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典著作 > 经典著作 > 学习与研究

马克思的20个瞬间

  • 定价: ¥35
  • ISBN:978720815120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页数:237页
  • 作者:肖鹏
  • 立即节省:
  • 2018-04-01 第1版
  • 2018-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肖鹏著的《马克思的20个瞬间》所呈现出的马克思,不仅仅是那个高高在上、深谙理论、学术渊博的伟人,而且更像是我们信得过的大朋友,他那平易近人、接地气的一面,仿佛给了普通人一股力量,让大家相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马克思能帮助我。
    这是一部“青年人写给青年人看的青春版马克思传”。

内容提要

  

    肖鹏著的《马克思的20个瞬间》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中的二十个经典瞬间,在他一生的某个特定时刻,他经历了什么?他在思考什么?他的经历和思考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些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回答。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熟悉的陌生人——1818年,童年卡尔
第二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1835年,人生志向
第三章  文艺青年变学霸——1836年,大学生活
第四章  哲学博士炼成记——1841年,博士论文
第五章  初入职场遇苦恼——1842年,报社工作
第六章  幸福终于来敲门——1843年,新婚燕尔
第七章  穿越时空话手稿——1844年,哲学革命
第八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1845年,新世界观
第九章  旷世宣言惊风雨——1848年,不朽宣言
第十章  贫穷不限制思想——1849年,流亡伦敦
第十一章  指点江山论中国——1853年,关注中国
第十二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1857年,批判事业
第十三章  观察历史的慧眼——1859年,唯物史观
第十四章  使命责任重于山——1862年,革命导师
第十五章  谁与我生死与共——1866年,伟大友谊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病危书——1867年,鸿篇巨著
第十七章  国际歌由此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
第十八章  活化石也有春天——1877年,转向东方
第十九章  他永远地睡着了——1883年,与世长辞
第二十章  马克思从未离开——2018年,名垂青史
参考书目
后记

前言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多是从思想政治课堂上初识马克思的。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似乎显得有点“高冷”:表情严肃、思想庞大,只可“远观”而难以“亲近”。诸如此类的马克思的形象还有许多,有作为政治家的马克思,有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有作为神话或被神化的马克思……
    马克思到底是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展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马克思,更要通过这些事迹及其紧密关联的思想,重新认识整体、全面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体认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下意义。
    这部《马克思的20个瞬间》就是试图解答这一问题的书。作者团队别开生面地从马克思200年间选取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瞬间,以点彩画法的方式,勾勒出一个生动的马克思形象。
    他出身优渥,却选择站在穷苦人民的身旁呐喊发声,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优越生活而四处流亡,甚至饱受贫穷和疾病之苦;
    他17岁时就树立了“为人类而谋福利”的思想境界,并以这样的工作和职业为人生志向,为此他不惜抛弃那些资本家和政客给他的“铁饭碗”,大半生都在书斋里埋头研究和写作;
    他是一个高智商的哲学博士,精通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学与意识形态,却用毕生时间和精力批判资本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领导工人运动而四处奔走;
    他的结发妻子曾是一位高贵美丽的贵族小姐,他的忠实朋友曾是一位聪明睿智的工厂管理者,他们却愿意陪伴马克思完成他的事业和使命,与他共同经受人世间的所有冷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恰恰是马克思波澜起伏的一生,塑造了他的光辉人格,产生了他的科学思想,铸就了他的伟大事业。
    对于多数人而言,自第一次接触马克思开始,还有这种感受:马克思的理论,特别是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不太好理解,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究其原因,我们在学习这些理论时,脱离了马克思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因此这些思想往往看起来非常深奥乃至枯燥。
    正因为如此,这部书的作者希望尽可能还原马克思在思考、创立这些思想时的现实环境,带来栩栩如生的画面感,以帮助大家进入马克思生活和思想的“现场”。这样一来,当我们再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剩余价值学说”等问题时,也就相对省力、轻松一些。
    更为难得的是,在“回到过去”的同时,本书的作者团队时刻不忘“关照当下”,让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能够冲破时空的局限,将马克思“摆在眼前”来思考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面对争抢头条的热点与评论、微信转发的传闻与杂谈,我们必须具备马克思的“批判方法”;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掌握马克思的“实践品格”;甚至对于当前在青少年中间流行的“佛系生活”来说,我们都要一起看看马克思在种种困境面前始终斗志昂扬地拥抱生活的态度。
    本书的写作“初心”是“给90后讲讲马克思”,如今的“90后”群体正是20多岁青春韶华的年龄,而马克思正是在不到30岁时写下了《共产党宣言》,这不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且他也由此确定了为人类解放而工作的志向。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90后”是真正的“同龄人”。因此,针对“90后”群体的特点,这部书进行了写法上的创新,用青春化的语言和青年人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书中穿插运用“小贴士”“哲人说”“提问角”“观天下”四个板块,将若干必要知识背景、名家哲言、聚焦问题、当代发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活泼明快的叙事节奏。对于读者而言,不啻为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
    本书的作者团队全部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80后”青年教师,他们体现出青年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宣讲者的风采,他们身上有着严谨与深刻、热情与活泼、生动与幽默,因此由这些青年人书写具有新时代面貌的马克思主义,再为合适不过。当然,这部书仍然存在着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充实和完善的地方,但如果它确实能够把马克思生平和思想中的关键问题启发和提示出来,它就有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让“90后”以及更年轻的一代了解马克思的目的,在于认识马克思思想的真理性,确立起信仰的坐标。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从马克思身上汲取人生智慧、人格力量,像马克思那样活得充实而精彩。
    伟大的人物都是相似的,伟大的精神也是相通的。让我们从马克思那里领略伟大,让我们在新时代向着马克思指引的目标继续前行。
    是为序。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曾峻
    20]8年4月12日

后记

  

    这是一部真诚的书。我们有幸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选取了马克思从出生到今天的20个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瞬间”,用点彩画法勾勒出马克思生活与思想的画卷,并将它奉献给各位读者。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80后”青年教师与学者,我们深知马克思的魅力并不仅仅是“挂在墙上,高高在上”,他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一个可以从枯燥的政治课本中走出来,拍着我们的肩膀跟我们称兄道弟的人。无数次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都会停下来出一会儿神,眼前浮现出马克思的形象,想象着他是大笑还是『贲怒,或者他会跟我们说些什么。
    这也是一本匆忙的书。在全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小心翼翼地转换着节奏,把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穿插起来并且共同呈现出来,避免“以辞害志”。但是无奈时间有限,许多地方还显得比较粗砺,没有精雕细琢,将它作为给马克思老人家“拜寿”的礼物来说,未免显得有些稚拙了。我们也期待各位同行和各位读者多多提出批评意见,指明不足之处,以便我们这些初窥门径的青年学者尽快成长和提高。
    本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八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青年教师共同完成。其中,章新若(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负责第一、六、十章,朱叶楠(哲学教研部博士)负责第二、十一章,何莹(哲学教研部博士)负责第三、九章,李育书(哲学教研部副教授)负责第四、十三章,王强(哲学教研部教授)负责第五、七章,肖鹏(哲学教研部博士)负责第八、十四、十九、二十章,赵恩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负责第十二、十五、十七章,甘梅霞(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负责第十六、十八章。全书由肖鹏统稿和修改。
    本书得以面世,离不开诸多专家的悉心帮助指点。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对本书的推进鼎力支持,并为本书作了精彩的序,教务处副处长昌平对团队的组建多方协调,尽心尽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黄力之教授、王公龙教授、张春美教授、陈胜云教授为本书认真提出了修改意见,严谨细致;上海人民出版社王为松社长、周峥主任为本书严格把关,沈骁驰编辑为本书耐心编校;东方广播中心主任孙向彤、策划部主任杨叶超、编辑陈敏等广播专业人士为本书制作了别开生面的音频节目,同时在录制过程中给予了很大帮助,阿基米德FM首席执行官王海滨、首席内容官高兴、编辑周洁对本书以及音频节目的推广也非常用心,因为他们的努力,大家现在可以随时扫描书中二维码收听语音版的内容,在此一并谢过!
    肖鹏
    2018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