普通人
  悔恨录:只长年龄,不长见识的人
  成功的人,是自律的普通人
  心理学:如何快速学会自律
  心理学:工作和健康,真的需要二选一吗
  减肥是最简单的自律练习题
  来一盘好玩的心理学
03 Choices 他们为什么长成了儿时梦想的样子
  他们为什么长成了儿时梦想的样子
  斜杠青年:怎样一个人拿5份工资
  除了朝九晚五,这世上还有很多赚钱的方法——年薪百万的旅行体验师
  这个时代,没有铁饭碗,也没有不务正业
  我的少年贪玩史
04 Passion 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怎样的感觉
  年薪百万的本科毕业生是怎样生活的
  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怎样的感觉
  两分钟的赢家
  少年,请热爱你最后的莽撞
  2000万人的城市,我们都有自己的位置
  尾声
后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1 十八岁:祝贺你高中毕业,不听话的大人
    这是我刚满十八岁的时候,写的高中生活总结和大学生活目标。
    那时候我热衷于规划未来,给自己规定了六个“希望”。
    那时候我还没见过美国是什么模样。
    现在是2010年7月19日下午2点,我结束了上午的直播工作,回家煲汤烧菜自我解决午饭之后,惬意地躺上床,打开枕边夹了书签的《马丁·伊登》,喝一口茉莉蜜茶,窗外的天一片澄蓝。
    距登机还有三十天。
    日子充实而自由,长假很长。
    一、我希望你不负过往的努力
    过去一年都在漂泊辗转。
    北京,武汉,上海,香港,襄樊,一座城市连一座城市。
    我租住小区里廉价的地下室,寄住大学女生宿舍,躺在火车上度过一夜一夜又一夜,偶尔回家。
    我要备考,赶考。
    家乡的新东方没有国外考试部,于是我背井离去,多少年来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小城故事,在顷刻间天翻地覆。
    我和陌生的人一起上陌生的课,简陋潮湿狭窄的房间里,我窝在床上夜以继日地背单词,我的生活只剩一大摞厚得令人发指的OGI和题集,原本还算优势的英语课打击得我体无完肤,我每天都在不停听完全不知所云的听力,对着录音机大声自言自语,拼命训练三十分钟500words+的打字速度。
    我打中文很快,但一换成英文,手指就不听使唤。
    我对着明明会做,却时常因为看不太懂而出错的数学题欲哭无泪,对着最擅长的作文,因为没办法用另一种语言写出漂亮句子抓烂了头发。熬不过去的时候,我就把留学路上已经攻克的关卡一个一个写在纸上,数一遍,告诉自己已经走很远了,马上就考试了,胜利就在不远方。
    十七岁这一年,因为发生了太多事,日子漫长得好像怎么也过不完。
    但还是过完了。
    从漫长的黑暗里探出头来,突然终于喜欢上了一直都自卑又普通的自己。
    二、我希望你继续写下去
    查分,写陈述报学校,签收I-20,一个人再跑北京面签。
    VISA到手的时候,已经停笔将近一年。感觉一生都没有停过这么久。
    终于登录QQ。重新盘算起已经落了灰的写文计划。
    我一直相信,七岁的中国少年作协,八岁的鲁迅文学院,一连串三四年的“中国少年作家杯”,高中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所有的奖项、发表与肯定,“小”字当头是唯一的原因。 年龄的噱头写在姓名前面,文章的质量便不再是人们关怀、关心的了。 好在,我清楚自己真实的水平。 2004年我给自己取了“另维”这一名字,从路边论斤卖的旧书摊拾起一本叫《心情花园》的小杂志。顺手翻到末页的约稿信,脑子里莫名其妙蹦出一句“这我也能写啊”开始,好像无所事事的生活一下子就充实了。 放学不回家,滞留在租书社里收集杂志内页的约稿信,买本子,写小说,放学回家用电脑打出来,发邮件,一边等消息一边写新小说,没完没了。一天接一天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马不停蹄。 我唱歌不好,不爱逛街,卡五星学不会,喝酒也不行。KTV、出去玩、聚餐……他们培养感情的一切项目都使我出丑,连跟女生手挽手都会莫名尴尬。我像一个小病孩儿,融不进我出生长大的家乡。我羡慕护着我的、谁都喜欢的人精儿同桌古小吉,可是我成不了她。 我只能把自己关在写作的小世界里,守着孤独的小领地默默长。 我在投稿论坛里认真学习他们强调的格式。 打开我的邮箱,标题上的“【投稿】”字符垂直排列,无比整齐。我把它们一一投出去,然后看它们一封接一封石沉大海。 不是不难受,不失望,不质疑自己。 好在,熬到十二岁下半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对石沉大海麻木了。 怎么中稿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管怎样,我不要我写的故事一边只在班上传阅一边还得提防班主任没收,自娱自乐还要忍受被班主任突然出现在窗边连着本子一起收走撕掉的恐惧。 如果它们能变成铅字,出现在报刊亭、图书店,出现在襄樊以外的更大世界,被更多人看到,班主任就再也没有办法凭一己之力毁掉我的心血了。 我太知道我想要什么了。 于是我继续打字,发邮件,写小说。写小说,打出来,发邮件,没完没了。 渐渐地,我开始收到退稿信。 我收到的第一封退稿来自当时还在《星光少女》的小狮。 …… 她每一年暑假前的最后一堂班会,都会把这张纸发给学生。 白纸黑字在手上,问问自己过去一年都做到了吗?未来一年有什么要修改的吗? 纸上的内容,一生一共有三次机会修改和调整,用一次少一次。 毕业的告别班会,老师会把这张纸作为礼物送给每一个人。 有人欣慰,有人痛哭。 同样四年,有人成了十八岁时渴望的自己,有人辜负了十八岁的自己。 不管结局如何,日子都是一去不复返的,谁也不能重新来过。 我想:这样的大学班主任我也想要啊! 可是我没有,怎么办呢? 自己来。 从此,我养成了每年一总结,每年一规划的习惯。 在新年第一天,一个人安安静静坐下来,打开手账,一条一条罗列这一年想做的事情,像个小仪式。 比如,想去普华永道实习,想去首尔大学修韩语课程,想旅行五次,想读二十本课外书,看五十部电影,想写一本书。 然后,把这些事情塞进日历里。 怎么塞呢? 拿普华永道的实习举例子吧。 稍微搜一下,就知道普华的全职实习一年开放两次——寒假和暑假,寒假我在上课,计划删除。 时间线公开透明,暑假实习七月开始,六月出结果,五六月面试,三四月开放网申。 如果打算四月网申,我至少要从二月底开始刷题库,每周一套。记在二月的日历本上。 如果七月到九月在北京实习,最好五月开始打听租房,才有可能避开旺季抓瞎,选择多,价格好。五月日历本再记一项。 一年二十本书,就是平均大约十八天一本,也就是说我只剩十七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如果一本书五百页,今天就要读完三十页。 如此规划一下,一年还没开始,已经陕要排满r。 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怎么过,都在本子上清晰表现。 我在《心理学:如何快速学会自律》里写过,社会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有个自我调控理论,说人的意识思维容易忽略没有具象化的东西,因此人的目标越具体,执行起来越容易。 我暑假要进四大,我今年要读二十本书……这些模糊的概念在大脑里,很容易被无限滞后。等人们在最后关头想起它们,往往已经为时过晚。 如果把目标拆分成一件一件具体可行的小事,塞在每一天的to-do-list里,大脑处理它的方式,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 试试吧。 规划人生听起来玄乎,其实不难。 过好每一天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