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 > 遗传学、生理学

基因(不平等的遗传)

  • 定价: ¥58
  • ISBN:978750868074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360页
  • 作者:(美)道尔顿·康利...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道尔顿·康利、詹森·弗莱彻著王磊译的《基因(不平等的遗传)》探讨了很多引人入胜的话题,比如,基因如何导致了遗传上的不平等?又如何同环境结合起来相互影响。每个人的智商、经济水平、社会地位、教育水平、配偶选择上的差异到底源自哪里?又如何才能进行改变?

内容提要

  

    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对遗传学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先天与后天之争快要到了终结的时刻。在过去十年里,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掀起了一场基因组学革命,他们无所畏惧,力求勾勒出一幅人类社会的蓝图。
    道尔顿·康利、詹森·弗莱彻著王磊译的《基因(不平等的遗传)》展示了在基因学、遗传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所发现的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因祖先血统不同而产生的遗传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不同于我们所称的黑人、白人之分;遗传基因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社会地位高,而有些人社会地位低。
    遗传基因并不总是为“基因统治”推波助澜,反而常常是社会流动的引擎,抵消了社会的一些弊病。越来越多的人如今选择与自身受教育程度相似的人结婚,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当下人们的择偶与繁衍后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混乱且复杂。这些例子只是这本兼具启发性与趣味性的书的冰山一角。此书还涉及诸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譬如探讨基因个性化教育以及未来的生育方式。在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利用基因测序公司提供的廉价基因分型服务来了解自己和后代拥有哪些基因。
    此书展现了基因组学如何改变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家如何试图从个体与社会层面结合先天与后天因素,融贯、全面地来理解人类行为。

媒体推荐

    两位作者掀开了社会科学前沿领域一个令人激动的新篇章,谱写了一卷精彩纷呈、洞悉万千、匠心独具的好书。
    ——史蒂文·平克 哈佛大学教授,著有《心智探奇》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研究基因的作用一直是阻挠重重又备受争议。此书是一次令人振奋的探索,是对贫困、不平等以及社会流动性感兴趣的人必读书目之一。
    ——格雷戈里·克拉克 著有《后代崛起:姓氏与社会流动史》
    基因组学已经改变了很多科学领域,更可能带来全社会的进步。康利和弗莱彻出色地介绍了基因组学,并深入分析了它对于一系列重要话题的潜在影响,包括种族、智商、医学、社会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等。
    ——吉恩· E.鲁滨逊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卡尔·沃斯生物基因研究所主任
    社会科学家需要基因组学,不过他们更加需要一种能尊重人类个体和文化活动的心理复杂性的基因组学。虽然目前尚未实现,但是此书为这条道路带来了曙光。
    ——艾瑞克·特克海默 弗吉尼亚大学
    据我所知,这是一本把遗传学和社会学的交叉领域中浩如烟海的材料出色地整合在一起的著作。阐述精妙、富有想象力、知识含量很高。
    ——迈克·J.沙纳汉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这是一本视角新颖、恰逢其时的书。康利和弗莱彻利用全新的研究成果,辅以精选的逸闻趣事,将宏大的话题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是蓬勃发展的社会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一部著作。
    ——科尔特·米切尔 密歇根大学

目录

第一章 欢迎来到社会基因组革命的时代
第二章 遗传力的稳定性:基因与不平等
  遗传力估计哪里出错了
  遗传力的第二春——为什么它对政策很重要
  学习与遗传力共处
第三章 既然遗传力这么高,为什么我们找不到?
  冲击一:候选基因研究
  冲击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遗传力缺口处的碎片:需要时间去推敲的计算法则
第四章 美国社会中的基因分拣和变动
  你愿意嫁给我和我的基因吗?
  笨蛋进化论会成真吗?
  后乌托邦噩梦还未来到
第五章 种族是否有遗传基础?用全新视角看待世界上最惹人非议、最荒谬的问题
  从当今的美国看历史上的遗传进程
  量化基因多样性
  祖先差异是重要因素还是随机误差
  各大洲祖先是真的,说明了什么?
第六章 基因国富论
  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织
  国家发展理论的新议题:遗传学因素
  基因经济学的出现
  向理论深处探索
  遗传学和战争与和平
  自然选择、突变和健康
第七章 环境的反击:个体化策略的机遇与挑战
  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以智商为例
  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另一个挑战
  利用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来改善生活
结论 走向“基因统治”?
  想想孩子
  遗传学与择偶
  迈向个体化环境与政策
  敏感遗传信息的公开性
  越匹配,越幸福
后记 遗传统治的崛起—?
附录
  附录1 什么是分子遗传学?
  附录2 降低遗传力估算值的另一种尝试:采用全
  基因组复杂性状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
  附录3 一种尚未实践的思路:主成分分析与家庭样本结合
  附录4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遗传力缺失中的潜在作用
  附录5 环境因素对种族间不平等的影响
  附录6 基因型填补
致谢
注释
索引

后记

  

    一对大龄父母在医疗机构的某间办公室中,屋子里摆满了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模型,墙上也挂着社会分层关系的图解。但它却不是妇产科医生或者儿科医生的办公室,而是属于一位生育遗传分析师的。遗传分析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兴医疗专科,凡是高端的生育诊所都至少有1名相关人士坐诊。在最新一轮体外受精中,医生已经获得了32个有活力的胚胎,父母要从中选一个出来。怀着焦急的心情,他们仔细阅览了诊所对于每个胚胎各项指标的评测结果。这些胚胎中半数都有心血管疾病或是精神分裂症高发的可能,所以很容易就把它们排除了。这样还剩下16个胚胎可供选择,其中有10个是女孩。由于这是二胎,所以这对夫妇想生一个男孩来跟他们2岁的女儿瑞塔做伴。在剩下的男性胚胎中,医生认为其中一个的寿命会显著地短于其父母和姐姐,同时还有一个胚胎有超过1/4的可能患有不孕不育症。考虑到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孩子,他们希望尽可能抱上孙子,不愿承担这份风险。
    现在还剩下4个可以选择的胚胎。这几个胚胎的患病概率、身高与BMI的评测结果几乎一致,区别在于大脑发育情况不同。其中预期智力最高的一个可能达到150左右,最差的一个则“仅有”130左右。若是在数十年之前,130左右的智商足以保证他在任何行业游刃有余。可到了如今的自主选择胚胎时代,智商130只不过略高于平均水平而已。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只有智商达到140以上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高智能的领导者。与21世纪初的“从娃娃抓起”棚比,培养孩子的美貌、运动和表演能力可是要“从胚胎抓起”了。
    鼓励自主选择、自我指导的优生学,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生育遗传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但依然免不了权衡一番。例如,假如你想要尽可能提高孩子的智力,那么得到高智商的同时,他/她罹患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或者从社会性状的角度权衡,高风险、高回报的观点同样适用于生育遗传学。智商可能对人生成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为了获得这些高认知水平的遗传性状,你可能就要付出其他方面的代价,比如情绪不稳定或者缺乏同情心。
    在这种背景下,智商最高的胚胎同样也更容易患上高度近视乃至无法逆转的失明,这可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自1988年《人类遗传学》开始刊登相关文章以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智力与视力之间这种顾此失彼的关系,至少可以说是有根据的假设。但是这似乎无法阻止过去数十年人们对于智力最大化的疯狂追求。’在控制大脑与眼睛的基因作用下,智商会与其他性状产生关联,从而导致高智商畸形儿的出现。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抑制追求高智商的热潮。(当然,也有人说既然晶状体还在,戴不戴眼镜与智商有所联系这一说法就只是个笑话):
    生殖遗传学早期的拥趸并未考虑到基因多效性这一基础性的力量,也就是说,同一个基因会对多种表型产生影响,而不只是一种。一个人在身高方面的遗传潜力越高,同样也意味着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大。罹患癌症的风险与得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成反比,这种现象有两大原因:第一,你若是被其中一种病困扰,另一种就不会再来折磨你(即一个人不可能被不同疾病杀死两遍);第二,一个人若是在细胞再生(如再生神经元)方面有很强的能力,那他的细胞也更容易分裂过快,乃至失去控制(也就是癌症),反之亦然。。在对诗人与画家等艺术家进行研究后,我们也发现其基因组中创造力分数与抑郁症分数密切相关。 早在21世纪初,科学家就已经能预测家庭的动态机制了。其中的一部分研究指出,相较家庭之间,多基因分数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家庭内部更强一些。遗传分数在预测兄弟姐妹间的差异时表现得更为出色,若是预测随机个体间的差异便稍逊一筹。以教育情况为例,就平均情况而言,一个人与兄弟姐妹的分数如果有一个标准差的优势,那么他或她可能就会比其他人平均多接受半年的教育。但是,如果是两个陌生人之间,这个数字就要缩小到l/3年了。 社会进程的巨大变化不只体现在家庭中。近年来,高度专业化的寄宿制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寄宿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考虑到自己的遗传分数会影响到孩子,从而产生未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送孩子进入培养机构,以便根据基因型为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环境。这种形势是受遗传学影响而形成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这也是21世纪初旧金山、曼哈顿等地私立幼儿园遍地开花的原因。研究表明,除了父母或孩子自己的基因型外,整体的基因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基因型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其实也取决于身边人的基因型。 与长得较高的罂粟或是色彩更加亮丽的野花更易得到授粉不同,“与众不同更有利于繁殖”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这个时代的人。研究揭示了基因型的同伴效应,也就是说,和那些基因型与你相同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更有利的。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你都能看到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婚姻。2000年,医疗是同行结婚比例最高的一个行业,有30%的护士选择的伴侣也是护士。 这种“人以群分”的现象不应该持续下去。进化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有性生殖的意义就在于保持种群中的差异性。相比无性生殖的物种,有性生殖的物种繁衍后代时只把自己的一半基因传递下去,这也使它们更容易产生遗传漂变,或受到环境影响(如快速进化的寄生虫)。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会进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存活下来的后代身上会集中优势基因,同时有害基因也随之剔除。这就是有性生殖为何会促进自然选择。当然,这也是生殖遗传学快速实现的基础。 让我们回到最初提到的那个诊所,社会遗传学顾问建议这对大龄夫妇选择与大女儿瑞塔最相似,而不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胚胎。如果这个孩子与姐姐的免疫特征比较接近,那么将来输血和器官移植就会比较方便,不必担心引起排斥反应。可惜的是,这对父母终究没有听取医生的建议,还是选择了智商150的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