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活娱乐 > 生活用书 > 烹饪食谱

餐桌上的意大利(土地餐桌与人情的一瞬相遇)

  • 定价: ¥48
  • ISBN:978755940201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34页
  • 作者:(意)杨馥如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餐桌上的意大利:土地餐桌与人情的一瞬相遇》这本书里,一个只身前往异乡的女人杨馥如,用她灵魂与爱感受美食大国的风情和美食,探寻意大利的文化源头,走进其味蕾深处
    在意大利,当令即食与费时酝酿的食材,并陈于料理中;农人与店家,各有坚持与职人魂,上市场就像一趟深刻的研习。他们用故事和食材,在厨房与市场上酝酿出日常的美好,这就是意大利美食传递出的真食滋味。

内容提要

  

    《餐桌上的意大利:土地餐桌与人情的一瞬相遇》是一位意大利媳妇、中国女孩的十年美味探索!
    嫁入靴子国,杨馥如跟着资深主妇婆婆学做老派“妈妈菜”,学会跟着节令吃饭、买菜,也爱上了到旧市场买菜和钻研菜式的生活……
    十年中,她带着满头问号,热切投入意大利地方菜、不同家族食谱的研究;离开餐桌,走访食材的产地源头,游历间,一并品味食物里的各色乾坤。
    她真切地发现,每道料理、每种食材,都是美丽的翻译:  食物生产者对风土的诠释,让食材传达着特定时空的种种;做菜的人把爱与热情当做调料,菜肴里有着人生经验和讲不完的故事。杨馥如不只谈美食,也用文化观点有厚度地谈及饮食文化。美食的学问,其实不是“吃好的”与“找好吃的”,而是对“好好吃饭”的执着和用心。

媒体推荐

    这本书里,一个只身前往异乡的女人,用她灵魂与爱感受美食大国的风情和美食,探寻意大利的文化源头,走进其味蕾深处,这是非常独特的一本书,读它,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虹影
    意大利人好吃,意大利菜好吃,他们拖家带口、喧闹异常地下馆子,这本书好像一个异邦人在窥视意大利的饮食,在窥视意大利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奥妙,也窥探出了感情,窥探出了美妙绝伦。
    ——巫昂

作者简介

    杨馥如,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德文系、英文系双学士,英国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意大利特伦多大学大脑与神经科学博士。
    她曾经是一名小学老师,现在是大学教授,意大利媳妇。因为名字里有大大小小的口,杨馥如的工作总是跟“讲话”和“吃”有关。她在杂志专栏撰写美食、旅游、有机农业等方面的文章,同时也在中国教意大利料理、在意大利教烹饪中国菜,还曾带团走访意大利经典食材生产者,吃遍大街小巷。

目录

引言/到底谁是意大利人?
自序/十年悠悠,一场真食的旅程
Chapter 01 食物里的人情
  01 关于美食,那些意大利人教我的事
  02 白米饭里的幸福滋味
  03 万灵蚕豆酥
  04 靴子国的流水席
  05 底特律意大利面
  06 爱,厨房
Chapter 02 对食材的坚持
  07 吃不到弹牙意大利面
  08 “豚”味征服世界的秘密
  09 岁月的礼物:意大利传统葡萄陈醋
  10 瓶罐里的小宇宙
  11 抢救食物大作战
  12 樱花酿酒人M的故事
Chapter 03 天地人共生的智慧
  13 狗班长威士忌
  14 Codi 果酱
  15 天地人共生的智慧:帕马干酪
  16 蓝食物、绿未来
  17 奶酪的故事
Chapter 04 盘子里的文化交流
  18 阳光、大海、传统:西西里岛的特色美食
  19 黑暗里的星光:中世纪的美食
  20 餐桌上的嘉年华
  21 Pizza!平凡的真实好味
  22 意国香草集
  23 因为,哥伦布
  24 Gelato,无人能挡的美味

中意地名对照表

前言

  

    十年悠悠,一场真食旅程
    杨馥如
    对所爱的人,你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
    有回好朋友来家里吃饭,聊到他过世的父亲。“十八年来,爸爸在同一家咖啡馆里,留下caffe pagato。”朋友一边讲,一边眼底泛起泪光。
    caffe pagato是“已付费的咖啡”。若你到咖啡馆去问有没有caffe pagato,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朋友预先付了钱,指名那咖啡是请你的;另一种是善心人士乐于分享,让没钱喝咖啡的人也能享受芬芳。
    朋友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太太特别喜欢某家咖啡,于是十八年来,为她在同一家咖啡馆留下“已付费咖啡”,就算人已离世,妻子还是可以享受这份深情。听着听着,同坐一桌的我们,眼眶也红了。
    意大利人说“我爱你”,除了一般听到的Tiamo,他们更常说的是Ti vogLiobene,也就是“我希望你好”。这一杯咖啡,“价格”不如一束鲜花;但如此的举动,是为对方好,是真情挚爱的体现,“价值”无可衡量。
    餐桌上,有多少感情交流?食物背后,有多少我们视而不见的“价值”?
    2005年夏天,驮着大背包,我一个人来到意大利;第一站,佛罗伦萨。
    清晨抵达,我饥肠辘辘,在百花大教堂附近的旅店放好行李后,外出觅食。循着咖啡香来到一家貌似早餐店的地方,不过,招牌上写着BAR。进入店里,明亮的玻璃柜中摆放着各式牛角面包,吧台手正在利落地冲煮咖啡。
    找了位置坐下,却发现大多数人站在柜台旁,咕嘟咕嘟喝完咖啡后,付了账转身就走。等了好久,就是没人来帮我点餐。好心的陌生食客告诉我,在意大利的BAR里,没有人会来点餐的。玻璃柜打开,面包自己拿;咖啡站着喝跟坐着喝有两种不一样的价钱……
    探索意大利美食之路,在一阵傻等和惊讶中展开。
    嫁入意大利家庭后,我近距离观察到这里的人对“好好吃饭”的执着和用心。跟着婆婆上市集,发现他们是“认脸买菜”的。摊头整齐干净,主客之间无所不谈。很多是农夫自己种菜、自己卖菜,所以他们会告诉你这个时节哪种菜最便宜、怎么煮最好吃。卖鱼老伯晓得每条鱼虾的来源,菜摊大妈会诚实地说,季末的茄子有点苦,要不今天改买甜椒吧。不像商品分类工整却充满疏离感的大型超市,市集里的食材反映着季节更迭,充满人情趣味。
    于是我学会跟着节令吃东西,也爱上了到传统市集买菜的生活……
    尔后为工作走访半岛上各种美食节,不只吃吃喝喝,也发现靴子国的美食庆典里“讯息”很清楚:生产者借此跟消费者沟通,谈生产方式,也谈工作甘苦。我离开餐桌,亲身走访产地源头,游乐之间,一并品味食物里的天地人。
    于是,每年各时节皆有期待:春天的菠菜芦笋、夏天的草莓杏桃、秋天的南瓜葡萄、冬天的葱韭苹果。知道哪个季节盛产什么,而且美味无比、价格便宜,为什么要去吃冷冻或加工食品?
    2015年,受当地厨艺学校邀请,在美食之都博洛尼亚开授“地道中国菜”课程。答应后,心中着实忐忑,觉得自己是在老虎嘴边拔毛:意大利人对吃已经够挑剔的了,博洛尼亚人更是老饕中的老饕。
    面对食物。意大利人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怎么看待“地道中国菜”?从小到大习以为常的味道,我该怎么“翻译”,才能让他们懂得中国菜的艺术?
    刚嫁过来时,婆婆担心我想家,有回大清早特地提醒我:“中午一起吃饭喔!”这是不寻常的,因为公婆和我们虽然比邻而居,但两家门户分开也各自开伙,只有过节才会一起用餐庆祝。
    中午依约下楼,婆婆说:“我为你做了中国菜。”扑鼻而来的酱油味中,她眉开眼笑,端上一盘撒有芝麻的方块。“芝麻鲔鱼”是这道菜的名字。
    我是“硬吞”着吃完的。
    我猜想,婆婆把鲔鱼切成方块,煎熟后淋上酱油、撒芝麻;端上桌时,配的是用大量滚水煮的白米饭(把饭当面煮,熟了沥水捞出)。“芝麻鲔鱼”里的组合一酱油、芝麻、千煎——是婆婆对中式食物的诠释。
    但这个邀约,是一种“翻译”,把爱和关怀变成行动。不管芝麻鲔鱼对我的中式味蕾是否适口,婆婆的“翻译”是一首诗,重点不在诠释精准,而是情意流露的韵律,美得动人。
    什么是意大利美食?
    当异乡变成家乡,知道他们不是天天吃意大利面和披萨,而且发现以前常听到的名菜——那不勒斯披萨、博洛尼亚肉酱、米兰炖牛膝、佛罗伦萨大牛排——每道经典菜肴里都有“地名”。
    好几回向当地朋友讨答案。他们说,因为每道都是“地方菜”,然后拉出一长串料理背后的大小事。哪道地方菜最能代表“正宗意大利料理”?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妈妈煮的就是。”
    十年中,我带着满脑袋问号,热切投入意大利地方菜及不同家族食谱的研究。真真切切地发现每道菜、每种食材,都是美丽的“翻译”:生产者对风土的诠释;食材传达一段特定时空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做菜的人把爱与热情当调料,菜肴里有人生经验和讲不完的故事。一道料理端出来,所有元素,都聚在一起。
    这本书,献给在食物中真情流露的你。Buon Appetito!

后记

  

    我请两位乔治先生一起为这本书画下旬点。
    第一位乔治——大部分的人叫他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彼此交换,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当你我各有一个想法,互相交换的话,我们都有两个想法了。”
    第二位乔治姓克鲁尼(George Clooney)。特别喜欢他说的:“意大利人真的懂得享受生活。午餐和晚餐他们用来‘庆祝’,不像我们匆匆吃过。”
    读完这本书,记得“好好吃饭”;有想法,请分享。
    答应我好吗?