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芥川龙之介小说精选

  • 定价: ¥39.8
  • ISBN:978750574144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友谊
  • 页数:230页
  • 作者:(日)芥川龙之介|...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2018新版《芥川龙之介小说精选》,收录《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等!黑泽明《罗生门》电影原著小说,夏目漱石、村上春树一致推崇!善与恶不是相反的,而是相关的!
    高端超感滑面封面纸,内文典雅轻型纸,内外双封面,装帧精美,高端大气!版式疏朗,设计唯美,是您书架上的颜值担当。回归阅读,回归文学本身!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才华横溢、学力丰厚、思想深刻、气品高迈、文字清丽,在艺术琢磨上颇有功力的作家。其《罗生门》是一个关于生存与命运的故事,一个关于可能性的故事,一个关于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故事,一个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本书译自日本青空文库,精选芥川龙之介15篇短篇小说,完整涵盖其才华横溢的前期、古今并陈的中期和痛切告白的晚期代表作,力求立体展现芥川的生涯和内心世界。

内容提要

  

    《芥川龙之介小说精选》收录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鼻子》等15篇小说。其中《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虽篇幅短暂,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然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俳号我鬼,日本短篇小说巨擘,被评为“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鬼才作家”,是新思潮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有现实主义倾向。1922年发表《竹林中》(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原作)、《六宫小姐》,文坛地位达到高峰。1927年发表《河童》《某傻子的一生》等,留下遗言“对将来模糊的不安”后服安眠药自杀。
    1935年,好友菊池宽为了纪念这位文豪,设立“芥川赏”,现已成为日本重要的年度文学奖项之一,并与“直木赏”齐名。代表作包括《罗生门》《地狱变》《鼻子》《竹林中》《河童》《齿轮》等。

目录

译本序
罗生门
竹林中
橘子
鼻子
戏作三昧

海市蜃楼
地狱变
毛利老师
秋山图
西乡隆盛
舞会
开化的丈夫
蜘蛛之丝
黄粱一梦

前言

  

    芥川龙之介其人,若不知其小说家身份,仅透过黑白照片拜见真容,或许很难想象这位天庭饱满、相貌堂堂、目光深邃、气质潇洒的男子,会在由而立之年迈向不惑之年时不负“龙”吟之威的文坛成就中主动赴死,只留下那些至今仍震撼世间的、大大小小的华彩篇章,任由它们长啸九天。
    “最聪明的处世法,乃是既看轻世俗,又活得与之不相矛盾。”这句话出自格言式评论《侏儒警语》。只此一句,文人的敏感性和通透性便表露无遗。在专门研究芥川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中,不乏将他的主动赴死归结为“矛盾心理”的阐述。矛盾促生出思考,思考转化为创作,创作诞生出作品,作品生发出美。在极端的语境下,说是“矛盾创造了美”,亦不为过吧。
    在矛盾转化为美的过程中,思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芥川并非一位以丰富的自身经历来书写人性的作家,他幼少读书,涉猎广泛,创作时,素材便信手拈来——或从历史故事中来,或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中国小说中来,或从自身见闻中来。芥川自书中走入人生,在人生中见识到与书中理想相矛盾的现实,遂对现实产生思考,对当时日本社会文化的变革产生困惑和失望。例如《秋山图》,就是借由前后矛盾的同一事物,来探讨“什么是永恒的价值”。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所著《瓯香馆集》中刊有篇目《纪秋山图始末》;《秋山图》一文,据此写来。试看《纪秋山图始末》中烟客先生初次在张氏大宅中见到画作时的描写:“其图乃用青绿设色,写丛林红叶,翕赧如火,研朱点之,甚奇丽。上起正峰,纯是翠黛,用房山横点积成。白云笼其下,云以粉汁澹之,彩翠烂然。村墟篱落,平沙丛杂,小桥相映带,丘壑灵奇。笔墨浑厚,赋色丽而神古。”芥川文中亦保留此段,只是取白话文体裁。毫无疑问,五十年前的《秋山图》确是真迹。那么,五十年后,为何同样的人面对同样的画却犹豫起来,无法判定真伪,甚至怀疑眼前这幅为赝品呢?
    五十年前,萧索的张宅主人对这幅画几乎采取顶礼膜拜的态度,与人论画时,竟“像未经人事的少女般脸红起来”,虽受重金诱惑,亦不曾卖画换钱;五十年后,华贵的王府主人不但对张氏之孙“尊为上宾,唤出姬妾,奏乐助兴,盛宴款待,赠以千金”,还将画当作展示道具、满足虚荣心的工具。这正是古典艺术遭遇现代社会所产生出的矛盾。应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呢?“那张奇妙的《秋山图》不是清晰地烙在心里了吗?就算它不存在,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不是吗?”——真正的艺术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这才是永恒的、无法取代的价值。同样是取自中国,《黄粱一梦》讲述的却是另一类主旨。唐传奇《枕中记》经芥川演绎,引申出了更加丰富的人生哲理。在这篇小说的末尾,芥川借卢生之口表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因人生如梦,才需真活。人活一世,唯愿此生精彩纷呈,方不辜负自己。”何等洁净纯粹的认识!芥川经常对人生、对人性表示蔑视,同时,又常常对人生、对人性感到喜爱。他的通透也表现在参透生死轮回、善恶祸福、因果报应的概念上。《蜘蛛之丝》仅用不到两千字,就将佛教观念表达得一清二楚。短篇小说作成这样,已臻化境。
    芥川创作小说,不单追求挖掘深刻的立意,也注重打磨完美的技巧。在《艺术及其他》一文中,他指出:“艺术家须力求使作品完美。如若不然,献身艺术便全无意义。完美并非指读来完美无缺的作品,而是指在艺术上彻底实现每一个细分发展出的理想。”在前期创作中,他抱定艺术至上的创作理念。完美表现这个理念的,当属《戏作三昧》和《地狱变》这两篇。《戏作三昧》中的马琴身处江户时代,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作家正在撰写一部最伟大的著作。然而,他面临着许多困境:去泡澡时,遇到品位肤浅的狂热读者和语言恶毒的伪读者;回到家,性格油滑的书商正等在家里,商人的言行严重伤害了身为艺术家的他的自尊心;对书商下完逐客令后,忆起曾因来信请求拜师遭到拒绝进而恼羞成怒侮辱自己人格的青年后辈;好友华山来访,边鉴赏画作边听其劝解也没有放松心情,反而增添了不安;乘兴写起《八犬传》,却进行得不顺利……此时,外出的一家人回来了。天真烂漫的小孙子给他的内心带来极大的慰藉,他回到桌前,文思泉涌,下笔有神。他的眼中已“没有利害得失,也没有爱恨之情,只有不可思议的愉悦感,一种感激之情。不懂这种感激之情的人,又怎能品味到戏作三昧的甘美?”沉浸在艺术世界中一心一意追求某种境界的马琴,正是芥川本人的真实写照。
    在另一篇表现同类主旨的《地狱变》中,生活在平安时代的主人公良秀,结局却凄惨许多。这个故事被改编成漫画、动画、电影,内容可谓深入人心。为绘制地狱变相图,夹在亲情和艺术中的良秀为追求艺术上的完整,选择牺牲女儿,摒弃人性。最终,他画出了一幅稀世杰作,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地狱变》被看作芥川在追求艺术上的一个缩影,也是芥川文学必读之精品篇章。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放弃、不妥协,这样的精神,在小人物身上也有所体现。《毛利老师》中就塑造了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任凭再怎么其貌不扬,对于教育的热忱和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还是使得这位老师的形象高大起来。就连那唯唯诺诺的个性,读来亦觉得亲切,正如你我身边随处可见的人那般。译这篇时,译者眼前每每浮现出刚开始学习日语时遇到的一位老师。那位老师一样其貌不扬,讲话略显啰唆,然而抄写板书时工工整整,讲解问题时细致入微。多亏这位老师,译者才将枯燥的学习过程坚持下来。可见,“天生的教育家”的确存在。
    与“坚持什么”相反,还有一类作品,则表达了“怀疑主义”这一主旨。笛卡尔曾说:“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真理探索者,那么,只要有可能,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你有必要对所有事物至少怀疑一次。”芥川本人亦在《小说作法十则》中阐述:“对于任何事物,我都是一个怀疑者。”虽然芥川和笛卡尔的探讨方向有些不一致,但大体上说,怀疑主义是这样一个倾向:它是工具,不是态度;它是手段,不是立场。在《西乡隆盛》中,老人通过让青年亲眼看见一位活脱是西乡隆盛的人来使青年怀疑起自己曾十分笃定的历史假说,并抛出皮浪怀疑论的核心——搁置争议。即,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老人称,记录历史时,记录者会自行做出取舍,导致历史真相成为“无法辨清真伪”的暧昧状态。在表达不可知论的概念上,或许《竹林中》诠释得更加精准到位。一件凶杀案,三个嫌疑人,七份证词。出于各自的目的,嫌疑人都在自己的故事版本中撒了谎,使得一件脉络清晰的案件成为永远不可能被解开的悬案。真凶是谁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若我们所见之客观世界中的真实来源于他人的语言,一旦这些语言信息真假难辨,我们所相信的“真”也会随时崩塌。1950年,这个故事被电影大师黑泽明搬上银幕,并改名为“罗生门”,故事中的人物从竹林中移到了罗生门下,与另一名篇《罗生门》做了完美融合。从大的方向上看,《罗生门》与《竹林中》一样,都是冷静地将人性和利己主义剖析出来,展示在读者面前。家仆本不欲成为强盗,然而在目睹老妪拔女尸头发去换钱的举动后,终于抛开道德约束,以自己也要讨生活为借口,抢走老妪衣服,成为真正的盗贼,贯彻了利己主义。而在《鼻子》一文中,实际上,是利己主义者们在左右内供的鼻子长短。他们习惯于将长鼻子的内供摆在下方供自己俯视取笑。一旦内供的鼻子正常,便刻薄起来,希望他重拾不正常。芥川极力揭露人性之恶,也努力描绘着人性之善。比如《橘子》和《秋》这两篇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前者我们很熟悉,至少,译者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曾有收录。读到那几个金灿灿的橘子从车窗落向小女孩的几个弟弟身边时,不知怎的,这一幕竟成了瞬间凝固的油画画作,在译者脑海中驻扎多年,至今不能忘怀。《秋》中的姐姐为让妹妹幸福,忍痛割爱,让出了爱人。三人重逢后,虽然妹妹已将爱情凌驾于亲情之上,姐姐仍旧什么也没说,只是带着对往昔姐妹情的怀念,默默离开了。除此之外,本书中还收录《舞会》和《开化的丈夫》这两篇反映明治开化时期西方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的作品,表达了人生无常、如夜空烟火般转瞬即逝的主旨。《海市蜃楼》则是他殁前不久的作品,显示出阴郁的基调。辞世之念,或许此时已露端倪。
    一代文学“鬼才”已逝,然而,他的作品终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积满灰尘,摆在神田一带的旧书店角落里,徒然等候读者的光顾”。非但不是如此,去世后仅八年,世间便以他的名字设立“芥川文学奖”,这也成为纯文学奖的代表奖项。若他泉下有知,或可得到一丝宽慰。
    芥川的作品早有全集译作出版。此次新译,目的在于精选芥川的经典篇章集结成册。翻译过程中,译者与这些流芳短篇面对面,又一次做了对话,心中雀跃不已。若您通过阅读本书,也能对这位大正短篇文豪兴起一股朦胧的意识,进而主动通读他所有作品、细细品味他给人精神上带来的震撼与启发,作为译者,便不胜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