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我的大学/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 定价: ¥32
  • ISBN:978755551038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远方
  • 页数:263页
  • 作者:(苏)高尔基|译者:...
  • 立即节省:
  • 2018-01-01 第1版
  • 2018-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创作于1922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作者以此为创作背景,描绘了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艰辛成长历程,反映了在沙俄专制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及劳苦大众艰难生存的真实写照。
    承接《在人间》,《我的大学》描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青年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在小说的开头,他告别年迈的外祖母,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初到喀山时,阿廖沙没有稳定的栖身之所,生活十分困窘,不得不与人共用一张床板。为了填饱肚子,他在码头、面包店、杂货店四处打工,面对残酷的现实,上大学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梦。

内容提要

  

    高尔基著的《我的大学》叙述了16岁的“我”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完全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的经历。在那里,“我”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抓住一切可读书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经过长期思想探索,更加坚定对革命的信念,最终成长为了一名坚定的战士。
    小说以其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和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征服了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心。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勇敢前进。并告诫读者“苦难是一所大学”,“人是在艰难与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附录:母亲(节选)

前言

  

    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舒畅愉快,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别人和自己。
    ——马克西姆·高尔基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创作于1922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作者以此为创作背景,描绘了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艰辛成长历程,反映了在沙俄专制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及劳苦大众艰难生存的真实写照。
    承接《在人间》,《我的大学》描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青年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在小说的开头,他告别年迈的外祖母,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初到喀山时,阿廖沙没有稳定的栖身之所,生活十分困窘,不得不与人共用一张床板。为了填饱肚子,他在码头、面包店、杂货店四处打工,面对残酷的现实,上大学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梦。
    不过,居住在贫民窟及轮船码头的艰苦工作,成了磨炼他的一所社会大学。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广阔大学里,他接触到了两个对他有着重大影响的人,其中一个是杂货铺老板捷里柯夫。在捷里柯夫的邀请下,阿廖沙加入了一个由大学生和有志之士组成的秘密革命团体,在杂货铺的藏书室里接受各种思想的启蒙和教育,对人生的意义及世界的认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另一个是从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洛马斯。洛马斯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对革命有着坚定的信仰,而且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在他的影响下,阿廖沙阅读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大量革命民主主义进步书籍,思想上日趋成熟,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
    喀山的4年求学经历漫长而难熬,小说中有一段阿廖沙的自白,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其内心世界:“在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在苦难面前,阿廖沙没有随波逐流、沉沦堕落,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求知若渴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年少的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苦难实际上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财富!在沙皇专制统治时代,阿廖沙以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当时俄国劳动民众的生活和思想现状——既有庸俗、空虚、无奈、挣扎,也有善良、乐观、吃苦耐劳等美好的人性化的一面。
    在小说中,作者高尔基把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贯穿其中。阿廖沙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俄国新一代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也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严峻的生活使高尔基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时代人类,在这段历程中,我们可以间接地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是如何在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同甘苦共命运,亲身经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以及顽强自学,掌握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最终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的高峰。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也表达了他对俄国丑恶现实的憎恶,以及努力探索新生活的热切追求。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炼了他的斗志;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也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这种不平凡的经历成就了高尔基,也催生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问》和《我的大学》。
    创作《我的大学》时,高尔基已经年过半百,他用尖锐的笔墨真实地再现了记忆的精华,把俄国社会的丑恶与黑暗深刻地揭露出来;用现实主义手法、充满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这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激励了几代人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气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