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在北大听国学课

  • 定价: ¥39.8
  • ISBN:978752080196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商业
  • 页数:223页
  • 作者:杨静琳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们选择了梁漱溟、陈鼓应、胡适、林语堂、熊十力、钱穆、李零、章太炎、梁实秋、鲁迅十位国学大家,从不同的思想流派出发,把前人的思想观点结合自己的解读加以选编,从而形成了这本《在北大听国学课》(由杨静琳著)。
    推广国学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成长。国学的精髓有太多依旧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如儒家的“仁政”、道家的“顺应自然”、墨家的“尚贤、尚同”与中国佛学的“众生平等”等,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提要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修身”、“齐家”、“治国”,成为一个品性高尚的人,从而为我国社会建设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翻开杨静琳著的《在北大听国学课》,你会感受到这些国学大师口中的千年国学是怎样的异彩纷呈。

目录

第一堂  梁漱溟讲新儒智慧
  “孝亲敬祖、忠君报国”的儒学
  孔子,人能弘道
  梁漱溟先生详解孔子十四个态度
  “儒分为八”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与时俱进的新儒学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儒学
  建立“中国公民儒学”
第二堂  陈鼓应讲道法之路
  道家在先秦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小孙子背《道德经》
  老子的“心灵鸡汤”
  庄生晓梦与人生
  来自道家的养生之法
  道家给中国注入了四种精神
  会通中西:从庄子到尼采
  道家之风从古代吹到今天
第三堂  胡适讲兼爱的追求
  墨子其人,心怀天下
  影响深远的“尚贤”、“尚同”说
  “行知并重”的墨家主张
  墨学对科学的影响
  墨学对军事的影响
  墨家对逻辑学的影响
  墨学的没落与消亡
  宣扬“全盘西化”却独垂青墨学
第四堂  林语堂讲以法证黑白
  关于法家“君臣关系”的解读
  法家核心思想的三大原则
  韩非子: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古人的维权意识
  《咎子》的法治目的
  “法治”非“法制”
  “监狱”制度的完善
  王安石变法因何失败
第五堂  熊十力讲佛法箴言
  什么是佛
  佛教在我国的发展
  “十二因缘”与“三皈五戒”
  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
  三法印,四圣谛
  修禅的基础和方法
  小议轮回的六种苦
  佛教的平等理念与当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第六堂  钱穆讲观史知兴替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概述夏朝的社会文化
  细数商朝的天文历法
  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
  史书的“体例”和“体裁”
  编年体与纪传体
  通史与断代史
  中国的历史精神
第七堂  李零讲周易宇宙说
  《易经》不但是群经之首,更是群经之史
  漫谈《易经》的筮占
  《周易》的源头,数字卦
  《周易》,孔子选定的经典
  从《周易》的角度看中国
  “阴阳说”的再创造
  “五行说”的解读
  易学遗产:象数与义理
第八堂  章太炎讲中医之道
  秦汉以前中医药的四大经典
  概述传统中医体系
  关于人体“藏象”的解读
  浅析中医的“伤寒杂病论”
  中医发展中的七大流派
  真正的救命“稻草”
  近代中医的两次劫难
  中西互补,共建和谐
第九堂  梁实秋讲书中食话
  中国八大饮食派系的发展概述
  关于主食的饮食风俗
  古人保存食物的方法
  关于筷子的趣味起源
  “三伏”饮食文化
  古人如何吃蟹
  古人的饮食礼仪习俗之趣
  关于“吃”的十个境界
第十堂  鲁迅讲中国文学
  浅谈中国文学形式
  浅析神话与传说
  漫谈《诗经》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乐府”的由来及发展
  有节调、有韵律的诗歌
  漫谈中国小说史略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第十一堂  刘师培讲中国美学
  中国美术的起源与发展
  音乐的源头
  舞蹈的源头
  法礼虽古,然进于戏
  中国美学史的两个转变
  “性灵”的美学风格
  美学观的“实”与“饰”
  南北不同论

前言

  

    “国学”一词最早出现于章太炎先生的演讲之中。提到国学,也许人们在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子日”与“之乎者也”。然而,单用这些词汇去修饰国学的博大精深,未免显得太过于单薄。
    你手上的这本书,既有“学而时习之”的儒家教育思想,也有“无恒产因无恒心”的儒家民本思想;既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道家自由主义思想,又有“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的道家养生思想;既有“言无务多而务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的墨家务实思想,又有“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的墨家天下兼爱思想。
    你手上的这本书,既有“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的法家依法治国思想,又有“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的法家哲学思想;既有“以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为本”的佛家众生平等思想,又有“众生皆苦”的佛家悲悯思想;既有“数术、方技”的易学智慧结晶,又有“阴阳五行”的易学古代哲学。
    你手上的这本书,既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经之柔美,又有“古人日已远,青史字不泯”的史书之磅礴;既有“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的传说之神秘,又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乐府之幽韵;既有“雄奇飘逸,婉约细腻”的诗词之清奇,又有“丹青妙笔,跌宕起伏”的小说之酣畅。
    中华数千年文明史注定了国学的涵盖面积也如我国国土般幅员辽阔,国学涵盖了孔孟、老庄、周易、禅机、历史、医药、文学甚至是礼仪与饮食。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历经千年,又衍生出了无数智慧的支脉,这些都为青少年汲取知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最契合的渠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柳诒微曾著《中国文化史》,其中记载“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正如孔子整理古代典籍使之流传千古一般,我国近现代史上也有许多学者“人如孔子,人能弘道”,将这些千年文明整理编撰,使之能够以国学之名义继续流传。
    我们选择了梁漱溟、陈鼓应、胡适、林语堂、熊十力、钱穆、李零、章太炎、梁实秋、鲁迅十位国学大家,从不同的思想流派出发,把前人的思想观点结合自己的解读加以选编,从而形成了这本《在北大听国学课》。
    推广国学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成长。国学的精髓有太多依旧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如儒家的“仁政”、道家的“顺应自然”、墨家的“尚贤、尚同”与中国佛学的“众生平等”等,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修身”、“齐家”、“治国”,成为一个品性高尚的人,从而为我国社会建设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翻开这本书,你会感受到这些国学大师口中的千年国学是怎样的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